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515)
2009 (91)
2011 (89)
2015 (78)
2017 (115)
2018 (134)
2019 (117)
2020 (196)
2021 (159)
2022 (98)
2023 (111)
永生与立德、立功、立言
德国的主要宗教信仰是基督教。全国大约有5500多万人信奉两个教派中的一个, 其中约2760万人信福音新教(由24个基本上独立的路德教派、联合教派和革新教派的分会组成的联盟),2750万人信罗马天主教(普世罗马天主教会的一部分,服从罗马教宗和教廷的指导,目前德国有不到三分之一的人口是天主教徒),还有一小部分人属于其他的基督教团体。
信奉基督教的国家,葬礼一般都在教堂举行。家里如有人去世,先要与教堂商定举丧日期,并要用适当的方式通知亲友。此外,尸体要用清水洗净,他们认为水有着无限的神力。它能净化人的躯体、净化人的心灵和灵魂,并能祛邪镇妖。人降临尘世要洗礼,离开尘世也要洗尸,洗刷尘世间的一切罪孽。
在教堂举行葬礼的这一天,亲朋好友手持鲜花或花圈陆续来到教堂。首先由牧师或神甫主持追思礼拜,参加葬礼者按事先的安排唱圣诗赞诗、奏哀乐、祷告、宣读由丧家提供的死者生平。 教堂葬礼只是整个葬礼的前半部分,后半部分是在墓地举行,只有死者的家属、近亲和亲密的朋友参加,一般好友在参加完教堂葬礼后即可离去,不必去墓地。在德国,葬礼多以土葬为主,亲朋目送灵柩安葬在事先指定好的墓穴中安葬。人们围绕在墓穴周围,为死者祷告,愿他安息、灵魂升入天堂。
基督之所以来到这个世界,唯一的目的,是希望堕落的人类能与天父重归和好,因此死后能进入天堂享永福。换句话说,耶穌圣诞的真正目的,是希望人类能重获已失落的「永生」。永生,就是死后「永远生存」的意思。人类之所以死后不像其它动物化為灰烬,而尚能永远生存下去,正因為只有人类有一个永远不灭的灵魂存在。也正因為人类有这种永远不灭的灵魂,所以人类才有是非善恶的道德观及责任感,凡按照自己的良心去行善避恶者,死后将享永福,否则将遭永罚。一切宗教都有这种永福与永罚的观念,否则不成其為宗教。换言之,若宗教不谈永生问题,则已不再是宗教,也不需要宗教,宗教的核心问题,就是这个永生观念。
西方宗教的永生观念,从中国人的思想方式上看完全是一种譬喻(metaphor)、象征(symbol),迷思(myth),或者是西方基督宗教神学对人的信仰与其生命关系的一种建构。中国传统文化主张不依赖灵魂不朽而积极肯定现世人生,儒家提倡的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思想遂成为中国人世代传承的“永生”信仰。
所谓立德、立功、立言必然是在一个人的生前完成,或许有人于身死之后,其德、功、言才受肯定而遗惠后人,但其所遗完全是由于在未死之前的各种努力所致,而且所遗之惠依然在人间。由此可见“三不朽”所重的是现实世界,所以钱穆说:“中国人的不朽,则在他死后依然留在这一个世界内……所谓立德、立功、立言,推其用意,只是人死之后,他的道德、事功、言论依然留在世上,便是不朽。”[1]
既然所重在现实世界,而现实世界是由人群所组成,所立的德、功、言也是就对这一人群有所助益而言,绝非离群索居,只求洁身自好,而对苍生的休戚漠然无动于衷者所能达致。孔子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于己立己达之外进而立人达人,则其所建树者才可以称为立德、立功、立言,才可以不朽。由此可见“三不朽”所重的是社会群体,亦即获得社会群体的肯定才能不朽。
王阳明的立德:知行合一。王阳明创立“知行合一”,是一种行动的儒家思想,他强调要内圣外王,达到“此心不动,随机而动”的至高境界。在知与行的关系上,他强调要知,更要行,知中有行,行中有知,所谓“知行合一”,二者互为表里,相辅相成,不可分离。知必然要表现为行,不行则不能算真知。
王阳明的立功:平乱建功。王阳明不仅是一个儒家学者,还是一个战无不胜的将才,他不仅拥有杰出的政治才能,还能熟练发挥出卓越的军事才能。
公元前1516年,由于赋税徭役沉重,百姓生活苦不堪言,很多农民走投无路不得已做了起义军,占山为王与朝廷对抗。朝廷派军征伐都屡屡失利,对此明军实在束手无策。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朝廷起用了王阳明,任命他为巡抚。王阳明初到任上,首先推行“十家牌法”,断绝当地居民与起义军的联系,正所谓“攻敌先攻心”;接着针对兵源不足采取措施,招募军队,选练民兵;最后分析形势,决定先易后难,先攻打较简单的起义军。不到两年时间,王阳明便击溃起义军,解决了这个令朝廷时刻担忧的心腹大患。
