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515)
2009 (91)
2011 (89)
2015 (78)
2017 (115)
2018 (134)
2019 (117)
2020 (196)
2021 (159)
2022 (98)
2023 (111)
专家论坛-两岸互信源于自信
2009-10-30 旺报 【(谢盛友/德国班贝克大学企业文化专业客座教授)】
中华民国国防部公布的《2009年国防报告书》中指出,短期两岸敌对状况,将不会随两岸关系和缓而解除。
马英九曾接受国际媒体专访时呼吁对岸「要和谈先撤飞弹」的相关发言,两岸军事互信的问题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
去年胡锦涛的「胡六点」,提出了两岸建立军事互信机制的提议,未获得马英九的正式回应,台湾国防部则以「共军武力威胁不变、军事互信无法推展」的论述基调,纳入正式文件中。该报告书中说,解放军仍然强调「台海终有一战」,两岸军力也严重向中国大陆倾斜。
两岸缺乏自信和美国有关
建立互信是胡锦涛一年来不断提到的4个字,两岸「互信」包括两个主要内容,一是和平协定,二是军事互信机制。
一个中国的互信来源于自信,北京缺乏自信是害怕美国,台北缺乏自信是依赖美国。今年4月22日,马英九在总统府通过视讯,向美国智囊机构「战略暨国际研究中心」表示,两岸建立军事互信机制目前为时还早,并表示美国继续承诺对台军售,对美台关系非常重要,这明显表现出马英九政府对美国的依赖。
「要和谈先撤飞弹」在台湾当然可以拉拢民意,但是在军事意义上和两岸谈判方面丝毫没有任何意义。就是说,今天可以撤,谈判完成后再部署。显然,这话是无聊无意义。要想谈判成功,必须拥有自信。两岸若没有美国,一个中国的自信就简单得多。
整体综合实力是自信泉源
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无非想解决「不挨饿不挨打」的问题,先不说为此花费的代价,但是中国共产党的确基本解决了。这些年来,大陆综合国力确实提升,但是还未达到可以跟美国抗衡的地步。台湾是中国最安全的出海口,失去台湾就等于失去半个太平洋,本世纪中美之争,半个太平洋之争是不容忽视的最大内容之一。一个中国的自信来源于两岸的整体综合实力。没有自信何来互信?
德国的分裂是美苏冷战造成的结构,两岸的分裂是国共内战造成的。德国由于分裂是外力造成的,所以德国人没有失去一个德国的自信;中国由于分裂是内力造成的,所以中国人很难建立起一个中国的自信。根据德国统一的经验,必须先有精英和领袖的远见和推动,后有民意的跟进,才能获得成功。
不统一的和平非长久之计
维利·勃兰特(Willy Brandt)从1969年到1974年担任西德总理,他致力于粉碎冷战结构的工作,他清楚地了解到,冷战结构乃是美苏所创造的结构,真正受害者是德意志人民。因此,在他当选西德总理后,即致力于和东德及苏联和解。东德西德从来不放弃一个德国的原则,这就是他们坚持一个德国的自信,追求统一是德国人的最终目标。两德的统一,证明了勃兰特的政治智能和德国人的自信。
中国共产党的目标是和平统一、不放弃武力统一;而中国国民党(至少马英九政府)的目标则是「不统一和平」,即维持现状以获得和平空间。
维持现状,未来有很多走向,「台湾前途由台湾人民决定」是其中走向之一。没有两岸愿景而只希望「不统一和平」的马政府能走多远?
文章来源:2009-10-30 刊登于台湾《旺报》,同日《中国时报》(电子版)专家论坛 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liumilk:
2009-11-01 15:35:36 请问导弹怎么撤?
是把设备卸下来还是把瞄准的方向变了呢?
完全是选举语言吗!骗一下台湾老百姓是很有用的~
请问美国的导弹没有对准中国大陆吗?中国大陆有说先让美国撤导弹吗?
没有吗~不要把技术问题说成立场问题吗!
兩岸互信,源於自信。這是愚蠢的說法。兩岸要能互信,必須是兩岸的政府官員有守信用的能力。官員做事經常不守信用、說話不算話、政見跳票、數據灌水、決策不透明等等。如何令人信任?
