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寻真爱 凭感觉还是看硬件?

(2008-04-06 10:26:31) 下一个




她是一个经历简单、向往爱情的女孩子。她的初恋开始得非常浪漫,但因为现实的种种限制,不得不无疾而终。此后,她也相过亲、被人追,但始终没找到恋爱的感觉。随着年龄的增大,她渐渐地有了疑虑:为什么恋人这么难找?是自己的要求高了吗?还是如今的爱情根本不可信?自己的感觉和对象的条件,到底哪些才是寻找恋人的标准

倾诉女主角:晨洁(化名),26岁,国企行政

“倾诉版的各位老师,我叫晨洁,很想过来倾诉,如果方便的话,能否与我联系?”相比于许多电话留言,晨洁的留言既阳光,又很礼貌,让我还没见到人,就对她的印象不错。见面当日,出现在我面前的,是一位身材高挑、学生味很浓的女孩子。一打听,晨洁已经工作3年了。我笑着摇摇头说:“看不出来呢。”

跨国初恋,无疾而终


我的经历比较简单:顺顺利利地考上了大学,顺顺利利地毕业,然后凭着一分运气和几分努力,进入了一家不错的国企做行政。在大学期间,我比较听师长的话,总觉得读书期间谈恋爱不太好,所以直到大学毕业,我的感情世界依然一片空白。

刚工作那会儿,因为才从学校出来,虽然工作也算是专业对口,但真开始工作依然让我手忙脚乱,许多最基本的操作我也不会,常常被师傅骂。在这样的情况下,自然没有余力去考虑别的。

我的初恋开始在工作的第二年。那是一个下雨天,我撑着伞从单位回家,途经人民广场时,见到了一位个子非常高的男孩子。他从对面走来,没带伞,在一堆伞花中,显得特别突出。不知为何,我俩的视线对上了,他居然朝我笑了笑,我犹豫了一下,也朝他笑了笑,没想到他就笔直地朝我走来了。当他站到我旁边后,我不得不与他共撑一把伞。他开口对我说谢谢,我这才发现,他居然说的是英语。原来他是位美籍华人,在美国加州工作,这次被公司派到上海做一个项目,大约会呆几个月。他说自己叫Tom(化名),很高兴认识我,并且问我要联系电话。我犹豫了一下,还是给他了。

就这样,我们认识了。从那之后,我们基本上每周都会见面,一起吃个饭、聊聊天、看看电影什么的。说起来,Tom算是我第一个交往的异性吧,不知道是因为相识的场景比较浪漫,还是他比较善于与女孩子打交道,总之我觉得与他在一起非常愉快。每次约会前,我都会很期盼,分手后又会很想念。我想,这大概就是恋爱的感觉吧。可是我也知道,我们之间存在着太多鸿沟。不说他几个月后就将回美国的现实,就是在我们的观念上,也存在着太大的差异。

记得有一次,他不在乎地说起当年20岁生日派对后,与一位女孩子一起过夜,以此纪念自己已经成人。我听了很不舒服,觉得他在这方面太随便了。还有一次,见面后他说要去酒店拿点东西,如果我不介意的话,能否与他一起去。我一点没有犹豫就答应了。可他听我答应得很快,脸色倒有了些古怪。然后,他装作不在意地说:“没别的意思哦,只是让你陪我上去拿点东西。”我很奇怪地问:“还会有什么别的意思?”他笑了笑说,在美国,如果男性邀请女性去酒店,基本上都存在某种暗示的。我听了,才知道自己是多么单纯,而我俩的生长环境又是多么不一样。或许大家都知道这样的交往没什么结果吧,所以几个月下来,我们的交往也仅限于朋友已过、恋人未满的程度。

几个月后,Tom如期返回了美国。生活中一下子失去了他,我觉得挺难过的,这才发现,我在心里早悄悄把他当作了朦胧的初恋对象。可惜,我们之间缺乏天时、地利,这段情注定是要无疾而终的。果然,由于远隔重洋,如今我们也就偶尔地通个E-mail了。

相亲没感觉,同事追怕尴尬

不久,大概是见我已经工作、也有了一定阅历了,父母开始为我的终身大事张罗起来。他们托人给我介绍了一个在机关工作的男孩子,据说各方面条件都还不错,怂恿着我去见见。我想,既然自己没有男朋友,那么就去见见吧。

见了一次面回家后,父母问我的意见,我不知道该怎么回答。说实在的,我根本连他的长相都回忆不清楚,能有什么感觉?或许是心里将他与Tom相比了吧,令我始终提不起什么兴致。相比Tom,他实在是太青涩了,心理感觉上,我都比他成熟。你说,我怎么会对他产生感觉?但拗不过父母的要求,我们还是见了几次面,但感觉始终没有培养起来。最后,我只能找了一个很浅薄的借口回绝了他。巧的是,一年以后,我刚好因为工作上的事情,再次联系了他。他在电话里有意无意地说,自己买了辆车,方便了很多,我有什么事情需要他,说一声就行。后来我对好友提起这事,好友说,估计一年前我的拒绝理由令他耿耿于怀,所以他想借这次机会替自己挣回面子吧。

