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归布雷顿森林体系”到底是个什么玩意(转贴)
(2008-11-16 17:48:27)
下一个
“重归布雷顿森林体系”到底是个什么玩意?
我们知道,自成立以来,IMF已经走过了61个年头。为了在二战以后让世界经济有一个坚实的发展基础,1944年,世界各国领袖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举行的会议上通过了《国际货币基金协定》,产生了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构想。1945年12月,这两个机构正式成立,也被称作“布雷顿森林机构”。而世界银行是IMF的姊妹组织,已经成为基金组织成员国的国家都可以加入。
与一些按“一国一票”原则运作的国际组织不同,IMF实行的是加权投票制度,即一国在IMF中的份额(主要由其经济规模决定)越大,它拥有的票数越多。
而就目前而言,IMF目前的投票体系基本上由两部分组成,每个成员都有250票基本投票权,以及根据各国缴纳的基金份额所得到的加权投票权。在实际的投票运作中,后者更能起到决定性作用。加权投票权与各国所缴份额成正比,而份额则由成员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贸易投资开放程度等多种因素确定。
以“中欧美日”四方为例,中国的投票权为3.7%,日本为6%,英国为5.88%;而欧美各家都超过了16%;显然,这说明了两个关键问题:
第一,从“中欧美日英”投票权与各自经济规模的实际情况去看,这种比例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最起码中国经济规模已经超过了英国。
因此,IMF所规定的“份额则由成员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贸易投资开放程度等多种因素确定”,根本就是条地地道道的“霸王条款”,所谓“贸易投资开放程度”等解释权完全挰在“欧美”手中。
第二,与一些按“一国一票”原则运作的国际组织不同,IMF实行的是加权投票制度,即一国在IMF中的份额(主要由其经济规模决定)越大,它拥有的票数越多。当前,美国投票权超过总份额的16%,虽然欧洲国家在总体份额中的地位高于美国(欧盟 27国在IMF大约拥有31.6%的投票权,处于绝对领导地位),但由于重大事项需要85%的票数通过,因此如果以国家为单位,只有美国一个国家实际拥有重大事项的“最终否决权”。
当然了,如果欧盟足够齐心,也可以像美国那样行使否决权,这恐怕就是法国(欧盟)在“金融改革日程表”中将“ 委托IMF.......”列为“第一关键点”的“信心”之所在,也是美国愿意将“简单重归布雷顿森林体系、由欧美共同主导国际金融体系”作为“对欧底线 ”的基础之所在。尽管美国人不到万不得已,是绝不会真正“重归布雷顿森林体系”、从而交出“美元本位制”的。
通过上面这段讨论,我们也就不难明白,由欧盟提出的、美国“绝对反对、但又绝不公开反对”的“重归布雷顿森林体系”到底是个什么玩意了?法国(欧盟)精心编制的那份“金融改革日程表 ”是个什么货色了?说得直白一点儿,它就是“诈取”广大南方国家为这次欧美金融危机买单的第一步,其本质是扯着“需要统一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这面大旗,委托IMF基于“基本责任”,也就是凭着“它的良心”、去“总理”国际金融的一切要务。
至于IMF的“基本责任”是什么,或者“它的良心”是什么一点儿不重要,重要的是“欧美”一人挰着一张“否决票”,因此,“欧美”的意志将最终决定“基本责任”是什么内容,欧美的利益就是“它的良心”!