王阳明的立言:心即是理。他青年时,遍读朱熹的著作,对“物有表里精粗,一草一木皆具至理”的学说甚感兴趣。他曾为了追寻真理,实践朱熹的“格物致知”,下决心穷竹之理,“格”了七天七夜的竹子,然而一无所获,人却因此病倒。从此,王阳明对“格物致知”的学说产生了极大的怀疑,为他后来悟道埋下了伏笔。在一次被贬中,经历过生死之后,王阳明豁然开朗,他认识到:“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
究其一生,王阳明受到道家的影响要明显多于佛家,但终究不离儒学本质。他继承陆九渊强调“心即是理”的思想,反对理学中通过事物追求至理的“格物致知”方法,提倡“心即理”,坚持从心出发寻找“理”,认为“理”在人心,影响了一代哲学思想的形成。
参考
[1]钱穆.灵魂与心[M].钱宾四全集编委会,整理.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
感谢评论。近日忙,改天回应。
平安!
盛友
感谢评论,近日忙。改天回应。
平安!
盛友
人死了,但是三不朽留下了,就算永生,但是这个是个概念抽象的永生,不是生命本身的永生。
而基督教的永生,是生命本身的永生,不是‘个人行为结果’这个死物的永生。
所以基督教在乎生命的本身,因信称义,不在乎行为。而在乎耶稣的救赎。
对于那个用水洗罪,从来都只是仪式,是象征耶稣流血为罪人洗罪这个过程,
但是仪式有时候不可以少。就像婚礼不是结婚本身,没有婚礼也能结婚,
但是对于一般人却不可以少一样。
保存如下: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56918/201805/28951.html
freemanli01 著作:
三不朽,中国文化的陷阱 (2018-05-23 16:25:32)
下一个
中国的宗教问题
人都有追求永生的深层渴望或驱动。
中国没有那个基督教的上帝,无法从上帝解决永生问题。
基督教、伊斯兰教的永生都不靠事工而达成,不需要关心世间的排名。
但是,中国不管是老毛还是其他知识份子,三不朽是获得永生的唯一出路。
所谓三不朽,就是立德立功立言。而该说的已经说了,
后面要通过三不朽达到永生,唯一的做法就是搞事儿。
而且,在搞事时要排名靠前。
这或许就是中国从大到小都搞排名的心理原因、驱动力。
大头跟大头排名,小民跟小民排名。 老毛跟秦皇汉武排名。
林彪就说出普遍的大家没有说出的看法,让彭德怀不要抢第一、大英雄。
历史上也用这个“尔曹身与名俱灭”,威胁别人你灭我不灭,你朽我不朽。
按说,唯物主义就是人死灯灭,死后再也没有。
但是毛泽东又想死后见马克思,这就产生内在矛盾和思维紊乱了。
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靠外部不朽,寄生。
毛泽东要抓住不朽,就一定不要让别人抢走那个名号。江泽民也想历史排名。
这种迷信的冲动,足以摧毁人的理性。
而且,进一步,为了维护这个不朽,还有一个条件,就是这个文化一定不能断,
因为文化断了,那么记录就消失了,想不朽也不可能,
所以中华文化的维护传承,也是跟三不朽的思路密切相关的。
类似墓碑,如果人们相信墓碑的存在与否跟一个人朽不朽是相同的,
那么看护这个墓碑就是要命的事情了。
这跟基督教那个“不朽是在上帝那里的”不是一个概念。
个人以为,通过三不朽的努力来实现永生的方案虽然很有诱惑力,但是它是迷信。
历史上看上去长久的东西,过两万年也就没有印象了,即使过两万年还有记载,
过两亿年也就没人记得了。
人为、人造的东西本性上说就是有时间限制的。
这是从可行性上来讲,三不朽不可行,不能因此而不朽。
从结果上看,三不朽的危害也是很大的,很多人为了追求三不朽---就是名利,不惜制
造战争和政治冲突,以便自己在历史上留下不朽的名声。
人可以不为五斗米折腰,不为股票折腰,但是无数“英雄”会为历史的不朽名声而竞折
腰,就像飞蛾扑火,前赴后继。
害怕啊,害怕了无痕迹地死去,无论如何也要折腾出一些浪花来,好坏不论的。
因为这种对“不朽”的虚假认识,把假不朽当作追求对象,
所以人们才会用木乃伊,水晶宫等等方式来试图不朽,
不知道真正的宗教早已经认识到这种偶像崇拜是迷信,不是真不朽。
真正的不朽,是“本来就不朽”,
按佛教的说法,不是靠“做”而得,而是本来如此,人们不认识而已。
佛教说“有为法”不同于“无为法”。“本来无生,所以不灭”。
按基督教的说法,不朽本是上帝所造,本来就有,不是靠人的事功而获得。
所以说“因信称义”,不是靠做善事而“获得”永生。
当人们认识到自己本来不朽,就可以安心了,爱人爱己,
然后做事的动力就不是为了攫取永恒的名声了。
或许,三不朽就是中国的邪教、不断折腾的根源。
因为,如果你必须通过做事来达到不朽,那么这个事就是要命的事了。
不像别的宗教,做事(地上的事工)跟不朽没有直接联系,
那么做事才可能成为一项愉悦身心的游戏。
要命的事情,事关朽还是不朽,是没办法fair play的,
只有Game,才能谈得上fair play.
