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希腊诸岛风情(八)-艾菲索斯,世界上保存最好、规模最大的古希腊/罗马城市遗址

(2009-07-08 10:54:35) 下一个
6月5日访问艾菲索斯(Ephesus),艾菲索斯是这个城的希腊名字,它的土耳其名字则为埃佛斯(Efes)。在《圣经》中,艾菲索斯被译作“以弗所”。我首先是在阅读《圣经》时与以弗所结缘的。久闻大名,这次如愿以偿,一睹“雄姿”。

艾菲索斯废墟的盛名,大概仅次於意大利维苏威火山下的庞贝城(庞贝,见后文6月9日的“那不勒斯”)。

今日的艾菲索斯,实际上只是一个古希腊和古罗马时代的废城遗址,也就是说,现场是一片废墟。大约在公元前十世纪,居住在安纳托利亞高原西端爱琴海沿岸的爱奧尼亞人(Ionians)兴建了艾菲索斯城。爱奧尼亞人對古希腊文化有极大的贡献,例如被视为千古名著的《荷马史诗》就是爱奧尼亞民间行吟艺人所著。此外,爱奧尼亞人在哲学、地理、史学、建筑、雕塑等方面也有很杰出的成就。艾菲索斯古城的建造,就集中体现了爱奧尼亞人上述成就之大成。考古发掘表明,爱奧尼亞人从希腊中部迁居到安纳托利亞西部沿海地区后便定都在艾菲索斯,后此他们便开始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广泛采用柱式架构,配以大量雕塑和壁画(爱奧尼亞式建築由此得名,成为古希腊五种建筑风格之一),使其成为当时地中海地区的著名大城市。

公元前七世纪,西莫瑞安斯人(Cimmerians)攻克了艾菲索斯,焚毀了整个城市,包括该城附近古代世界七大奇观之一的阿耳忒彌斯神廟(The Temple of Artemis)。公元前六世紀,呂底亞(Lydia)国王克罗伊苏斯(Croesus)率軍夺取艾菲索斯,下令重建该城。不久,波斯人又征服了呂底亞王国,他们继续扩建艾菲索斯,疏浚港口,开辟了自艾菲索斯经原呂底亞首都的萨薩迪斯城至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首都苏萨城的商路。公元前四世紀,马其顿国王亞历山大大帝揮師征服安纳托利亞,更加刺激了艾菲索斯城的商业。公元前三世紀,亞历山大大帝的部將吕希马科斯(Lysimachos)驻守艾菲索斯,颁布鼓励贸易的法令,使艾菲索斯成為爱琴海东岸的贸易中心。与此同时,吕希马科斯还在沿城周边地帶兴建了防御工事,致使这时的艾菲索斯,城內面积达到九平方公里,居民总数达到二十五万。在这个时期还建造了城內的第一个剧院、第一个运动场和第一个竞技场。公元17年,艾菲索斯城毀于大地震。罗马帝国第二任皇帝提比略(Tiberius)下令重建艾菲索斯。哈德良皇帝(Hadrian)时期,城区主要建筑的風格由希腊特色转变为罗马特色。公元六世紀,艾菲索斯城通往爱琴海的河道严重淤塞,贸易中断,居民迁离,城內仅为基督教的宗教活动场所(传说圣母玛利亚在艾菲索斯附近的夜莺山安度晚年)。奧斯曼帝国时期开始了对艾菲索斯历史遗迹的研究。土耳其共和国成立后,艾菲索斯被辟为旅游景点。

艾菲索斯是土耳其最有观光价值的古城,也是现今世界上保存最好、规模最大的古希腊罗马城市遗址,遊客目前在這里看到的已被发掘出来的遗址样貌﹐是吕希马科斯建造的后罗马时期的建筑群。艾菲索斯自身曾经富裕到在公元前四世纪就点起了街灯,它的阿尔卡迪安大道(The street of Arcadiane)是让古罗马人惊艳的埃及艳后拜访安东尼的地方,这座城附近的阿耳忒弥斯神庙又名列古代世界七大奇观之一,所以更加吸引游客。艾菲索斯的考古挖掘從1869年開始﹐到今年的2009年﹐算算已經挖了140年(接近一个半世纪!),才挖出百分之五。虽然只挖掘展出了一小部分,但仅这一小部分已经足以让游客感受到古代艾菲索斯强盛时期的繁华景象和恢宏气势。




