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博不久的时候,我写了《我在北京读小学》,后来又写了《我在河南读小学》和 《我在嘉兴读小学》。拖了好几年,才开始写这篇《我在大连读小学》,等写完了这篇,我也算是对我小学生活的记忆有了个交待。
我一共在五个不同的地方读过七所不同的小学,它们是:
北京市紫竹院小学(如今学校没有了,但旧校舍还在。)
北京市曙光小学(后易名曙光中学,再后来听说解散了。)
北京市文兴街小学(原名郝家湾小学,如今仍在。)
河南省息县反帝小学(现名息县第一实验小学)
河南省固始县东方红小学(网上找不到这个名字了)
浙江省嘉兴县汽钢厂五七小学(后易名新兴小学,再后来没有了。)
辽宁省大连市由家村小学(后易名群英小学。)
1972年初,已被调到大连工作了一年多的母亲把我从嘉兴外婆家接到了大连,当时叫做旅大市。到大连的当天夜里就发生了严重的煤气中毒,我险些丢了小命。身体恢复以后,妈便带我去转学。
记得那天是个温暖的冬日,我跟着我妈在大连郊区的丘陵山路上往学校的方向走。我边走边想,大连不是个城市吗?怎么这里只有光秃秃的山丘,连个人影都看不到。我当时并不知道那里是郊区,奇怪这怎么跟河南乡下一个样子。走着走着,后面跟上来一位中年妇女,妈向她问路,那妇女用浓浓的大连话说:“跟俺走吧,俺是那个学校的老师。” 我心想,这人说话真土,样子长得也土,一点都不像老师。一路上她跟我们有一句没一句地搭着话, 很快就到了学校。
学校不大,没有围墙也没有大门,只有几排平房和一个二层的日本鬼子留下的小楼。那几溜平房围着一块空地,便是小操场了。操场西边有个坡,坡上还有一片平地,就算是大操场。坡边有个厕所,冬不遮风,夏不挡雨。小操场边有个水泥砌的台子,开会的时候那就是主席台。学校还有两个分校,大一点的离海边很近,就一溜平房,靠马路。小一点的是一座日式小洋楼,据说曾经是侵华日军的一个军官的宅邸。我被插班在大分校的一个五年级的班里。
转学,对我来讲已经很习惯了,这是我读的第七个小学校。但毕竟一切都是陌生的,我谁也不认识,课间我就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哪里也不去,我还不会说大连话,我不敢开口,也不敢举手发言。
九岁以前,我讲的是一口地道的北京话,刚上二年级,就随着大人下放去了河南五七干校,并在当地上了小学。当我满口 “中不中?” “中不中?” 地操着一口河南话的时候,又被送到了浙江嘉兴外婆家,一年多后,当我带着“好勿啦?好勿啦?” 的腔调说话时 ,又一下子掉进了这 “海蛎子味儿” 十足的语言环境当中。此时,我只能将嘴巴闭得紧紧的,生怕那不南不北的口音被别人笑话。
班上几个调皮的男孩子终于按耐不住了,开始对着我这个哑巴一样的新同学进行“挑衅”。他们几个你一句我一句,先说我的铅笔盒跟他们的不一样,又说我长得像地主婆。我不理他们,坐在位子上一动不动。我越是不说话,他们就越来劲,那几个调皮蛋儿见语言惹不火我,就拿橡皮筋扣在手指上假装互相弹来弹去,然后故意弹歪弹在我身上。一根橡皮筋弹到了我脸上,很痛,我一下子急了,冲着他们使劲骂了一声:“臭流氓!” 可话一出口我立即发现,情急之下我竟然用的是嘉兴话。不用说,立即引起一阵哄笑,几个混小子那叫一个开心啊,模仿着我的嘉兴话, “臭流氓!臭流氓!” 地喊着、笑着。我又气又恼又羞,盼着赶紧放学回家。这,就是我第一天在由家村小学上学的全部记忆。
我在那个学校的第一个班主任老师姓初,叫初华。她又教语文又教数学。每次讲完了课她就让我们当堂做习题,我们做题时她就在教室里走来走去,有时停在你旁边,当堂检查,把你做对的题打上红勾,做错的也不打叉,等你改正过来,她就补上一个红对勾。如果发现哪道题做错的人多,她就让大家停下来再讲一遍。所以,我的作业本上都是红勾勾,翻看起来很漂亮。
