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慢生活决定健康:吃饭快会缩短人的寿命

(2008-03-29 11:22:29) 下一个




吃饭需要咀嚼,这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生存本领。生活中会发现不少人吃饭速度相当快,狼吞虎咽,三下五除二,10分钟不到一顿饭就解决了。这种吃法看起来经济,但并不智慧。咀嚼的作用不仅仅在于把食物咬碎,而且是维持我们身体健康的关键,对于活化身体细胞和神经起着非常必要的作用。如果忽视咀嚼,则会把一切颠倒过来。

  为什么生活节奏越快,肥胖的人越多?

  我们常常在速食店或公司餐厅里见到邻座的人迅速用完餐就匆匆离去,快节奏生活之下,不少都市白领一日三餐的时间越来越短,然而殊不知吃饭过快会带来很多健康隐患!

  如果一个人的体重是正常的,那么他每餐进食的食物量是与他的胃容量和食欲相吻合的。吃饭快导致人肥胖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是:我们大脑每天都会接收很多的信息,当你饿的时候,你的胃反应给你的大脑,这时你才会知道你饿了,反之饱了也是一样。如果你吃得太快,不细嚼慢咽的话,大脑还没收到饱了的信息你就还会继续吃下去,到最后肯定只有一个结果,那就是吃多了。这样就无法调整食物的摄取量,也就是说脑的中枢无法得到饱胀感的刺激。所以无论吃多少,总是觉得没吃饱而会吃得很多,变得肥胖。日本的相扑选手清楚并且正是利用了这一点。现在的青少年肥胖者越来越多,就是因为他们像相扑选手那样吃,又不像相扑选手那样运动,肥胖问题就是当然的事了。

  日本狮子牙科卫生研究所和东京牙科大学社会齿科研究所联合组织的一项调查显示:在超过肥胖倾向指数24的被调查者中,有43%的人表示是速食主义者;此外,50%吃饭犹如囫囵吞枣的人都具肥胖倾向。

  少吃软化食品能延长寿命

  现代食物加工越来越细,蛋糕唯恐不松软,蔬菜水果能“喝”就好了。饮食正在柔软化,各种方便食品、一口大小的膨化食品甚嚣尘上。在经济发达国家产生的现象是,人们开始追求柔软香甜的食物,但实际上这是非常危险的。饮食文化的西方化,使得便利店里出售的食品都是能够马上就吃完的。一口食物最多咀嚼七八次,少则四五次,在嘴里蠕动几下便咽了下去。这种食物不需要人们的咀嚼就可以吃很多,而这些都是高热量的食物。现在的年轻人所吃的汉堡包、通心粉只需要咀嚼620次。大约50年前,每顿饭的咀嚼次数大概是1400~1500次,半个世纪之后,咀嚼的次数下降了一半。现代人已从40多年前每餐咀嚼900~1100次、用时20~30分钟,下降为目前的每餐咀嚼500~600次、用时5~10分钟。这种饮食习惯很容易产生各种疾病,并且威胁到老年之后的健康,很容易导致痴呆症。

  其实,食物在口腔里经过怎样的过程进入到胃里面,其结果有很悬殊的差异。经过细嚼慢咽的食物,以非常小的形状进入到胃里面,很容易消化,所以在相对短的时间内就可以完成消化过程。

  但是如果不细嚼慢咽,把很大块儿的食物送进到胃里面之后,胃为了消化食物,就必须不断地运动。在这个过程当中,胃不仅要消化食物,还给予胃自身强烈的刺激。

  食物在进入我们身体之前,在口腔里就会发生这么复杂的变化。应该记住所谓吃得健康不仅仅是指食物的质量,摄取食物的方法也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也许人的命运在把食物放进嘴里的刹那间就已经决定了——你的寿命长短由你的饮食习惯所决定!

多咀嚼能增进视力

  最近科学家发现,人们患近视普遍增多的原因之一是因为人们比过去更喜欢吃软的食物。日本科学家用三维模型比较了古代人、现代人、未来人的脸型变化,实验结果表明三个时代的人其下巴和眼睛周围的变化非常明显。古代人的下巴非常发达,反过来未来人的下巴变得越来越长,眼睛周围的骨骼突出。负责研究的堤幸贞美说:“咀嚼的力量弱化,脸部骨骼的发育程度降低。这不仅仅包括下巴周围,就连眼窝也开始深陷。所以就很容易得近视眼。我们推测古代人由于吃的东西比较坚硬,所以咀嚼的力量是现代人的1.5倍。而未来人咀嚼的力量将弱化到现在的2/3。由于咀嚼力量弱化,未来人很容易得近视眼。”

  咀嚼和近视眼有关联的说法使我们联想到现在的青少年大多数都带着眼镜的现象。去掉一些客观因素,怎么解释在一个班里一半以上的小学生都戴眼镜呢?使用计算机太多了吗?学习压力太大了?还是像教授说的那样咀嚼的次数越来越少了呢?

