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鹰号:政治航母的东亚10年 zt
(2008-04-29 09:22:07)
下一个
小鹰号:政治航母的东亚10年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08-4-29 19:43:57
1998年8月11日,北纬35°17\'30.53,东经139°39\'47.73。
日本东京,横须贺港。
一艘长323.6米,宽39.6米,吃水11.4米的灰色庞然大物静静地靠岸,美国海军最后一级常规动力航空母舰“小鹰”号就此开始了与东亚地区长达10年的恩怨纠葛———这10年中,作为美国在西太平洋地区军事存在的象征,“小鹰”号总是习惯于在敏感时刻出现在敏感地区。
10年后,“小鹰”号最后一次访港,这也是美国现役时间最长的航母“小鹰”号执行的“最后使命”。“这是‘小鹰’号的最后旅行。”“小鹰”号航母的舰长里奇·瓦伦行前在日本神奈川县横须贺母港对媒体说。
之后,“小鹰”号将经夏威夷返回美国,于年内退役,寂寞老去。
不过,对于美国来说,东亚决不可能“寂寞”。接替“小鹰”号的核动力航空母舰“乔治·华盛顿”号正在乘风破浪前往日本,预计8月抵达横须港,接替“小鹰”号成为美军在西太平洋的常驻航空母舰。
首次悬挂五星红旗
美国驻香港总领事馆工作人员昨天向早报记者证实,“小鹰”号已于当天抵达香港,随行的是由5艘舰艇组成的战斗群,“整个舰队会停留6天,周六(5月3日)离港。”恰巧4月29日是“小鹰”号服役满47年的日子,“小鹰”号将在香港欢度47岁生日。
作为美军驻东亚地区一支规模最大的战略部署部队———“第七舰队”的重要组成部分,“小鹰”号的出没总被赋予军事和政治双重意义。不过退休前的最后一次远行,“小鹰”号舰长瓦伦已经定性:这次来港主要是船员休假及补给。
“我们已经在今天(28日)早上请香港本地媒体上舰参观,晚上也会有一个酒会,届时来自政府和民间的香港各界人士都会参加。”美国驻港领事馆工作人员透露说,“舰上总共有7000多名水手会进行休息和放松活动,并在当地的志愿机构进行清扫、清理等志愿服务,这也是‘小鹰’号每次访港都会参加的活动。”
受邀参加有关活动的香港《大公报》记者贺晨说:“我听说这一次举办的酒会将是规模最大的一次告别会。”贺晨对早报记者说。
事实上,香港人对“小鹰”号已经相当熟悉了。
在46年服役期内,“小鹰”号已访港超过20次,上次访港在2006年11月。但最让贺晨意外的是这一次“小鹰”号上悬挂着中国国旗,“听在场的官员介绍说,这也是第一次(挂中国国旗)。”
在参观过程中,贺晨还采访了一名舰上的华裔女水手。这名女水手今年只有21岁,对于此次能来香港她表示很开心,因为“有机会可以观看5月2日奥运圣火的传递”。
“5·20”不会经过台海
然而,“小鹰”号在过去10年中扮演的角色绝不会一直如此轻松。
“‘小鹰’号航母是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重要军事力量,体现出美国在该地区的政治和军事存在。‘小鹰’号永久驻扎在横须贺港,体现了它对东北亚地区的关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战略研究中心主任王湘穗教授在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说,“在一定程度上,它可以起到维护美国国家安全的作用。美国军事战略的特点是全球存在、全球到达以及全球力量,对于海军,则强调前沿存在和由海向陆的策略,实际上都是通过基地化实现美国在全球的影响力。”
在美国海军的舰队中,“第七舰队”是美国涉足东亚地区事务的“桥头堡”,拥有可匹敌一国海军的战斗力。长期以来,“第七舰队”是保证美国在西太平洋,尤其是东北亚地区战略利益的利器。“小鹰”号是“第七舰队”的主力航母,也是美国惟一一艘部署在海外基地的航母。
