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篇贴出之后,没想到第二天就有人发来了消息,竟然也曾是大院的孩子,现在也在美国。兴奋之余,我却从她那里听到了一个极不愿听到的消息:我的好朋友杨晓慧的母亲,我非常喜欢的王姨,不幸在两年前就去世了。本来打算明年夏天回大连去看望她的,没想到她却匆匆走了。这两天心里老在想她,挺难受的。
下面讲一个王姨智斗张三的故事,以此来怀念她。“张三”是东北话,是狼的意思,不知道现在是不是还这样叫。
晓慧家有姐弟四人,晓慧是老大。她爸杨叔是学院的水暖工,一个人上班养活一家六口,家里生活很是拮据。王姨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就在学院后勤干临时工,平时在教学楼里扫楼道,到了冬天就给学生宿舍烧暖气,只要有活儿她就干。有一年冬天,天下着大雪,王姨半夜不到四点就起来了,爬上了六栋旁边那长长的沿坡而建的台阶,去学院锅炉房烧锅炉。天漆黑漆黑的,漫天的鹅毛大雪静静的落下来,王姨一个人走在路上难免有些害怕。可偏偏就在这个时候,她觉得身后好像有个什么东西跟着她,回头一看,妈呀,是一条狼!可能是冬天狼在山上没东西吃了吧,竟跑到了校园里。王姨吓出了一身冷汗,腿肚子都软了,站在那里走不了路了。结果那狼也站住了,蹲在地上,两只眼睛闪着蓝蓝的寒光。王姨定了定神,心想,总不能就这么喂了狼吧。跑肯定不行,如果走到锅炉房还有一段路,而且路上肯定碰不到人,锅炉房里也没有人。但如果往回走,走进家属区,说不定能甩掉这张三。王姨主意已定,打了个小弯开始往回走,她走,狼也走;她停,狼也停,当王姨走到那条长台阶开始下阶梯的时候,她觉着狼似乎跟她拉开了些距离。王姨壮着胆子回头冲着狼吼了一声“去去!”,狼没动。王姨下台阶,狼也下台阶,下完那长台阶,王姨走到了家门口,那狼却停在了楼道门口,王姨掏出钥匙,以最快的速度开门闪了进去,哈哈,进去就瘫软在地了。
王姨,这是您讲给我听的故事,您看,我还记着呢。王姨,我想您。
~ ~ ~ ~ ~ ~ ~ ~ ~ ~
下面,接着讲我们的故事。
游泳
夏天,我们常成群结队地去海边游泳,大连话管游泳叫“洗海澡”,我们洗海澡去的最多的地方是星海公园浴场。通常我们都抄近路过去,那条小路至今我都认为是一道极具特色的风景带:并不宽的柏油马路宁静而整洁,两边树荫中错落着日式小楼,一栋一个款式,一栋一种风格,一栋一户人家。隔着院墙,看得到里面葱郁的树木与花草,听得见鸟儿枝头唱歌。在里面住的,都是沈阳军区有一定级别的干部。那时我想,这样的房子我是一辈子也住不上的。那条路我不知走过多少遍,但从来走不腻,因为在那儿走路实在是一种享受。
到了海滩上的第一件事便是换游泳衣。换游泳衣可是要有一定技巧的,弄不好就会春光外泄。先从裙子低下把泳衣套到腰上,然后将裙子拉到脖子上,再将泳装提到上面,最后由同伴帮忙在后面系好带子,然后就可以放心扯下裙子了。当年流行的泳装是“松紧带游泳衣”,花色都很鲜艳,看上去很小,抻拉开很大,穿到身上密密麻麻都是泡泡,我想这样设计的目的可能是为了不显身材,胸大胸小看不出来,腰粗腰细也看不出来,从老妇到少女统统是花花绿绿的一个椭圆形,在那个穿着仍十分守旧的年代,这种设计,决不会使女性害羞,极有助于鼓励全民族妇女参加游泳健身运动,咱们中国人实在是太聪明了。男士们的泳裤毫无例外是大红色,据说鲨鱼怕红色,这样在海里游泳比较安全,不知有没有道理。
