谢盛友文集

创业,阅读,思考,写作
个人资料
谢盛友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俄罗斯衰落,有什么影响?

(2022-04-17 03:42:05) 下一个

俄罗斯衰落,有什么影响?

德国慕尼黑出版的《焦点》(Focus)网站刊发题为"普京开战帮了中国一个大忙 却让俄罗斯成为人质"为题,Putin hat China mit dem Krieg einen Gefallen getan - und Russland zur Geisel gemacht

https://www.focus.de/politik/ausland/analyse-von-thomas-jaeger-um-china-zu-entkommen-bleibt-russland-nur-der-sehr-lange-weg-nach-westen_id_83770142.html

刊发评论指出,中国和印度都既不想抛弃俄罗斯,又不想危及和西方的良好关系,而莫斯科则很有可能在今后沦落为北京的傀儡。文章注意到,乌克兰战争爆发后,中国正在国际外交场合赞扬印度的"外交自主性",而后者同样也不愿意谴责或制裁俄罗斯。

"中国和印度的例子清晰地表明,不仅仅是敌人的敌人可以成为朋友,敌人的朋友同样也可以成为朋友,从而避免以他为敌。但关键问题是,这一转向在今后的双雄争霸国际秩序中是否还能继续维持。可以确定的是,今后国际秩序中只会有两个霸主:美国和中国。"

"由于持续面临俄罗斯的威胁,欧洲今后的战略自主空间将会缩小。在欧洲人的头脑中,俄罗斯的核威胁将会具有更深远的影响。俄罗斯本身则通过这场战争固化了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地位,几乎失去了全部的战略自主空间。"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反而贯彻了中国的利益:俄罗斯将沦落为中国的朝贡国。今后,普京固然可以对内照搬斯大林路线,强烈镇压本国民众,但是对外却行不通。在过去60年间,俄中两国的实力已经全面翻转:北京是老大哥,莫斯科是小跟班。"

"莫斯科的新帝国主义野心原本想要打造一个独立自主的世界强国。如今,这种野心在中国势力范围内碎了一地,一切都将围绕着中国转。俄罗斯原本想通过入侵乌克兰构筑自己的势力范围,却反而落入了一个更强大国家的势力范围。要想摆脱这种困境,俄罗斯只有一条出路:漫长的转向西方的道路。当年的德国,就是在经历两次世界大战、犯下史无前例的罪行后最终选择了这条道路。"

1700年—1721年,大北方战争,彼得大帝战胜瑞典,俄罗斯崛起:

俄罗斯国土横跨欧亚两大洲(东欧和北亚),拥有1,707万平方公里的面积,占地球陆地面积八分之一,为全世界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它也是世界上人口第九多的国家,拥有1.44亿人口,77%居住于其较为发达的欧洲部分。俄罗斯国土覆盖整个亚洲北部及东欧大部,横跨11个时区,涵盖广泛的环境和地形。拥有全世界最大的森林储备和含有约世界四分之一的淡水的湖泊。俄罗斯有十四个陆上邻国(从西北方向起逆时针方向):挪威、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兰、白俄罗斯、乌克兰、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中国、蒙古和朝鲜(其中立陶宛和波兰仅与俄罗斯外飞地加里宁格勒州接壤)。俄罗斯还与日本、韩国、美国、加拿大、格陵兰(丹麦)、冰岛、瑞典、土耳其隔海相望。俄罗斯北部和东部分别为北冰洋和太平洋包围,西北和西南则分别可经由波罗的海达到大西洋,黑海则可以到地中海。