●欧盟提出的所谓的“多边监督权”,实际上有三个意图
另外,通过那份包括“五大关键点”的“金融改革日程表”,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欧盟所提议的“重归布雷顿森林体系”,就是准备重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在国际联合监管中的地位与作用,并凭借欧盟 27国在IMF大约拥有31.6%投票权的“绝对领导资格”,将IMF变为一个“由欧美共同管理、但由欧盟主导”的全球金融活动实质监管机构,并扩大 IMF对全球金融活动的多边监督权。
显然,这个所谓的“多边监督权”,实际上有三个意图:
第一,就是要以“增加美元透明度”为名义,修改国际金融规则,以限制美国的金融活动,拿掉美元本位制;
第二,就是要以“对陷入麻烦的国家给予援助”为名义,要求南方经济体掏出“支票薄”,为仅有2500亿美元贷款额度的IMF注入资本,最少将其扩充至一万亿美元。之后,再以各种名义用这笔钱为“欧美”金融危机“买单”。
●在欧盟的精妙算盘中,第一与第二是“互为犄角、相互支援”的
第三,由于“第一”是“非美大国”的长远利益之所在,而“第二”则是“欧美”的“既期利益”之所在,因此,一边高喊一定要打倒美元本位制、一边又要死死抱着“必须由西方主导金融改革”的欧盟、其言行举止的“本质”就是:
其一,利用“与南方国家之间共同的长远利益”,以此为“胡萝卜”去诱惑中国等南方经济大国提供配合,并压美国让步,从而实现“第一”层意图;
其二,同时,利用“与美国之间共同的既期利益”,以此为“胡萝卜”去诱惑处于风暴中心的美国进行配合、并拿“大家同坐一条破船”去恐吓“南方经济体”、迫使后者让步,直至实现“第二”层意图。
显然,在欧盟的精妙算盘中,第一与第二是“互为犄角、相互支援”的;而中国等南方国家与美国一样,是被欧盟“双向利用、双向消遣”的;
●对欧盟的算盘,美国的应对策略及真正意图
根据我们的观察,对欧盟的算盘,美国的应对策略可以归结为“以静制动、以守为攻,并以拖待变”,具体做法就是“绝对反对、但又绝不公开反对”,想达到的目的仍然是尽可能地激化“南北撕裂”、让激化之后的“南北矛盾”将急于抢班夺权的欧盟“挡回”美国这一侧,从而弱化“三边撕裂”,并以此作为巩固北约的最大利器、从而为“西方世界(实际上是美国)”战略上全面翻盘的“最后一搏”做准备:以北约的名义、或“军事解决”伊朗、或以“军事解决”伊朗问题相威胁、凭借北约的海上优势,迫使中东国家(包括伊朗)“必须站队”,直至实现将整个中东纳入“北约(实际上也是美国)”的控制、之后,再依靠能源、金融优势,彻底解决中亚、南亚国家的“倾向性”问题,最终将“中俄”的战略防线压缩至各自的国境线。为最终以民主、或者经济手段,全面解体“中俄”这两个极具战略潜力的大国做战略准备。
●相比欧盟的“金融算盘”,美国人的计划显然更加阴险、也更加危险
相比欧盟的“金融算盘”,美国人的全盘计划显然更加阴险、也更加危险,想的是如何一举实现战略翻盘。但就如我们之前所强调的那样,美国想让“南北矛盾”将急于抢班夺权的欧盟“挡回”美国这一侧并不容易,因为欧盟也清楚,一旦“实质性”地重回“北约”,并在“南北撕裂”的框架内去寻找解决金融危机的路子,那也就意味着欧元、甚至欧盟都将不可逆转地步入“解构”的进程。
当然了,如果欧盟的决策者能做到“一切以盎格鲁-撤克逊人的整体利益为重”、从而不惜一切代价也要维持“ 西方主导”的话,那就另当别论了。然而,从欧元正致力于打倒美元的“革命现实”来看,所谓盎格鲁-撤克逊人的整体利益,在“欧美”各自的“根本利益”面前,根本就算不上什么玩意儿!
更何况,即便欧盟重归北约,即便重新巩固的北约想凭借军事手段、或军事威胁解决中东问题,那还要看“中俄 ”、或者“上合”是否愿意。因此,从“欧美”决策层的“言行举止”、及相互恶斗的情况来看,这些分居在大西洋两岸的盎格鲁-撤克逊人、还是“个体利益”远重于“整体利益”的。
●对中国等南方国家而言,面对美国“欲做渔翁”的策略,理智的做法就是
因此,在东方评论员看来,美国之所以“绝对反对”欧盟的算盘,是基于保住“美元本位制”、及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主要国际金融机构控制权的本能,这是美国最最核心的国家利益,相比上述“翻盘战略”而言,也是最现实的利益,因此,只要有“一丝可能性”,就绝不让步,否则,即便是上述精美的“翻盘战略”也将决无实现之可能。
而华盛顿之所以“绝不公开反对”,则是基于激化欧盟与中国等南方国家的矛盾,激化欧盟与南方国家之间所固有的“南北撕裂”、弱化美国与欧盟之间的“三边撕裂”,从而既有助于美国借南方之力反击欧盟的夺权行为、还有助于维护“美元本位制”,本质上是让欧盟与中国等南方国家去“渔蚌相争 ”、自己则准备“渔翁得利”!