1 阿耳忒弥斯神庙遗址(The Temple of Artemis)。阿耳忒弥斯是希腊的狩猎女神,阿拉伯人称她拉忒(Lat),埃及人称她依西斯(Isis),而罗马人则称她为戴安娜(Diana,所以它也称“戴安娜神庙”)。在古代希腊,阿耳忒弥斯女神深受敬仰,因此兴建此庙以祭祀女神。阿耳忒弥斯神庙是古代世界七大奇观之一。根据罗马历史学家普利尼乌斯(Plinius)的说法,阿耳忒弥斯神庙曾经遭受过七次破坏,又重建了七次。首座阿耳忒弥斯神庙建于公元前550年,建筑结构为爱奥尼亚式,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建筑物,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全部由大理石建成的建筑物,面积达6050平方米,由127根十九至二十米高的大理石柱支撑,上面覆盖木制屋顶。整座建筑物以铜、银、黄金及象牙浮雕装饰,中央的“U”形祭坛摆放着阿耳忒弥斯女神的雕像。公元前356年,神庙被大火及侵略者摧毁,其后重建,此时神庙为长方形,长140公尺、宽66公尺,高25公尺,由127根大理石柱环绕,石柱高度增至21.7米,并增加十三级梯级围绕在旁。石柱的雕刻十分逼真,十分精采,十分生动。伊斯坦布尔的圣苏菲亚大教堂现在使用的绿色大理石柱就是从阿耳忒弥斯神庙运去的,由此可见阿耳忒弥斯神庙石柱的优美。数百年来,阿耳忒弥斯神庙接受过无数信徒的顶礼膜拜,可惜後来爱菲索斯人转信基督教,公元401年,神庙被基督教徒摧毁殆尽。现在的古代世界七大奇观之一、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建筑物,如今是这个样子!令人唏嘘不已。
DSC05266

2 考古专家绘制定的阿耳忒弥斯神庙复原图,摘自《互动百科》词条。在我的诸篇游记中,这是唯一一张非原创作品。
a1




3 作为古罗马帝国屈指可数的几个富庶城市之一,艾菲索斯气势恢弘的遗址见证了过往的繁荣,给后人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DSC05393

4 市政厅遗址。众多的廊柱,不难想象当年开会的盛况。
DSC05276

5 市政厅遗迹。
DSC05296

6 市政厅石柱遗迹。
DSC05289

7 市政厅旁的小音乐厅遗址。大约可以容纳1400人。
DSC05277

8 雅戈拉市场遗址。
DSC05288

9 华流士浴场遗址。这是一个典型的古代罗马浴场,分别有冷水浴室、温水浴室、热水浴室、按摩室等等,当年是市民社交场所,不分贫富贵贱,大家袒呈相对,谈天说地,八卦一番。像不像几十年前中国的公共澡堂?
DSC05273

10 华流士浴场前的石柱遗迹。尽管历经天灾人祸(战争、大火、地震),遍体鳞伤,两千多年前的古代石柱居然仍然屹立不倒,不得不佩服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不由得又想起国内的豆腐渣工程,想起汶川地震丧生的学子,真是感慨万端!
DSC05291

11 圣火台遗迹。这可是当年的大衙门。当年圣火台供奉着象征艾菲索斯的女神维斯塔(Vesta,罗马神话里的女灶神)所守护的圣火,历经数世紀日夜不灭。在此守护圣火的高官被称作“普利坦”,均由名门貴族担任,地位非常崇高。他们的主要职责就是不能让圣火熄灭。
DSC05298

12 圣火台。
DSC05299

13 这座园弧拱门入口內便是波里奧之泉,是艾菲索斯昔日的儲水槽。它建于公元97年,由波里奧所建。
DSC05314

14 杜密逊神庙(Domitian Temple)遗址。公元一世纪,罗马皇帝杜密逊建造此殿以供奉自己。该神庙及其广场和神庙当时的“政府重点工程”,包括了一座有四个立面的杜密逊记念碑、在半圆形水池中的喷泉和建造在山坡上的神庙,以便让艾菲索斯人从四面八方都能仰望到这个神庙。神庙内供着7米高的国王雕像,外面装饰着纷繁的雕刻。此后杜密逊被暗杀,此殿改奉其父。
DSC05321

15 杜密逊神庙遗迹近影。
DSC05310

16 克利特斯大道(Curetes steet)。古城艾菲索斯的主干道。趁着两批游客的参观间歇,抓拍一张。走在光滑平整的大理石路面上,亲身感受一下数千年前强大的古罗马帝国居民行走其上的骄傲光荣的心情。
DSC05304