可是有一次老师也犯了一个错。有一篇课文叫《铁人王进喜》。里面有一句话是:“王进喜率领着一零二五钻井队千里迢迢来到大庆. . . . . . 。” 老师领读生词时把“千里迢迢” 读成了“千里召召”。当时没人知道老师读错了,全班都跟着大声重复着,我当然也一样。回家写作业的时候,我一边写生词一边“千里召召”地念。我妈一听笑了,告诉了我正确的读音。第二天,我跟老师说,这字不念“召”,念“迢”。老师立即查了字典,然后在课堂上表扬了我,说我给老师指出了错误,还说师生之间要互相帮助,共同进步什么的。说得我又高兴又不好意思。
我很快就适应了新的环境,交上了新的朋友,也学会了大连话。大连话管 “橡皮” 叫“擦子”,管 “圆珠笔” 叫“油笔”,管 “同桌” 叫“老对儿” ,管 “酱油” 叫 “清酱” , 管 “游泳” 叫 “洗海澡”,管 “蝴蝶结” 叫 “头绫子” 。。。。。。
我们班有五个同学是大院儿里的,另四个同学的名字我还记得,是林玲、张敏、艾文华和陈淑红。还有一个男孩,也是学院的子弟,他爸是学院后勤的木匠,但他家不住在大院儿里面。后来听说他因犯流氓罪被关进了少年管教所,好像才十三岁。据说是他夜里常常看见他爸他妈干“大人的事儿”,于是就哄来邻居家的小女孩来模仿,终于有一天被别人发现了,之后他就被带走了。
七十年代,小学教科书不是全国统一的,各省有各省自己的教材。我在嘉兴刚学过了分数,可是一到大连又开始学分数。一开始我挺得意的,别人不会的我都会,可当老师让同学们把分数换成小数的时候,我立即傻了眼,因为我从来没有学过小数。浙江的小学是先学分数再学小数,而辽宁的小学是先学小数再学分数。另外我原本快要学到珠算的,但一转学,这边已经学完了。我看别人会打算盘好生羡慕,于是自己照着书本自学,可惜没人教我,我只学会了加法。背了几段口诀却不知道怎么用。我的数学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不好的,以后一直是勉强及格的成绩。我至今还经常会做梦梦到考数学,梦到做不出题那个着急啊。想看书又不敢,想看别人的又看不到,好不容易有人给我扔个小纸团,刚要打开,却发现老师就站在我的身后。可怜我每次都是吓醒的。
语文课本里大都是枯燥无味的政治说教,有趣的内容太少了,更没有小鸡小鸭花呀草呀的内容。我们这代人在整个小学期间都没学过一篇童话故事,更没接触过任何中国精典的或外国的文学作品。稍微有些故事情节的课文都是英雄事迹。有黄继光舍身堵枪眼,有罗盛教跳进冰窟窿里救朝鲜儿童,有草原英雄小姐妹奋勇保护公社羊群,还有刘文学为保护集体财产与老地主搏斗而牺牲的故事等等。但我记得《锄禾》和《悯农》是在五年级的时候学的,好像还学过成语故事《自相矛盾》。我们那时还有书法课,我们叫大字课。上课时有的同学带墨盒,有的同学带砚台自己磨。每次上课都有人不小心把自己手上、脸上弄得黑黑的,下课的时候变成个小花脸是经常发生的事情。老师用毛笔蘸着红墨水,把写的好的字圈个红圈圈。如果某个字的某个笔画写得好,老师就在写得好的那个部位圈上个小圈。不知道现在的小学校还有没有这门功课了。
在那个政治挂帅的日子里,我们每天都要上两节政治课,记忆中我从来就不知道政治课学的是什么,反正就是念学习材料。老师念完学生念,集体念完单独念,念完再抄,一抄就是好几页,至于是什么意思谁也不知道。下课铃一响,老师说声 “下课” 就走了,天天如此。