因此,对中国等南方国家而言,面对美国的“欲做渔翁”,理智的做法就是:在欧盟愿意放弃“必须由西方主导国际金融”的想法之前,将打消“保留美元本位制”的“最后一丝可能性”之实际工作、“全部”交给急于抢班夺权的“欧元”、或者“日元”去做,但要提供“政策层面”的声援(就如中国国家主席亲自参与此次峰会,并在动身之前明确发出必须改革国际金融体制的声音),并在此基础上做好一件事件,那就是要切实搞好“南南合作”,在“南南合作”的框架下,制定好各种金融、贸易、以及南南国家间的相互投资计划,并在安全层面进行战略合作,并通过种努力让“南方国家”看到可以在金融危机中继续生存、继续发展的“信心”,这是与“北方”同坐一条破船的“南方国家”抵抗这次金融危机的根本战略;
●如何稳健地走出拿掉“美元本位制”、建立“公正国际金融新秩序”的第一步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只有在“南方国家”中激起一份“可以继续发展”的信心,才能更好地实施这一“根本战略”,同样,只有最终夯实了这一“根本战略”、才能最终维持住一份“信心”,也才能让“将算盘顶在脑门在打”的欧盟认清现实,尽早放弃“必须由西方主导,且由欧盟领导”的野心,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寻求、并得到“南方国家”的全面支持,最终打掉美元的“最后一丝幻想”,从而稳健地走出拿掉“美元本位制”、建立“公正国际金融新秩序”的第一步。
只有这样,面对美国针对欧盟所施展的“以静制动、以守为攻,并以拖待变”的策略,中国等南方国家才能做到既让“三边撕裂”继续激化、又能切实推进“南南合作 ”等工作、并通过“南南合作”的“有效推进”、不断地促使欧盟尽早认清现实、及早调整心态,从而让美国“以静制动、以守为攻,并以拖待变”的策略执行不下去,并不得不面对欧元的攻势、主动出击、继而实现持续激化“三边撕裂”的目的。
就象美国无法容忍俄罗斯对“石油美元结算体制”的主动攻击、而不得不着手反击、在格鲁吉亚挑起战事类似。
●欧美一着棋,令“南南合作”出现了不合谐的声音
然而,从乌兹别克提出退出欧亚经济共同体、再到中俄之间250亿美元石油贷款协议谈判暂停、中俄能源线路建设暂停的情况来看,“欧美”对“南南合作”非常警惕,并瞄准俄罗斯对中国欲从经济层面“充实上合”组织的戒心,下了一着棋,令“南南合作”出现了不合谐的声音。
我们知道,2005年乌发生安集延事件后,拒绝美欧对事件进行国际调查的要求,欧盟遂对乌实施制裁,包括限制乌进口武器,部分冻结与乌的合作谈判,禁止乌12名高官进入欧盟等。
而欧盟又一直在寻求替代俄罗斯的能源来源,中亚是欧盟选中的重要合作伙伴。在今年4月举行的欧盟“三驾马车”(指欧盟轮值主席国、欧盟委员会和候任主席国)外长与中亚国家外长会晤中,土库曼斯坦同意参加绕过俄罗斯的跨里海天然气管道项目,承诺工程完工后每年向欧盟供应100亿立方米天然气。但谁也不知道土库曼斯坦到底有多少天然气储量,欧盟担心土库曼只是夸下海口而心有余力不足,于是希望拥有丰富天然气资源的乌兹别克斯坦也加入其中。
然而不久前,俄罗斯总理普京对乌的访问,使得欧盟的愿望变得渺茫:普京与乌总统卡里莫夫签署了建设中亚——俄罗斯中央天然气管道系统新分支的协议。一般认为,俄罗斯的这一举动迫使欧盟只能对乌采取唯一可行的讨好措施,即取消对乌制裁。
