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盛友文集

创业,阅读,思考,写作
个人资料
谢盛友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网络新闻学(9):网络新闻的真实性B

(2008-04-25 12:31:46) 下一个




网络新闻学(9):网络新闻的真实性B

作者:谢盛友

中国网民人数已经赶上了美国。2008年4月24日,根据美联社北京报道,中国互联网用户的数量已经相当于美国网民总数。截至2008年2月底,中国能使用互联网的用户已经达到了2.21亿,相当于人口总数的16%。目前,全世界网民总数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9%。2008年3月,美国互联网研究机构Nielsen / NetRatings统计的结果表明,目前美国的网民总数也是2.21亿。2007年年初,中国的网民数量还只有1.37亿。专家预测,中国在2008年内网民总数会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网民最多的国家。

据相关调查,半数以上的网民上网的首要目的是查看新闻,由此,网络新闻在人们认识世界,增长见识方面发挥着深远的影响。相比传统媒体上的新闻,网络新闻具有语言表述上更为口语化、轻松活泼、幽默、犀利,可读性极强的特点。
网络新闻要求极快的更新速度,因而需要使用简明易读的语言;网络新闻的互动性与自主性,使得新闻语言的表达趋于口语化和易交流性;与传统媒体点对面的单向传输不同,网络传播是点对点进行,具有交互性。要调动受众参与的积极性就必须使新闻稿件的现场感增强,行文生动,可读性强。或较为口语化,幽默轻松,使受众有交流的渴望,愿意往各网站设置的“BBS”上发帖子,一吐为快。

网络新闻固有的一些特性,都具有两面性。大容量带来的海量信息、事无巨细,有时让收受者不知所措,被信息洪流所淹没,被枝节末梢所干扰。这样,反倒难以把握主要事实或新闻事实的主要方面。高速、及时甚至是实时的新闻报道,从传送角度看,无疑是充分发挥了网络媒介的长处,但能否与收受行为合拍,即与收受者的收受时间节奏一致才是关键,一味追求快速并不都是必要的、有效的(但快作为新闻传播的总原则是正确的)。超文本无疑可以促成收受者多通道的信息收受,但多通道的信息接受,往往会形成不同感觉通道之间的相互干扰,影响收受者对信息准确性的把握。由链接形成的网络收受的漫游性往往影响了人们对对一定事件信息系统的、准确的把握,漫游是个分心也即分散收受者注意力的过程。
漫游性表现为阅读的随意跳转,阅读的无序性、不确定性、漂移性增多了、强化了,阅读出现了更多的非连贯性和碎片化,这些对于完整准确理解一条新闻、认知新闻事实的原貌都有不利的影响。一些网络新闻的浏览者往往被各种链接所左右,深陷其中,失去了阅读的专一性和自主性,到头来不知道自己阅读的新闻到底是什么,主要事实信息是什么。传受互动同样不只是有好的一面,在互动中不仅可能影响传播者的传送正常进行,还可能影响其他收受者的关注热点。

到底该怎样把握新闻的真实性呢?

任何一个网站都有一个政治立场,没有立场也是一个“立场”。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是影响网络新闻真实性的最大因素之一。

缺乏健全的一整套的网站新闻信息采制发布的审查把关制度,是影响网络新闻真实性的最大因素之一。

无法严厉地打击利用网络制造和传播虚假信息、造谣惑众的行动,是影响网络新闻真实性的最大因素之一。在技术层面上,很难准确地知道网上信息发布者的地址和真实联络方式。在法律层面上,也很难建立起行之有效的法律法规,追究散布虚假信息的网站和个人的法律责任。

网海沉浮,只能靠网站本身增强社会道德感和责任感,只能靠网络从业人员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质,只能靠网络读者提高自己对信息的辨别力。

新闻的真实性是决定受众对新闻媒体信任度的重要因素,直接关系到新闻媒体的社会影响力。不管是传统媒体还是网络媒体,只有有责任感,才会产生公信力,决不能眼看着网络媒体成为有些人造谣惑众、危害社会的“自由空间”。
正如一枚硬币有两面一样,网络新闻一方面具备着与众不同的优势,同时也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原有的优势不但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反而会成为使它的缺陷和弊端更加彰显的扩散器。

如何维护网络新闻的真实性,全世界的人都在思考。

“打假”很难,在中国“打假”更难,在网络“打假”就难上加难。
在可预见的很长的时间里,传统主流媒体仍然是捍卫新闻真实性的主力,承担主力军的责任和社会使命感。


写于2008年4月25日,德国班贝克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