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盛友文集

创业,阅读,思考,写作
个人资料
谢盛友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奥运对谈(6): 奥运与开放

(2008-08-10 01:49:07) 下一个



奥运对谈(6): 奥运与开放


奥运与开放


作者:谢盛友


德国巴伐利亚广播电视台与我合作,录制《中国人如何看奥运》节目,今天主题:中国奥运与中国开放。

08奥运开幕了,金牌也获得了。筹办奥运,一路走来,一路艰辛。投资逾5000亿元将京城“整容”:新机场、新高速公路、新铁路网络、新运动场馆,数不尽的新颖建筑。世人瞠目结舌:工厂停工、汽车停驶、京人停骂。北京城对于外地穷人来说简直成了“紫禁城”,北京的普通老百姓不敢轻易面对中外记者。……

四小时气势磅礡的开幕式午夜结束后,成千上万名观众让北京首都在如此短时间内运输如此多人的能力显得捉襟见肘。雪上加霜的是,“鸟巢”体育馆周边街道被列为安全禁区封锁,计程车供不应求。根据媒体报道,一名从来自爱尔兰(Ireland)的观光客库尼(Patricia Cooney)说:“我们本来想搭计程车,但是附近根本没有”,她边看地图边说:“我想我们要改搭地铁。”搭地铁也不是那么容易。三个为奥运新设立的地铁站,入口标示不清,就连许多中国义工都不清楚如何引导乘客到最近的入口。

过去102年的28届奥运会,有22个主办城市,当中有国际大都会的伦敦、巴黎、洛杉磯等,也有名不经传的小城市,例如安特惠普、蒙特利尔等。无论是哪一届,都办成嘉年华聚会。上届希腊雅典奥运,是在恐怖袭击的阴影下举行,希腊街头依旧游人如鯽,到处是各类供平民欣赏和参与的表演及音乐会。

中国人的努力不应该仅仅是开幕式,我们应该通过奥运会,弘扬团结、友谊、和平竞争的奥林匹克精神,促进世界各国人民沟通心灵、加深了解、增强友谊、跨越分歧,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2008,奥林匹克精神已经超越现代奥运创始人顾拜旦所提出的“更高、更快、更强”的口号,跨越竞技体育范畴,渗透到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领域的各方各面,成为全人类核心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

奥运与政治挂钩,似乎当今世人无法抵抗。1993年北京首次申办奥运会的时候,是六四事件之后第四年,当时国际间对于中国政府处理六四事件的手段,采取严厉批评态度,北京政府为了争取国际支持,提前释放魏京生,如果说奥运不涉政治,肯定是自欺欺人。2001年北京再次申办奥运,对于赋予人民较多自由权利方面,北京曾经有所承诺,例如在三个公园划出示威区,供民众行使示威权利;又例如一向被禁足到内地采访的个别香港传媒,也可以正式派记者采访奥运会。这些例子,都是中国履行申办奥运的承诺。

我不相信,中国的民主自由开放,会因为08京奥开幕式100分而一夜之间变成100分;我相信,中国的民主开放道路依然艰难。整个中国社会不会因为一次奥运圆满成功而成功圆满。奥运会给中国带来开放,会给中国带来变化,但是,指望中国奥运之后出现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年后、五年后,这种期望可能变成失望。

中国30年改革开放,硬件建设举世瞩目,创造了物质文明,中国社会需要更加开放,中国社会需要加强公民教育。奥运之前,我那担任体育报记者的德国同学请求我,预约北京的朋友,因为他想在北京的时候认识了解北京平民的日常生活。我该打的电话都打了,不该打的也打了,没有朋友敢于接受,因为奥运期间官方规定太严,个个朋友都怕“惹事生非”“自身难保”。
我的愿望不是很大,我只希望,北京奥运过后,中国人在街上可以随意面对中外记者,可以随意接受中外记者的采访。我希望,我能看到这一天。

“巢”像一个摇篮,寄托着人类对未来的希望,象征着飞翔的奥林匹克精神、栖身于都市的家园感、鸟类织巢的精工巧思和创造性。“鸟巢”将是北京永不磨灭的印记。我真心地希望,“鸟巢”给整体中国人带来自信,在不远的将来给整体中国人带来政治、经济和社会运作更加开放,更加开明。

写于2008年8月10日,德国 班贝克


(德文与中文有一定出入。谢谢阅读。很抱歉,没有时间跟贴。)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