我们跳进大海个个都是小海蛟,浪来了就迎着大浪钻过去,如果离岸边不远,脚还够得到底的话,使劲一跳向上一窜,跳过大浪也很好玩。在水里扎猛子、翻跟头、打水仗,或者两三个人将手叠在一起,把一个人抬起来再抛出去,或者互相驮着游背着游,总之什么花样都能想出来。饿了,上岸吃点东西再跳回水里,从来没有玩够的时候。那时候没有什么好吃的点心,馒头、糖三角就算是好的了,水果就是西红柿、黄瓜,苹果。大连出苹果,不算是高级东西。有时台风过后,海面上飘过来很多从海带筏子上打下来的玻璃泡子,我们就抱过来当救生工具,那时胆子也大,抱着个玻璃泡子就敢到很深的地方去,真是不知死活。有一回我还别出心裁,想要坐到玻璃泡子上去玩,几个小伙伴帮我拼命把泡子往水里摁,还没摁下去半尺深,强大的海水浮力使泡子猛地弹上来,正好打在我的门牙上,当时就豁了一小块,疼得我哟。
每年七月十六日,市里都要在星海公园浴场举行游泳大会,纪念毛主席横渡长江。那天是公园一年中最热闹的一天,到处是彩旗和横幅,上面写着:“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海滩上的人比沙子还多,我们当然也在其中。大喇叭不停地播放着革命歌曲和使人振奋的音乐,各机关单位和学校都组成了游泳方块队,那些人真厉害,顶着风浪,一直能游到海带筏子那边再返回来。学院当然也组织了方阵,能参加方阵的老师、职工和学生个个都很荣耀。
生活
那时候的我们虽然玩的时间比现在的孩子多,但我们帮家里干的活儿也比现在的孩子多。大人快下班了,我们会先捅开封着的蜂窝煤炉,坐壶开水,把家里的暖壶灌满;天阴了,我们玩得再高兴也会散伙,赶紧狂奔回家,收回晾晒在外面的衣服;下雨了,我们会拿着雨伞,到学院去接爸妈下班回家。我们做这些事情不需要大人叮嘱,我们比现在的孩子要懂事得多。
放学后,我和晓慧常常扔下书包拿起网兜就往外跑,到山坡和沟边拔蚂蚁菜(马齿苋)、苋菜或到海边捞海菜,回来剁碎了喂下蛋的母鸡。要是赶上院外的公社菜地收了圆白菜(卷心菜),我们还会翻过围墙,拣菜帮子回来喂鸡。那年月,鸡蛋是只有病人和产妇凭诊断书才能买到的东西,因此很多人家都自己养鸡。住在一楼的毫无例外都在窗户根底下围上栅栏,弄个小院儿,除了养鸡,夏天还种上几棵西红柿、黄瓜和芸豆。到了青黄不接的时节,果菜奇缺,每家是按人头发放菜票的,排队买菜都是我们半大孩子的工作,有时一排就是个把小时,常常等排到了,菜也卖没了。我现在还常常做排队买菜的梦,可恨的是,每次都是刚把钱递过去就醒了,菜也没拿到,不知在梦里丢了多少钱。
住在楼上的建平跟我一个班,家里有两个还没上学的妹妹,有一次我和同学上楼找他玩,他正忙着给自己做一碗汤,我看他把开水倒进一个大碗,往里倒上酱油,舀了半勺子味精放在里面,汤就算做好了。我说:“你怎么放那么多味精呀。” 他说:“放多点儿好喝,反正俺妈不在家。” 可还没等喝上那汤,他小妹妹坐在尿盆上大喊:“哥———!我拉完了。” 他嘟嘟囔囔的给他小妹擦了屁股,倒了屎盆,才开始享受那碗“汤”。现在,听说人家可是某医院的大院长了。
七十年代东北的生活是很艰苦的,那时食油每月每人只有三两,是全国食油配给最低的省份,省长陈锡联的绰号“陈三两”就是这么来的。猪肉的定量是每月每人半斤,买回来要把肥肉切成小丁,熬成油用来炒菜,油渣留着拌在饺子馅里。刚炸出来的油渣撒上点儿盐特别香,能拿它当一道菜上桌呢。主食以粗粮为主,苞米面占大半,面粉根据质量分为标准粉、普通粉和副粉,有一个阶段还吃全面粉,蒸出来的馒头黑乎乎的。为了把粗粮变成细粮,我妈就让我用细筛子把全面粉筛一遍,出来的面可就白多了,麸子还可以喂鸡。还有一种称之为“钢丝面”的面条,是用高粱面压出来的,煮半天都煮不软,吃多了还胃疼。有一阵子就连餐馆里的大米饭都掺了高粱米,叫做“二米饭”。我家吃不惯粗粮,就用粗粮票跟人家换细粮票,十五斤换十斤,甚至十八斤换十斤,家里有大男孩的人家很愿意跟我们换。用粗粮票在餐馆里是可以买到细粮的,如米饭、馒头还有火烧(跟烧饼一样大的发面饼),我常常被打发去黑石礁餐馆买米饭甚至到星海公园餐馆买火烧,所以在大连那些年里,我吃的粗粮并不是很多,顶多熬些苞米面糊涂和高粱米粥,熬的时候放点儿面碱,很香很好喝的。我现在常常用玉米面或玉米茬子熬粥喝,遗憾的是美国买不到高粱米,下次看能不能带点回来。