自1961年投入现役以来,“小鹰”号大半巡弋岁月是在西太平洋度过的。虽然其间美国军事实力超强,但与前苏联海军的竞逐热点也只在北大西洋及北冰洋地区,所以“小鹰”号虽然只是常规动力航母,但已足以称霸该地区半个世纪。
1963年至1972年,“小鹰”号进行了8次远洋任务,其中有6次是支持越南战场的美军行动;1979年后的连续3年,“小鹰”号在东南亚巡弋时间加长,主要任务是搜寻海上的越南难民,并频繁进出南海。另外,“小鹰”号随时监视朝鲜半岛形势,避免“偶发事故”危及韩国。
若有必要,“小鹰”号的巡弋范围甚至扩及北阿拉伯海及印度洋。上世纪90年代初,中东局势不稳,美国在伊拉克南境划出禁航区围堵萨达姆,“小鹰”号经常奉命在阿拉伯海一带巡弋备战。“小鹰”号1998年将母港从加州的圣迭戈海军基地改为永久驻扎在日本横须贺港,主要作战方向为东北亚地区,以制空、海、潜和前沿指挥为主。“小鹰”号的名字从此更紧密地与东亚几乎所有的安全事务联系在一起。
在昨天于香港举行的记者见面会上,“小鹰”号指挥官瓦伦被问到舰队过去是否经常经过台湾海峡、在退役前会否再次经过,瓦伦表示:“目前没有特别任务和安排在5月20日台湾地区领导人就职当日驶经台湾海峡。”他还表示,“小鹰”号并不是经常经过台湾海峡,“舰队主要在安全水域和国际水域巡逻。”
媒体有此一问显然与“小鹰”号过去曾频频在台海敏感期现身有关。
2004年陈水扁就职期间,“小鹰”号就在菲律宾北部海域操演;2000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前1个月,“小鹰”号也在台湾海峡附近活动;1996年时,“独立”号航母从日本出发,美军还从波斯湾调来“尼米兹”号航母战斗群在台海地区集结。
政治作用大于军事作用
香港一直是美国军舰在亚太地区的重要补给站。长期以来,美国出于多种考虑,经常安排部署在西太平洋或是往返印度洋执勤的美军舰船前往香港靠港访问。美国大兵也非常喜欢到香港买点丝绸和便宜的电器,然后泡吧消磨时光。根据美国媒体的统计,每年约有50艘舰艇访问香港。
但去年11月计划到港过感恩节的“小鹰”号访港未果。“小鹰”号舰长瓦伦此番面对香港媒体时,也谨慎地评价此事,他强调这次来港主要是休假及补给性质。
“我们已经重回正轨了。我会说,一切都很正常。”瓦伦在“小鹰”号上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瓦伦说他期待北京今年会允许40艘左右的美国军舰靠港,这个数量略微高于去年,如果实际上未达到这个数字,“那才是不正常和出人意料的”。
“如果你回顾过去几年,再看看一些正在进行的计划,我想你就会认识到,这些(不愉快)是多么的微不足道。”
针对“小鹰”号是否代表了中美关系晴雨表的说法,王湘穗和军事专家宋晓军都表示了不赞同。
“‘小鹰’号起初是以‘打手’身份出现在越南战争中,参与了直接军事行动。但是,现在这种军事力量所能施加的作用已经过时了,军事力量是有用的,但是也是有限的。”王湘穗说,“随着目前军事交流、互访的逐渐频繁,‘小鹰’号访港的重要性也不算很高。它的象征意义大于实质意义。在战略上分析,美国并不是纯粹的军事对抗,而是保持一种制衡和稳定的手段。最好的方式应该是两国在更多层面的沟通交流,稳定两国关系,建立起更好的安全构架。”
宋晓军则指出,虽然“小鹰”号在2002年获准访港是中美关系由冷转热的标志,但“‘小鹰’号承载的政治意义的量级是很低的,是属于比较外围的”。“‘小鹰’号可以说是一艘政治航母。美国在东北亚地区关注两个问题,第一是台海问题,第二是朝鲜问题。在这一地区,美国的策略不可能以主动作战为主,所以美国高层的战略是以威慑和接触为主。‘小鹰’号的政治作用大于军事作用,10年来一直如此。”宋晓军说,“而且,作为一个政治筹码和自身的政治涵义,从1998年至今,它的分量越来越低。2002年后,中美关系更多集中在贸易、人民币问题及人权问题方面,影响两国关系的因素发生变化,军事因素渐行渐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