可忽然有那么一阵子,学校突然抓起文化学习了,区里还统一搞了一次很正规的考试,那是我自打入小学以后最大、最正式的一次考试。卷子是铅字打印的,雪白的纸,不像平常都是老师自己刻钢板油印的卷子,纸又脆又黑,还常常看不清上面的字。那次考试的成绩我至今记得,语文107分(有十分附加题),数学76分。后来才知道,那是文革后邓小平的第一次复出,他一出来就开始抓教育,所以我们才在那几个月里学了一点东西,有了一次正经八本的考试。
我记得有一天,我们正在操场上做课间操,突然看见远处公路上开来了好多好多小轿车。那两天的新闻和报纸都在说西哈努克访问大连的事,我们就猜想那一定是西哈努克的车队。那条公路是通向旅顺的,西哈努克一定是去旅顺参观军港的。我们一群孩子很兴奋地数着:“一辆,两辆,三辆。。。。。” 一共数了十多辆还没数完。我们还使劲猜,猜西哈努克坐在第几辆车里,猜他和他那个漂亮夫人是不是坐在同一辆车里。过了一段时间,看到了《新闻简报》,看到大连火车站上,成千上万名小学生们挥舞着花束有节奏地喊着:“欢迎!欢迎!热烈欢迎!热烈欢迎--西哈努克亲王!热烈欢迎--柬埔寨贵宾!西哈努克亲王--万岁!毛主席--万岁!” 那叫一个热闹,那叫一个热情。我就想,要是我在城里的小学读书,说不定就能去火车站参加迎宾了,可惜我们学校离火车站太远了,这样的活动是轮不到我们的。
我们那个时候表现好些的同学都参加了红小兵组织,标志是戴在左臂衣袖上的臂章,一个红色的塑料小方片,上面印着“红小
兵”
三个字。没上小学的时候,我就特别羡慕邻居小姐姐脖子上的红领巾,羡慕少先队员们站成一排向着国旗行礼,羡慕他们走在队伍里高唱:“我们新中国的儿童,我们新
少年的先锋......” 可好不容易等我上了小学,文革开始了,少先队改成红小兵了,没有红领巾可戴了。直到五年级的某一天,学校开了个大会,会上发给每个红小兵一条红领巾,从此不用再戴那个小牌牌了。我好激动、好高兴啊,把红领巾戴上、摘下、再戴上、再摘下,叠来叠去,设计着怎样戴才最漂亮。虽然恢复了红领巾,但仍然叫红小兵组织,没有队旗、队歌,也不能行队礼。我记得我曾在家里偷偷对着镜子行礼,觉得特别神圣、特别精神。 那条红领巾我一直保存到现在。
(红领巾边上的线开了,这是我当年自己缝的。)
那年头,举办运动会是学校一年一度的大事,也是学校最重视的活动之一。我体育不好,记忆中没参加过任何项目的比赛,但团体操还是有我的份儿的。所谓团体操其实就是上操场做一遍广播体操。学校要求女孩子穿红毛衣蓝裤子,扎白色蝴蝶结。在那个没人敢打扮的年代里,也只有在这个时候才能臭美一把。我当时特别希望能扎红蝴蝶结,因为我有一对从上海买来的红缎子蝴蝶结,但永远没有机会扎。白色的“头绫子” 可以用白纱布代替,人人都能做到。现在想想,方队里每个小姑娘头上都绑着两根白纱布绷带条儿,真是要多难看有多难看,像戴了孝似的。可是在那个物资极其贫乏的年代,不这样又能怎样?我最羡慕的是鼓乐队,男生吹小军号,女生打小鼓,“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 真神气。可是那些同学都是从三、四年级就进了鼓乐队的,我转学转得太多了,什么好事儿都轮不到我。
我们的音乐老师好像姓李,唱歌嗓门特大,她不是唱,简直就是吼。每到音乐课,几个同学就会到办公室把那架快散了架的破风琴抬进教室,李老师把事先写在大字报纸上的歌词和歌谱贴在黑板上,先教大家念,然后她再弹着那架破风琴一句一句教我们唱。有一次她教我们唱《大生产》那首歌,念歌词的时候,她是用大连话念的:
解放区呀么嗬嗨,大生产呀么嗬嗨,
军队和人民西哩哩哩嚓啦啦啦嗦罗罗罗呔,
齐动员呀么嗬嗨。
妇女们呀么嗬嗨,都争先呀么嗬嗨,
手摇着纺车吱咛咛咛吱咛咛咛嗡嗡嗡嗡吱儿,
纺线线呀么嗬嗨。
李老师肯定不知道,调皮的我故意模仿她的腔调唱 “西哩哩哩嚓啦啦啦嗦罗罗罗呔” ,经常逗得别人哈哈大笑。
