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美媒:中俄75架伊尔-76交易 中国沉着应对俄方加价 zt

(2007-12-21 18:02:53) 下一个
美媒:中俄75架伊尔-76交易 中国无视俄方加价
来源:环球网 2007-12-21 15:49


参加中俄联合军演的伊尔-76军用运输机(资料图)

美国空军C-17“环球霸王Ⅲ”战略军用运输机(资料图)

美国空军C-17“环球霸王Ⅲ”战略军用运输机(资料图)

  环球时报•环球网消息:美国媒体评论中俄伊尔-76运输机采购合同时说,中国在采购俄罗斯军用运输机时表现得相当沉着,直到将飞机的价钱谈妥为止。


  据美国环球战略网20日刊登题为《中国无视俄方伊尔-76飞机的加价》的文章,文章说与中国的表现相比,俄罗斯的做法则明显欠妥,在双方谈定价格后,俄罗斯方面又要求中国增加采购费用。


  美国媒体说,这是因为俄罗斯飞机制造商此前将报价虚报得太低,以至于后来一算,如果按照当初谈定的价格交付飞机,俄罗斯方面将损失一大笔钱。


  中国订购75架伊尔-76运输机的大动作,将迫使俄罗斯在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的契卡洛夫飞机制造联合体重新改组,把60%的伊尔-76生产转到俄罗斯境内的伊留申公司。伊留申公司在乌里扬诺夫斯克的飞机制造厂,将在3年内生产出首架伊尔-76运输机。


  目前,伊尔-76运输机有两处生产线,由于苏联解体时留下的问题,到目前为止,主要生产线还在乌兹别克斯坦境内,俄罗斯一直仅仅生产伊尔-76的零部件。


  俄罗斯自身就是伊尔-76运输机的主要用户,还打算在未来10年中,采购或者升级75架。伊尔-76运输机的改进升级费用将相当高,改进后将成为美国C-17的强劲竞争对手,伊尔-76的主要优势在价格,单机售价5000万美元,而C-17的售价是其3倍。但C-17的载重量达86吨,近乎机身自重的一半,可靠性更高,更便于维护。


  过去30年中,伊尔-76运输机总共生产了900多架,目前约出口国外100架,主要出口到古巴、中国、伊拉克、印度、利比亚、叙利亚。


  过去十年中,契卡洛夫飞机制造联合体没有获得多少订单,只能靠生产安-124、安-70和安-225等运输机的机翼及其他零部件,维持生存。(张加军)


俄罗斯安-124战略重型运输机(资料图)

美国空军基地中的C-17“环球空中霸王”运输机机队(资料图)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