Game 而已。
谢谢!
老兄大量,又感悟了一些东西,再说几句,:)
看了孔子的“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觉得又有了新的理解,因为对这句话,以前的理解还多少有点功利主义色彩。就是多少有点感情投资,建立关系网的意思。
但是现在看来,也可以有更单纯的含义,就是推己及人的同理心。类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要别人怎么待你,你就怎么待别人。大家人同此心,坦坦荡荡,倒也并不是非要作为投资的概念。
如果把这句话所说做为三不朽的手段来看待,反而有利用人的嫌疑了。一旦这么想把人做为手段来利用,那发展到什么程度都有可能了。
如果跟朽不朽没关系,都是自然这么做,可能是正解。?
。。。
谢谢,对话中学习!
你的分析,深刻。读后受益。
谢谢!
盛友
三不朽的根本是一种寄生思想,要通过在外部的寄生中获得不朽。进一步演化,才有后来的在纪念碑上刻“永垂不朽”等等假宗教行为。然后就叫骂,你们一天天腐朽下去,我们从此“永垂不朽”。到底朽还是不朽,一辈子也都惴惴不安。某种程度上说,刻纪念碑证明自己不朽,有点像慕容复请人歌颂自己让自己安心。
怀念一个人是可以的,但这和不朽是两个概念。
跳到导航跳到搜索
三不朽,即立德、立功、立言,是中国人文思想领域的一个价值命题,对于中国人的思想和人生追求有着重要的影响。
来源
前549年,鲁国的叔孙豹出使晋国,晋国正卿中军将范宣子出面迎接,他问叔孙豹:“古人有句话叫‘死而不朽’,这是说的什么?”叔孙豹没有回答。范宣子接着说:“从前我士匄的祖先,虞舜以上是陶唐氏,在夏朝是御龙氏,在商朝为豕韦氏,在周朝为唐杜氏,晋国主持中原盟会的时候是范氏,恐怕古人所说的不朽就是这个吧?”叔孙豹说:“以我叔孙豹所听说的,这叫做世世代代有禄位,而不是不朽。鲁国的大夫臧文仲死后,他所说的话世代流传,所谓不朽,说的就是这个吧!我听说:‘最高的是树立德行,其次是树立功业,再其次是树立言论。’能做到这样,虽然死了也久久不会废弃,这才叫不朽。如果是保存姓、接受氏,守护宗庙,世代不断绝祭祀,任何一个国家都有这样的家族,官禄大的并不能叫作不朽。”[1][2]
《三不朽,中国文化的陷阱》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56918/201805/28951.html
三不朽,不一定是孔子的核心概念。也可能是有些人附会,说这是儒家的概念。
按老子也有《死而不亡者寿》,我到更倾向于认为老子说的和基督教说的是一回事,就是死后没有真正的消失,也同于佛教说的,“悟无生”,所有的宗教,都是指明真实的不死。
他们都强调“不朽”不是通过事功来获得(比如路德宗也是如此),这样人们才不至于在地上拼命折腾来试图获取不朽。
。。。
像这个三不朽,其实是一种扭曲,而且这种功能扭曲的解释,会让人“拼命做点什么,以便不朽”。这是“大跃进、拔苗助长”各种疯狂举动的心理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