还有一个叫王旭的老师也教过我,还带我去过一次她家。后来她生病住进了医院,好像还开了刀。有一天我去医院打针,自己找到住院部想去看看老师。没想到找到病房后护士对我说:“你老师刚刚没有了,送去太平间了。你还想去看看吗?” 我有点害怕,就没去,抹着眼泪离开了。
五年级好像还没读完,我就生了病,于是办了休学。大院里还有另外三个孩子也休学了,一个叫张玉芳,一个叫何华,一个叫艾文华。文华和我是同学,我俩就成了一对小病友,别人都上学,我俩在家玩,这一玩就是一年。
隔年,我俩同时蹲了一班,一起接着读六年级。(待续)
注:我们那个时候小学读五年,中学读四年,读完这九年就算中学毕业了。“四人帮”倒台后,学制曾一度改成十年一贯制,我们这拨人赶 上了,于是后来又多读了一年中学。但我的六年级和七年级是在小学读的,这种形式在当时叫做“戴帽中学”。下一篇,我将把我在 “戴帽 ” 中学的两年回忆整理一下。
2012-11-18 01:20
老疙瘩
在我的记忆里好像是‘带帽小学’
2011-08-19 12:26
Jasmine
看着你的文,眼前就像电视剧在演。写的活灵活现。人才啊,谁能上七个小学呢,这不是一般人能有的待遇。
2011-08-19 13:50
一堆孩子的妈 回复 Jasmine
呵呵,是啊,我还没遇见过第二个上过那么多小学的人呢。
2012-02-01 21:36
Sea Fun 回复 一堆孩子的妈
咋一看,人家以为你老蹲班呢,哈!
2012-02-02 09:47
一堆孩子的妈 回复 Sea Fun
小学读过七个,中学四个,耽误过不少时间,跟蹲班差不多。
2012-02-02 20:12
Sea Fun 回复 一堆孩子的妈
难怪文字写的这么好,底子好呀
2011-08-26 07:14
代小伟
呵呵 您真是“身经百战”啊~
童年是最难忘的,每每想起来,都会犹如昨日重现一样,映在脑海~
2011-08-26 09:02
一堆孩子的妈 回复 代小伟
2011-07-01 16:41
雪红
我们那时还有大字课,有的同学带墨盒,有的同学带砚台自己磨墨,每次上课都有人不小心把自己手上、脸上弄得黑黑的,下课的时候变成个小花脸是经常发生的事情。老师用毛笔蘸着红墨水,把写的好的字圈个红圈圈。如果某个字的某个笔画写的好,老师就在写得好的那个部位圈上个小圈。不知道现在的小学校还有没有这门功课了。
现在不作为正式的课去设置了,很多学校作为校本课,因为老师能写好毛笔字的也很少,有些孩子在课外作为特长去学习。每年区里都有比赛,选拔人都很困难。
2011-07-01 17:10
一堆孩子的妈 回复 雪红
那个时候读书没有任何压力,咱们现在不都挺好的吗。
2011-07-01 17:13
雪红 回复 一堆孩子的妈
就是啊!活得太累就是想要的太多,很多人不懂得顺其自然。
2011-07-01 17:17
一堆孩子的妈 回复 雪红
我小时候我妈从来不管我功课,她说我姥姥就没管过她。呵呵。
2011-07-01 16:49
雪红
那时候的人都很单纯,现在大学老师的孩子怎么会在那么偏僻的学校读书,我们这儿农村的老师中小学多数都在买房子,让孩子在城里读书。我的一个朋友从日本回来,老公还在日本工作,她一个人举目无亲带着两个孩子,人住在金州,却把大孩子送到大连读书、住校,周末接回来……我们周围的人为了孩子能上好学校,大多贷款买个学区房……
2011-07-01 17:09
一堆孩子的妈 回复 雪红
现在中国竞争太激烈了,所以父母从小就为孩子的学习忙碌。咱们小时候哪管这些,都是就近上学。
2011-06-22 18:18
额尔古纳-昆
童年的回忆,真好。
2011-06-03 17:28
星星
妳的记性真令人佩服。
2011-05-26 16:13
linyin180518156
怪不得事业有成,原来基础扎得如此牢固!