记得我有一个住在北沟的同学,常来我家玩,有一次她问我能不能跟我家借点面,说她家粮食不够吃。我跟我妈一说我妈立即就答应了,找了个面袋子,一碗一碗的往里舀,我那同学在旁边直说:“阿姨,够了,够了,不用那么多。”第二天,我那同学告诉我,面拿回家后她妈妈用秤称了,一共是十七斤半,说等她家有了粮就还给我们。后来过了很久她也没提还面的事,我妈说别去跟她要,她家肯定是还不出来。我想也是,如果一开始就不想还的话,当初拿回家还用秤称它干什么。
我妈见对门儿那家天天吃苞米面大饼子,很是杞人忧天地担心人家孩子吃不下去,就给人家妈出主意说:“你以后在玉米饼子里放点糖吧,有点儿甜味孩子就有胃口了。”人家孩子他妈笑了:“他姨啊,就这样粮都不够吃,放糖就更不够了,再说糖多贵呀。”我妈这读书人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现在我老拿这件事当笑话讲给别人听。
至于物价,我还记得一些:
有轨电车四分钱一张票,一站也是四分,从起点到终点也是四分。苞米面是9分5一斤,白面一毛六一斤,酱油一毛二一斤,醋一毛一斤,饼干四毛一斤,有橡皮头的铅笔5分一支,没橡皮头的3分一支,铅笔刀5分一把,一分钱可以买到东西有:两张稿纸、一个信封、两根橡皮筋、一尺玻璃丝、两个卡子、两个别针、一块水果糖。家里的废品拿到废品收购站去卖,罐头瓶子0.04一个,牙膏皮0.03一个,旧报纸好像0.02一斤。别的不记得了。
电影
“今天我们讲一下马尾巴的功能。”“她能挣六百工分儿那!”“我胡汉三又回来了!”“为了胜利,向我开炮!”“面包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
我敢说我的同龄人没几个不知道这几句台词的。
几乎每个周末,辽财大礼堂都要放映电影。为了占到好座位,我们早早吃了饭就去排队,等礼堂大门一打开,我们一拥而进,互相叫喊着名字,用最快的速度做出要坐在哪里的决定,稍有犹豫,目击到的几个选择很可能就成别人的了。占位子的方式很多,用椅垫,用报纸,用书,用帽子都行,最多见的是一个人坐这边一个人坐那边,中间空出几个人的位置,有人来了就说:“这儿有人了。”虽说这种抢占位子的做法很不文明,但却很少有人因为占位子而争吵,记得后来几年才将长条椅子编了号码,改成对号入座了。
电影开演之前,小孩儿满场子毫无目标地钻来钻去,大孩儿找同学找朋友找哥们儿,说话的、嬉笑的、打闹的,热闹非凡。有的爬到台上,绕着银幕跑来跑去,有的钻到紫红色的幕布里面,玩起了藏猫猫。因为是“跑片”,电影很少是准时开始的,晚个几十分钟是常有的事。“跑片”就是几个单位用一个拷贝,比如大连工学院先放第一本,然后用车送到大连海运学院,再到大连水产学院,最后到我们辽财,“辽财”放第一本拷贝的时候可能“大工”正在放第四本,如果中间哪个学院在放的时候放映机出了故障,或断了片子,或送片车在路上出了什么问题,那么后面的就接不上了。有时正看得来劲,礼堂的灯会突然一亮,大喇叭里说:“片子没到,等一会儿。”人们顶多说一声:“真烦人!真可恨!”便也不会有太多的怨言。大人们接着聊天,小孩儿们接着疯闹,我们这些半大不小的孩子打赌猜测着电影里谁将会牺牲,谁将是坏蛋,谁将是特务,谁将是叛徒.....。等礼堂灯再一黑,鼎沸的人声会立即安静下来,各就各位,继续看电影。