(謝盛友/德國班貝克大學企業文化專業客座教授)中國時報2009.10.30摘要
中華民國國防部公布的《2009年國防報告書》中指出,短期兩岸敵對狀況,將不會隨兩岸關係和緩而解除。該報告書中說,解放軍仍然強調「台海終有一戰」,兩岸軍力也嚴重向中國大陸傾斜。
建立互信是胡錦濤一年來不斷提到的4個字,兩岸「互信」包括兩個主要內容,一是和平協定,二是軍事互信機制。
一個中國的互信,來源於自信。北京缺乏自信,是害怕美國;台北缺乏自信,是依賴美國。今年4月22日,馬英九在總統府通過視訊,向美國智囊機構「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表示,兩岸建立軍事互信機制目前為時還早,並表示美國繼續承諾對台軍售,對美台關係非常重要,這明顯表現出馬英九政府對美國的依賴。
「要和談先撤飛彈」在台灣當然可以拉攏民意,但是在軍事意義上和兩岸談判方面絲毫沒有任何意義。就是說,今天可以撤,談判完成後再部署。顯然,這話是無聊無意義。要想談判成功,必須擁有自信。兩岸若沒有美國,一個中國的自信就簡單得多。
這些年來,大陸綜合國力確實提升,但是還未達到可以跟美國抗衡的地步。台灣是中國最安全的出海口,失去台灣就等於失去半個太平洋,本世紀中美之爭,半個太平洋之爭,是不容忽視的最大內容之一。一個中國的自信,來源於兩岸的整體綜合實力。沒有自信,何來互信?
根據德國統一的經驗,必須先有精英和領袖的遠見和推動,後有民意的跟進,才能獲得成功。維利·勃蘭特(Willy Brandt)從1969年到1974年擔任西德總理,他致力於粉碎冷戰結構的工作,他清楚地瞭解到,冷戰結構乃是美蘇所創造的結構,真正受害者是德意志人民。
因此,在他當選西德總理後,即致力於和東德及蘇聯和解。東德西德從來不放棄一個德國的原則,這就是他們堅持一個德國的自信,追求統一是德國人的最終目標。兩德的統一,證明了勃蘭特的政治智慧和德國人的自信。
中國共產黨的目標是和平統一、不放棄武力統一;而中國國民黨(至少馬英九政府)的目標則是「不統一和平」,即維持現狀以獲得和平空間。維持現狀,未來有很多走向,「台灣前途由台灣人民決定」是其中走向之一。沒有兩岸願景,而只希望「不統一和平」的馬政府能走多遠?
李鈞震:
1、 兩岸互信,源於自信。這是愚蠢的說法。
2、 兩岸要能互信,必須是兩岸的政府官員有守信用的能力。官員做事經常不守信用、說話不算話、政見跳票、數據灌水、決策不透明等等。如何令人信任?
3、 有自信的人,不見得有能力守信用。
4、 中國已經強大,這是事實。為什麼就一定要統一中國?這有歷史宿命嗎?事實上,中國近三千年,真正大一統的局面非常的短,多半是膨風式的虛有其表,維持大一統的面子,絕大多數的時間都是軍閥割據。何必這麼愛面子?這麼虛偽?
5、 學者,如果都愛面子、虛偽、打腫臉充胖子,有何意義?絕對不可能成為世界級大學者。
6、 兩岸也不是不能談統一,重點不在軍事、經濟,而在文明程度。如果兩岸都能遵守《世界人權宣言》,有此共識,並且落實到各行各業;同時兩岸的人民守信用的能力超過日本。兩岸和解,甚至統一絕對不是壞事。
7、 統一,如果以人種來劃分架構,那新加坡也一定要是中國統一的對象;韓國也是,因為清帝國的女真族,血緣跟韓國人比較近,跟漢人反而不近;蒙古國當然也一定是統一的對象。統一,不能只單單對準台灣,這樣不公平。
8、 中國如果對遵守《世界人權宣言》的能力超過美國,人民守信用的能力超過日本,不要說統一台灣很簡單,統一全亞洲,甚至統一歐洲與美洲,都不會太困難。中國的文明那麼高,依據孟子的說法,德國的百姓都希望中國的胡錦濤,能當德國的領導人。
9、 把統一的眼光,只放在台灣,相當的幼稚、膚淺;台灣與中國的領導人,要把統一的眼光放在太陽系上。中國當然也要統一火星人,也要獨佔太陽光的資源,然後跟宇宙的各國和平相處。
參考資料:
孟子啟迪26 拯己於水火之中
保羅啟迪179 與耶穌基督一起復活
越快越好!
希望中国大陆向美国说明白: 保证马英九的人身安全! 不能被暗杀!
衹能靠期待了! 有成熟的民主使命感就可成!
===
走不远了!
希望马英九"不要学"陈水扁做美国在台湾的权利代理人!
统一越快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