2011-05-26 16:39
一堆孩子的妈 回复 linyin180518156
呵呵,小学上了跟没上差不多,什么基础哟。
2011-05-18 19:00
垂杨柳
上过这么多小学, 丰富的人生经历是重要的财富。
我只上过一个小学,一个中学。中学还没上几天。
2011-05-18 22:13
一堆孩子的妈 回复 垂杨柳
但你下过乡,战天斗地过。还上了大学和研究生、博士生,周游了世界,我很羡慕你,也很佩服你。
2011-05-06 04:55
光妮子
你的记忆是好!我小学转了三个,中学转了两个,也是从南到北从北到南。我后来不喜欢也难适应陌生环境,可能就是那时造成的心理阴影吧。
2011-05-06 06:56
一堆孩子的妈 回复 光妮子
我的中学是在两个地方四个学校上的,又赢你了。我现在也不喜欢去新地方,在这个城市住了22年了,而且准备永远呆下去,不动窝了!
2011-05-06 16:05
光妮子 回复 一堆孩子的妈
告老还乡,落叶归根,回来吧!
2011-05-06 16:22
一堆孩子的妈 回复 光妮子
回来你养我?如果你能管我吃管我住管我医疗,我一准儿回去。
2011-05-06 22:00
光妮子 回复 一堆孩子的妈
我管你吃喝住,病了再送你回美国
2011-05-06 22:23
一堆孩子的妈 回复 光妮子
那也行,有吃有喝我就不给你闹病。
2011-05-06 23:03
光妮子 回复 一堆孩子的妈
咱说好啦,粗茶淡饭,没有美国奶油!
2011-05-06 23:24
一堆孩子的妈 回复 光妮子
能吃饱就中。
2011-05-09 04:44
阿黛 回复 一堆孩子的妈
中中中,回咱河南吧
2011-05-09 11:18
一堆孩子的妈 回复 阿黛
想喝糊辣汤了。
2011-05-10 09:20
小小青青草 回复 一堆孩子的妈
可别吓唬人家了,国内现在太可怕了,别说咱们了,就是他们自己都担心呢。
2011-05-10 09:21
小小青青草 回复 一堆孩子的妈
就怕你老了的时候不能动了,你不闹病也得有人管,国内可不是这里。
2011-05-10 10:01
一堆孩子的妈 回复 小小青青草
不去想老了以后的事儿,走一步算一步了。
2011-05-10 10:02
一堆孩子的妈 回复 小小青青草
我知道,亲戚朋友都那么说的。
2011-05-16 19:37
阿黛 回复 一堆孩子的妈
哈,连这么地道的小吃都知道!来吧,大餐请不了,小吃随便点。胡辣汤,羊肉烩面,涮羊肉,应有尽有。
2011-05-16 21:02
一堆孩子的妈 回复 阿黛
别忘了,俺在河南生活过呀。
2011-05-17 18:15
阿黛 回复 一堆孩子的妈
是是,可那不是很早很小的事吗,记忆力真是了得
2011-05-04 07:10
自知
还没老就怀旧。不过我还是佩服你的记忆力。
2011-05-04 22:48
一堆孩子的妈 回复 自知
现在再不怀旧到时候可就全忘了,趁着还没老年痴呆赶紧记下来。
2011-05-17 07:14
自知 回复 一堆孩子的妈
堆妈说:她如果发小就学医,一定会是名医,这超常的记忆了没得比。发布者 新大陆 2011-05-05 08:24
也让俺好生感动,大连好啊!发布者 退役水兵 2011-05-12 14:05
2011-05-11 21:06
湘妮儿
挺有意思的
2011-05-10 09:19
小小青青草
真厉害,你会说那么多方言。你的记忆力太好了,描写的也这么生动,写吧,将来一定能出书的。
2011-05-10 10:03
一堆孩子的妈 回复 小小青青草
等你成立个出版社,我第一个投书稿。
2011-05-08 20:22
闲庭信步
小时候,转一次学,面临着连续殴斗一个月,永远是以一敌三到四名挑衅者,隔三差五灰头土脸、破衣拉撒。后来,这些对手大多成为朋友。孩子的世界就是那么简单直接地表现出原始本能。
2011-05-08 22:11
一堆孩子的妈 回复 闲庭信步
原来你也是个转学牛人啊!