●俄罗斯急于以欧亚经济共同体的名义实现两个目的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欧盟取消对乌制裁只是“借机讨好”层面的东西,只要“上合”内部在经济整合层面保持高度一致,是不能形成促成乌兹别克退出欧亚经济共同体之动机的,显然,真正引起这一变化的,是俄罗斯借着金融危机的机会,急于以欧亚经济共同体的名义实现两个目的、从而令中俄之间出现了某些分岐,让欧美有机可趁。
●上合组织与欧亚经济共同体的异同点
我们知道,欧亚经济共同体与上海合作组织关系密切,这首先就体现在两个组织成员国名单的“高度重合”上:将上合组织中的主导国家之一中国去掉,换成有心与俄罗斯合并的白俄罗斯,就成了另一个国际组织--欧亚经济共同体。
其次,是两个组织各有一个大国作为倡导国。两个国际组织虽然都明确表示,各成员国在法律上一律平等,但是在实际上各有一个大国积极倡导,牵头运作。显然,在欧亚经济共同体中,倡导国与主导国都是俄罗斯,因为它占欧亚经济共同体国内生产总值的89%左右。
而在上合中,虽然中俄都是倡导国,但是,起码在经济层面,由于中国经济占绝对优势,又对包括俄罗斯在内成员国的主要产品--能源有巨大需求,因此上合组织的运作相当程度是由中国在主导、尤其是经济层面的合作。在作为反击俄罗斯率先攻击“石油美元结算体制”的手段,美国石油资本操纵国际能源价格大跌(以美国监管层公开曝光5000亿美元的石油空头部位开始,美国资本借助这批巨额空单形成的巨大心理威慑、成功地将石油价格从几个月前近150美元一桶,一路暴打至今天破60美元一桶)、在某种意义上、至少在“会计”层面上,已经令严重依赖能源出口的俄罗斯经济“产值”剧降了一半还多、从而重创了俄罗斯经济,因此,两相对比之下,中国对上合经济运行的“主导优势”更加明显。
●俄罗斯想借助欧亚经济共同体这个平台、比照欧盟的模式,建立“组织的统一货币”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就目前而言,欧亚经济共同体与上合组织相比经贸合作程度要深。欧亚经济共同体2001年就成立了中央银行行长委员会,协调各国间的外汇、金融和银行体系运作,建立多边付款结算体系。
多年来,在该委员会的努力下,共同体进一步推动资本自由流动,不仅建立了共同的金融市场,还使用统一的商品定税证明。其中,俄、白、哈等国率先建立了三国关税同盟。
根据我们的观察,促使乌兹别克提出退出欧亚经济共同体的直接原因,正是俄罗斯要求乌兹别克“尽快”加入关税同盟,从而从经济层面、特别是在能源出口价格、方向等问题上,“坚固”与俄罗斯的联系,并在金融结算体系上协调运作,为最后比照欧盟的模式,建立“组织的统一货币”做战略准备。
●就组织结构而言,欧亚经济共同体根本就是一个国家的雏形
这还只是问题的一部分,值得强调的是,这个组织不仅有自己常设的最高领导机构-“跨国委员会”(由缔约国的国家元首和政府总理组成),还有常设的议会--“跨国议会大会”、及常设的“共同体法院”,显然,就组织结构而言,它根本就是一个国家的雏形。
讨论进行到这里,俄罗斯组建、并加快推进欧亚经济共同体各项工作的“真正动机”也就清晰了,那就是重新构建、或者以某种形式、尽可能地恢复“前苏联的版图 ”,显然,这里面既看不到中国、或者上合的利益,也看不到最后一个加入者--乌兹别克的利益。显然,乌兹别克之所以会最后加入,当然是盘算到自己加入的利益最小。
