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515)
2009 (91)
2011 (89)
2015 (78)
2017 (115)
2018 (134)
2019 (117)
2020 (196)
2021 (159)
2022 (98)
2023 (111)
2024 (97)
2025 (7)
德国的小学这样子
100年前,德国创立了小学,此后,在历史的变迁中,小学也经历不同的面貌。
早在1717年10月28日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就颁布德国义务教育条令(Volksschulpflicht),规定每个小孩5岁到12岁必须上学。这要感谢马丁路德的努力,1592年他在主持宗教改革中,就提出并实践了义务教育的理念。教育不应该是教会神父和贵族的专有权利,应该对所有人,包括男孩女孩都开放。1763年,8年制义务免费教育在普鲁士全国上下普及。其课程包括阅读、写作、算术,以及道德、责任、军训等。1806年,赫尔巴特(德国哲学家,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出版《普通教育学》,是第一部具有科学体系的教育学著作。1810年,德国柏林的洪堡大学建立,是世界现代大学之母,开启了新的学术自由和教学研究并行的模式。1810年,普鲁士引进了教师需要国家认证的资格,这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水准。1810年, 洪堡进行义务教育改革,让普鲁士所有阶层的子女都有相同的机会接受教育。并且第一次提出两种教育系统-职业教育和文理教育并行。 1812年,普鲁士开始设置统一的中学的毕业升学考试制度。1816年,普鲁士设立统一的10年制中学教程。1819年,《卡尔·威特的教育》Karl Witte oder Erziehungs- und Bildungsgeschichte desselben (2 Bände, 1819)一书诞生,用实例证明了早期教育对儿童会产生良好的影响,成为世界上现今仍然被使用的论述早期教育的最早文献和经典。1820年,普鲁士实行强制性义务教育,把受教育和服兵役列为公民义务。当时的就学率达到了97.5%。 而同期中国清朝的识字率仅仅4%左右。1837年,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Kindergarten)由儿童教育学家福禄贝尔(Friedrich Wilhelm August Fröbel)在德国创办。他的学生第二年就把幼儿园开到了美国,把德国儿童教育理念传播开始传播过去。1839年,在普鲁士诞生了第一个劳动保护法,明文规定禁止9岁以下儿童工作。1889年,刚刚建国的德国,为了稳定社会和经济,开始推行医疗保险,事故险,养老金制度。对在校学生也有相应的规定和补贴,让大学生们潜心学习研究。1892年,实现妇女可以上大学,为德国一战二战后,国家恢复重建提供了充足的技术人员力量。1870-1930年,德国大学接受了大批世界各国的留学人员,把德国的思想传播到世界各地。
1871年后,德国学校教育正式系统化、国家化:更多学校被成立,用来训练教育良好的年轻人。
作为介于幼儿园和中学之间的教育阶段,德国小学教育的一个首要任务是逐步引导孩子从幼儿园阶段的游戏式学习转向系统式学习。除了传授阅读、书写、计算等基本的文化技能以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任务之外,德国小学教育的任务还包括保持和呵护“孩子们对所生活的这个世界的好奇心和学习的乐趣”。为此,德国小学保持慢节奏的教学,跟着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循序渐进。
小学在一二年级的教学仍带有游戏和互动的特征,没有正式的评分,更没有排名。每学期期末,教师会为每位学生出具详细的学习发展报告,指出其优点、进步之处以及需要加强和改善的地方。从三年级开始(有些州从二年级下学期开始),教师才会给学生打分。评分采用等级式分数,通常包括从优秀到不及格五个等级。成绩不会公开。学生不会因此有很大的学习和竞争压力。
德国小学生的学业负担也不重。每周的课时数从低年级的20学时逐渐增加到高年级的29学时。因为大多数小学生(67%)接受的是半日制的学校教育,所以,每天在学校学习的时间并不长。此外,德国多数联邦州都禁止中小学在周末、法定节日和假期给学生安排家庭作业。平时虽然允许教师留家庭作业,但是,小学生每天写作业的时间通常不允许超过1小时。如果教师作业留得多,还会遭到父母的抗议。另一方面,德国教师的考评和晋升并不和学生的学习成绩挂钩,所以,教师方面也没有给学生更多学习压力的动机。
调查显示,德国多数孩子(76%)每天写作业的时间确实低于1小时。因为学习负担不重,德国小学生普遍喜欢去上学。根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与柏林一家杂志(Geolino)2014年发布的调查报告,近90%接受调查的6-14岁德国学生表示喜欢去上学。
小学生平等就学
在德国教育史上,这还是新生事物:过去是有特权的学生跟着家庭教师上课,贫穷学生要去人满为患的大众学校;如今是——我们说的是1919年——大家一起读书。当时的八年制小学(Grundschule,又称Volksschule)是在魏玛宪法的基础上创立的,今年是诞生100周年。
1933年,纳粹意识形态进入了课堂:1939年几乎所有男生都穿着希特勒青年团(Hitlerjugend)制服,墙上挂的是纳粹借以宣扬民族主义的图片。1942年起,犹太学生被退学,——接下来时常要面对的是被送往集中营和死亡。
二战后,日常生活缓慢恢复正常,孩子们终于可以恢复上学。由于食品缺乏,许多家庭都依靠公共的食物分发。随着联邦德国的成立,由小学、中学和高中组成的原先的教育体系重新引入。
随着民主德国的成立,东德的教育体系也发生了变化。六、七岁的孩童一律进入POS小学,覆盖1到10年级。教学大纲和课本在全东德是统一的,并带有意识形态色彩。而在联邦德国,教育直到今天都是各联邦州的事务,所以从不来梅到巴伐利亚颇有不同。巴伐利亚州:战后一些年里,在农村,许多学生还是在只有一间课堂的小学读书。对老师来说是不小的挑战:他得同时照顾8个年级的学生。
1960年代中期,在教改框架下,八年制小学取消,改为四年制小学,之后是不同类型的中学——职业预科、实科中学、文理中学。这一系统存在至今。
1960年代也有一些所谓“客籍劳工”从南欧、土耳其来到德国,他们的孩子也一起来了,并且不会说德语。这对学校体系来说带来挑战:于是,一家矿山公司Klöckner资助聘请了一位希腊语老师,教孩子们读写,——这些孩子们很幸运。
学生中午就回家
在东德,学生们下午可以继续待在学校参加活动,这很早就成为教育体系的一部分。西德则不同,根据地域,到现在仍有约三分之一的学生中午就回家了。
让身心障碍学生进入普通学校。近些年来新的举措是,让有身心障碍的同学一起进入普通学校学习。这是根据联合国的相关公约。不过,许多地方还缺少相应的专业教育师资,因此,一些父母还是选择把身心障碍的孩子送到专门的学校。
课堂数字化,孩子们用电子设备拍摄一帧帧的照片,然后把它们快放制成视频。小学里的数字化也引发争议。一些人认为应当把电子设备排除在校园之外,一些人认为这些是有意义的补充。
师资不足。如今小学面临的一大问题是师资不足。据估计到2025年,大概少26000多名老师。原因之一是:相对于其它学校形式,小学老师报酬较低。所以,选读小学教育专业的吸引力不大。而其它人想转到这个行业又缺乏相应的资质。
尽管如此:根据德国家长理事会的一项调查,大部分父母都对孩子们的小学表示满意。在学业成绩上,德国小学也不错,虽然不是顶尖,但处于上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