2011-05-05 07:14
程子
大连话里管 “橡皮” 叫“擦子”,管 “圆珠笔” 叫“油笔”,管 “同桌” 叫“老对儿” ,管 “酱油” 叫 “清酱” , 管 “游泳” 叫 “洗海澡”,管 “蝴蝶结” 叫 “头绫子” . . 哎买呀,太熟悉了,大连银天天说没觉得啥,一放到电视里就难听死了,呵呵。
2011-05-05 09:11
一堆孩子的妈 回复 程子
俺就乐意听大连银说海蛎子话。
2011-05-06 06:51
程子 回复 一堆孩子的妈
那我推荐现在土豆网上很火的大连银自己拍的DV《这里有情况》,剧情一般,但是里面都是大连话。
2011-05-06 09:07
一堆孩子的妈 回复 程子
大连话的特点就是土,土得没抗儿没抗儿的,土得带银亲。
2011-05-06 02:27
恬静怡然
你可真行啊,那么遥远还记得清楚,一般是越走的地方多越不去记忆了,可见你真是一个有心人,佩服! 在我的记忆里,由家村可算是城市里的农村 ,不过那边因为属学院区,学生素质不错啊,哈~ 你是我们那时候的小老乡了,来,
2011-05-06 07:02
一堆孩子的妈 回复 恬静怡然
我并没有刻意去记忆,但儿时的记忆想忘都忘不了,正是那句歌词:“从来也不需想起,从来也不会忘记。”
我们那个小学两极分化很厉害,一半是高级知识分子的孩子,一半是周围公社社员的孩子,没有中间的。
我一直把大连当成第二故乡的。
2011-05-05 15:39
大腕
烦也没有用,口说无凭,这写出来的字可是证据。还说老师不是唱歌,是吼。还说那架快散了架的破风琴,这些都是证据。
2011-05-05 14:35
大腕
好希望时光倒转回到40年前,如果是我一定给你向李老师打小报告,你用大连话学她“西哩哩哩嚓啦啦啦嗦罗罗罗呔”成了大腕。让你腕不成。
2011-05-05 15:25
一堆孩子的妈 回复 大腕
最烦打小报告的,你要给俺告老师俺就不唱给你听。
2011-05-05 06:34
老力士爷爷
我佩服你的记忆力!虽然我们接触时间不长,但你对我的印象是深刻的。看你的一系列文章,我欣赏你的笔触。大作家也不过如此啊!记忆、追忆能丰富我们的感情,能充实我们的生活。在每个人的一生之中,或多或少都有些缺憾。我就要退休了,我的感触是颇深的。但我认为,缺憾是平衡自我心态的一种完美。以自己健康的心态,融入到美好的大自然之中,融入到美好的生活之中,这是我们的共识吧!做人是要有一种精神的!
2011-05-05 09:15
一堆孩子的妈 回复 老力士爷爷
儿时走的地方很多,对每一处都有着很深的记忆,如果不记录下来感到很可惜,等再过些年,也许就忘了。哈哈。
[北京 ]
2011-05-04 18:46
不老街
想必这么长时间你也明白了我上次的留言的真相了吧?所以把那留言撤了吧!祝好!
