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豆豆家

食遍天下,云游四海。
正文

畅 游 港 澳 台 -- 魅力香港(上)

(2008-07-24 20:45:41) 下一个

走 进 港 岛 的 大 街 小 巷


由于季节原因,在香港的五天几乎是天天下雨,使得空气格外潮湿,天气也很闷热,每天都感觉好像在蒸桑拿,一天之内衣服干干湿湿好几回,加上所有的室内冷气都开得十足,早已习惯北方生活的我实在无法接受这冰火两重天的考验,第二天就招架不住,开始感冒了。最难耐的还是晚上,怕感冒加重,酷热的夜晚不敢将空调温度调的太低,只能硬着头皮努力睡。于是开始有些担心:要是一路下来身体一直不适,加之天天下雨,此次准备多时的旅游岂不是泡汤啦?刚巧明天安排要去文武庙,赶快去烧一个高香,祈祷一切顺利吧。

文武庙是港岛香火最鼎盛的庙宇之一,此庙建于 1848 年英人统治时期 , 是香港古文物建筑之一。庙内供奉的是文武二帝。「文」代表文事,「武」代表武功,文事以文昌帝君为模范,武功以关圣帝君为典型。文武二帝庙即为奉祀文昌帝君及关圣帝君之庙,简称文武庙。它代表着佛教与道教的折衷组合,而这种多教合一的庙宇在香港和台湾拥有众多的信徒,规模之大,数量之多,令人叹为观止。



1. 沿着石阶走下来,文武庙就在右手边。







2. 据说清朝年间香港民间流行的斩鸡头和烧黄纸的仪式就是在这里举行。如今香客多为商界和金融人士。






3. 中殿挂有大型塔香,回旋向上,代表健康、财富和快乐的祈愿。



文武庙很小,不到十分钟就逛完了。庙里香火旺盛,味道浓重,小小的空间内烟雾缭绕,加之光线昏暗,真是有点令人窒息的感觉。尽管人觉得不太舒服,但还是毕恭毕敬地点了一炷香,希望神灵保佑平安。

4.





离开文武庙,我们向石板街的方向走去。今天是一个难得的晴天。虽然省去了打伞的麻烦,但是却逃避不了炙热的折磨。阳光很烈很毒辣。照在身上有如人被丢进了蒸笼,衣衫湿透,汗如雨下。估计除了游客谁也不会选择这种天气,在大中午的时候顶着烈日去静思怀古吧。


石板街用广东话的发音称之为砵甸乍街,其实是以 香港殖民地时代的第一任总督 Sir Henry Pottinger 爵士的名字命名的。石板刻意砌成一块稍高,一块稍低的梯形路面,便于雨水沿两旁倾泻,具有防滑作用,以方便行人和马车上路。从第一任英国总督到现在回归中国,香港已走过了沧海桑田的一百六十多年。夕日繁华风月的足迹早已停留在这狭长的古老石阶上。细数红尘往事,恰似“如梦如幻月,若即若离花”。据说这里是不少香港文人和电影人的创作灵感来源。电影「无间道」就有在此地取景的画面。


5.





现在的石板街上还保存了许多老店,部份店铺还保留了从前铁皮屋的特色,这间绿色顶棚,就是十足老香港的风味。这里的店铺主要是经营杂货和售卖一些二手书、精品、特色玩具、杂货、成衣、和配饰等,可谓价廉物美。


6.





7. 巷子里的涂鸦文化





逛完石板街,继续前行,很快就到了香港最新潮和时尚的地方 – Soho 。这里汇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美食,酒吧还有许多装饰得极具特色的小店。不过最吸引人的还是位于些利街的半山自动扶梯。

8.





这条电动行人扶梯可是创下过世界之最的记录。它是由多条室外行人电梯组成的,延绵800多米,从皇后大道中的中环街市开始,一直伸延到半山区的干德道。高低落差 135 米。更有趣的是它的运行时间:早晨六点到十点是向下行驶,其余的时候是向上运行,估计是为了便于住在半山的居民上下班而特别设计的作息时间。在香港半山区是高级住宅区,是身份的象徵,住在半山的人可都是有钱一族,据说这扶梯就是政府特别为他们而建的。


9.





10.



搭乘半山扶梯上山真是一次有趣的体验,沿途既可以看到繁华的热闹商业区,新潮的 SOHO ,也可以感受到普通居民忙碌的生活。

11.




12. 位于半山人行自动扶梯旁的伊斯兰清真寺。






13. 香港狭小的生活空间,就连树木都要在夹缝中求生存。






14. 充满异国风情的饭店,酒吧和咖啡店。走在巷子里恍若有种迷失在纽约曼哈顿的感觉。






15. SOHO 美女,这里吸引着很多欧美游客,特别是入夜以后,非常热闹。





16. 香港多山,街道坡度很大,有很多这样弯弯曲曲,上上下下的石阶,走起来颇有趣味。






一路走走停停,大约半个小时就可以抵达半山了。举目一望,四周都是高级住宅区。有的位置很好,可以看到美丽的山海景观。不过这样的住房可 是价格不菲呀!一个只有 800 平尺的公寓房就要超过一百万美金呢。这房价和曼哈顿可是有的一比呵。



17. 半山的豪宅。价格不菲的“鞋盒子”。




走马观花一圈后,除了高楼似乎没什么其他风景,于是决定下山。从早晨到现在,一路逛了几个小时早已是大汗淋漓,很想找个地方休息一下,正好看到位于马路右侧斜坡上面的「孙中山纪念馆」,真是来的早不如来的巧,终于可以躲避炎炎烈日了,顺便又可以了解国父与香港的渊源。

馆址名为「甘棠第」,於 1914 年建成,原为香港殷商何东胞弟何甘棠的住宅,楼高四层。整座大楼的建筑属英皇爱德华时期的古典风格,内部装修典雅古朴。馆内陈列了很多孙中山先生在香港读书,生活和从事革命工作的照片和蜡像。通过展出的史料了解,才发现原来香港和孙中山先生的密切关系。他的中学教育,部份在香港接受,而大学阶段(1887-1892 ),則在香港大学前身香港西医书院渡过。投身革命后,孙中山曾多次到港,并以香港为策划反清起义的基地。


18.





参观完孙中山纪念馆已是黄昏十分,和朋友约好在中环的竹园餐厅见面。今天的晚餐是体验香港著名的海鲜大餐。活物都在外面,自己看着点。


19. 秀一秀朋友的盛情款待。






20. 冷热的两种吃法:冷吃沾日本芥末,热吃是涮火锅。味道都好,肉质很有弹性。






21. PP照糊了。






22.腐败一下。






23.




24.





25.






深刻体验了一下朋友在香港的严重腐败生活。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博主已隐藏评论
博主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