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盛友文集

创业,阅读,思考,写作
个人资料
谢盛友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假如马英九是大陆民选总统

(2008-04-04 12:07:52) 下一个




谢盛友:假如马英九是大陆民选总统


作者:谢盛友


如果马英九是大选民选总统,他同样要面对西藏问题、内蒙问题、新疆问题、台湾问题,等等等等。……

像上个世纪一样,我仍然认为,“一中各表”就是“两个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中华民国)。“搁置主权争议”就是一中各表,兩岸双方对于一个中国,各有不同的认知,各自表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中华民国,也就是在主权问题,采取模糊空间,异中求存。
我仍然认为,战后的“台湾问题”就是“美国问题”。整体上来说,马英九当选后,美中台三方关系可望趋于缓和。
马英九曾表示,大陆如否认一中各表,台湾就不谈。马英九以压倒优势击败了对手。但面对未来施政,他自言“戒慎恐惧”,而国民党主席吴伯雄宣称:“这不是国民党一党的胜利。” 曾经在台湾呼风唤雨的国民党,如今只是不同派系和个人的集合体,除了在需要重振台湾经济方面具有共识以外,没有什么共同点。将国民党凝聚在一起的,是马英九压倒性的名望,这不仅帮助国民党夺回大权,也使马英九肩负重任。

蒋介石领导的国民党在被共产党打败后,于1949年败退台湾。该党以威权式的一党专制统治台湾40多年,在当地灌输中国民族主义意识形态,并自称为中国的合法政府。但在上世纪90年代试图将其主张“本土化”后,国民党在2000年大选中败给了民进党。自那以来,国民党已发展成为一个各种意识形态方向和政策导向的综合体。

近年来,国民党内保守派人士赞成回归该党创始人所推崇的中国民族主义观念,他们赢得了一些支持。
民族主义是现代民族国家出现之后,产生的一种以本民族的利益为诉求的主义。也是中国国父孙中山先生所提倡的三民主义其中一种主义。民族主义是以民族权益和民族感情为核心内容的一种政治观念、政治目标和政治追求。
民族主义是一个历史性的概念。早在封建社会就已存在封建君主制的民族主义。资本主义产生后,民族主义不断发展,逐渐形成一种完整的思想体系。

1、政治民族主义就是把强调民族主义的政治属性放在第一位,这是民族主义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个分类,实际上也是民族主义兴起的最显著的特征,其基本目标就是要求建立一个属于本民族的国家和政府,它与“追求国家身份”的政治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很多学者实际上也是将民族主义的这种政治属性,放在第一位来进行论证的。“民族主义并不简单是指民族情感,而是指旨在促进社会生活的一体化,并通过民众动员来决定现代国家政治发展的意识形态和社会运动”。
2、经济民族主义是与政治民族主义相对而言的,一般认为,经济民族主义是指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拉美国家在50-60年代倡导的以经济独立为主要内容的民族主义。
3、文化民族主义是指民族主义中那些强调要保持和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因素,它主张以同质性的文化传统为纽带,力图建立民族认同的文化空间单位,并进而达到巩固或分解政治实体的结果。

民族主义是以本民族为思维起点,以本民族为思维终点的民族自我中心主义,它由共化原则和排外原则组成。共化原则是这个民族能有效地维持这个民族内部人员的集体认同的一切物质和精神因素与结构的总和,包括生产方式,社会制度,地理环境,精神价值信仰,生活习惯和语言文化等等。而排外原则则将这种集体认同的总和作为仅仅是自己单个民族的利益与价值标准,从而排斥其他民族的平等地位。所以民族主义的本质就是民族的自我中心主义,外民族的平等利益与价值观是被排斥在外的。

民族主义是这样的一个信仰:“每一个民族都同时有权利和责任将自己组成一个国家 (state)”。

少数民族指在被合并进更大的国家之前,它们在自己的历史家园或许已经形成完整的和运作的正常社会。第一,亚国家民族,即指目前无法形成以自己为多数人的国家。第二,原住民族,即指传统上拥有的土地被外来定居者剥夺了,並且被強制性地与外來人所建立的国家和并在一起。

西方民主国家对少数民族(少数群体)的政策:

1、国家疆域内的每个人都必须获得公民资格,并且只要愿意,他们就能成为国家的平等成员。
2、整合,以共同语言运作的共同制度,无论在公私领域,个人或群体均有表达差异的空间,公共制度也给以包容。
3、允许少数民族从事自己的民族建构,以便使他们能够保持自己的独特的社会文化。


