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国特种部队已有能力执行“斩首行动”zt

(2008-01-03 19:51:51) 下一个
英媒解读中国特种部队:已从侦察转型为特种作战
2008年01月04日 10:33 源自: 东方网 


  英国今日中国防务网站12月24日撰文报道称,目前中国特种部队已经从“特种侦察大队”转型为“特种作战大队”,在台海冲突中特种部队将被用来打头阵执行“斩首行动”。

  英媒称,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术语中,特种部队或特种作战部队(SOF)特指一个小规模通过特殊训练的精锐地面部队,这个部队可以执行如特别侦察、反恐和直接行动等专门的作战任务。在解放军七大军区中,每一个军区都配备有一支特种部队。此外,空军在空降兵,海军在陆战队中也都有自己的特种部队。武警中也有一支专门执行反恐任务的特种部队,不过他们被称为特警。

  虽然中国军队直至上世纪八十年代才开始专注于特种部队的发展,但是中国军队对特种部队的作战方式并不陌生。早在中国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军就开始从普通部队中精心挑选出一些士兵组成临时性的部队。这些精心挑选出来的士兵装备特殊的武器,经过特殊训练后深入敌后执行一些诸如远程渗透、战术侦察、攻击敌军重要阵地等特殊任务。不过,在这些任务完成后,这些临时部队就被解散,士兵也将返回原来的部队。

  在上世纪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期间,解放军依靠陆军中经过特殊训练的侦察部队来完成一些特殊任务。据悉,解放军每个军区都组建有一支直接归军区司令部指挥的团级规模的侦察大队。陆军的集团军和师也都有归自己指挥的侦察部队(连或营级规模)。尽管这些侦察部队将不属于现代意义上的特种部队,但是他们的任务也在特种作战任务范畴当中。

  在1979年爆发的中越边境冲突中,解放军才首次意识到缺乏专门的特种作战部队。在冲突中,以小组进行活动的越南特种作战部队给解放军带来了不小的伤亡和损失。在冲突进入尾声,解放军迅速总结了教训,并开始组建自己的特种作战部队。当时的特种作战部队人员主要来自陆军侦察部队。冲突结束后,解放军开始专注于特种部队的建设。在1988年,首次以“特殊任务,快速反应”为主旨的特种部队组建于广州军区。这支外界称为“特种侦察大队”的部队拥有普通部队所没有的新式武器装备。部队成员都接受了如野外生存训练、伞降、机降和全副武装泅涉等特殊训练。到八十年代末,特种侦察大队直属于军区司令部,并全部转型为特种作战部队。

  受到第一次海湾战争中美国特种部队作战行动和台海关系紧张的影响,解放军在九十年代末开始大规模扩充特种部队。在这一期间,特种部队将引入高科技武器作为提升战斗力的新手段。这时,解放军的“特种侦察大队”也已经更名为“特种作战大队”。

  在组织上,解放军七个军区中每个军区都有一个规模为团级的特种作战大队,人数有1000至2000人,下辖三个营。每个营都有自己的指挥部和后勤部队。作战时,通过以连规模(70至100人)或更小的小组进行活动。每支特种作战大队都有自己的代号,如广州军区特种作战大队被称为“南国利剑”、南京军区特种作战大队被称为“飞龙”。

  对于特种作战,解放军虽然没有一个与美国特种作战司令部类似的专门负责特种作战的司令部,但是解放军的情报部和总参谋部可以直接指挥特种作战部队和完善特种作战条令。在2003年,解放军特种部队的指挥权由军区司令部下放到一些集团军司令部中。如,北京军区特种部队的指挥权直接归第38集团军,成都军区特种部队归第13集团军指挥。

  与美国特种部队不同,解放军的特种部队更注重于直接行动、特殊侦察和反恐。他们没有象美国同行一样接受非常规战和处理国内事务的训练。因为解放军特种部队仅使用于短期的高强度地区冲突中,在象美国特种部队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南亚参加的低强度的长期战争中,则不会出现他们的身影。

  解放军特种部队最重要的任务是通过快速打击、小规模的进攻的方式对指定的人或目标进行抓获、摧毁或破坏。如在台海爆发冲突后,解放军特种部队将会通过伞降、直升机或其它方式渗入台岛,对敌人的重要人员、指挥和控制机构进行打击,瘫痪敌人的C3I系统使敌军部队陷入混乱。这种战略经常被称为“斩首行动”。其它的直接行动可能包括为机降部队和两栖登陆部队夺取敌人的机和港口、破坏敌人的武器和系统、攻击重要的民用设施、伏击敌人以及散布谣言使敌军混乱或产生误判。

  特殊侦察也是解放军特种部队的一项重要任务。这项任务中包括通过侦察和监视活动获取或证实一些重要情报和信息。这一点与美国特种部队或海湾战争期间联军特种部队一样。通常2至4名一组在敌人后方收集关于敌人实力、活动情况的情报。此外,这些深入敌后的特种部队成员还会为精确打击指示和定位目标。此外,有时这些特种作战部队也会在演习中扮演“蓝军”以检测普通部队对抗特种部队的能力。(东方网)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