2011-05-04 23:22
一堆孩子的妈 回复 不老街
不老街大姐您好!在自知大哥和地平线家常常见到您的名字,想必您是他们的老邻居或老朋友。很高兴您来我这里一游。
什么留言的真相啊?在哪里呀?撤什么呀?是您给我的留言吗?在新浪的那个博客吗?我很久很久没去了。
2011-05-04 00:26
荣光二哥
真够厉害,转了这么多学校
2011-05-04 06:59
一堆孩子的妈 回复 荣光二哥
都能得最多转学奖了。
2011-05-03 23:32
例例
最好是国内的电话呀,否则太贵,有邮箱就更好了,我可以给她写信,谢谢了。
2011-05-03 22:29
例例
是呀,我那时是小学5年级,你们是7年级,我当然知道怡明了,她和我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都是非常好的好朋友,我很喜欢她,只是参加工作以后不久她就和我失去联系了,后来听说她结婚了又去美国了。我不知道她是否还愿意和我联系了,你从她姐姐那里问一下,我真的很想她,前几天我为我们高中同学30年聚会翻旧照片还看到我和她还有豆豆的合影呢。
2011-05-03 22:39
一堆孩子的妈 回复 例例
怡明现在生活得不错,生了三个孩子。也是一堆,小堆。等我把她的电话给你要来。
2011-05-03 01:20
杨柳
呵呵 咱姐俩太相似了 我小时候也煤气中毒过现在稍微有一点别人还没感觉我就很明显的反应,数学也不好,有一段时间也整天梦到考试不过没你幸运,也没梦到有人给我递纸条
2011-05-03 10:26
一堆孩子的妈 回复 杨柳
我曾两次煤气中毒,现在的嗅觉灵敏到能检查空气质量了,就是没人雇我。
下次我给你在梦里扔小纸团,只要你不怕不及格敢抄就行。
2011-05-03 20:14
杨柳 回复 一堆孩子的妈
2011-05-03 07:26
心随风飞
读着你的文笔总觉得很温暖,每次上博客只是想读你的新作。
2011-05-03 10:22
一堆孩子的妈 回复 心随风飞
谢谢你的夸奖,开心。
2011-05-02 21:35
iamtstl红尘醉
人的记忆有主观记忆和客观记忆,主观记忆只记得我做过什么我说过什么,而客观记忆向个抽身事外的观察者,记忆中有景色有人物,唯忘了自己,我是客观记忆,有些特别的场景人和事还记得,自己具体的事好多都忘了.你的记忆真是很完整.
2011-05-02 23:58
一堆孩子的妈 回复 iamtstl红尘醉
我不否认我对从前的人和事有着很强的记忆,但现在的事儿呀,转眼就忘。
2011-05-02 22:20
例例
哎呀!这么快就回复了,感觉你就在我身边和我聊天,很好呀1
2011-05-02 22:52
一堆孩子的妈 回复 例例
是啊,正在写戴帽中学那两年的事儿呢。那年你几年级?前天和刘燃明聊天,说了好久呢。你和怡明是同学吧。
2011-05-02 19:43
例例
五一去山西了,很累,今天一上班就见到你亲切的大作,太舒服了。太佩服你的记忆力了,别忘了你的小学也是俺的小学,你说的人和事俺都了解,你让俺又回到从前,这说明我们都老了?快说说以下的故事,俺迫切地等着。
2011-05-02 22:08
一堆孩子的妈 回复 例例
就等着你来看呢,你终于来了。别急,等着,后面还有更多的人和事儿呢,你肯定喜欢。
2011-04-28 18:42
笑傲人生
难为你记得这么清楚,叙述得如此生动。
2011-04-28 22:54
一堆孩子的妈 回复 笑傲人生
童年的记忆总是最清晰的。
2011-05-02 17:17
笑傲人生 回复 一堆孩子的妈
更主要的是朋友的文笔也很好!
2011-04-30 20:24
完美
...待續
2011-04-30 05:03
草人
那么久的事,怎么记得那么清楚?
2011-04-28 20:42
采菊东篱下
那几个“臭流氓”,后来还欺负你吗?
