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雅图中文书友会

大西雅图地区喜爱中国文化的朋友们的网上家园。我们每逢双月的第一个周六上午10-12时有中文书讨论,在Seattle Central Library四楼, 五号房间,欢迎参加!
正文

日本儒学宗师朱舜水 向东

(2007-12-02 17:59:48) 下一个

        哈佛国际和地区问题研究所所长塞缪尔 · 亨廷顿 (Samuel P. Huntington) 认为:人类历史上至少存在过 12 个主要的文明,其中 7 个已经不复存在 ( 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埃及文明、克里特文明、古典文明、拜占庭文明、中美洲文明和安第斯文明 ) , 5 个仍然存在 ( 中华文明、日本文明、印度文明、伊斯兰文明和西方文明 ) 。其中中华文明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 2500 年,而日本文明则是中华文明的后代,出现于公元 100-400 年间。


        谈到中华文明对日本的影响,大家熟悉的有两个人:一个是奉秦始皇之命、率领数千童男童女 “ 入海求仙人 ” 的徐福,有些学者甚至认为他们就是日本人的祖先;另一个是在唐朝时六次东渡、最后成为日本律宗始祖的鉴真大师。但是,还有一位明末清初的中国学者,在日本的学术界和政治界比上面两位名气要大得多,却鲜为我们国人所知道,他就是被日本学者尊称为舜水先生的朱之瑜。


        朱之瑜字鲁屿,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人, “ 舜水 ” 是他到日本后用的号,取自他故乡一条小河的名字。朱舜水生于明朝万历二十八年 (1600) ,卒于清朝康熙二十一年 (1682) 。他的先祖和明太祖朱元璋是族兄弟。朱舜水 9 岁丧父,早年跟随浙江慈谿的学者李契玄启蒙,后来又到松江拜吏部左侍郎朱永祐、东阁大学士兼吏、戶、工三部尚书张肯堂和崇祯进士、礼部主事吴钟峦等人为师,系统学习六经,尤其擅长《诗经》和《尚书》。


        朱舜水从早年起就目睹政治腐败、世道险恶的现状,因此决心不踏入仕途。与同时代其他知名的文人相比,不论是奸佞马士英、阮大铖之流;还是风流俊赏、激进超迈的东林、复社等江南精英士子,他只是一名默默无闻的乡儒,没有显赫的社会地位,更没有潇洒的行止和浪漫的故事。这种沉静、内敛却不消极的生活态度,在晚明动荡的社会时代却显示出异乎寻常的人格魅力。


        明朝灭亡的时候,朱舜水已经 45 岁了,当时还只是一名贡生,没有官职。清顺治元年 (1644) ,南明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建立弘光政权,两次下诏请朱舜水出来做官,他由于不愿意与魏忠贤的阉党余孽阮大铖、马士英等奸臣同朝为官,拒绝就职。但在弘光隆武元年 (1645) 五月,清兵攻陷南京之后,朱舜水却又挺身而出、积极联络各地的义军,甚至先后四次东渡日本借兵,以图恢复中原,其间曾被清兵在海上围困,被逼迫剃发投降,但是他毫不畏惧,誓死不降,表现出了明末志士忠贞不渝、视死如归的情操。后来在流亡安南 ( 今越南 ) 期间,也不受当地政府的劝降,面对刀架在脖子上的威胁也不跪拜,对于每天在他住地杀人之类的恐吓,都谈笑风生、坦然面对。


        清顺治十六年 (1659) 五月,延平郡王招讨大将军郑成功和兵部侍郎张煌言邀请六十岁的朱舜水参加会师北伐,虽然历经收复瓜州、攻克镇江等胜利,但这场力量对比悬殊的复国战争最终还是遭到失败。朱舜水反复权衡当时的局势,不禁浮起了一个悲壮的观念:声势不可敌,失地不可复,与其在内地做异族的奴隶牛马,不如东渡日本,继续弘扬中华文化,毕竟在他的心目当中:日本是中国一衣带水的友好邻邦。


