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1)
上排左起
1 勃列日涅夫
第聂伯帮的总瓢把子,后取代赫鲁晓夫出任苏共总书记
2 沃罗诺夫
不属于任何帮派,是个浮萍式的人物,看似无足轻重,却也少他不得,是为平衡各派势力存在的
3 科兹洛夫
列宁格勒帮首脑,和勃列日涅夫一样,是赫鲁晓夫重点培养的接班人,二人一时并称瑜亮。科兹洛夫接班的希望不知比勃列日涅夫大多少倍,只是一个很偶然的因素使科兹洛夫退出了竞争者的行列;这位动不动就勃然大怒的俄罗斯人中风了,一年后死于脑梗。
列宁格勒帮历来都很强大,但命中注定不能成大事,他们的头顶上好像好像有一道魔咒,帮主不是横死就是病死,基洛夫,日丹诺夫,还有科兹洛夫。
4 柯西金
圣彼得堡铁路工人的儿子,十五岁就参加红军,当上一名骑兵和高尔察克白匪作战。柯西金发迹很早,33岁当厂长,34岁当列宁格勒市市长,35岁当轻工业部部长,36岁还差一个月就当上了副总理,直到50年代初才第一次跌跤。日丹诺夫死后,贝利亚开始清除列宁格勒帮的势力,同样出身列宁格勒的柯西金也被列为被枪毙之列,但是柯西金的女儿嫁给了贝利亚手下一个高官的儿子,这个亲家救了柯西金一命。几年后,贝利亚在克里姆林宫被莫斯卡连科将军击毙,贝利亚的人马遭到了灭顶之灾,已经是政治局候补委员的柯西金又伸出手来拉了这个亲家一把,一来一去也算扯平了。
5 库西宁
来自卡累利阿,在赫鲁晓夫和马林科夫的殊死搏斗中大打出手,事后论功行赏,进入政治局。
6 米高扬
亚美尼亚人,是个非常老练的政客,赫鲁晓夫和马林科夫争斗时,在赫鲁晓夫处于绝对下风时,仍坚定不移地支持赫罗晓夫,除了米高扬外,还有苏斯洛夫和乌克兰党魁基里琴科。事实证明,米高扬这一注押对了。
米高扬的弟弟是苏联著名的飞机设计师,和另一位设计师合作设计出了以他二人名字命名的米格战斗机。
后来米高扬是自己递交辞呈主动从政界引退的。后人曾惋惜道,如果米高扬在,就不会发生68年入侵捷克的事件,一定能找到比诉诸武力更好的解决办法。
7 波德戈尔内
哈尔科夫帮首脑,波德戈尔内的经历和其他人截然不同,波德戈尔内直到47岁还是作为乌克兰驻莫斯科经济代办处的代表从事经济活动。但是波德戈尔内非常善于交际,在此期间结下了广泛的人脉,回到哈尔科夫后,拉起了一个任何人都不能轻视的哈尔科夫帮,麾下有,季托夫,索鲍利,鲁米扬采夫等高手。哈尔科夫帮曾经无限期的逼近了总书记的宝座,只是在后来与谢列平的团派争斗中,被勃列日涅夫玩了个一石二鸟,结果两败俱伤。
8 波利扬斯基
也来自哈尔科夫但不属于哈尔科夫帮,后来作为柯西金的主要助手出任第一副总理主管农业。
下排左起
1 苏斯洛夫
苏共首席理论家,此人对第一把交椅毫无兴趣,总喜欢呆在幕后,有灰衣主教之称。
2 赫鲁晓夫
绰号赫秃子,关于赫秃子大家都知道,也就不多说了
3 什维尔尼科
绝对的老资格,和列宁共过事。
以下为政治局候补委员
4 格里申
莫斯科市委书记,后出任苏联全国总工会主席。听老爷子说过,此人对中国特别不友好,特狗食。
5 拉希多夫
来自乌兹别克斯坦。记得我小时候,有一次不知是夜里着凉了还是吃的不对付,结果跑肚了。我哥说我是拉希多夫,我还去我妈跟前儿告状。
6 马祖洛夫
白俄罗斯党魁,后来和波利扬斯基一样,出任第一副总理,主管工业。1968年苏军入侵捷克,马祖洛夫是总指挥。
7 姆日阿瓦纳泽
来自格鲁吉亚,政治局里总要有格鲁吉亚的一席之地,尽管只是候补。
8 谢尔比茨基
来自乌克兰,和基里连科,契尔年科,格列奇科,安德罗波夫,斯米尔诺夫等人一样,都是第聂伯帮的重要人物。谢尔比茨基在乌克兰二十余年,树大根深。据说乌克兰的集体农庄主席,都是此人一手提拔。最后就连帮主勃列日涅夫都奈何不得。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