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昆明云南民族村掠影--民俗篇(上)

(2010-05-30 20:14:20) 下一个

昆明云南民族村已经成为云南旅游的一个景点和象征。


昆明云南民族村位于滇池北岸,是海埂公园的近邻。它建造在一条由东向西伸入滇池的狭长的半岛沙滩上,面积为二万亩,集云南主要的彝、白、傣、苗、景颇、佤、哈尼、纳西、傈僳、独龙等25个少数民族的村寨、民族歌舞厅、民族广场以及激光喷泉、水幕电影等旅游设施。民族村寨采用复原陈列的手法展示云南的民族风情。走进村里只见不同风格的民族村寨分布其间,错落有致,各展风姿,将各少数民族丰富多彩的村舍建筑、生产、生活、宗教习俗如实地展示出来,是云南民族文化的缩影。游客在村寨里,除了可了解云南各民族的建筑风格、民族服饰、民族风俗外,还可以观赏激光喷泉、水幕电影、民族歌舞、大象表演等。



本文着重介绍云南各少数民族的民俗。其实它的大型民族歌舞也十分好看,生动地表现了云南各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习俗,所有的演员全部是从各民族挑选出来的本民族青年。个人觉得这个歌舞表演的水平不亚于在泰国国家剧院看的泰国国家级歌舞表演。我们非常喜欢这个节目,也受教不少,拍了不少照片。限于篇幅,不介绍了。



1 云南民族村主大门是一组造型富丽典雅、气势恢宏的钢架式建筑,门首悬挂着“云南民族村”五个雄浑逆劲的烫金大字,正中是一只振翅腾飞的金孔雀图形徽标,象征着云南民族村吉祥幸福、兴旺发达的美好前景。大门前是宽阔而平整的人流集散广场。
DSC06849

2 云南民族村入口。
DSC06856

3 大门前的草坪中有一组形态逼真、活泼可爱的白象群雕塑,名为“白象迎宾”。
DSC06857

4 在大门口等待演出的各民族歌舞演员。
DSC06854

5 成都一绝:处处可闻麻将声。循声望去,这儿居然也摆了一桌麻将。
DSC06865



我们到达民族村时已过中午,歌舞表演即将开始。我们先看歌舞,歌舞完毕后再参观各村寨。云南民族村景区内水陆交错,清新优雅,各村寨景点错落有致,风格迥然不同。其间有绿荫小径、亭阁回廊、拱桥石阶相衔接,并与滇池湖滨大道首尾贯通,游览线路路转水回,柳暗花明,引人入胜。本文按电瓶车司机安排的游览顺序逐一介绍。司机不是导游,不讲解,我们只是在它去到的地方转了一圈,拍了一些照片。拍的时候什么是什么门儿清,现在糊涂了,有些照片只能靠“猜”了。恰如常言道“所谓旅游,就是上车睡觉,下车尿尿,到了风景点猛拍照,回来全部都忘掉”。我在北方居住多年,云南从未来过,也未接触西南少数民族,对他们的风俗习惯一概不知,有记不清张冠李戴之处,望识者纠正之。此外我们到民族村是中午,又等着在歌舞厅看了民族歌舞才开始游览,原以为可以游览到天黑,时间也够了,谁知电瓶车司机到下午五点就催着下班了,快走慢走,才参观了两个来小时,所以有不少村寨没有游览,未曾尽兴。看来想在民族村每处走到,哪怕走马观花,没有一整天时间也是不行的,只好留待下次了。



纳西族村。云南省纳西族主要聚居于丽江市,人口约为30万,语言为纳西语。纳西象形文字产生于1000多年前,最初为东巴教徒传授《东巴经》使用,故称“东巴文”,东巴文亦被誉为“文字的活化石”。13世纪初年,纳西族又创造了一种表音文字,叫“哥巴文”。纳西族普遍地信仰“东巴教”,这是一种多神教,天、地、山、水、风、火等自然现象和自然物都被视为神灵,在明代,喇嘛教传入丽江地区,为部分纳西族群从所信仰。
6 极具民族特色的村门。
DSC06948

7 纳西族的民族英雄“阿普三朵”。三朵是丽江木姓土司的一员大将,在战争中神勇异常,屡立战功。相传,当地土司为其在玉龙山建北岳庙祭祀,三朵也就成了纳西族的保护神。因三朵属羊,因此每年的农历二月初八和八月的第一个羊日,纳西人民都要到北岳庙祭拜,这就形成了纳西族的一个盛大节日——“三朵节”。
DSC06951

