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盛友文集

创业,阅读,思考,写作
个人资料
谢盛友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谢盛友:文革是什么?

(2016-05-16 01:08:06) 下一个

谢盛友:文革是什么?


作者: 谢盛友

一般认为文革正式开始于1966年5月16日“五一六通知”出台,是毛泽东三面红旗的挫败后、在反苏修等口号下,以革命名义攻击当政的温和派并试图重回党权力核心的尝试,并在日后一两年达到高潮。虽然此后的未预期的社会重大破坏、运动失控与领导层的歧见,导致在1969年时毛泽东草草宣布文革结束,但史学界一般认为仅是降温措施,其极左路线并未有检讨改变。
 
有一天,我听大人宣读《中共中央通知》:“混进党内、政府内、军队内和各种文化界的资产阶级代表人物,是一批反革命的修正主义分子,一旦时机成熟,他们就会夺取政权,由无产阶级专政变为资产阶级专政。这些人物,有些已被我们识破了,有些则还没有被识破,有些正在受到我们的信用,被培养为我们的接班人,例如赫鲁晓夫那样的人物,他们现在睡在我们的身边,各级党委必须充分注意这一点。”

赫鲁晓夫是谁?“中国的赫鲁晓夫”又是谁?甚至张春桥、戚本禹这样的大红政客都不晓得毛泽东心目中的“赫鲁晓夫”是党内何人,更何况我这毛毛小孩。

我们是“老三届”大红卫兵的弟弟妹妹,有些文学家把我们称为“红卫兵次生代”,更有一些社会上的牛皮子把我们定性为第“六代半”,使我们成为“无代可循”的人。我们这些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降临到这个世界的人,生来就挨饿,上学就停课,毕业就下乡,回城就待业,在那些文学家的眼里,竟然是“无代之人”。把我们划归为“六代半”者认为,红卫兵、知青列为第六代,天安门广场的学生是第七代,而我们这批人只能当三明治夹在中间,就连享受“四舍五入”的优惠也没有。

历史也的确忽略过我们这“半代人”。文化大革命,当我们的哥哥姐姐在社会上冲杀时,我们还是一群不大懂事的小孩。街上若有游行队伍,那里看热闹的肯定是我们。在“派”性上,我们也总站在自己的哥哥姐姐那边,觉得他们肯定是“左”派。他们个个伶牙俐齿,能辩善驳,常常把大人搞得哑口无言,这确实令我敬佩不已。

我至今仍然清楚,文革是一个用票证的年代。那时候,除了水和空气以外,什么都凭票凭证。记忆中,我们的爷爷或奶奶出门购物时,携带一堆票,油票、肉票、鱼票、布票,竟然有盐票和酱油票。尽管有票,但购物还得排队,有时购物者的队伍比起古时中国的龙还要长。

上课时,不知怎的,看到老师的粉笔字一天比一天粗,经医院一检查,才知道我们缺少“维他命ABCD”。那年代,我们不但没有肉吃,也没有菜吃。真正的“穷过度”。

我们的哥哥姐姐们是响应毛主席的伟大号召,到广阔的天地去。而轮到我们的时候,尽管再三批判林彪的《“五七一”工程纪要》,但“变相劳动”的风凉话常响耳边,挥之不去。
令我记忆深刻的毛主席语录,当属《“五•七”指示》:“学生也是这样。以学为主,兼学别样。即不但要学文,也要学工、学农、学军,也要批判资产阶级。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资产阶级统治学校的现象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上学很轻松,因为没有正规的课堂教育,而且学制也从“六三三”改成“五二二”,只要读九年书,就可以高中毕业。
学工最好玩。到工具厂去学习,尽管要接受工人 “老大哥”的训话,但可以趁机,逢师傅不在时偷一些铁片回家做玩具。学农最惨。在田地里插秧,这腰一弯下去,从太阳当顶到太阳西斜晒屁股没直起来过。种菜、割稻、撒农药,样样都干过。学军最没劲,整天听连长讲革命故事,还得挺直腰板站在太阳底下操练。“一二三四”,走路都得听人指挥。

