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盛友文集

创业,阅读,思考,写作
个人资料
谢盛友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德国教育(5):考试

(2008-06-15 10:57:33) 下一个



德国教育(5):考试


作者: 谢盛友

笔者声明:
笔者只是以个人和儿子的亲历而平直地叙述德国教育的情况,再加上自己的一些感悟,绝对没有故意贬低祖国教育和歌颂德意志的意思。关于德国的地理教育,德国的确是从家门口开始,再延伸到祖国的大好河山,比如莱茵河。我当时 看到了课本,的确是震撼,我没有必要隐瞒我当时的内心感受,这与 爱国和不爱国应该没有什么关系。德国教育给我总的感觉是,从实际出发、从实效出发、尽可能挖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德国长大的学生动手能力确实比国内的强。在这边的小孩,学校和家长都教育他们,正确对待挫折。我的儿子,若他比赛失败,他会感到心痛半天,但是,他绝对懂得往前看,他有自己独立的人生观,独立的人生规划和目标,这一点他绝对不会放弃。我个人的感悟是,教育小孩要跟儿子更多地做朋友,而尽可能少地做“父子”,也就是说,父子是平等的。儿子18岁以后,他的决定我100%尊重。

关于德国的“危机教育”(危机意思导向教育),我的亲历是,德国的课本和学校的教育是,德国地盘很小、资源缺乏,我们必须发奋努力,才能有竞争力。......
这,我儿子与我接受的教育也不同,我们小时接受的教育是,中国地大物博,中国人民勤劳勇敢,......。
我看到了,同样有震撼,这与爱国不爱国也应该没有关系吧。我在广州中山大学的同学,有不少在日本也是从事教育工作的,他们跟我说,日本也是“危机教育”。我就纳闷:难怪日本德国资源这么缺乏的情况下,都成为战争发动者、都是战败国、都是世界上读书量最大的国家、都是世界第二第三经济大国。
这些,我都想不通。

关于德国小学四年级毕业,10岁就分流的利弊,几十年来德国政界、媒体、学校、教育界、心理学界等年年讨论辩论,最后还是坚持10岁分流。每次讨论的结果:利大概是85%左右,弊大概是15%左右。国内的同行不要忽视了,德国到你成材之前均可以换跑道。我妹妹的女儿就是从职业预科换到实科中学,我邻居很多的小孩都是从实科中学换到文理中学。

在文理中学的大学预科(Kollegstufe)的12、13年级里,学生的学习任务非常重,除了体育以外,学生一般自己也放弃了音乐课和音乐训练。我儿子是他中学交响乐团的第一小提琴手,到了13年级,只有重大的演出他才参加。学校也愿意这样,可以让更小的接班人进来。
但是体育课一定要上,毕业考试,体育不算入总分。13年级里,平时的考试成绩算毕业成绩的30%左右。德国的考试非常的人性化,考英语的时候,我儿子生病,不能参加,可凭医生证明再补考。

平时考试成绩占30%,那么70%靠毕业考试。毕业考试由两门主科、两门基础科、一 门口试、一篇毕业论文(Facharbeit)组成。
一般情况下,每年的一月底必须交毕业论文,四月份开始考试,每个星期考一门,主科考试5个小时,基础科3个小时,口试20分钟。我儿子主科是物理、数学,基础科是 德语、英语,口试是历史。 

考试成绩为15分,主科加倍。但是换算成满分是840分,再平均出结果:840=1,0;280=4,0。德国4分以下算及格,即可以毕业。

1,5以下的优秀学生到大学里什么专业都可以读,德国现在还是医学、心理学、法律对学生的要求最高。

我儿子考了总分1,2分,他不是很满意,不过,他被选拔参加2008年6月17日的巴伐利亚州“天才基金会”考试,我拭目以待。不过,我儿子还是决定要读物理。

值得一提的是,德国教育部每年给中学生举办“青少年科研”(Jugend forscht)活动,类似国内的青少年科技发明奖。学生一般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自己的项目,经费全是西门子或宝马这样的大公司赞助。我儿子三次参加,两次获得巴伐利亚州地区物理组的冠军。获奖了以后大公司和名牌大学就注意上你,希望你与之“发生关系”。这可能跟国内的情况是一样的。


写于2008年6月15日,德国班贝克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