小学男生是最坏的!我至今记得当年被男生追打的紧张,那种恐怖有时候还会梦到。。。
2011-04-28 22:41
一堆孩子的妈 回复 采菊东篱下
后来,后来......,后来我也忘了,好像没再欺负我了。我有了朋友之后,他们也不敢了。他们就是“欺生”。
2011-04-28 23:33
采菊东篱下 回复 一堆孩子的妈
对,“欺生”!大人小孩全一个样儿!想想你换了七个学校,挨了七次陌生环境的“欺生”,不是辛苦是什么呀。
2011-04-28 23:39
一堆孩子的妈 回复 采菊东篱下
头几次转学没被欺负,因为都是集体转学的。干校的孩子一起进当地小学,当地人很高看我们呢。 好像被欺负就是那一次,可我也厉害,一张口就是“臭流氓”。
2011-04-29 21:00
采菊东篱下 回复 一堆孩子的妈
我就想,那几个坏孩子,形容的有点意思,想着你小时候坐河边上的样子,胖乎乎的有点憨,可不有点像“地主婆”哦?又想到这地主婆模样,其实还蛮可爱的嘛。。。
2011-04-29 21:46
一堆孩子的妈 回复 采菊东篱下
我们小时候所“认识”的地主婆不是黄世仁他妈就是周扒皮的老婆,要么就是砍雷锋手的地主婆,都是恶狠狠的样子,都是为阶级斗争而塑造出来的。其实我所见过的地主婆不少,都是像我那样蛮可爱的哦。
2011-04-30 01:46
采菊东篱下 回复 一堆孩子的妈
对,黄世仁家的那个很难看,都忘记了,半夜鸡叫里的那个其实还好嘛。地主婆,就应该是胖乎乎的,好玩儿的样子,你们班那几个坏男生,真是拿你这个新生当玩意儿,仔细打量了一番。
2011-04-29 08:16
天籁玄琴
记性真好!小学上了7个学校,超记录了不起啊!大连话说日头为意头、人民为银民、天漆黑漆黑——天墨合墨合,海蛎子的味儿吧。祝妹妹及家人五一节(我们的不是你们的节日)快乐!劳动节好好劳动哦!
2011-04-29 09:11
一堆孩子的妈 回复 天籁玄琴
姐姐的大连话说得不错,能熊一把大连银了。
“五一”介个节意四俺的不四喃的,俺天天劳动,不像喃整天跳舞唱歌不干活儿就知道玩。
2011-04-30 00:31
天籁玄琴 回复 一堆孩子的妈
嘎兴哎务内内娥,好听唻!劳动最光荣,评妹妹个劳动模范哈!
2011-04-28 20:39
采菊东篱下
一个小孩儿,转了这么多的学,真不容易!要是现在,你一定是个高材生!真正埋没了一个人材!
2011-04-28 22:48
一堆孩子的妈 回复 采菊东篱下
你错啦,为什么现在会是高材生?现在的孩子如果转七次学会更糟糕的。那个时候反倒无所谓,反正也不学文化。
2011-04-28 23:30
采菊东篱下 回复 一堆孩子的妈
不是,我说的是两层意思,一是那么小的一个孩子,童年那么奔波,那年头坏孩子还多,过的太辛苦。然后另一个意思是,你一考就是107分,差3分就满分,要是放在现在,你一定是个“考霸”啊!
2011-04-28 23:40
一堆孩子的妈 回复 采菊东篱下
第一次听到“考霸” 一词,呵呵,生不逢时,没当上。
2011-04-29 20:57
采菊东篱下 回复 一堆孩子的妈
这是我儿子他们的用语,一些年轻人年年考公务员,叫“考霸”,借用给你,意思不同,是褒奖的意思。
2011-04-28 20:37
透明尘埃
河南省息县反帝小学
2011-04-28 22:49
一堆孩子的妈 回复 透明尘埃
河南省息县反帝小学------怎么了?
2011-04-28 23:32
透明尘埃 回复 一堆孩子的妈
将反帝事业进行到底
2011-04-28 23:34
一堆孩子的妈 回复 透明尘埃
呵呵,现在打入美帝心脏了。
2011-04-29 00:02
透明尘埃 回复 一堆孩子的妈
好好执行潜伏任务
2011-04-29 09:12
一堆孩子的妈 回复 透明尘埃
是!
[北京 海淀区]
2011-04-28 17:49
五他娘
你的见多识广也跟频繁转学有关系,多点经历还真不是坏事。
2011-04-28 22:55
一堆孩子的妈 回复 五他娘
赶上了那个动荡的年代,走南闯北也不是我的选择。
2011-04-28 18:50
谷雨
历史不都是眼泪
2011-04-28 22:53
一堆孩子的妈 回复 谷雨
为什么那么悲观呀。
2011-04-28 18:55
呢喃燕语
还真有特色,一个小学读了这么多地方。真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啦。也很好,见多识广,阅历丰富。
2011-04-28 22:52
一堆孩子的妈 回复 呢喃燕语
是的,从南到北体验了不同的地域文化。
2011-04-28 19:23
红霞满天
读来挺温馨的,好像又回到模糊记忆里的童年!
2011-04-28 22:51
一堆孩子的妈 回复 红霞满天
我比你大一些,我们这拨人的童年和你们还是不太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