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盛友文集

创业,阅读,思考,写作
个人资料
谢盛友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日本耽误中国 ?

(2015-08-24 00:58:35) 下一个

谢盛友:日本耽误中国 ?


作者:谢盛友

 


日本内阁官防长菅义伟8月24日对媒体透露,安倍晋三已经决定不参加9月3日前后在中国举行的纪念活动,原因则是与日本国会的行程有冲突。菅义伟说,日方将继续寻求促进日中两国沟通的其他渠道。
纪念二战胜利70周年,除了中国军队,俄罗斯、蒙古等国也将派兵参加阅兵。

打开罐头

1945 年8月15日中午,日本天皇的“停战诏书”正式播发,宣布无条件投降。同一天,蒋介石亲临重庆中央广播电台,面对着麦克风,发表了《抗战胜利对全国军民及 全世界人士广播演说》。蒋介石指出,我中国同胞们须知“不念旧恶”及“与人为善”,为我民族传统至高至贵的德性。我们一贯声言,只认日本黩武的军阀为敌, 不以日本的人民为敌。

这篇讲话是蒋介石亲自起草的,可以说是他的肺腑之言。这个讲话后来被日本媒体称为蒋介石的“以德报怨”演讲,蒋在二战以后的对日政策,特別是放弃战争索赔,也都统统被称为“以德报怨”政策。

蒋介石日记的这个罐头被打开,里面是“空”的,根本没有“以德报怨”这四个字。

其 实,蒋介石在广播讲话里,并沒有直接使用“以德报怨”这一词语。根据当天他的日记,放弃战争索赔,不是蒋介石“以德报怨”政策的一部分。抗日战争爆发以 后,国民政府就开始为战后索赔做准备。抗战胜利后,紧接着国共忙于內战,由于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美国逐渐对国民政府失去信心,最终在1949年8月5日 发表白皮书,将国民党在大陆失败的责任,全部推到蒋介石和国民政府身上。

中日恩怨

一 位研究捷克人文的学者认为,捷克民族是最容易投降的民族。无论在一战的时候,还是在二战的时候,捷克总共不也就这么几百万的青壮年男人、十几万军人,派去 打仗都牺牲了,捷克就没有种子了。留得种子在、保存捷克文化,捷克民族就存在。存在就可以发展,发展就可以壮大。真正具有“占领”意义的武器是文化,而不 是军队。他甚至断言,若日本侵略中国成功,也许今日的日本已经不是日本,而是中国。只要土地在、种子在、文化在,侵占不可怕,弄不好你日本就被我们中国 人、中国文化同化了。

这位文化工作者的观点很有趣,不过,放在政治学、社会学、法学里头,根本无法站住脚。因为他忽视了行政“一刀切”以 后的文化现象,比如强制教育。两个简单例子:一个是大陆人1956年以后使用简体字;另一个,1928年以后的土耳其人,以“国际”拉丁字母取代此前的阿 拉伯字母。

如果日本侵略中国成功,今日的中国人恐怕已经不讲中文,都讲日语了。

余英时教授认为,中国之所以没有完成现代 化的任务,最根本的原因是被日本人耽误。第一次是甲午战争中国的失败,第二次是抗战的耽误。在日本侵华战争中,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人展开了最凶残的屠杀,对 中国的物质财富进行了疯狂的掠夺与破坏,对中国文化遗产进行了罕见的摧残与毁灭,大大地延缓了中国社会现代化的进程。

中日两国隔海相望,相互交往超过2000年。直至19世纪中叶,中日两国一直在以华夏文明为中心的东亚政治、经济、文化圈内长期共存、交流和发展。如果没有19世纪中叶的“西方的冲击”,中日两国的传统社会形态,及其发展进程,还将维持一定的历史时期。

清朝在鸦片战争中被英国人打败后,日本在为之震惊之余,迅速决定掉转船头,改学西方,而中国则迟迟未能作出这一转变。

日 本在古代 2000年间,始终处于先进的大陆文化的边缘地位,形成了虚心学习外来先进文明的传统。曾长期学习中国文化的日本,在“西方的冲击”面前,没有中国人那样 沉重的文化包袱和心理抵抗,得以迅速确立了“向西方学习”的观念和体制。日本人不因顾到空虚的面子,而拒绝模仿外国文化的事物。保全面子的要求,阻挡不住 日本人模仿外国文化的要求。这是对现代化有利的心理条件。

所以,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了“富国强兵”之路,跻身世界强国之列。

日本元素

大学同学、日语班班长,现在日本东京当教授,几次到寒舍雅会,他每次到德国,似乎有一种“回家”的感觉。他:“日本人对德国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我:“相反啦,德国人对日本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日本人和德国人的确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打开德国和日本的历史地理教科书,都是在灌输一种“居安思危”:我们的土地面积狭小,资源缺乏,我们需要比别人更多的努力,才能获得一样的成功。

德国人和日本人希望做到“为知己者死”,他们至少有两样东西,是世人无法超越的,第一是读书求知。
国 际图书协会每年公布的读书购书状况,中国大陆总是排名第一百名以后,台湾、香港、新加坡也不先进。先进的总是德国和日本。难怪 德国人和日本人,在自然资源这么贫乏的情况下,也能成为世界经济强国。原来,人家读书长知识,有知识科技就发达,科技发达,国家民族就强大。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歡顏展卷林中坐 回复 悄悄话 歷史上大國的慣性都大,改變緩慢。
若沒有外來的強大刺激,中國的現代化會花上幾百年。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