17 梅繆斯紀念碑(Memmius Monument)。罗马占领艾菲索斯并非一帆风顺,曾受到本都(Pontus)王國的挑战。据說本都人死殺了八罗羅馬人。罗馬人战胜了本都人。西元前86年,罗马在艾菲索斯豎立梅繆斯紀念碑,记念大屠杀事件。
DSC05308

18 手持桂冠、张翅飞扬的胜利女神尼克(NIKE)(在奥林匹克博物馆,我曾经介绍了她的另一个著名雕像)。传说抚摸胜利女神像的乳房会帶來好运,可以明显看出雕像一边的乳房已經严重磨損。
DSC05318

19 赫克勒斯(Hercules)之门。赫克勒斯是希腊神话中的大力神,由众神之王、到处留情的风流宙斯与民间凡女、安菲特律翁国王后阿尔克墨涅(Alcmene)所生,从小力大无比,深受古人敬仰。左侧的雕像便是赫克勒斯。克利特斯大道上游人如织。对不起,游客太多了,只能抓拍一张,质量还不好。
DSC05327

20 圖拉真噴泉(Trajan fountain)遗址。這座高12公尺的两层式噴泉建筑,建於西元二世紀,是供奉罗馬皇帝圖拉真的泉池,正前方原来竖立着圖拉真真人比例塑像,如今只余右腳。
DSC05336

21 圖拉真噴泉遗址细部。泉水在此流出。
DSC05333

22 艾菲索斯挖掘工作正在持续进行。照片所示是正在挖掘的地點之一。掩蓋在土堆之中是尚未出土的屋宅。原本开放参观的区域目前已經被关闭,官方將在此建成展览室,让访客一窺古代豪宅的奧秘(当然要另外付費参观了)。外部仅仅展示一小块马赛克拼貼的通道。公元二世紀到四世紀,这里原是富豪与贵族的聚居地,地面由鑲嵌的馬赛克取代了大理石,地面上是客厅与餐厅,厨房、地窖与臥室则蓋在地下,牆壁上用绘画装饰。此地出土的部份壁画、家具和器皿,已经移往附近塞尔柱克镇上的艾菲索斯博物館陈列。
DSC05340

23 马赛克地面精美而华丽。据说这是世界上最早的马赛克。
DSC05343

24 哈德良神殿(Hadrian Temple)。科林斯式神廟,建於西元二世紀,以当时的羅馬皇帝哈德良的名字命名。
DSC05353

25 哈德良神殿。雕飾精美的第一进門楣上,刻著泰姬(Tyche)女神,這位希腊神話中的命运女神,一度化身為艾菲索斯的守护神。
DSC05348

26 哈德良神殿。第二進的內門門楣上浮雕著蛇髮女妖梅杜莎(Medusa)的雕像。传说中的梅杜莎美艳无比,秀发迷人。她不自量力和女神雅典娜比美,雅典娜被激怒了,施展法术剥夺了她的美貌并把她的卷发变成了一条条发出嘶嘶叫声的毒蛇. 她的眼神摄人魂魄,任何人,只要迎上她的目光,就会在刹时间变成石头。她被砍下來的头颅后來嵌在雅典娜宝盾上,剪下來的头发也有保护作用。或許是這个理由,使得梅杜莎经常出現在希腊罗马的雕飾之中。
DSC05347

27 哈德良神殿。橫樑的浮雕描绘帝王與諸神的生活場景。
DSC05349

28 罗马式横梁,罗马式柱头。
DSC05364

29 猜猜这是干什么用的?答案在本文文尾。
DSC05361

30 塞尔苏斯图书館(The Celsus Library)遗址。塞尔苏斯图书館是整个位於克利特斯大道末端,本是罗馬亞細亞行省著名省长尤利乌斯·塞尔苏斯(Julius Celsus)的陵墓。他的兒子安奎拉·塞尔苏斯(Aquila Julius)继任后,为纪念父亲,在陵墓上修建了这座华美的圖书館(公元二世纪)。目前所見的立面是仿照原样重建的,本來有八座塑像分上下两层排列,如今上层塑像已不复見,下层四座女神像分别代表「良善」、「思想」、「知识」与「智慧」。靠著小塞尔苏斯身後捐赠的財产,其藏书在最鼎盛时达到一万兩千卷,在小亞細亞一带,規模仅次於貝加蒙(Pergamon)图书館,是拜占庭时代世界三大图书馆之一。圖书館建筑更有当时最先进的保溫保湿双层石牆设计,卷轴保存於內室,读者需填單领取书卷。
DSC05359
31 图书館遗址细部。宏伟大气魄,完美的设计,精致的雕刻,不得不感叹古代艺术家和建筑业对美的追求,对美的执著,对美的精益求精和设计思想的开放。
DSC05380

