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盛友文集

创业,阅读,思考,写作
个人资料
谢盛友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两岸人消费“中华民国”

(2019-04-22 04:27:48) 下一个

谢盛友:两岸人消费“中华民国”

台湾《上报》发表社评《郭台铭那顶被马赛克的国旗帽》,指出郭台铭从不吝于展现对国旗的热爱,以及言必称中华民国;很显然,“中华民国保卫战”又将再次成为郭台铭参选总统的主轴戏码。不过,当他戴着这顶国旗帽宣布参选总统时,几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官媒不是将它顶上的国旗打了一层厚厚的马赛克,就是刻意将郭董的国旗帽切掉半截,彷佛中华民国国旗见不得人。

前行政院长苏贞昌说,如果郭台铭能戴着他的“国旗帽”见中国大陆国家主席习近平,并且喊出“保卫中华民国” ,他才真正是大老虎,真正是男子汉。

不过,屡屡自称是“务实的台独政治工作者”的前行政院长赖清德,在与网红进行直播时竟表示,现在其实是“主张台独的人在捍卫中华民国!”外界只听过台独人士要消灭中华民国,没想到身为“独派大阿哥”的赖清德,竟如此重新诠释独派对中华民国的热血关爱,简直让人怀疑是不是太阳打西边出来了?这也未免太颠覆了吧;而且,至今未见独派大老出来责备或打脸赖清德,难道独派真的可以吞下赖清德的这番话吗?

高雄市长韩国瑜不但多次明确表示自己支持中华民国,日前访美期间,演讲前每每带动现场演唱《中华民国国歌》,令在场侨胞感动落泪。

而向来对“中华民国”避之为恐不及的蔡英文总统,近来也与时俱进调整说法,改说她自认面面俱到的“中华民国台湾”。把国家名称和地理名称连在一起也实在是有点不伦不类,难道有朝一日当她视察金门时要改称“中华民国金门”吗?

中华民国台湾,是李登辉的专利。1995年,当时的中华民国总统李登辉,于母校康乃尔大学欧林讲座发表题为“民之所欲,常在我心”的演讲,突破性地提出 “中华民国在台湾”。李登辉聪明过人,既有“中华民国”,亦有“台湾”,其意为“在台湾的中华民国”,承认中华民国当前处于台湾的现状。这么聪明的李登辉,也有人感到不爽,反对者统独皆有。统派反对者的主要论点为,“中华民国在台湾”是自我放弃大陆的主张,将中华民国自限于一台湾,自贬国格。独派反对者的主要论点为,中华民国在国际上并不存在,是幽灵国家,“中华民国在台湾”将台湾贬为幽灵国家之一省,自贬国格。

国际人士,不懂中文,更不懂中文引号,也不在乎中华民国在台湾还是在哪里,经常将“中华民国”(Republic of China)与对岸的“中华人民共和国”(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混淆。据说,不少人甚至把写给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的信,寄到中华民国总统府公共事务室。

中华民国在哪里呢?

小时候,中华民国在“水深火热”中。上小学的时候,课本里告诉我们,台湾同胞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台湾同胞吃不饱穿不暖,只好吃香蕉皮。而我们是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生在红旗下,长在社会主义蜜缸里。

戈培尔(Paul Joseph Goebbels,1897-1945)是纳粹德国时期的宣传部长,被称为“宣传的天才”,以铁腕捍卫希特勒政权和维持第三帝国的体制。戈培尔的名言“谎言重复一千次就成为真理”(德文:Man muss eine Luege nur oft genug wiederholen, damit sie zur Wahrheit wird. )在中国不符合中国的国情,至少不与时俱进。在中国,戈培尔的这句话应该反过来讲,因为某些谎言一开始就是“真理”,然后重复一千次一万次。

长大了,中华民国在引号里。大学毕业后担任翻译,不久后帮助中国科协筹建中国科技翻译家协会,在筹建工作中我读到一份新闻出版署的文件,应该是翻译守则之类,其中有一条,五十知天命,仍记忆犹新:翻译要杜绝政治错误,比如,台湾一定要写中国台湾;中华民国一定要加引号 。

后来啊,中华民国到台湾,中华民国在台湾,中华民国是台湾;台湾是台湾,台湾不是中国。

现在呢,中华民国在哪里?去年九合一选举,国旗旗海飘扬的画面、国歌唱入云宵的歌声,成了韩流造势场合的日常,“中华民国”重新成为许多人公开的情感投射对象,乃至于自我表彰的身分记号。随着蓝军气势转强,这股中华民国的热潮想必还会再持续下去,成为2020的主旋律。毕竟民进党人再怎么不喜欢这个符号,也该体会到,目前且可在预见的未来,“中华民国”不但是台澎金马2300万人认同的最大公约数,更是大家的保护伞,若嫌中华民国碍眼、一心想把这块招牌给扔了,结果只会更糟。