●俄罗斯的做法显然是不合适宜的
再加上格鲁吉亚战争之后,作为牵制俄罗斯的一部分,再加上乌兹别克既有丰富的天然气(可以绕开俄罗斯向欧洲供气)、也有特殊地理位置(可以构建通往阿富汗的第二条走廊)、还对自己在欧亚经济共同体中的角色不满,也获益不多,欧盟、美国都加强了对乌兹别克“示好”,相继放松了制裁,直至欧盟不久前正式决定“解禁”,为的就是想利用俄罗斯的私心、“策反”乌兹别克;并“ 瞄准”俄罗斯对中国主导上合经济合作的戒心,在中亚区域制造热点,寻找突破口。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在“中俄”都需要依托“上合”去共同“ 牵引”南方国家展开“南南合作”,且中俄在温家宝总理访俄过程中彼此敲定、准备以“上合”作为一个整体共同抗衡金融危机冲击的“关键时刻”,俄罗斯却准备抓住这一时机,以加快区域货币结算“非美元化”打击“美元本位制”为“名”,行实质促使“组织统一货币”跃进之“实”,不仅想从金融层面加紧对中亚的控制,还想为将来限制、排挤中国对上合经济的影响做准备。这显然是不合适宜的。
●即便是为了“上合”可以维持下去,也有必要对俄罗斯的“不顾大局”加以劝戒
在这个问题上,俄罗斯的在中亚抢夺货币主导权行为与欧盟在世界层面抢夺金融主导权的动作、显然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其一都是想借金融危机之“危”、实现利益最大化之“机”;其二,都是不顾合作方的“根本关切”,因此,“俄欧”各自的企图心也必然会撞到南墙。
在这种情况下,即便是为了“上合”可以维持下去,也有必要对俄罗斯的“不顾大局”加以劝戒。在国际能源价格大幅走低、俄罗斯金融系统吃紧的今天(尽管俄罗斯的外汇储备很雄厚,但是,俄罗斯金融部门涉足金融衍生产品的程度也较深),来自中国的金融配合、对俄罗斯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东方评论员想强调的是:在这场随时有可能从欧美、扩展为全球的金融危机中,希望俄罗斯暂时放下通过“欧亚经济共同体”平台运行自己“小九九”的计划,与中国一起、通过 “上合”这个平台推动整个欧亚大陆的经济整合,有效牵引全球的“南南合作”进程,用有效的“南南合作”迫使欧盟尽早调整心态,更加积极地参与到以“中俄欧 ”为主体的欧亚经济大整合进程中,最终令美国放弃战略冒险,有效推动“国际金融体制改革”、并尽快确立国际新秩序。
在我们看来,一旦美国“渔翁得利”的战略最终得逞,欧亚大陆必将重新陷入冷战,至于最后损失最大的将是谁暂且不说,可能是欧盟、也可能是中国、但头一个受到重创、且可能再也爬不起来的必然是俄罗斯,这是确定无疑的。
●乌兹别克斯坦之所以敢于退出、当然是看清楚了许多大国的“态度”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也就是在这种大背景下,面对俄罗斯“尽快加入关税同盟”的要求,乌兹别克斯坦以“改该组织工作效率低下、且加入该组织后乌兹别克没有获得什么利益”为由决定退出。
显然,乌兹别克斯坦之所以敢于退出、当然是看清楚了格鲁吉亚战争之后的“国际风云”,从而在“待价而沽”;也是看清楚了许多大国的“态度”,恐怕它这样做既得到了欧盟“解禁”的鼓励,也得到了北京方面的“理解”,这种结果自然也是华盛顿所乐见的,从而有持无恐!