放电影的就是我们六栋刘铁娥和刘铁玲的爸爸,她俩看电影从来不花钱,还永远能看到第一场,很是让人羡慕,男孩子们会问:“是打仗的吗?”“是抓特务的吗?”那时候已经是文革中晚期,出了很多新的国产影片,现在随便想想就能想出一大串:《青松岭》、《战洪图》、《创业》、《海霞》、《决裂》、《黑三角》、《春苗》、《火红的年代》、《原形毕露》、《红雨》、《闪闪的红星》等 。没有新电影可放的时候就放样板戏和看了一百遍的老电影,《地道战》、《地雷战》、《地道游击队》、《列宁在一九一八》、《英雄儿女》等,其中《英雄儿女》我看得次数最多,至少是两位数。除了国产的,还有阿尔巴尼亚的《宁死不屈》,南斯拉夫的《卡桑德拉大桥》和《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但最多的还是朝鲜电影,如《鲜花盛开的村庄》、《摘苹果的时候》、《南江村的妇女》、《卖花姑娘》.....。看《卖花姑娘》最浪费感情,上边掉泪,下面呜咽;上面啜泣,下面嚎啕;满场“呜呜—一哇哇——”的,哭得让人听不见上面的对白。一场电影看完,个个成了肿眼泡儿的蛤蟆。
那时候电影歌曲非常流行,院里半大的孩子互相抄歌谱、抄歌词,特别是我们那些十三、四岁的女孩子,几乎人人都有歌本。简谱不用人教,先听会怎么唱,再对着谱子哼哼,哼它几个来回谱子就学会了。我五音从来就没全过,那没关系,用俩音仨音也敢唱,“长鞭那--那个一呀甩哎--啪啪地响哎--”,“青天一顶星星亮,草原一片篝火红---”,“翠竹青青哟,披霞光,春苗出土哟,迎朝阳。”,“卖花来哟,卖花来哟,朵朵花儿红又香。”《英雄儿女》里的“烽烟滚滚唱英雄”我最喜欢,至今仍是我的最爱。王芳去前线慰问送饭的炊事员时唱的那段儿,好像很多人都不记得了,可我还记得,想再听一遍吗?那我唱给你听,你可听好了:
“炮声隆隆战旗飘,保家卫国志气高,
中华儿女多英勇,打的那美国佬鬼哭狼嚎。
美国鬼子吓破了胆,碰上了两个炊事员,
他也乖乖地把枪缴。
要问这炊事员的名和姓,那就是咱们的老李和老赵。
说老李,唱老赵,老李老赵有功劳,
饭香菜美手艺巧,战场上也逞英豪。
有一天,老赵老李送饭回山腰,
半路上碰上了两个美国佬。
只见那鬼子兵,鬼鬼祟祟、慌慌张张,夹着尾巴往回跑。
老李和老赵,发现敌情就卧倒,
一个拿扁担,一个拿饭勺。
?????????
“缴枪不杀,不许动!”
鬼子一愣,说不好,不好。这玩艺儿,两头尖,中间宽,
长长扁扁,扁扁长长,?????不知它是个什么炮。
????????
OK,OK,把枪交。
????哈哈哈,忘了。
电影,在我们这代人的成长过程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教育作用,它的功劳远远超过了学校的课本。在那个电视还没有普及的年代,在那个文娱生活十分贫乏的年代,电影成了最受欢迎的文娱形式。它陪伴我们成长,给我们带来了无穷的欢乐,也给了我们无限美好的回忆。
蓝色的跳跃:和你妹妹同岁?嘻嘻,你不叫我“老同志”啦?呵呵呵。知道我为什么看的入迷吗?你和我的妹妹可能同岁~~我们都是从那个时代走过来的~~呵呵~~很容易产生共鸣~~
网易博友128(辽宁 大连):已经给你发了邮件。
今天通过小慧上了你的博客,我从不上任何博客,以为那都是瞎聊,可今天看了你的童年往事(还没看完呢),就令我激动万分,你的记忆真是太好了,有些东西就是刻意去想也有些难度,你描绘的这么详细,实在是佩服!佩服!看来我今晚要睡不着觉了。
看了你的照片,你真年轻,生活得也很幸福,真为你高兴。现在儿女成群,亦解你儿时的寂寞吧。听小慧说你们夏天要过来,一个班的战士?大连可没有面的呀,你要有思想准备哟,哈哈!我们现在就开始盼望着了......
我工作很平淡,生活也一般,庸庸碌碌,稀里糊涂即将过完一生,和你们比起来差的太远......好在哥们有阿Q精神,自我感觉良好,每天忙忙碌碌,或为自家,或为他人,这么大岁数还有工作(55退),也就知足了,哈哈!