8 三朵雕像旁的浮雕和壁画巨墙,表现的是《东巴经》中著名叙事诗《创世纪》的内容。
DSC06952

9 纳西古乐。纳西古乐是大约在明代传入的一种道教音乐,具有汉族丝竹乐的风格,又揉合了纳西族的乐风,再现了古代宫廷宴乐的美妙意境。1993年丽江洞经乐团晋京演出纳西古乐,中国乐坛权威听后拍案叫绝: “唐代名曲在滇出土”,认定其中《八卦》即李隆基创作的失传已久的名曲。因此这种古乐又被人们称为“音乐的活化石”。除东巴文、纳西古乐外,纳西族还有第三个活化石,就是被誉为“人类社会的活化石”的摩梭人至今保留的母系氏族社会的遗迹。
DSC06950

10 纳西式建筑。
DSC06949



11 不知怎的,直接窜到白族村了,大概纳西族和白族太接近勒吧。这是白族村民居。
DSC06954



壮族村。云南省壮族主要聚集在文山州,人口约110万。
12 壮族村村门。
DSC06958

13 龙柱。龙柱是壮族人民祭祀龙王天子和龙母夫人、祁求河水长流、滋养万物、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地方。
DSC06959

14 昊天阁。清明时节壮族人民在此祭祀玉皇大帝,举行春播仪式,祁求风调雨顺,农事顺利,昭示着一年农业生产活动的开始。
DSC06960



蒙古族村。云南省蒙古族主要聚居在通海县兴蒙蒙古族乡,人口2.8万人,多为元世祖忽必烈征战云南时所率蒙古族展示的后裔。现以农耕为主。
15 云南蒙古族人居住的的蒙古包。
DSC06963

16 那个蒙古包既是真的,也是个样子货,云南的蒙古人,几乎不住蒙古包了。现在的云南蒙古族,大多定居住木屋。这是其主房。
DSC06964

17 这是其厢房。
DSC06965



水族村。云南水族聚居在曲靖市富源县的古敢水族乡和黄泥河镇,人口近1.3万人。水族人自称“虽”,多居于溪流河畔,生活习俗、自然崇拜和民间传说亦多与水有关,汉族则以“虽”与“水”读音相近以讹传讹称之为“水族”,有“住在水边的人”的意思。
18 水族村落广场。
DSC06969

19 水族村风光。
DSC06968



布朗族寨。布朗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部澜沧江下游两侧的山岳地带,人口约9万人。
20 布朗族寨口。
DSC06971

21 寨内“孔明帽”式建筑十分独特。
DSC06972

22 布朗族住房建筑为干栏式竹楼,分上下两层,楼下关牲畜,楼上住人。布朗族村寨通常由三、五个至数十个同一血缘的家族聚居,住房干栏式竹木结构的二层瓦房,上层有正堂、卧室、晒台等,下层一般作为仓库、圈养牲畜的地方。屋内中央设置火塘,火塘边是家人吃饭、待客的地方,夜晚则在火塘四周安置床铺。建筑在民族村内的这个房屋是不是竹楼?当时没觉得什么,现在我看着怎么也不像“竹”楼,自己怀疑自己了。
DSC06973



佤族寨。佤族是云南独有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云南思茅市西盟、孟连县和临沧市沧源县,聚居区域在澜沧江和萨尔温江之间的怒山山脉南段,山峦起伏,平坝极少,通称阿佤山区。人口40万左右,使用佤语,原无本民族文字,中央人民政府于1957年设计公布一种以拉丁字母形式的佤文。
23 佤族寨的门头上方悬挂着三个硕大的牛头。因为牛在佤族的生产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佤族先民是以牛头多来显示富贵的,而佤族地区盛行的“剽牛”活动至今仍是佤族最为盛大的宗教活动。
DSC06975

24 佤族演员在排练歌舞。这刻有“司岗里”字样的石雕门,“司岗”是沧源佤族语,意为“葫芦”。佤族创世史诗《司岗里》所说的佤族是从葫芦里出来的传说。每年五月佤族举办“司岗里摸你黑狂欢节”。“摸你黑”取意于佤族民间用锅底灰、牛血、泥土涂抹在额头上以驱邪祈福求平安的习俗。参加狂欢的人们互相涂抹,相互祝福。“中国佤族司岗里摸你黑狂欢节”的魅力吸引了大量游客,也带动了沧源的旅游业,被评为云南省最具魅力和影响力的“十大民族节庆”之一。仅2008年,到沧源县旅游的国内外游客就达30余万人次,旅游经济收入达1亿多人民币。
DSC06978



苗族村。云南主要在广南、金平、屏边、马关4县,人口104万。
25 苗族吊角楼。
DSC06980

26 苗族村内的教堂。
DSC06982

27 长廊。
DSC06983



独龙族寨。独龙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人口有5700人。
28 “建在大树上的房子”。生活在独龙江、怒江流域的独龙族在立寨建屋之前相当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曾经经历了巢居、穴居、“结房于树以居”的过渡阶段,古代独龙族大概受鸟窝的启发,将人的家建在树上或洞中,被称做是“建在大树上的房子”,独龙语为“新阿当”。
DSC06986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