俄罗斯历史始于欧洲的东斯拉夫民族,聚集区域自公元3世纪至8世纪逐渐扩大。在9世纪,北欧瑞典维京人的一支流浪部落——瓦良格人受到当地古罗斯人的邀请,建立基辅罗斯并让这个地区完成封建化。公元988年,基辅罗斯选择拜占庭帝国所信仰的东正教作为唯一国教,由此开始,拜占庭文化与古罗斯文化逐渐融合,最终成为今日的东斯拉夫文化。13世纪,基辅罗斯被蒙古人逐一击破,解体为众多小公国,并均被金帐汗国收为朝贡国。14世纪开始,以莫斯科城为中心的区块逐渐崛起,取代了乌克兰境内的基辅,最终汇聚成为统一罗斯诸国的中心力量;15世纪,莫斯科大公国成功击败金帐汗国并从其独立,还成长为基辅罗斯文化和政治的继承者。自16世纪起,伊万四世自称沙皇,并自诩“第三罗马”。到了18世纪,俄罗斯沙皇国通过征服、吞并和探索而扩张,征服了大部分西伯利亚领土,彼得一世通过西方化改革,遵照西欧叫法改国号为俄罗斯帝国,君主头衔亦由沙皇改为皇帝。帝国在女帝叶卡捷琳娜二世统治时成为史上领土第三大帝国,疆域最大时曾自中欧的波兰连绵至北美的阿拉斯加。

18世纪初期,欧洲同时爆发了两场战争,分别是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和大北方战争。战前欧洲共有六大强国,除了英法荷瑞奥之外还多了个俄罗斯,此时的俄罗斯迎来了历史上最伟大的君主——彼得大帝,他拼命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将俄罗斯拉向快速西化的进程。

由于法国在路易十四的带领下国力处于巅峰期,遭致周边国家反对,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形成了英国、荷兰、奥地利VS法国的局面,最终双方签署《乌得勒支条约》,规定法国和西班牙永远不能合并,法国的霸权被削弱。荷兰在战争中也遭受较大破坏,商业和海军萎缩,爱国主义丧失。英国则继承了法国在北美的部分殖民地,奥地利获取了西班牙部分海外领地,普鲁士建国。

另一边,俄罗斯在彼得大帝的带领下,巧妙地联合了波兰和哥萨克酋长国(乌克兰),以弱胜强打赢了瑞典,瑞典国王卡尔十二世战死,俄罗斯夺得了波罗的海出海口,使其从内陆国变为沿海国,来自西方的资金和技术源源不断进入俄罗斯。从此之后,俄罗斯成为国际关系舞台最重要的玩家之一,彼得大帝也被俄罗斯人视为最伟大的帝王。事实上如果没有彼得大帝,那后来俄罗斯大概率不会崛起,瑞典依旧会是北欧霸主。

这两场战争之后,瑞典衰落,法国被限制,俄罗斯崛起,欧洲形成英国、法国、俄国、奥地利、荷兰五大强国并立的局面。

到了19世纪下半叶,国际均衡开始松动,英国是当时世界最强海权国,俄国则是最强陆权国,二者间展开了激烈的斗争。为了削弱俄国,英国先是勾结法国与俄罗斯打了克里米亚战争,俄军战败,俄国被堵死在黑海,沙皇自杀。此后英国又入侵阿富汗和伊朗,堵死俄国南下印度洋的可能。1904年,英国唆使日本对俄国开战,阻止俄罗斯占领中国东北。可以看出英美对付俄罗斯的办法一脉相承,就是堵死俄罗斯出海口,因为俄罗斯作为陆权国,拥有巨大国土纵深和丰富矿产资源,一旦拥有了出海口必然能发展成海陆复合型强国,这是英美不愿意看到的。在欧洲,俄国一直希望占领君士坦丁堡,获得地中海出海口;在亚洲,俄国对大连虎视眈眈,一直想获得这个面向太平洋的不冻港。到了20世纪初期,世界形成德国、英国、美国、法国、俄国、奥匈帝国六大强国体系。

1917年俄国革命后,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宪法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国家,并成为随后成立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主体及最大的加盟共和国。二战时期,苏联为同盟国的胜利扮演了决定性的角色。战后,苏联成为公认的超级大国,并在冷战时期与美国互相竞争。苏联时期产生了20世纪的许多最重要的科技成就,其中包括世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以及首次将人类送入太空。在1990年,苏联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且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常备军人以及最多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库存。1991年苏联解体后,包括俄罗斯在内的15个共和国从原苏联独立;身为原苏联最大的加盟共和国,俄罗斯通过修宪改制为俄罗斯联邦,成为原苏联的唯一法理继承国家,政体采用联邦制、民主共和制及半总统制。