  下面介绍一个有关饮食的变化对眼睛产生影响的最新研究成果。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的罗连?科坦因博士领导的研究小组发表的一篇论文说,精制的面粉和谷物、白糖等使胰岛素的数值上升,影响眼球的发育,是导致远视和近视的原因。他以南达太平洋岛屿上的人们为研究对象,警告说一代人饮食习惯的改变就可以导致近视的蔓延。这个地方近视眼的发病率从过去不到l%发展到现在的50%。现在这些不需要咀嚼就可以食用的柔软食物的基本特征就是含有过量的糖分,扰乱了身体原来的秩序,对眼睛产生影响。把这种主张和现在孩子们的眼睛状况联系起来看,这种主张显得非常具有说服力。

  当我们吃较硬的食物时,颌面部的肌肉收缩力加强,通过牙齿传入中枢的冲动信号随之增强,中枢神经系统对随意动作的调控能力也有所加强。所以,喜硬食者,其视力、体质等状况都比较好。

  速食容易让人迟钝,多咀嚼能增强大脑思维能力

  日本是世界上对咀嚼活动研究最发达的国家,日本岐阜大学的咀嚼学会曾开展过咀嚼行为对大脑有着怎样影响的研究。被试验者躺在FMRI(大脑成像)设备上面,对眼前瞬间经过的影像进行记忆,研究者对他们记忆的程度进行测定:然后再让被试验者咀嚼两分钟的食物,再用同样方法重新进行测定。实验出现了令人惊奇的结果:被试验者咀嚼食物之后回答问题的正确率比平常增加了30%,说明大脑海马层的活跃性提高了(咀嚼之前的正确率是56.25%,咀嚼之后的正确率是87.25%)。这个结果意味着两分钟的咀嚼行为使记忆力得到了提高。

  日本科研人员发现,咀嚼会刺激脑部主管记忆力的部分。脑部的海马趾细胞,也就是管学习的部分,会随着年纪渐大而衰退,短期记忆力也会衰退。日本研究人员用扫描的方法,发现咀嚼的动作或下巴的张合,可以增加海马趾区内的细胞活动,防止其老化。

  英国一所大学的研究表明,经常咀嚼能够增强记忆。研究人员让两个人通过咀嚼口香糖来做实验。实验对比发现,嚼口香糖者在记忆力测试中胜过不嚼口香糖者。研究人员认为,嚼口香糖时不断的咀嚼动作加快了心脏的运动,血液源源不断地输往脑部,脑细胞间信息往来频繁,由于刺激作用,脑的荷尔蒙分泌增多,大脑的思维能力和工作效率显著提高,从而促进大脑活动,提高人的思维能力。据美国医学专家的研究统计,咀嚼少的儿童智商普遍低于以耐咀嚼食物为主的儿童。

咀嚼促使人分泌唾液,而大脑中负责分泌唾液的区域与记忆和学习有密切关系。咀嚼能活化大脑皮层。经常咀嚼或叩齿、漱口,有活化大脑皮层的作用,可预防大脑老化和老年痴呆。

  慢一点,让食物给你一个健康的机会

  医学工作者研究发现,吃饭慢的时候,所分泌的唾液中含有一种能使人保持年轻的物质——腮腺激素。它能强化肌肉、血管、结缔组织及骨、软骨和牙齿的活力,还有增强血管弹性和活跃结缔组织活力的作用。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人到30岁左右,大量分泌腮腺激素的耳下腺开始萎缩。要活化它的功能,最有效、最简便的方法就是咀嚼。咀嚼可刺激耳下腺,从而保持腮腺激素的分泌。有了足够的腮腺激素,血管和皮肤等组织的弹性和活力就能得到保持,人即使上了年纪,也会红光满面,不乏青春之色,显得格外年轻。

  咀嚼还能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可调节体内糖的代谢,能预防糖尿病,并有助于糖尿病的治疗。充分咀嚼食物,不仅可以按摩牙龈、锻炼颌骨和牙齿,有效地预防牙病,而且还可防治口臭、老年性便秘、老年性哮喘等疾病。

  除此之外,吃饭慢的好处是还能防癌。实验证明,人们在咀嚼食物时分泌的唾液,除有大量的淀粉酶帮助消化外,还含足量的溶菌酶,有很强的抑菌、消毒作用。唾液还能中和、消除食物中的致癌物质,所以多咀嚼还能防癌。专家们通过实验表明,细嚼30秒能使致癌物质的毒性降低。

  一口食物咀嚼的理想次数是30次

  一般应该咀嚼几次为好呢?据专家说,一口食物在嘴里至少经20次咀嚼,才能得到唾液给我们带来的恩惠,30次则较为理想。从营养学角度分析,在我们享用的食物里,谷类、肉类和蔬菜的比例应该是3:1:1。以此比例进食,就能维持健康。

  因为吃得快,粗嚼已成了习惯,一下子改为细嚼慢咽很有难度,要么不知不觉地忘了,要么一口食物嚼20次成了任务,数够数了,减负一般地咽下去。因此,吃饭快没有咀嚼习惯的人,可尝试在饮食里面增加需要咀嚼很多次的食物。例如我们常吃的各种野菜、辣白菜、海苔等食物,不仅仅帮助吸收营养,还可以激活包括中枢神经在内的整个身体机能。

  为了健康,何不把咀嚼看成愉快的事,把就餐时间视为与家人轻松享受食物的时间,慢慢体会“嚼”的节奏,你的生活也会越“嚼”越好。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