 “今后之革命,非以俄为师,断无成就。”(孙中山1924)
1924年,孙中山改组国民党,仿照苏俄式的革命手段,把“党”、“政”、“军”与“特务”混合一起,以为夺取及控制政权的工具。所以1924年“苏化”后的国民党,与苏俄的共产党一样,不是一个真正的“政党”。
真正的政党,不能诉诸暴力,不但要是一个纯粹代表民意的政治团体,而且必须生存于多党制的政体里。在二十年代陈炯明所着《中国统一刍议》一书中,对这两个重点有很明确的解释:
党外无党,则党之名不立,何有于“外”。此种蛮横思想,并政党之为何物,亦不知之。盖政党者,所以集合同方向之民意,而为有组织之表现,活动于宪法之下者也。
无论何国,皆有三种方向之民意:一为保守的,一为革新的,一为最新的。散在各方向,不能为有力之活动,故必赖政党以结合之。集中一方向,分疆殊帜,各以其政策,为有组织之表示。使一国宪政之运用,一张一弛,皆得多数民意,而为统治之基础是也。〔陈炯明1927,119〕
对于“一党专政”,陈炯明说:“夫一党专政,实与民主政治,根本不能相容……。稍有民治思想,决不涉此妄念。若震惊苏俄专政之成功,则历史帝王之专政,何尝非绝大成功。今必欲尤而效之!”〔陈炯明1927,118〕。
1924年孙中山亲笔题写“今后之革命,非以俄为师,断无成就”一句。从当年陈孙对苏俄的看法,就可以看到他们政见根本歧异之处。

真正的国民党,是民国元年(1912年)8月25日在北京成立,由四个政党并入同盟会组成的国民党;孙中山为理事长,宋教仁曾任过代理理事长的国民党。到了1914年之后,孙中山为“党魁”,要人宣誓向他个人表示效忠服从的国民党,已经是一个变质的国民党。到了1924年,改组“苏化”后的“国民党”,那是一个假的“政党”。
1924 年孙中山改组国民党,仿效苏俄,实行党化教育。日后其党徒“以一党之信仰,作宗教式之宣传”,中国近代教育,从此开了大倒车,贻害后代无穷!桎梏青年思想进步的主义,就是愚民主义。 

孙中山对民族主义的论述前后发生矛盾。
辛亥革命,创建民国的诸先烈于推翻满清帝制之后,即倡言“五族共和”,深切认识民族平等共和的原则,要避免少数民族的离心运动。他们实在有先见之明,采纳五色旗(红,黄,篮,白,黑)为国旗,象徵“五族共和”,汉,满,蒙,回,藏及其他少数民族平等共存,共同建立一个统一的、坚固的、长远的民主共和国。
孙中山于民国元年在南京就任第一任临时大总统时,就在五色国旗下宣誓就职的。可是在十二年后的1924年,他就仿效苏俄,把国旗改为有国民党党徽(青天白日)的“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以象徵国民党“一党专政”的政治主张。而且在其“民族主义”里,特别提出反对“五族共和”,而倡言“以汉族为中心,融合汉,满,蒙,回,藏各族为一大中华民族”【国父遗教1960,481】。

这种以“汉族为中心”完成国家“大一统”的说法,自然是为占全国人口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汉人所爱听的话。可是正在这个时候,中俄交涉方殷,外蒙存亡问题,系于眉睫,孙中山为了俄援,不惜牺牲外蒙,竟然站在苏俄的一边。政治家言行之不一致,莫甚于此!

如上所述,西藏、内蒙、新疆等更有理由要求独立。行笔到此,不禁想起胡适、想起雷震、想起《自由中国》、《美丽岛》,对这些前辈,包括康宁祥、江鹏坚、黄信介,他们尽管性格草莽、豪爽,我向来怀有最崇高的敬意。

上回写《国民党演变的启示》在海内外再一次被误读,至少“政党必须放弃暴力革命理念”和“治理国家容许使用暴力”被混淆了。一个真正的政党是不能拥有暴力革命理念的,国家的治理是可以使用武力的。问题是,国家武力必须在国会多党辩论通过决议后,才能使用。这就是一党专制与国会政治的一个根本区别之一。

至少我个人相信,中南海所说“福建的导弹是针对国外势力的”。问题来了,为什么你的话就没人相信呢?比如这次西藏事件,你怎么说,人家还是说你是凶手,没人说藏人是凶手。问题在于,你是一党专政,“党指挥枪”是你说的。军队没有国家化,国家武力没有经过国会多党辩论通过决议后就使用,你的话很难让人相信。

我仍然坚持中国统一富强的三步曲:
第一步、两岸签署军事互信条约,建立军事互信机制。
第二步、两岸签署和平统一条约,确认两岸彼此不是外国,统一是两岸整体中国人的历史使命。
第三步、统一是整体中国人的大事,应该由整体中国人来决定,透过公投的法律行为来完成,是一个选择,并非唯一的选择。

我仍然坚持:
马英九应该访问大陆。马英九任内能与胡锦涛相互努力,让全世界人相信“福建的导弹不是针对台湾的”,就非常了不起,就是中国两岸的布兰特。

写于 2008年4月4日,中国人传统的清明节,德国班贝克

[ 打印 ]
阅读 ()评论 (4)
评论
严植 回复 悄悄话 在现阶段,其实两个中国是最佳模式。两个三个不要紧,要紧的是中国。天下大势,分久必和,和久必分。
谢盛友 回复 悄悄话 回复风中秋叶的评论:

让我们一起思考!
风中秋叶 回复 悄悄话 阅读并思考中。。。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