由于“中俄”在军事上都是实力强大的大国,在“全球经济运行图”中又有着各自的优势,从而在国际政治、军事、经济层面都占据着某些“关键节点”,因此,中俄或中俄主导的“上合”是有效推动“南南合作”、在“时间”及“技术”层面,对处于金融危机直接冲击下的“欧美经济”施加最大压力的根本。
显然,欧盟对乌兹别克的“鼓励”、就是要打乱“南南合作”的步调,从而缓解自己在时间上的压力;北京的“默认”,以及之后传出中俄250亿美元石油贷款协议谈判暂停,意在对俄罗斯“不顾大局”的劝戒,至于华盛顿的“乐见”,显然是“渔蚌相争、渔翁得利”的必然。
下面,我们就通过一则消息看看中欧之间的“渔蚌相争”。
●针对“欧美”所谓的“共同金融底线”、北京亮出了第一张“重牌”
因此,死抱着“西方必须主导国际金融体制”这具僵尸不放的欧盟,不仅始终没有从北京那里得到“对欧盟金融改革方案的足够支持”,在英国不断呼吁中国、中东等外储大户应该向IMF注资以拯救全球经济,日本作为世界第二大外汇储备国正式承诺注资1000亿美元的情况下,作为世界第一大外储大国,中国也楞当什么都没有听见!什么都没有看见!
要知道,一旦北京同意向IMF注资,本质上也就成了欧盟的功劳,也成了北京“强烈支持”、及中国承认欧盟具有领导国际金融资格的“证据”,而中国除了得到一个“负责任大国”的称号,却什么好处都得不到。
更何况即便中国要想得到“负责任大国”的称号,根本就不需要借别人之口,更不需要花钱买吆喝,自己完全可以用“更加实惠,令人更加信服的方式”挣到,这不,中国财长刚从巴西回来,中国政府就立刻宣布了“4万亿元人民币、5600亿美元规模的一蓝经济刺激计划”,一把就将“负责任大国”的帽子戴得严严实实的、不论是欧洲、还是美国、都还得出来表态“欢迎”、并确认“这是中国旨在提振世界经济的重大举措”。尽管这份计划并眼点是“自己救自己”、尽管计划的绝大部分资金都还在纸面上。
也正因有“不论其它国家的经济如何、中国都能自己救自己”的底气与实力,中国不仅在巴西G20财经首长会议上支持符合“南方国家”利益的、旨在杜绝继续延续“西方主导国际金融”之局面的、“必须全面改革国际金融体制、全面改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主张,还针对“欧美”所谓的“共同金融底线”、亮出了第一张“重牌”,那就是:为了抵抗金融危机,中国不排除人民币贬值的可能性。
●“5600亿美元经济刺激计划”想传递的“头条信息”
显然,萨科齐在这个时候重捡达赖牌,本质上是对中国正式启动“用自己5600亿美元的银子,开始自己救自己”的进程、及抛出“人民币可能贬值”这张“重牌”之后的歇斯底里。
非常清楚,萨科齐的歇斯底里是有道理的:
首先,在华盛顿金融峰会之前就正式启动“5600亿美元经济刺激计划”的中国,想传递的“头条信息”就是:胡锦涛国家主席将以超然的心态与会华盛顿,根本就不在意华盛顿金融峰会是否成功;
当然了,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如果欧盟自己愿意让步、或者欧盟有本事让华盛顿做出让步,从而让会议有结果、开成功,就国际金融体制改革定出一个“操作性强的日程表”,那是好事儿!不过,如果欧盟自己不愿意让步,又无法说服美国做出让步,从而让会议开成一场“布什除了咖啡、什么都不提供,而其它首脑则除了干耍嘴皮子、什么共识都无法达成的茶话会”,那也无妨,散会后,胡锦涛主席就飞回北京、继续“做好中国自己事情”、将那4万亿花好、用好就得了。管你“欧美金融危机”是否会因欧美的互斗而“洪水滔天”:既是管不了,也是不想管!