32 图书館遗址细部。
DSC05379

33 图书館遗址廊柱细部。
DSC05384

34 四座女神像之一的“思想”女神。
DSC05375

35 图书馆一边有两座拱门,“马宙斯门(Mazaeus Gate)”和“米特利塔特斯门(Mithridates Gate)”。相传城中富豪马宙斯和米特利塔特斯原为奥古斯都(Augustus)皇帝的奴隶,被解放后致富,特建此二门献给皇帝。出了拱门便是雅戈拉商业区。
DSC05371

36 大剧院遗址。它是古希腊和古罗马时代最大的剧院,据说它可以容纳两万五千名观众。从下向上看十分壮观。如今此处仍有戏剧和舞蹈演出。
DSC05404

37 安东尼奥和埃及艳后克丽奥佩特拉曾经走过的阿尔卡迪安大道(The street of Arcadiane)。公元前33年,罗马执政官安东尼在此处迎接率200艘大船而来的克里奥佩特拉,宽阔大道上遍洒红酒和花瓣,埃及女王令罗马人倾倒,艾菲索斯也让埃及女王珍爱。这大道竟是一场改变了欧洲历史的著名艳遇的见证!大道尽头便是爱琴海。这条大道当年繁极一时。海上旅客可以从港口经此路直接来到艾菲索斯的市政厅、图书馆、剧场……。如此大型的城市,作为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商业中心,可以想象到当日港口和道路商旅繁忙、人来人往的景象,大道上终年熙熙攘攘,每当新船到来,万众欢腾,车马杂沓,入夜则灯火通明,人声鼎沸。俱往矣。如今只剩下断垣残壁,供人凭吊。
DSC05398




库萨达斯(Kusadasi),又叫“鸟岛”(奇怪,它不是岛礖,为何叫“鸟岛”?),是古希腊小亚细亚西岸的一重要贸易城市。在古代,库萨达斯曾经是艾费斯城中富人们度假的胜地,同时它在奥斯曼帝国统治时期也是一个非常有名的贸易港口。如今,这座忙碌的港口小镇因其通往先进世界上规模最大、保护得最好的小亚细亚地区古希腊/罗马时代的大城市艾菲索斯而闻名于世,已经成为爱琴海地区最具吸引力的旅游胜地之一。它是一个优美的港口小镇,依岸而建,海湾碧海银波,景色蔚为壮观。小镇随地势起伏,下临海湾,在爱琴海诸多海湾景色中最为秀丽的一个。依我的个人看法,这次旅游游览过的诸多城、镇中,库萨达斯的城市建设最好,城市风貌最靓丽。


38 库萨达斯(Kusadasi)的日出。
Image

39 出了库萨达斯邮轮码头,对面就是一个古堡。
DSC05436

40 库萨达斯滨海的阿塔吐尔克(Ataturk Blvd)大道。
DSC05467

41 库萨达斯海湾,花园风光。
DSC05476

42 库萨达斯海湾,花园风光。
DSC05453

43 库萨达斯海湾,怡然自得垂钓翁。
DSC05455

44 库萨达斯海湾中的古孚尔辛阿达西(Guvercin Adasi)小岛风光。全岛是一个古堡,相必是作军事用途的1吧。此岛有一个很和平的英文名字:“鸽岛(Pigeon Island)”。
DSC05477



第29图的答案:古罗马的公共厕所。公廁修建的目的,是为了替罗馬皇帝韋斯巴西安(Vespasian)的皮革工场收集处理羊皮所需的尿酸。它的规模不小,一个客厅大小吧,四周一圈,中间两行,密密麻麻布满粪坑。古罗马人如厕,一个个相邻而坐,胖子还挤不进去呢!也许古代胖子少吧。想想一大堆人同时如厕,四目(应该是一百多目)相对,不觉莞尔。恰如浴场一样,公共廁所也是罗馬时代非常重要的资讯传播场所,男人们在这露天厕所席“茅坑”而坐,在刺鼻而冲天的屎尿味道中交換情報。只不过与浴场相比,厕所的味道难闻得多。可能是历经数百年无数古人的“浇灌”,味道已经沿着大理石纹路深深地渗到石头里面了吧,我嗅到现场至今仍然遗留当年淡淡的尿味。真的。不信吗?诸君去体验一下。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