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盛友文集

创业,阅读,思考,写作
个人资料
谢盛友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中国人集体饥饿的记忆衰退

(2015-08-30 08:14:33) 下一个

中国人集体饥饿的记忆衰退

 

8月24日,《国务院关于开展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 试点的指导意见》正式公布。这就预示着,农民以后的“好日子”就要开始了。因为,你如果没有钱,可以把你的承包土地、住房财产作抵押,花花绿绿的票子就会 进入你的腰包,然后借助这些钞票“鸡生蛋,蛋生鸡”尽快发财。官方就“两证抵押贷款”所做的宣传解释是:此项业务的开展,为希望拓展门路、扩大经营但资金 短缺的农民解决了难题。

何谓“两证抵押贷款”? 说白了,就是将你种的承包土地、居住的房屋财产等作为抵押物交给银行,银行再根据土地房屋的评估价格按比例给你发放相应贷款。如果贷款到期无能力偿还的话,土地房产就将作为抵押物被金融部门拍卖抵扣。

因为种地不挣钱,或挣钱水平不如外出做工,一些稍差的土地就会被撂荒;或能种小麦、玉米两季的,改种一季玉米。这种事情这两年居然在粮食主产区也发生了。很多人说,中国可以大规模进口美国、加拿大粮食,这好比进口了他们的土地和水资源。其实,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靠大量进口粮食维持国内市场供应,会增加很多不确定因素;还很可能会打乱高层改革的节奏。改革节奏乱了,中国的前景就不妙。这也是政治问题。所以,不要轻言放弃中国为饭碗问题所做的努力。

很多史学家说,大规模饿死人的情形发生,往往不是因为粮食的绝对短缺,而是粮食的分配出了 问题,例如,穷人买不起粮食,粮商及大户人家囤积居奇。这话大抵 不错,但也有例外。60年前后,中国不少地方饿死了人,就主要不是买不起粮食的问题,因为自由的粮食市场几乎不存在。这次大饥荒的原因很多,其中一个原因 是人民公社制度实行初期对粮食的浪费太狠。一度全国粮食产量到处"放卫星",个别领导考虑农民是不是每天可以多吃几顿饭。公共食堂开始时让人们放开肚皮吃 饭,直吃到没粮的时候才开始限量供应。后来问题已经相当严重了,工作队开始在农民家里收粮,一些农民也开始藏匿粮食。那时连逃荒要饭的自由也受限制,饿死 人的情形自然会严重。
 
农村改革和农业技术进步使中国一举告别了食物短缺,群体性的饥饿不复存在。这是令人难以置信的成就。但是,吃饭这件事还是中国人的一个大问题。经济学 把家庭吃饭开支占总收入的比重,叫做恩格尔系数。通常,这个系数越小,国力就越强大,老百姓的生活也就越富裕。中国的城市居民的平均恩格尔系数在2006 年到2011年之间竟然不降反升,由35.8%上升到36.3%,而发达国家的这一指标一般在20%以内。这多少让人心里有些不安。这说明中国农业与食品 流通加工产业的相对效率是下降的。

 

[ 打印 ]
阅读 ()评论 (4)
评论
BeijingGirl1 回复 悄悄话 "60年前后,中国不少地方饿死了人,就主要不是买不起粮食的问题,因为自由的粮食市场几乎不存在"。 -- 那时中国是封闭的,现在可以在全球范围内买粮食。

我觉得这个政策会加速农村的两极分化: 勤劳有本事的人,会靠着贷款月来越富;好吃懒做的人会把贷款花光然后一无所有,最后不得不廉价出卖劳动力而生活。 地主又要出现了。

往好里想,银行拿到土地给政府,政府建成城市。。。
灜客 回复 悄悄话 现代社会,只要不发生特别大的自然灾害,或者战争,一般是不会发生大规模的饥荒。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发生在中国的造成数千万人饿死的大饥荒,就是因为当时的政府的错误政策造成的。中国是否从此告别饥荒,现在下结论也许为时过早。
yfz9465 回复 悄悄话 楼主经常用这种吓人的题目来拿中国说事。可惜的是,知识太多,立论却无根基。
在工业化与现代化的改革过程中,城镇化必然伴随其中。因为现代农业根本不需要大量劳动力。如何使得这些人口脱离农业,而进入其他领域,是一个严肃的社会问题与政治问题。资本主义早期的圈地运动就非常残酷。通常的良性运作会借助市场机制,中国以此作试点完全可行。解放出来的劳动力进入新的创业,会产生新的JDP。只要不冒进,好处一定大于坏处。楼主就息息吧。
warara 回复 悄悄话 有一句老话叫人多好干活人少好吃馍 然而在工业化自动化发达的今天人多已经不是好事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