有时间电话联系,小慧告诉我刘燃明电话,不知为什么打不通,可能手机显示不全,方便的话你再告诉我一下。
我没在网易注册,等明天我注一个。我E-mail:colnxrb@yahoo.com.cn 办公室电话:0411-82805487 手机:13500795181
说了这么多,知道我是谁吗?好像咱俩还闹过别扭?我怎么不记得了?哈哈哈!你给我发邮件吧。
一堆孩子的妈:这点还真是事实.老五他娘(北京):从生活水准上说,我的孩子比我不知好上多少倍,但我也挺可怜他们的,没有一点阅历,没吃过一点苦,生下来到现在就没动窝,长大都没什么可回忆的,多没劲呀。
真羡慕你从小就有那么多的细粮吃,我们家也经常是拿细粮换粗粮,我也去买过粮,还出过笑话,但是我们家的二米饭可不是高粱米和大米,而是小米和大米,还挺好吃的。钢丝面吃了很长一段时间,我的感觉总比玉米面饼子好吃,因为吃面条就得炒至少两三个菜,还有佐料,平时经常就是大锅熬菜,我们家吃钢丝面的时候好像日子就不像文革期间那么苦了,已经能时不时改善一下生活了。我现在一点都不想吃饼子,也不愿做粗粮,要不我同学怎么说咱们总是跟在人家有钱人的后面追,等咱买车了,人家开始走路了,咱现在天天吃细粮,人家开始吃粗粮了,真有意思。看了你的文章,还真深有感触,你说现在的孩子是比咱们那会儿幸福还是不如咱们?当然,生活比我们幸福多了,要说娱乐也是比我们强,可是国内孩子们的压力实在太大了,负担比我们重多了,比我们辛苦多了,真是可怜他们哪,好在你的孩子们不在国内,真替老五羡慕他们。我这两天有点忙,回头给你写信。
吉祥雏菊:还有一句:“张军长,看在党国的面子上,拉兄弟一把吧!”记得吗?
我是比您小了快十岁,可对“今天我们讲一下马尾巴的功能。”“我胡汉三又回来了!”“为了胜利,向我开炮!”“面包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的词儿也很熟悉,也是玩着打仗、过家家混过的难忘的童年,而且也很喜欢回忆那段岁月。
老五他娘(北京):从生活水准上说,我的孩子比我不知好上多少倍,但我也挺可怜他们的,没有一点阅历,没吃过一点苦,生下来到现在就没动窝,长大都没什么可回忆的,多没劲呀。
真羡慕你从小就有那么多的细粮吃,我们家也经常是拿细粮换粗粮,我也去买过粮,还出过笑话,但是我们家的二米饭可不是高粱米和大米,而是小米和大米,还挺好吃的。钢丝面吃了很长一段时间,我的感觉总比玉米面饼子好吃,因为吃面条就得炒至少两三个菜,还有佐料,平时经常就是大锅熬菜,我们家吃钢丝面的时候好像日子就不像文革期间那么苦了,已经能时不时改善一下生活了。我现在一点都不想吃饼子,也不愿做粗粮,要不我同学怎么说咱们总是跟在人家有钱人的后面追,等咱买车了,人家开始走路了,咱现在天天吃细粮,人家开始吃粗粮了,真有意思。看了你的文章,还真深有感触,你说现在的孩子是比咱们那会儿幸福还是不如咱们?当然,生活比我们幸福多了,要说娱乐也是比我们强,可是国内孩子们的压力实在太大了,负担比我们重多了,比我们辛苦多了,真是可怜他们哪,好在你的孩子们不在国内,真替老五羡慕他们。我这两天有点忙,回头给你写信。
一堆孩子的妈:天籁玄琴:佩服!上海胃中的战斗胃,噢耶!
妹妹好记性 !儿时那么多有趣的事,是那一代人全都经历过的,在妹妹的笔下更是描写得栩栩如生,我仿佛又回到了那个简单却快乐的岁月。游泳中的淘气、生活中的趣事、电影中的快乐……台词和歌曲……带给我们美好的回忆。看着不时笑出声来,乐死我了——笑死人不偿命啊!我在沈阳上学时吃过“钢丝面”和“二米饭”,我还能接受。
网易博友31:我可能见过,个子是1米7左右一堆孩子的妈:谁见过姜例的老公?记得以前朋友告诉我,说姜例自己说将来要牺牲一把,嫁给一个小个子男人,不知道她实现了自己的誓言没有?我也在帮忙找晓慧的电话。魔:不是然明。也不像孔宇。最有可能是姜例。我给你发消息了。
今天还帮你联系晓惠电话呢,找到了我就第一时间通知你,还有楼下的匿名博友如果是姜例或者是扬叶,或者是孔宇或是然明,我拥抱你呀,呵呵真的想你们呢,怀久,看来是老了!你还记得杨家七郎吗?可惜,过事了快20年,不知道怎么的,竟然想起了他
魔:海事大学就是当年的海运学院吗?