截至2020年,俄罗斯根据国民生产总值为世界第11大经济体,根据购买力平价为世界第六大经济体。俄罗斯拥有世界上最大储量的矿产和能源资源,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气输出国。俄罗斯为世界大国之一,为认定的拥核国家,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G20、欧洲理事会、亚太经合组织、上合组织、欧安组织、世贸组织和金砖国家成员。它也是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组织的领导者和欧亚经济联盟创始成员。俄罗斯亦是世界八大工业国之一,但因2014年俄罗斯并吞克里米亚而被暂停成员身份。因2022年入侵乌克兰被多国实施史无前例的经济制裁。

很多观点喜欢将冷战称为美苏争霸,其实冷战中期,应该叫美苏欧三足鼎立,三者之间有斗争也有合作,欧共体也并非一边倒倒向美国。20世纪60年代,西欧经济有所恢复,以法国为代表的西欧大国开始反美之路。在戴高乐的带领下,法国研发了核武器,并与社会主义阵营缓和了关系。1964年,中法建交,法国成为西方第一个与我国建交的大国。1966年,法国退出北约,并与苏联保持友好合作的关系。可以说,整个60年代以及70年代初,以法国和西德为代表的欧共体国家,都持反美亲苏的态度。60年代后期,美国直接陷入越南战争泥潭,此时的世界,无论苏联、欧共体、中国、印度,都对美国持反对态度。

但从70年代开始,全球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首先是石油危机爆发,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陷入滞胀之中,工业生产停滞,失业率暴增,西方的实力被削弱。其次是中国开始崛起,一方面是“两弹一星”工程,在很大程度保障了中国国防安全;另一方面70年代后期中国开始改革开放,国力迅速增长。由于中国的崛起,世界进入四极阶段,美、苏、欧、中并立,均势被打破。

由于美国在西欧有驻军,且苏联对西欧有地缘威胁,因此西欧不可能跟苏联结盟来对抗美国,最多在美苏之间保持中立。冷战的最终输家是苏联、东欧和朝鲜,这些经济体在70年代一度保持了很高的社会福利和人民生活水平,但冷战后一蹶不振,苏联解体,俄罗斯国民财富被寡头侵蚀。朝鲜则因为缺乏油气输入,常年陷于饥荒之中。冷战的赢家包括美国、西欧、中国、日韩,美国自不用说,欧共体也在冷战后进一步东扩,将东欧吸纳进来,来自东欧的廉价劳动力源源不断涌入西欧,使西欧人过上了优渥的生活。日韩则受益于对抗苏联桥头堡的地理位置,经济迅速发展起来。中国也是冷战最终赢家,一方面是苏联解体后中国北方防卫压力大大缓解,可以全力发展经济;另一方面借着对抗苏联的机会,中国与西方缓和了关系,80年代改革开放得以顺利推进,来自西方的资金和技术成为中国经济崛起第一桶金。

俄罗斯衰落,对国际形势有什么影响?

对于冷战后的国际体系,有观点认为是中美俄三足鼎立,也有观点认为是中俄VS西方,其中都不是。准确的说,冷战后的很长时间里,世界是一超多强的局面。

90年代俄罗斯极度虚弱,已经不具备单独跟美国对抗的能力,但此时的另一个一大事件在于印度崛起。1991年,印度开始“改革开放”,经济进入快速增长期;1998年,印度进行多次核试验,并宣布拥有核武器,成为有核国家。经济和军事的进步,使印度的国际地位也有所上升。以至于90年代末,全球形成了美、欧、俄、中、印的一超多强的局面。其中美国最强,欧盟其次。

为什么90年代和00年代美国没有全力对付中国,因为当时的美国,将欧盟视为头号竞争对手。苏联解体后,欧共体改名为欧盟,并进一步东扩,实力暴增,日渐对美国构成挑战。1999年,欧元诞生,美元体系有所动摇。因此冷战后的二十年里,美国一直将欧盟视为最大威胁。

1995年,欧盟GDP为8.3万亿美元,美国GDP为7.6万亿美元,中国GDP为7300亿美元。中国GDP仅为美国十分之一,在美国人眼里欧盟更配成为对手。

2008年,欧盟GDP为16.2万亿美元,美国GDP为14.8万亿美元,中国GDP为4.6万亿美元。尽管此时中国经济已经大幅崛起,但与美国还是有不小差距,此时美国依然将欧盟视为最大竞争对手。

