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绝了! 中西方的名著你可以这样读

(2008-04-07 21:09:06) 下一个




中西方的神话、戏剧、童话故事及其真理


by
刘良华


    1.中国的几个神话、戏剧故事:
    《天仙配》
    《牛郎织女》
    《宝莲灯》
    《白蛇传》

    2.西方神话、戏剧故事:
    《灰姑娘》
    《睡美人》
    《小人鱼》
    《美女与野兽》
    《白雪公主》
    《森林公主》
    《青蛙王子》

    3.中国故事的主题:精英社会不能下嫁到平民社会。
    精英社会与平民社会不能通婚。
    通婚意味着平等地交流、取消等级制。
    这倒是西方的源头柏拉图的《理想国》的制度。

    4.西方故事的主题:下层的平民的小人物只要善良、诚实,就能够获得上层的贵族的接纳与承认。
    而且,接纳与承认的方式是经由“爱”而结婚。

    5.不同之处:
    第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是:仙女爱上凡间(平凡)的善良的男人。西方人的思路是:王子爱上平凡的灰姑娘。

    6.第二,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是:仙女爱上凡间的男人之后,必受惩罚。实施惩罚的是上天(制度)的王母娘娘或玉皇大帝。西方人的思路是:王子因自身的缺陷遭受诅咒而变成难看的动物(野兽或青蛙),实施诅咒的是巫婆。

    7.第三,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是:最后的结局是悲剧,夫妻被拆开。西方人的思路是:最后的结局是喜剧。

    8.第四,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是:遭受惩罚的是仙女本人,仙女所爱的凡间的男人不受直接的惩罚。西方人的思路是:善良而美丽的姑娘解放了王子。

    9.第五,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是:女人是“仙女”,男人是文弱的白面书生。西方人的思路是:女人是弱者,却因为善良而成为拯救男人的强者。男人是有权势的人,但因受挫而处于暂时的弱势。

    10.……?

《圣经》、《哈姆雷特》、《狮子王》与《封神榜》、《西游记》
本文由 广南子 在 2008-3-17 18:01 发表于: 倍可亲.美国 ( backchina.com )



    1.西方的《哈姆雷特》与《狮子王》是典型的西方式的成长故事:
    第一,父亲必须死掉,儿子必须自己长大。
    第二,儿子长大之后,承接父亲的权力和地位。
    第三,父亲是被“叔父”害死的。叔父代表自己身边的某个亲近的人。这个人是自己的近亲,也是自己的父亲的近亲。它暗示,最容易夺取父亲权力的人,往往是那个跟自己比较亲近的人。
    第四,叔父害死“我”的父亲之后,他霸占了“我”的母亲。弗洛伊德所关心的“恋母情结”在这里以变形的方式呈现出来。
    第五,自己爱恋的女人(母亲),竟然跟自己的敌人(叔父)在一起。

    2.《西游记》是比较典型的中国式的成长故事:
    第一,父亲一直在,但父亲在很远的地方。他在远远的地方做自己的事情,也偶尔分身,守望着儿子的成长,绝不轻易出面。
    第二,儿子的成就很难超过父亲。
    第三,没有“坏叔叔”迫害自己的父亲,但有很多“小妖怪”陷害自己。
    第四,没有“坏叔叔”霸占自己的母亲,母亲总是在危险的时候及时赶来帮忙。

    3.《哈姆雷特》是《狮子王》的原型。它们几乎是同一个故事。《狮子王》是《哈姆雷特》的动画版。

    4.《西游记》的原型是《封神榜》(也称《封神演义》)。

    5.在《封神榜》里面,哪吒对父亲的挑战,也以归顺告终。这就是中国式的成长故事。哪吒的父亲也一直“在世”。

    6.《圣经》、《哈姆雷特》、《狮子王》与《封神榜》、《西游记》实际上是用不同的语言书写和传递的同一个故事。

    7.在《西游记》中,妖怪往往来自“天神”的“坐骑”。那些“坐骑”,也就是“秘书”。
    这样看来,《西游记》讲述了大量的“秘书政治”故事。

    8.在《西游记》中,有些妖怪是可以免死的,他们最后被各路神仙收服、带走。
    比如“黑熊精”、“红孩儿”都被免死。
    原因是:这些妖怪代表了人类的合理欲望。比如“黑熊精”代表了人类的“权力欲”、“红孩儿”代表了人类的“年轻气盛”、“不可一世”,这些欲望是人性中可以原谅、可以理解的欲望。

    9.在《西游记》中,有些妖怪是不可以免死的,他们最后被打死。
    比如“白骨精”、“蝎子精”最后都被打死掉了。
    原因是:这些妖怪代表了人类的不可原谅的欲望。比如“白骨精”代表了人类的“长生不老”欲。期望“长寿”是合理的,但追求“长生”则不可原谅的死罪。
    “蝎子精”代表了人类的“篡权”欲、追求“权力”是合理的,但篡权、篡位是不可以原谅的死罪。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