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台军防空导弹阵地十分脆弱 实为死靶 (多图) zt

(2008-03-07 17:44:41) 下一个
台军防空导弹阵地十分脆弱 实为死靶
2008年03月07日 11:27 环球网


暴露无余的台军“霍克”防空导弹阵地

台湾“国防部”在春节前曾首次高调向媒体开放了位于三芝的“天弓”防空导弹阵地,意图炫耀其防空实力。然而据台湾《联合报》3月3日报道,台军引以为豪的“天弓”导弹阵地的防御实际十分脆弱,难以抵御解放军导弹的直接攻击,而生存力不足是台军防空系统普遍存在的问题。

《联合报》称,三芝“天弓”导弹营中整个“天弓-2”型导弹的垂直发射室和战术控制中心都修建在地下浅处,作为最主要防护的强化型钢筋水泥层厚度仅有半米,出入大门为钢板,这样的防御对于新型导弹来说如同虚设。报道举例称,所有俄制空对地导弹都有高爆、穿透两种弹头,其中H59TE电视制导空对地导弹对钢筋水泥层的穿透厚度深达4米。《汉和情报评论》认为,与防护薄弱的台防空导弹基地比起来,解放军拥有的导弹不仅攻击能力大为提高,而且从解放军空军实施仿真攻击的图像判断,解放军武器的准确度也在日趋提高。该刊据此主张,台军整个“天弓”阵地必须重新修筑。

尽管“天弓”导弹阵地的防御能力薄弱,但在台军目前所有的三种中远程地空导弹中,它的防护能力已经算是最强的了。台军宣称其“天弓”系列导弹阵地指挥区全部使用地下掩体,雷达置于掩体内,全部人员均可在掩体内进行操作,掩体具有防爆、防震以及核生化防护能力。而台军采购自美国的“爱国者”和“霍克”防空导弹阵地全部照搬强调快速部署的美国标准。

作为空中打击的首要目标,防空导弹如何提高自己的生存力是重中之重。对于台湾防空导弹部队而言,“天弓”导弹和“爱国者”导弹代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部署思维。以“固守”为目的天弓导弹阵地固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防护能力,但这种加固阵地需要耗费巨额资金不说,还加大了目标特征,使得攻击方很容易发现和识别,被发现后也很难在短时间内撤离。在“发现即摧毁”的高技术战场上,再怎么加固阵地也作用不大。而以“爱国者”为代表的美俄新型防空导弹则强调保持防空导弹系统的机动性,并让多部发射架尽量疏散部署,以机动和适当的伪装求得生存。不过以台湾的狭小腹地,“爱国者”导弹能机动的范围太狭小,其战场生存能力同样受到怀疑。





台军首次曝光“天弓”防空导弹阵地,但也暴露出其防护措施不足





从公开的资料来看,“爱国者”导弹发射阵地不仅完全没有实现地下化,而且其发射装置周围也只有用来防止发射时的气流破坏其他设备的简易掩体。





台军的“爱国者”导弹采用了和美军同样的开放式阵地,此举初衷是强调导弹部队的机动性。但在地形复杂而且狭小的台湾岛内,这种无处躲藏同时几乎无遮蔽的方法令人质疑





台军的“爱国者”和“霍克”导弹虽然都比较强调机动性,但仅仅采用了较简单的机动底盘或者拖车方式,离“自行化”相差甚远,因此实战中的机动效果并不佳。





台湾军队的近程防空导弹情况相对较好,基本采用了机动底盘。图为“捷羚”防空导弹发射车。





在大陆方面,即使是重型防空导弹都采用了全部自行化的底盘,其生存能力和机动能力更胜一筹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