●“5600亿美元经济刺激计划”想传递的“第二条信息”
此外,俗话说得好,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着!正式启动4万亿刺激计划想传递的第二条信息就是:大家就别惦记着中国的那点儿外汇储备了,统共就是不到二万亿美元,除了中国也有近5000亿美元的长短期外债需要偿付备兑之外,还有近3000亿美元的两房次级债、再就是近5000亿美元的美国国债,最后,就是还得为4万亿元人民币的“外汇占款”随时准备回吐5600亿美元,这样一算下来,中国政府手头可动用的闲钱也就没有了,这不,就在今天,中国财政部副部长就宣布,中国政府准备发行国债筹资。这就是在宣示:中国政府也没钱可用了,并准备向中、外投资者借钱。
因此,如果再“有人”呼吁中国为IMF 大额注资,“有心人”恐怕就有理由“寻思”:这到底是在呼吁中国抛售美国国债呢?还是在呼吁中国不要再购买美国国债呢?如果顺着这个思路继续寻思下去,那么,高喊“美元已丧失了世界货币之地位”的欧盟、其要求中国向IMF大额注资的“另一层企图”也就昭然若揭了。
●中国完全可以用有管理浮动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去破坏欧美、甚至‘欧美日’三边金融政策协调
其次,也是最重要的。在之前的点评中,我们就曾经强调过一个重要观点,那就是“人民币不仅可以大幅升值,还应该可以大幅贬值”。值得强调的是,这个观点就是建立在“中国完全可以用有管理浮动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去破坏欧美、甚至‘欧美日’三边金融政策协调”之判断上的。
●中国“不保证”一定会象97亚洲金融风暴中所表现的那样“无条件”地承担“稳定责任”
有必要指出的是,中国放风“不排除人民贬值”,其核心要义在于做如此“宣示”:在应对这场极可能从欧美扩散到全球之金融危机的过程中,中国“不保证”一定会象97亚洲金融风暴中所表现的那样“无条件”地承担“稳定责任”。
●如果.....中国将进行主动反击,而不是一味被动承受
这也就是说,由于中国外汇处于管制状态、且金融体系相对稳健,“欧美”资本循合法渠道、无法直接冲击中国金融体系,在极端情况下,如果“欧美”想象97年时那样,通过冲击中国周边国家(比如韩国)、或者地区(比如中国香港)的方式、去间接冲击中国金融、并转嫁危机的话,中国将进行主动反击,而不是一味被动承受。
在我们看来,如果某个国家,或者某个阵营,试图凭借手中的金融霸权,就自信可以“乱中取利”、且自信局面是相对可控的话,恐怕也是建立在中国“一定会负责任”的假设上的。
因此,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对付那种“欲乱中取利”的最好办法,就是“时刻准备着”添加某些“重大变量”,不妨到时将“金融局势”搞得更乱一些,反正中国金融部门持有的金融衍生产品很小。这点与俄罗斯相比都要主动,更不要说与“欧美日”的金融相比了。
●我们的几个假设
在这里,为了更好地说明问题,我们提出几个假设。
我们假设欧盟未来几个月仍然坚持“西方主导”的原则,假设“欧美”未来几个月计划利用自己是国际主要结算货币、相对中国等南方经济体有“发钞权”的优势,假设“欧美”央行未来几个月在“充分协调”的基础上,继续大幅降息,并通过向各自金融体系大量注资的方式,向全球经济“超常规”投放美元、或者欧元的“流动性”,作为为欧美金融危机争取时间,并向“南方经济”转嫁危机、同时向中国等南方经济体施加长久压力之战略手段的话,那么,这些“低成本”的美元、或者欧元“流动性”一定会大量流入资本项已经开放的东亚国家或者地区,从而引起流入国或者地区金融体系的急剧动荡,具体表现在汇率上,很可能造成东亚国家或地区的汇率一会急剧升值、一会又急剧贬值的现象,从而严重破坏这些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稳定性。
●为了避免这种被动情况的出现,要让市场形成人民币必将贬值的心理预期
在这种情况下,即便中国金融管理部门凭借资本管制、及有管理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有能力将“流动性”挡在国门之外,但由于中国与东亚经济的巨大关联性,尽管有“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的拉动,中国经济也一定会受到更为重大的冲击、从而象97年金融风暴时那样,被迫为欧美资本买单。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为了避免这种被动情况的出现,在未来几个月内,中国可以视情况需要,或者伺机“放风”准备将人民币贬值,或者将人民币大幅贬值付诸实施,只要能达到让市场形成人民币必将贬值的心理预期就行。