刘铁娥和刘铁玲的爸爸也去世好多年了,铁娥丈夫是海事大学毕业,好象她们现在也在美国.
看《卖花姑娘》的时候我刚在校办农场刨完地瓜,手里都是泥,没洗手就摸掉泪,结果长了针眼,呵呵好了以后就两只眼睛都变双眼皮了。
魔:咋回事?说清楚点嘛,别吊我胃口。
"那条小路至今我都认为是一道极具特色的风景带:并不宽的柏油马路宁静而整洁,两边树荫中错落着日式小楼,一栋一个款式,一栋一种风格,一栋一户人家。隔着院墙,看得到里面葱郁的树木与花草,听得见鸟儿枝头唱歌。在里面住的,都是沈阳军区有一定级别的干部。那时我想,这样的房子我是一辈子也住不上的"
呵呵,我现在就嫁给了那房子,你信不信?
魔:不是然明。也不像孔宇。最有可能是姜例。我给你发消息了。
今天还帮你联系晓惠电话呢,找到了我就第一时间通知你,还有楼下的匿名博友如果是姜例或者是扬叶,或者是孔宇或是然明,我拥抱你呀,呵呵真的想你们呢,怀久,看来是老了!你还记得杨家七郎吗?可惜,过事了快20年,不知道怎么的,竟然想起了他
网易博友14:姜例?徐丽?杨叶?快来自首!我党的政策历来是坦白从宽,抗拒从严。有种的就勇敢的站出来!别跟这儿玩儿藏猫猫!
哎!有一点你忘了讲了,那时候你和我拿着两张撕过的4分钱的车票,又粘到一起,来回坐电车玩,还有你教我怎样用邮票。哈哈!在此我就不讲太多了,请你想想我是谁。-----------旮旯黑。
小小青青草:你记错了吧,上班时唱《东方红》,下班应该是《大海航行靠舵手》吧?也许你们那边有两个太阳轮流升?
你的文章带着我们这一代人再一次回到了过去,我们的童年时代,那个时候买菜是要抢的,1块钱能买好几样菜。过去家门口都有电线杆子上边都有喇叭,父母下班的时候喇叭里就会放东方红歌曲,我们就赶忙往家跑去生火,要开始做饭了。跳皮筋,玩嘎拉哈,踢毽子都是在放学后和做饭前抢时间要玩的... ...真是太有的回忆了,你要不写我都以为自己把过去忘了呢。期待你的续。
雪红:好看的脸蛋不能出大米,可现而今它能出钱啊。嘻嘻。
“今天我们讲一下马尾巴的功能。”“她能挣六百工分儿那!”“我胡汉三又回来了!”“为了胜利,向我开炮!”“面包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还有一句:“好看的脸蛋能出大米吗?”(朝鲜电影).在吃的方面你比我幸福多了。
天籁玄琴:佩服!上海胃中的战斗胃,噢耶!
妹妹好记性 !儿时那么多有趣的事,是那一代人全都经历过的,在妹妹的笔下更是描写得栩栩如生,我仿佛又回到了那个简单却快乐的岁月。游泳中的淘气、生活中的趣事、电影中的快乐……台词和歌曲……带给我们美好的回忆。看着不时笑出声来,乐死我了——笑死人不偿命啊!我在沈阳上学时吃过“钢丝面”和“二米饭”,我还能接受。
开心:小时候的事情总是记得很清楚,去年的事情可就忘了,哈哈。
看你的博客总能给我带了快乐,我看你的博文时是边看边笑出声来,我的那帮同学们也很愿意看你的博客,你好聪明哇!十几岁的事情现在还记得那么清楚,王芳的那段唱,我想恐怕一万个看过《英雄儿女》的人中也不一定有一个会记得这首歌,更甭说记得歌词了。我最喜欢看的就是你的博客这种类型的,叙事的博客更有看头。
安琪尔:大家那么一凑,哈哈,词就出来了。你还真行。
“炮声隆隆战旗飘,保家卫国志气高,中华儿女多英勇,打的那美国佬鬼哭狼嚎。美国鬼子吓破了胆,碰上了两个炊事员,他也乖乖地把枪缴。
要问这炊事员的名和姓,那就是咱们的老李和老赵。 说老李,唱老赵,老李老赵有功劳,饭香菜美手艺巧,战场上也逞英豪。
有一天,老赵老李送饭回山腰,半路上碰上了两个美国佬。只见他.他.他.他.他......鬼鬼祟祟、慌慌张张,夹着尾巴往回跑。
老李和老赵,发现敌情就卧倒,一个拿扁担,一个拿饭勺。猛然间,大喝一声:“缴枪不杀,快投降!” 鬼子一愣,说不好,不好。
这玩艺儿,两头尖,中间宽,长长扁扁,扁扁长长,不知它是个什么炮。扑通,扑通,忙跪倒。“OK,OK,”他把枪交。
这就是咱们的英雄炊事员,赤手空拳抓俘虏, 勇敢机智本领高!