就在那时,单位里的一个男同事对我表示了好感。他比我大七八岁。虽然我对他印象还不错,但考虑到大家是一个单位的,万一谈不好的话,以后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多尴尬呀。于是我婉转地拒绝了。如今,他找到了一个蛮可爱的女孩子,最近已经在筹备婚事了。

说到这里,晨洁笑了笑说:“如果我当初答应了他们中的一个,没准现在已经结婚了呢。”我问她:“后来呢?没别的故事了吗?”她点了点头,继续说了下去。

我有个女友,在一家大型外企工作。有一次,我去她单位找她。过道上碰到几个她的同事,我也没多在意。没过多久,女友对我说,她的一位男同事就在那次一面之缘中,对我产生了感觉,希望我的女友能介绍我们认识。听女友介绍,那个男同事比我大了十五六岁,我心里就有些不愿意。但女友怂恿我见见再说,我最后同意了。

女友的男同事从外表看,比实际年龄要显得年轻些。大概比我岁数大了不少的缘故吧,他很照顾我,对人非常体贴和诚心。可大约也是因为他年纪比较大了,就显得比较急。每次与我见面,总是从午饭吃到晚饭;每天必打电话给我,而且每个电话不是我喊停,他就永远不会主动挂。时间一长,我就有了压力,虽然觉得他是个好人,但我并没有做好结婚的准备,可他显然很急迫。我觉得不能耽误他,于是托女友婉转地回绝了他。

女友的遭遇让我迷茫

如今,随着自己的年龄一点点大上去,看着周围的同学、朋友接二连三地谈恋爱、结婚,我心里也有些不是滋味。有时我也反省自身:自己的条件不算差,为什么至今没有找到合适的人?是不是我的要求太高了?每次我都把“有感觉”当作评判标准,可回顾我身边的男孩子,真正让我“有感觉”的,只有Tom;可他却是与我最没有现实可能的。于是我就想,或许放弃这一点,会让我容易找些。毕竟有了门当户对、条件相当的硬指标,别人介绍也容易些。

而去年发生在我女朋友身上的一件事,更令我对这个标准产生了认同。我的这位女友,去年春节结的婚,可到了5月,却突然告诉我她离婚了,而原因是她谈了5年多恋爱的新婚丈夫,早在结婚前就与一位女同事有了暧昧关系,而如今更是公然住在一起。此前,他们这一对几乎是我们一路看过来的,女方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条件都比男方要优越,而当初男方打动她的唯一之处,就是对她很好。可如今居然也会发生这样的事!女友为此伤透了心,不断地在电话里问我:“你说,我还能相信谁?我还能相信爱情吗?”朋友们知道后,在唏嘘之余都在说,看人一定要看准呀。而且,既然爱情不能轻易相信,那么要找,就找个经济条件好的,至少不至于像女友那样赔了感情还要赔上金钱。

可是,多年的教育与成长背景,却让我心里不甘认同这样的结论。我总觉得,感情的事一旦涉及到物质,就失去了它的意义了。我还是很向往两情相悦、天荒地老的爱情的。所以,我现在觉得很矛盾,不知道如何去找自己的另一半,也不知道何时能把自己顺顺利利地嫁出去。

爱,没那么多框框

说实话,我对晨洁的印象不错,她如同我们身边的许多年轻女孩:有点单纯、有点幻想、有点幼稚,但有时又不免现实和世故。我想,她的烦恼恐怕也反映了这些女孩的共同困惑:面对越来越高的分手率、离婚率,面对剩女越来越多的现实,自己对“有感觉”的纯真爱情的追求,是不是有些不合时宜?

作为一个过来人,我想说,婚姻没有爱是万万不行的。试问,两个素昧平生的人,要共同生活一辈子,如果没有爱的黏合剂,那该是一件多么“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呀!而爱,很大程度上就是一种感觉,没有感觉,哪里来爱?所以,追求爱的感觉不仅没错,而且还是稳固婚姻的必备条件。

然而,许多女孩的矛盾在于,她们如同晨洁一样,一方面渴望无条件的、纯感性的爱情,一方面又无形中为自己预设了许多择偶的框框:比如,收入不能比自己低、身高不能比自己矮、年龄不能比自己小、性格不能比自己闷……于是,这些条件就好像一道道围墙,将许多自身条件很不错的女孩自我封闭了起来,局限了她们的眼界,也妨碍了她们凭心去感觉。

所以,想对晨洁、及所有“想嫁女”说一句:追求爱的感觉没错,但更该放开自己的心,让它没有那么多束缚地去感受,那么你或许就会发现,能令你产生感觉的那个人,也许就在你身边。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