        梁启超在《近三百年学术史》中这样记载朱舜水在日本期间的事迹: “… 日本宰相德川光国,请他到东京,待以宾师之礼。光国亲受业为弟子。 … 德川二百年,日本整个变成儒教的国民,最大的动力实在舜水,后来德川光国著一部《大日本史》,专表 ‘ 尊王一统 ’ 之义。五十年前,德川庆喜归政,废藩置县,成明治维新之大业,光国这部书功劳最多,而光国之学全受自舜水。所以舜水不特是德川朝的恩人,也是日本维新致强最有力的导师。 ”


        1665 年,日本水户藩第二代藩主德川光国拜朱舜水为老师。当时, 德川光国是日本的宰相,权倾一时,但每次拜望老师,都在离家门口很远的地方就下车下马,以示尊敬。在朱舜水生病时,德川光国亲临病榻问候。 朱舜水在他六十七岁到八十三岁的十六年间( 1666-1682 ),往返于水户(现茨城)、江户(现东京)之间,广收门徒、讲授中国儒学。 朱舜水把明朝的典库制度,多种工艺、石桥、房子的设计方案,明代衣冠制作,祭器、量具等介绍到日本。 1670 年,日本首次建造学宫 ( 即国立高等学府 ) ,朱舜水负责绘制图纸,并且亲临施工现场指导,事后又撰写《学宫图说》流传后世。 1672 年,德川光国又设置水户彰考馆 ( 历史研究所 ) ,朱舜水的学生安积觉担任首任总裁,并在朱舜水的指导下编纂《大日本史》。通过这些活动,朱舜水将中国先进的学术思想以及建筑、农业、工艺、礼制等实践经验传播到日本,为中日科技文化的交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朱舜水在日本讲学、收徒,弟子英才辈出,其中有:日本国宰相、水户侯德川光国 ( 源光国 ) ;关西硕儒安东省庵 ( 安东守约 ) ;天下学者四面归之的一代儒宗伊藤维桢 ( 伊藤仁斋 ) ;日本古学开山鼻祖山鹿素行以及名震四方的大儒安积觉 ( 安积澹泊 ) 等。


        从日本学术发展来看,不论日本朱子学、古学,还是水户学,都与朱舜水的思想有着密切关系。日本朱子学从宏观上可分为两大派系:一为 “ 主气派 ” ( 以安东省庵、贝原益轩、新井白石为代表 ) ,一为 “ 主理派 ” ( 以山崎暗斋为代表 ) 。日本朱子学主气派着重继承、发展了朱舜水的“经世致用”的思想。“经世济民”是其主要的宗旨,“主博学、尊知识、倡实行、蓄经验”是其特征,由此构成了有别于中国朱子学而别具风姿的日本朱子学。日本古学沿着朱舜水批评宋明理学的道路,发展为具有无神论思想的朴素唯物主义学派,为实证科学在近代日本社会的传播,奠定了基础。日本水户学发扬了朱舜水重史、尚史、尊史的史学思想,结合日本国情,演绎为忠君爱国、倒幕维新的社会思维,成为明治维新原动力之一。在日本思想史上,这三大学派各以其独特的思想,形成了一种注重实证、讲究经世致用、倡导改革致强的思想潮流,推动着日本社会向前发展。由此,朱舜水可以称得上是日本历史上彪炳千古的人物。


        朱舜水故于 1682 年,享年 83 岁,按照中国明朝礼仪被葬于日本常陆久慈郡大田乡瑞龙山麓,谥号文恭先生,他的遗物被保存在水户彰考馆。后来德川光国亲自组织编辑《朱舜水文集》,共 28 卷。  


        朱舜水治学看重实用的社会效果,反对“钻牛角尖”式的理论研究;同时非常重视对历史的研究。他的教育理论具有爱国与睦邻相结合的特点,强调国家的强盛与教育的振兴密切相关,并主张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人才、改变社会风气,并为国家持久的繁荣昌盛创造条件。朱舜水生前对自己的评价是:虽然事事都不如人,但是说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似可无愧于古先圣贤万分之一。” 这三个方面他都是身体力行的了,是恰如其分的自我评价。

        现在浙江余姚龙泉山的南坡建有朱舜水先生故里碑亭。 1982 年 5 月,为纪念朱舜水逝世 300 周年,日中文化交流协会、日本朱舜水纪念会于龙泉山西坡共建朱舜水先生纪念碑,由沙孟海书写碑铭;在碑的北侧又建有舜水亭,由周而复题写匾额。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