●在中国、及东亚国家货币必将贬值的心理预期下,中国可能实现三个目的
由于东盟经济受中国经济影响甚大,有些产品与中国竞争激烈,有些产品又依赖中国市场,因此相关国家货币受人民币汇率影响甚深。一旦人民币汇率形成必将贬值的市场预期,那么,为了保持出口竞争力,这些国家的货币也必将贬值,且将形成“将跟随人民币贬值而贬值”的心理预期,
在中国、及东亚国家货币必将贬值的心理预期下,中国可能实现三个目的:
第一,欧美即便达成了金融政策协调,向全球超常规放出“低成本”美元、欧元流动性,恐怕也很难在“可赚取稳定收益”的驱动下、涌向东亚国家或地区,制造相关国家或地区汇率、及整个金融市场的大起大落,并间接冲击中国经济。
第二,在做到“第一条”的基础上,与东亚货币大幅贬值的相对应的,是欧美货币的大幅升值,而东亚地区又是“欧美经济体”的主要市场,这又势必导致欧美经济的出口成本急剧增加,相互竞争更加激烈,为了各自的经济利益,本就处于“互殴状态”欧元与美元,在金融层面的协调也就会困难得多。
第三,在中国“放风”不排除人民币贬值的警告下,在未来几个月内,如果“欧美”出于自己的私利、既为了延缓金融危机的进一步爆发、也为了向“南方经济体”转嫁金融危机,依然向全球经济“超常规”抛出美元、或欧元流动性,那么,只要做到了“第一条”,这些“超常规”抛出的美元或欧元流动性、就极可能滞留在“欧美”自己的经济体内,再在“第二条”的副作用下,“欧美”央行就可能因“流动性”失控而要面对恶性通货膨胀的巨大风险,并导致金融危机的全面失控。
通过上面的讨论,我们不难看出,在北京亮出“不排除人民币贬值”这张“重牌”的情况下,不论是为了向中国等南方国家施加压力、还是为了向南方经济体转嫁金融危机,“欧美”继续通过大幅降息、向全球经济“超常规”抛出欧元、美元流动性的“后路”已经被截断,如果欧美一定要那样做,最后较量下来,其将承担的金融后果,可能要比现在就放弃金融霸权、与中国等南方国家构建一个金融新秩序所造成的“损失”要严重得多。
●在看到北京亮出的那张“重牌”之后,巴罗佐先生临上飞机前总算往那只“公文包”中装了点儿“实料”!
在上述讨论的基础上,针对萨科齐的报复,我们想强调这么一点,既:既然萨科齐“准备”同达赖见面的日子是“12月6日”,那么,在“11月15日华盛顿金融峰会”之后,这位“风头正足”、敢于向“中美”两个大国“同时叫阵”的法兰西国总统还有时间“改正错误”、或在欧盟内部某些人的“帮助”下学会“正视现实 ”,毕竟欧盟不是法国人的欧盟,虽然有萨科齐这号变脸象翻书一样频繁的政客,但欧盟内部也不乏聪明人。
事实上,就在我们讨论的过程中,就有消息传来,不久前与萨科齐联诀赴美对布什“逼宫”、并在北京“晒”过“公文包”的巴罗佐先生,就发出了与萨科齐“相左”的声音,说是“欧盟应该考虑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力量,欧盟愿意“部分让出”自己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的投票权,增加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表决权”。
对此,东方评论员的观感就是:.....很好!很好!对布什逼宫成功、并从华盛顿“转进”北京,借欧亚峰会这个场合、在中国“大晒”“公文包”的巴罗佐先生,在准备重返华盛顿之前,在看到北京亮出的那张“重牌”、中国外交部对萨科齐的“坚决反对”、特别是美国人的“沉默是金”之后,总算往那只“公文包”中装了点儿“实料”!
这样一来,尽管我们并不指望一次峰会就能完成国际金融体制改革的重任,但总算对这次金融峰会有了点儿期待。至于会议会产生什么“小的成果”,比如欧盟是否正式做出某种让步,以为安排“第二次金融峰会”注入“开会的理由”,我们不妨拭目以待。
当然了,如果欧盟仍然只是在会下说说,放放风声,在会上却仍然不肯“正式让步”,那也没有什么,中国等南方国家不妨就一边品尝布什先生“唯一愿意提供东西”--咖啡,一边商谈“南南合作”的大计,在东方评论员看来,这才是正经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