谁说书店里没卖书?书店里卖的尽是“红宝书”。那是一个文化贫瘠的年代。样板戏的唱腔和《红太阳》的主曲,是我们唯一听到的旋律。我们在《地道战》中爬滚,在阿尔巴尼亚的电影中长大,那时没有《红与黑》,也没有“安娜卡列尼娜”,我们向往北京,同时也向往地拉那。我们的人生简直是一部黑白故事片。我们生长在一个无知和盲从的年代,也难怪这“六代半”中不能出什么伟大的政治家,尽管有七十年代的黄帅、八十年代崔建、九十年代的葛优,但他们的确只能潇洒一回,毕竟与“书本”和“知识”有一段很长的距离。

从我们开始记事起,学校就被一片“万岁”和“打倒”的声音笼罩着,我们喊了太多的“万岁”和 “打倒”,以至于自己有时都分不清楚,自己到底喊了些什么。也因此常常会出现一些“反革命标语”的冤案。那时,我们经常停课闹革命。不懂得阶级斗争是什么,反正,大人讲了,我们也跟着“年年讲、月月讲、日日讲”。越是穷的地方,阶级斗争越波澜壮阔。反正中央说了,穷是坏分子搞成的,穷日子过多了,揪些坏分子来斗斗,也许会富裕起来。

文革后期的“池恒”和“梁效”,尽管笔杆有力,“点石成金”,但我笨, 没真正弄懂几个词。
 
到后来,国家拨乱反正,由于哥哥姐姐们“苦大仇深”,倍受注目,伤痕文学、知青文学在书店里受人青睐。总之,一切的一切,都属于大哥大姐的,他们太伟大了,把我们这“六代半”人的身影全部遮住。

不过,历史也给我们留下了叱咤风云的机会。承蒙邓大人的恩准,我们可以加入“世界大串联”的队伍。相当数量的“六代半”人,嫌弃国内的气氛太糟蹋读书人,有知识的都跑到海外来个大会师。据不完全统计(其实根本无法统计),在“洋插队”中,“六代半”人获博士、硕士头衔的最多。我们成为中国的海归人才库。

啊,文化大革命, 我不喜欢你,我甚至恨你,但是,你深深地印记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

[ 打印 ]
阅读 ()评论 (7)
评论
漫天过海 回复 悄悄话 俺就是大红卫兵的弟弟妹妹,经历过那个年代,借你的文章也回想起好多过往。
yuentin 回复 悄悄话 一是停課,令我"?",二是斗老師,又令我"?",三是工宣隊,軍宣隊進學校.更令我"?",於是我"逍遙"了,一直到...
京V-02009 回复 悄悄话 鲁迅说过一句名言:“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
yuentin 回复 悄悄话 斗慣了,手痒了,窩里斗...,就那么簡單。
京V-02009 回复 悄悄话 什么是文革?! 文革是中国文化中最糟粕的东西的一次集中体现! 文革充分表现了中国人从破坏中获得快感的本性,这就说明了为什么文革初期的破坏活动是令人发指的! 随着文革的发展,人们的发泄得到满足,到1976年,人们开始厌恶这种文革活动,体现在1976年的天安门事件,有人开始把矛头指向毛XX。
要记住,文革是中国人骨子里的东西,是没有什么所谓的10年文革,毛泽东只是利用了中国人骨子里的破坏获得快感的特性。举二个例子:
1. 相声泰斗马三立的儿子马志明回忆父亲文革受迫害:我父亲在台上演出,后台负责服装的人员把烧得红红的熨斗放在父亲的皮猴上,生生地烧出一个大洞。父亲下台后,找那个人问怎么回事,那个人怒喝道:我干的,我拿你的皮猴垫着熨衣服了,怎么着,你服不服?!你老实不老实?!
难道这个人干这种缺德事,是毛泽东打电话让他这么干的?!不是!是他骨子里破坏获得快感使然。

2. 2010年张绍刚PK刘莉莉的事,还记得吗?刘莉莉说“中国变化好大”,这是多么正常的一句话!而张绍刚却回击说:“你应该说祖国呀" 张绍刚这一句话把中国人骨子里的文革本性来了个彻底大暴露:“你越遭难,我越高兴” 难道2010年也是文革10年?!

Wiserman 回复 悄悄话 引: “啊,文化大革命, 我不喜欢你,我甚至恨你,但是,你深深地印记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
===
这是你从感情方面的体会,同情你的遭遇。

但是,若是从理性的需求来看,依中国人性格的缺点认识上看,一个文化大革命是需要的,而方法应该是有计划、温和的。
高斯曼 回复 悄悄话 嗨,俺也是那年代的,你说的这些俺都经历过,情况属实。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