这也可以理解为什么90年代和00年代美国的外交重心主要集中在欧洲和中东。1999年美国发动科索沃战争,主要是为了打击欧元2003年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也是为了打击欧元。因为当时萨达姆试图用欧元来完成石油结算,这就触动了美国的逆鳞。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美元相对黄金大幅贬值,为了维持美元体系,美元改为跟石油贸易绑定,OPEC规定石油出口必须用美元结算。一旦石油贸易改用欧元,各国对美元的需求就会大大下降,美元体系就得瓦解。因此美国才绕过联合国进攻伊拉克,这也可以理解为什么当时德、法都对伊拉克战争持强烈反对态度,毕竟他们都清楚美国真正想搞的是欧元。

不过欧盟经济虽然发达,但军力不行,本土还有美国驻军,因此无论是科索沃战争还是伊拉克战争,欧盟都只能被美国牵着鼻子走。不过美国对欧盟最大的杀招还是欧债危机,2001年美国通过手段,将希腊这颗定时炸弹塞入欧盟,然后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引爆,导致欧元区出现债务危机。欧债危机严重削弱欧盟经济效率,叠加人口老龄化的影响,欧盟与美国经济差距越来越大。再之后,美国又通过克里米亚危机、叙利亚难民危机、英国脱欧、乌克兰危机等事件持续打击欧盟,使欧元区进入低增长、负利率阶段,至今都没有翻过身来,很难再成为美国对手。

也就是说,苏联解体后一直到08年全球金融危机,美国之所以没有全力对付中国,并不是因为其战略误判,而是因为它当时把精力都拿来对付欧盟了。等欧债危机之后,美国收拾欧盟差不多了,发现中国经济已经能对美国形成挑战之后,才掉头重新对付中国。

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爆发后,欧俄矛盾激化,欧美关系有所修复。全球逐步形成了欧美和中俄两大阵营,印度则左右逢源,既从英美保持良好关系,也从俄罗斯购买武器,还跟中国有地缘冲突。不过当前国际上最主要的矛盾还是中美矛盾,随着中国国力快速提升,中美关系越来越难以调和,美国也加快了重返亚太的步伐。2018年贸易战使中美关系跌入冰点。未来来看,随着中国实力进一步增长,中美关系只会越来越糟。

当今的世界,最重要的矛盾是中美矛盾,历史上陆权国和海权国之间很难避开修昔底德陷阱。但俄乌战争后,全球和平的条件可能会逐步失去。实际上自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逆全球化的思潮开始兴起,越来越多的人觉得全球化更多是让富人受益,穷人反而会受损。假如这次战争俄罗斯没有动用核武器,那核威慑的效力可能会减弱,因为核威慑的关键在于对方必须相信你真的敢使用核武器。

就算没有这场战争,俄罗斯当前面临人口老龄化和产业凋敝问题,已经越来越失去作为大国博弈棋手的能力。俄罗斯可能仅剩核武器这颗牙齿,但核武器的保质期仅20年左右,随着时间推移,俄罗斯手上的核武器会逐渐失效。想要继续维护数千枚核弹头的规模,俄罗斯每年需要拿出上百亿资金,这对于财政捉襟见肘的俄罗斯是个困难。特别是在本次欧美加大对俄制裁后,俄罗斯军费可能会越来越拮据,装备日益老化、士兵越来越得不到有效训练,俄罗斯想要维持大国地位愈发困难。

越往后,对俄罗斯越不利,未来世界越来越需要大洲级的国家才能参与大国博弈,比如中印都拥有十多亿人口,欧盟和美国的人口分别为4.5亿和3.3亿,俄罗斯人口仅1.4亿,根本无法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而且俄罗斯也缺乏足够的出海口,很难通过对外贸易大量积累财富,因此俄罗斯国力只能说山河日下。当前俄罗斯不仅轻工业薄弱,重工业日益老化,也无力参与信息革命和新能源革命的浪潮。这就是为什么这次普京这么着急要进攻乌克兰的原因,因为再拖10年,俄罗斯可能连上谈判桌的实力都没有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