生动,有趣!姐姐独具的泼辣、大胆、幽默和豁达的性格也许在这时就形成了!
回复| 删除
2012-01-03 16:40
一堆孩子的妈 回复 红霞满天
从小贪玩。那个时候的小孩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比现在的孩子幸福。
回复| 删除
2008-12-26 09:31
一堆孩子的妈
光妮子:
只听得大吼一声:“缴枪不杀,快投降!”鬼子一怔,说:“不好!不好!”
这玩意儿,两头尖、中间宽、长长扁扁、扁扁长长、油光闪闪,不知它是个什么炮?
吓得他,扑通、扑通,忙跪倒,OK、OK他把枪交。
老赵乐,老李笑,抓来了一对大草包。
这就是咱们的英雄... ...(轰轰!敌机来了。。。)
好妮子,好记性。
回复| 删除
2012-01-03 06:01
红霞满天 回复 一堆孩子的妈
好啊!这词对的,像俩人说对口相声呢!
回复| 删除
2010-04-09 01:26
克己复礼
写写的真好,欣赏了。
回复| 删除
2010-04-10 10:28
一堆孩子的妈 回复 克己复礼
谢谢,欢迎常来。
回复| 删除
2009-11-28 23:12
田园夕照
心灵的痕迹!
回复| 删除
2009-08-01 09:07
一堆孩子的妈
蓝色的跳跃:
一堆孩子的妈:
蓝色的跳跃:
知道我为什么看的入迷吗?你和我的妹妹可能同岁~~我们都是从那个时代走过来的~~呵呵~~很容易产生共鸣~~
和你妹妹同岁?嘻嘻,你不叫我“老同志”啦?呵呵呵。
好象是~~60年代的吧?哥哥没有称呼过妹妹老同志吧?
你真健忘。我还耿耿于怀呢,呵呵。
回复| 删除
2009-08-01 08:22
蓝色的跳跃
一堆孩子的妈:
蓝色的跳跃:
知道我为什么看的入迷吗?你和我的妹妹可能同岁~~我们都是从那个时代走过来的~~呵呵~~很容易产生共鸣~~
和你妹妹同岁?嘻嘻,你不叫我“老同志”啦?呵呵呵。
好象是~~60年代的吧?哥哥没有称呼过妹妹老同志吧?
回复| 删除
2009-08-01 07:55
一堆孩子的妈
蓝色的跳跃:
知道我为什么看的入迷吗?你和我的妹妹可能同岁~~我们都是从那个时代走过来的~~呵呵~~很容易产生共鸣~~
和你妹妹同岁?嘻嘻,你不叫我“老同志”啦?呵呵呵。
回复| 删除
2009-08-01 02:44
蓝色的跳跃
知道我为什么看的入迷吗?你和我的妹妹可能同岁~~我们都是从那个时代走过来的~~呵呵~~很容易产生共鸣~~
回复| 删除
2009-05-12 07:26
一堆孩子的妈
网易博友128(辽宁 大连):
今天通过小慧上了你的博客,我从不上任何博客,以为那都是瞎聊,可今天看了你的童年往事(还没看完呢),就令我激动万分,你的记忆真是太好了,有些东西就是刻意去想也有些难度,你描绘的这么详细,实在是佩服!佩服!看来我今晚要睡不着觉了。
看了你的照片,你真年轻,生活得也很幸福,真为你高兴。现在儿女成群,亦解你儿时的寂寞吧。听小慧说你们夏天要过来,一个班的战士?大连可没有面的呀,你要有思想准备哟,哈哈!我们现在就开始盼望着了......
