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军战时最高指挥中心揭牌 能防2万吨级核弹
来源:新华网-国际先驱导报 时间:2008-4-22 9:59:15
台军新建的新“国防部大楼”沙盘模型
所谓的最高指挥中心更像是一个高级避难所,是政要们保命的地方
国际先驱导报特约撰稿寇立研发自北京 “偌大的电视屏幕可直接看到解放军兵力部署,以及战机起降和船舰出没的信息……具备防核生化和抗电磁脉冲攻击能力,设施齐备而豪华,堪与美国同类战时指挥中心媲美。”台湾《中国时报》提及的这个“台军战时最高指挥中心”,就是圆山指挥所。
4月16日,这个台湾地区领导人及官员们在战时坐阵指挥的场所举行了竣工揭牌仪式。代号“圆新项目”的整修工程历时三年,花费6.5亿元新台币(约合1.625亿元人民币)。
据称能抵挡2万吨当量核弹
事关战时最高指挥中心的“圆新项目”看似神秘,实际上并非建造一个全新的战时指挥中枢,说穿了是在原有的衡山指挥所战情中心基础上进行的扩建装修工程。
2005年,台湾当局开始举办“玉山兵推”,主要内容是模拟战时迅速转移“当局要人”,并在战争中尽量维持“政府运作”。军方随即将原属于衡山指挥所一部分的圆山指挥所,划给“行政系统”使用。当时圆山指挥所内设施简陋,小到马桶、椅子,大到通信设备和指挥用的电脑系统都基本为零。为此,台当局专门拨款进行整修。
“圆新项目”对圆山指挥所进行了全新升级。最核心部位是一个能容纳12名要人的最高“国安”会议室以及22间各部门作业室。在外围防护措施上,圆山指挥所与外界之间加装了厚重的防弹门,据称能抵挡2万吨当量核弹;在基础设施方面,供电、供水、换气、医疗、饮食、卫生等设施均进行增补;在通信指挥设施方面,通过衡山指挥所1995年底到位的指挥通信系统,台湾政经要人可以在里面实时掌握外界动态,并能发出指令甚至召开紧急新闻发布会。
指挥所实为高级避难所
战时被转移到圆山指挥所的,是台湾地区领导人及其副手、“内阁”成员。而台军“参谋总长”率领的职业军人团队,在衡山指挥所那边负责具体的战时指挥。因此,无论从历史沿革还是建设规模看,圆山指挥所并不具备“指挥”的真正功能,象征意义更大,衡山指挥所则实际担负台军战时总司令部的职能。
衡山指挥所作为台北“大直要塞区”的一部分,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当时金门炮战中台军三名副司令被解放军炮火击毙,地面工事几乎荡然无存,台湾高层深受震动,于是决定在台北士林地区挖山建地下指挥基地。上世纪80年代开始,衡山指挥所在“大直要塞区”多年经营基础上加快建设,渐渐成型。
而圆山指挥所,是由衡山指挥所战情室、战时应急处理中心等部门发展而来。从人员看,圆山这边的要人都是文职,虽然平时各自执掌“政府安全”“财经”“运输”等要害,但战时由于所属部门缺乏军方那样完备的信息系统和坚守制度,很可能封闭在地下茫然无措,发挥不了通报信息和指挥各部门的作用。
这样看来,圆山指挥所实际上更像是一个高级避难所,是政要们保命的地方。
“陈水扁工程”不长远
圆山指挥所与“玉山兵推”紧密相联,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就是“玉山兵推”的最大道具。台湾军方和安全部门将陈水扁代号定为“玉山一号”, 吕秀莲代号定为“玉山二号”。很明显,“玉山兵推”无非是当局要人战时逃命避难计划的一个托辞。而圆山指挥所就是那个避难用的地下掩体。因此,说圆山指挥所是“陈水扁工程”或“台独”工程也不为过。
从军事角度讲,台湾无防御纵深,领导人抛弃基层坐困地下绝非良策。仅凭电讯联络的指挥关系非常脆弱,极易失去对外围部队和各部门的控制;军政指挥中枢集中于几公里内,而且离海岸并不算远,战时将成为打击重点,即使不被击毁也很容易被火力隔绝;在这种情况下,与世隔绝的“内阁”精英们在地下凭有限的食物、饮水和信息是坚持不了多久的。有人估计,带有陈水扁痕迹的圆山指挥所,可能得不到继任者的青睐,将渐渐被人淡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