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盛友文集

创业,阅读,思考,写作
个人资料
谢盛友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连斯大林也不赞同公私合营

(2018-09-13 08:04:29) 下一个

连斯大林也不赞同公私合营

要求私有经济退场,吴小平并非第一人

 

9月11日,中国金融界人士吴小平发表网络文章,断言中国私营经济已初步完成历史使命。这篇文章虽然很快即被删除,但引发的争论却仍在继续。


(德国之声中文网)金融界人士吴小平一夜之间成了"网红"。他发表的题为《中国私营经济已完成协助公有经济发展的任务,应逐渐离场》在网络上引发了热烈讨论。吴小平认为,"在中国伟大的改革开放历史进程中,私营经济已经初步完成了协助公有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大阶段性历史重任。下一步,私营经济不宜继续盲目扩大,一种全新形态、更加集中、更加团结、更加规模化的公私混合制经济,将可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的新发展中,呈现越来越大的比重。"

目前中国各大门户网站上已找不到这篇文章的原文,取而代之的是官方媒体的批评。《新京报》发表署名评论称,要求私营经济"逐渐离场"代表了一种错误思潮。文章写道:"在迎接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此种观点令人费解。吴小平认为,中国发展私有经济的目的是为了协助公有经济的发展。可是,这个观点不仅不符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发展私营经济的一贯要求,也不符合私营经济在改革开放以来所走过的发展道路。"

尽管吴小平原文在中国网络已经被删除,官媒也对"私有经济退场论"予以高调批判,但网络上对此文的出台背景仍有各种猜测。独立撰稿人高伐林发推称:"从《环球时报》到民主派人士无不口诛笔伐。现在此文在国内所有网站都被紧急撤下。是吴某忽发奇想、哗众取宠呢,还是真的探到了今上的口风,急匆匆抢头功?"网名"左手墨迹"则写道:吴小平"只是明确说出了大家一直以来的担忧而已,真正让人害怕的并不是这种论调,而是私有财产得不到有限保护,随便一个借口都会被权力共产的事实!"微信上一则已被删除的帖子写道:"吴小平说的到底是什么经济?相信大家已经猜到了,就是计划经济,他只是没有明言。好在供销社还在,粮票布票油票外汇卷的模板都还保存着,其实恢复起来,也就是一蹴而就的事。爬坡四十年,返回原地朝夕之间,想起来也是惊悚。"

事实上,近来要求"私有经济退场"的,吴小平并非第一人。今年一月,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周新城教授就曾在党媒发表文章称"共产党理论可以概括成一句话:消灭私有制"。此文当时也曾在中国网络上引起轩然大波。

达扬综合报道

谢盛友: 连斯大林也不赞同公私合营

 

1957年1月11日,我曾祖父1912年创建的泰诚丰银行被强行并入中国银行。

 

纵观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大部分错误都由于侵害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共和国成立前夕,犯此类错误的端倪已见。1947年11月30日,毛泽东在致斯大林的电报中提出:“随着民主同盟的解散,中国中小资产阶级民主党派也不存在了。……在中国革命最终胜利的时候,将仿照苏联和南斯拉夫的模式,除了中国共产党之外的所有政党将应当从政治舞台上消失,从而将极大地巩固和加强中国革命。”(沈志华编:《中苏关系档案》)

这种极端主张,连斯大林也不赞同。他在1948年4月20日给毛泽东的复信中提出:“我们不同意这样做。我们认为,代表中国老百姓中间阶层和反对蒋介石集团的中国各反对派政党还将在很长的时期内存在。中国共产党应该与他们合作以反对中国反动派和帝国主义列强……。这意味着,暂且还不必实行整个土地的国有化和废除土地的私有制、没收从小到大的所有的商业和工业资产阶级的财产以及不仅没收大地主的财产,而且没收靠雇佣劳动生存的中小地主的财产。有必要等一个时期再进行这些改革。”(沈志华编:《中苏关系档案》)

这些劝告中方听不进去,并且将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七大通过的纲领《论联合政府》和《共同纲领》全都置诸脑后。掌握全国政权后十多年间,领导人一意孤行,加速废除了各个领域的私有制,并肆意界定阶级标准,把大部分知识分子列入资产阶级队伍,共产党的领导干部也成了“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从而制造了连绵不断的斗争。

1950年6月,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三中全会上说:“民族资产阶级将来是要消灭的,但是现在要把他们团结在我们身边,共同发展国民经济......。对民族资产阶级的政策仍然是又团结又斗争,以团结为主......。”

根据中国的统计,在1949年,中国共有资本主义工业企业12万3000个,生产总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63%。到了1952年,私有经济成分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大约是80%,处于绝对优势,为中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毛泽东觉得该是实行社会主义计划的时候了,也就是先把私人工商业变成公私合营企业,然后再把公私合营企业变成国营企业。

1952年6月6日,毛泽东在中共统战部一个文件上批示说:“在打倒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以后,中国内部的主要矛盾即是工人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故不应再将民族资产阶级称为中间阶级。”

1952年9月24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上提出:“我们现在就要开始用10到15年的时间基本上完成社会主义的过渡,而不是10年或者以后才开始过渡。”

尽管毛泽东在1953年9月还对民主党派和工商界信誓旦旦地说“实行国家资本主义,......要出于资本家自愿,因为这是合作的事业,既是合作就不能强迫,这和对地主不同”,然而政府对私人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从一开始就是强令执行,私人企业主没有任何发言权。毛泽东当时得意洋洋地说:“三面架机枪,只准走一方。”对于私人企业家,开始实行的策略是“步步为营”。

从1953年开始,开始在一些私人企业强行入股,就是加入“公共股份”,并且派出干部以公方代表的身份经营和管理企业。私人企业家尽管仍然持有多数股份,但是却要将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权交给公方代表。

即使是这样,毛泽东仍然觉得进展太慢。1955年,毛泽东再次改变政策。这一年11月,毛泽东批评了在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工作中的“右倾保守”思想。12月下旬,毛泽东提出:“中国的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也应当争取提早一些去完成。”

于是,中国掀起一场大规模的“公私合营”运动。私人企业主的利润分红被取消,改为根据企业主的股份每年发放相当于股价5%的“定息”。而企业股价的评估,规定要“在工人群众监督下,由资方自估、自报、同行评议,再由行业合营委员会(由公方、工人、资方三方面代表组成)最后核定”。

 

 

 

 

[ 打印 ]
阅读 ()评论 (5)
评论
snowman_sg 回复 悄悄话 割韭菜的不同方式而已。股市以市场的名义割私人财产,国家以经济的名义割私人企业。
无闲散人 回复 悄悄话 一方面是所有制问题,公营和私营,另一方面是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的问题
无法弄 回复 悄悄话 不难理解为什么川大爷要对中国围追堵截,西方为什么都默认,挑战自由世界的秩序,人家不带你玩了
飞来寺 回复 悄悄话 国营企业有干得好的,完全看经营,这些话都对。但在中国不行,因为政治挂帅,外行领导内行。人家挪威也是国企,不管有懂行的经理,而且还必须聘请哲学家,考虑得更长远,充分发挥国企的优势,为全国长久整体利益规划。中国始终存在“国有”究竟是谁有?
Wiserman 回复 悄悄话 公营企业的效率不会比私营企业的差,如台湾盐业公司就是公营企业,曾经是台湾经营最好的企业,
企业的好坏 完全看你如何经营,并不是公营的就一定效率差。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