[ 打印 ]
阅读 ()评论 (4)
评论
fonsony 回复 悄悄话 愧對我一家子的中華民國護照可惜如今被綠毛龜把持了,
fonsony 回复 悄悄话 我只知,,,三:民主義,,,吾黨所崇:
谢盛友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海陬观者' 的评论 :

中华民国的版图早就已经不是 “秋海棠”了,但是,变成了各取所需的“政治禁脔”。1949年以来,尽管中华民国在北京眼中已经不复存在,但是,因为“中华民国”对于北京统一阵线的拉开,仍然具有利用价值,北京多少还容忍台湾 “中华民国”这块“番薯”。

  孙中山先生历尽艰难,终于扳倒了腐败封闭的满清王朝,建立东亚第一个民主共和国。辛亥革命成功后的中华民国,至今100年,经历多少波折动乱,从军阀割据、日本侵略、二战到台海分裂,两岸在不同体制与意识形态下,各自经历不同的动荡、痛苦与成长。中华民国一路走来,仍然是反抗专制,逐渐建立起自己独特的价值体系,在中华文化圈里,建立起了深信民主、尊重人权、自由开放的价值理念。

  “军政、训政、宪政”三阶段理论是孙中山设计的政治路线图。1923年1月29日,孙中山于《申报》50周年纪念专刊上发表《中国革命史》一文,称:“从事革命者,于破坏敌人势力之外,不能不兼注意于国民建设能力之养成,此革命方略之所以必要也。余之革命方略,规定革命进行之时期为三:第一为军政时期,第二为训政时期,第三为宪政时期。”。孙中山较全面地整合了近代西方民主思想的重要成分,包括宪政民主,人民主权(选举、罢免、创制、复决),权力分立制衡,与社會主義等等。另加上其个人认为有必要保留的中国传统制度机构——监察权与考试权,形成五权宪法学说。对西方重要思想在中国的普及,具有推动者的作用,促成西化民主派和共产主义派对中国未来建设的深入探索。而孙中山在其中采取某种折衷立场,却坚持共和民主之宪政体制,至今仍有其价值。

  这,恐怕就是大陆自由派宪政推动者最感怀的民国百年“政治禁脔”。
海陬观者 回复 悄悄话 博主在文中提到了 国号 与 地理名词所造成的模棱两可,甚至于诡谲之处。

其实在台湾仍有法律效力的《中华民国宪法》,至今仍承认领土包括大陆各省区,但行政区域的界定,已经与当今的大陆地区大大不同了。这部宪法是 1947年12月25日开始实施的。当初中共也参加制定,并且曾经为了某些细节与国民党争执甚烈。
但今天最奇怪的不是国名与定义,而是对于 中华民国 这个词的历史含义也发生了问题。 这是很奇怪的,历史应当是过眼云烟,承认就是了,为何还会发生问题呢?

当今的中国政府不承认 1949年以后,中华民国还存在,并且认为 1912年一月一日以后的中国政府,都属于这个含混的 “民国”。 其实按一般国际惯例,一个国家的历史与其宪法有关,因为牵涉到 法统。

国民党这边呢,只承认 1928年开始在南京成立中央政府以后,才算是 中华民国,在宪法实施之前,有所谓的 《五五宪草》,正式全名是《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 在那以前,执政北京的政权算是 北洋政府,其遵循的宪法是不同的。但在法统上,已经被 中华民国所继承了。
中共呢,有意无意地把这两段不同的时期算成一个。 所以北洋时期的施政也算账算到 “民国”的头上。 也就堂而皇之地指责或者嘲讽,民国时期 如何如何。 其实从1912年到 1928年,中央政府不是国民党的政府,而是国民党的对立面,其首都在北京,不在南京。
向往台独的 民进党呢? 他们想要夺取这块 中华民国 的名号,用这个百年的招牌,来为 台独服务。 所以,他们不承认 1945年以前的历史。 这是所有立场上最 诡谲而荒谬的姿态。 如果要继承法统,也必须整体继承,绝没有 “只承认半截,其它与我无关” 的可能的。 但民进党就是如此,想用台独的魂魄,去篡夺 中华民国的躯壳。 当然,无论在法理上,在历史上,都很难自圆其说的。 这就是 中华民国在台湾 这个名字的肇因。 也就是说,到台湾之前的那一段,台独都要切割去,看来就自然而然地与大陆分隔开了。 所以二战终结时的战胜国,联合国创始国 这段历史,民进党与台独份子都故意不提了,认为是残留的与中国的关联,是不幸而应该忘却的历史。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