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 be here

春風至人前,禮儀生百媚
正文

龙生九子, 各有不同

(2008-11-11 08:11:09) 下一个

龙生九子古时民间有"龙生九子,不成龙,各有所好"的传说。但九子是什么,说法也不同。


长子
好重者:赑屃 (bixi)又名龟趺霸下填下
龙生九子之长, 似龟有齿,力大,好负重。碑下龟是也;在各地的宫殿、祠堂、陵墓中均可见到其背负石碑的样子。在龙子的各类说法中赑屃一般都排在九子之首。 在拆除北京旧城墙时,在东便门和西便门的城墙下各发现半个赑屃,因此有赑屃驮着北京城之说.

次子
好望者:螭吻Chīwěn,  又叫鸱尾,鸱吻( Chīwěi, Chīwěn)
龙头鱼身,又叫鳌鱼,口润嗓粗而好吞, 最喜欢四处眺望,喷水如雨不怕火,在正脊两端作张嘴吞脊状, 取其灭火消灾,又称“吞脊兽”。螭吻属水性,用它作镇邪之物可避火。
《太平御览》有记述:“唐会要目,汉相梁殿灾后,越巫言,‘海中有鱼虬,尾似鸱,激浪即降雨’遂作其像于尾,以厌火祥。”文中所说的“鱼虬”就是螭吻的前身。
鸱吻到底是一种鸟还是传说中海上的鲸鱼没有有确定的说法. 观音菩萨坐骑其中一只就是金鳌鱼.

老三
好鸣者: 蒲牢
最喜欢音乐和吼叫, 受击就大声吼叫,充作洪钟提梁的兽钮,助其鸣声远扬; 古代乐器编钟顶上就用它来装饰,寺庙大钟上的钟钮上也可见到他的身影。

老四 
狴犴 (bi'an)   
形象老虎,传说其好诉讼, 掌管刑狱。故狱门或官衙正堂两侧有其像. 最憎恶犯罪的人,所以常饰于监狱的门楣上. 因其形状似虎,所以民间又有虎头牢的说法。

老五
饕餮
传说中的一种凶恶贪食的野兽,最贪吃,能吃能喝,常饰于鼎的盖子上。古代青铜器上面常用它的头部形状做装饰,叫做饕餮纹. 夏商时期出土的青铜器上经常可见饕餮纹,为有首无身的狰狞怪兽。 因它能喝水,几乎在古代桥梁外侧正中都能见到,防止大水将桥淹没。

老六
蚣蝮 (ba xia)
位于桥边的最喜欢水,被雕成桥柱饰于石桥栏杆顶端,造型非常优美。

老七
睚眦 (ya zi)
龙身豺首,  性情凶残易怒,嗜杀喜斗,刻镂于刀环、剑柄吞口;民间成语"睚眦必报"所讲即为此物。通常在一些武器的柄上,或是尾端的环上上面可以见其雕像,以加强杀气。

老八
狻猊(suan ni), 金猊
形如狮,身有佛性,喜烟好坐,饰于香炉盖子的盖钮上,随之吞烟吐雾; 而且狻猊还是文殊菩萨的座骑,在供奉文殊菩萨的寺庙中均可见到。在文殊菩萨的道场五台山上还建有供奉狻猊的庙宇。因狻猊为龙的五子,所以庙名为五爷庙,在当地影响颇大。 唐代高僧慧琳說:「狻猊即狮子也,出西域。」


 老九
性情温顺者椒图 
形状像螺蚌, 性好闭, 最反感别人进入它的巢穴, 铺首衔环为其形象. 常饰于大门口, 免得宵小光顾。镇宅.

龙生九子古时民间有“龙生九子,不成龙,各有所好”的传说。但九子是什么,说法也不同.据说一次明孝宗朱佑樘曾经心血来潮,问以饱学著称的礼部尚书李东阳:"朕闻龙生九子,九子各是何等名目?"李东阳竟也不能回答,退朝后七拼八凑,拉出了一张清单。按李东阳的清单,龙的九子是:趴蝮、嘲风、睚眦、赑屃、淑图、螭吻、蒲牢、狻猊、囚牛。不过在民间传说中的龙子却远远不止这几个,狴犴、貔貅、饕餮等等都被传说是龙的儿子。只要知道龙生九子的形成过程,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龙生九子有这么多的说法。所谓龙生九子,并非龙恰好生九子。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往往以九来表示极多,而且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九是个虚数,又是个贵数,所以用来描述龙子。如果非要选出九子来的话,也应该选出其中在民间影响最大的九个。李东阳也是一时急于交差,所提之名单并不具代表性。

《中国吉祥图说》谓: 九子之老大叫囚牛,喜音乐,蹲立于琴头; 老二叫睚眦, 老三叫嘲风,平生好险,今殿角走兽是其遗像; 四子蒲牢,五子狻猊,六子霸下,又名赑屃,七子狴犴,八子负质,身似龙,雅好斯文,盘绕在石碑头顶; 老九螭吻.

《诸神由来》一书说《升庵外集》记载龙之九子是:品质,形似龟好负重,即碑下龟;螭吻,形似兽,性好望,站屋脊;饕餮,好食,立鼎盖;蚣蝮,好立,站桥柱;椒图,似螺蚌,性好闭,立于门首;金猊,形似狮,好烟火,立于香炉;再加上蒲牢、狴犴、睚眦三个,恰为龙之九子。

另外,在南方及东南亚一带,貔貅(pi,xiu)被称为龙的第九子,大嘴无肛,只进不出,深为赌徒所喜。澳门赌场便摆了一只玉貔貅,予意嘴大吃四方,只挣不赔。

另外, 还有几种神兽, 也是龙子,

负屃(拼音: Fùxì), 龙生九子之一,身似龙, 雅好斯文, 盘绕在石碑头顶.

嘲风 平生好险, 如今殿角走兽是其形象. 在殿顶岔脊的下端
Image:Chaofeng.JPG

,俗称为望天吼,朝天吼,传说是龙王的儿子,有守望习惯。华表柱顶之蹬龙(即朝天吼)对天咆哮,被视为上传天意,下达民情。又有文献记载,观音菩萨的坐骑即为“朝天吼”。

囚牛, 龙生九子之一, 形状为有鳞角的黄色小龙, 喜音乐, 蹲立于琴头. 这位有音乐细胞的龙子, 不光立在汉族的胡琴上, 彝族的龙头月琴, 白族的三弦琴以及藏族的一些乐器上也有其扬头张口的形象.



reference: http://ttlife.tzblog.com/user1/ttlife/archives/2006/48692.html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