我工作很平淡,生活也一般,庸庸碌碌,稀里糊涂即将过完一生,和你们比起来差的太远......好在哥们有阿Q精神,自我感觉良好,每天忙忙碌碌,或为自家,或为他人,这么大岁数还有工作(55退),也就知足了,哈哈!
有时间电话联系,小慧告诉我刘燃明电话,不知为什么打不通,可能手机显示不全,方便的话你再告诉我一下。
我没在网易注册,等明天我注一个。我E-mail:colnxrb@yahoo.com.cn 办公室电话:0411-82805487 手机:13500795181
说了这么多,知道我是谁吗?好像咱俩还闹过别扭?我怎么不记得了?哈哈哈!你给我发邮件吧。
已经给你发了邮件。
回复| 删除
2008-12-12 02:14
佳晓妹妹
看着过瘾啊!
回复| 删除
2008-12-10 21:28
一堆孩子的妈
宁:
佩服! 怎么那年头的物价也记这么准啊??
一是小时候记性好,二是东西买的少。现在买完就忘,嘻嘻。
回复| 删除
2008-12-10 20:21
宁
佩服! 怎么那年头的物价也记这么准啊??
回复| 删除
2008-12-09 12:26
白衣天使
很真实的回忆,赞!
回复| 删除
2008-12-09 03:50
冰点纯
哈哈,你的记性真好,能记的这么多,我小时候的事情就想不起这么多啰。看了你的文章让我也回忆起了许多,那时的生活真有意思。
回复| 删除
2008-12-08 14:20
偶尔花开
一堆孩子的妈:
老五他娘(北京):
真羡慕你从小就有那么多的细粮吃,我们家也经常是拿细粮换粗粮,我也去买过粮,还出过笑话,但是我们家的二米饭可不是高粱米和大米,而是小米和大米,还挺好吃的。钢丝面吃了很长一段时间,我的感觉总比玉米面饼子好吃,因为吃面条就得炒至少两三个菜,还有佐料,平时经常就是大锅熬菜,我们家吃钢丝面的时候好像日子就不像文革期间那么苦了,已经能时不时改善一下生活了。我现在一点都不想吃饼子,也不愿做粗粮,要不我同学怎么说咱们总是跟在人家有钱人的后面追,等咱买车了,人家开始走路了,咱现在天天吃细粮,人家开始吃粗粮了,真有意思。看了你的文章,还真深有感触,你说现在的孩子是比咱们那会儿幸福还是不如咱们?当然,生活比我们幸福多了,要说娱乐也是比我们强,可是国内孩子们的压力实在太大了,负担比我们重多了,比我们辛苦多了,真是可怜他们哪,好在你的孩子们不在国内,真替老五羡慕他们。我这两天有点忙,回头给你写信。
从生活水准上说,我的孩子比我不知好上多少倍,但我也挺可怜他们的,没有一点阅历,没吃过一点苦,生下来到现在就没动窝,长大都没什么可回忆的,多没劲呀。
这点还真是事实.
看你回忆起这么多小事侯的事情,多有趣啊!
可我对自己的童年基本上没啥印象了.
回复| 删除
2008-12-05 20:40
瓜豆
真利索!连珠炮似的!记性超强!海边长大的孩子就是灵气十足!
回复| 删除
2008-12-04 14:05
一堆孩子的妈
吉祥雏菊:
我是比您小了快十岁,可对“今天我们讲一下马尾巴的功能。”“我胡汉三又回来了!”“为了胜利,向我开炮!”“面包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的词儿也很熟悉,也是玩着打仗、过家家混过的难忘的童年,而且也很喜欢回忆那段岁月。
还有一句:“张军长,看在党国的面子上,拉兄弟一把吧!”记得吗?
回复| 删除
2008-12-03 19:55
一堆孩子的妈
痴妈咪:
你的文章里仿佛有时光隧道,一段段地看,一步步地回到童年。强烈要求:写“下”写“下”!
别急别急,给我几天保证交稿。
回复| 删除
2008-12-02 22:07
一堆孩子的妈
老五他娘(北京):
真羡慕你从小就有那么多的细粮吃,我们家也经常是拿细粮换粗粮,我也去买过粮,还出过笑话,但是我们家的二米饭可不是高粱米和大米,而是小米和大米,还挺好吃的。钢丝面吃了很长一段时间,我的感觉总比玉米面饼子好吃,因为吃面条就得炒至少两三个菜,还有佐料,平时经常就是大锅熬菜,我们家吃钢丝面的时候好像日子就不像文革期间那么苦了,已经能时不时改善一下生活了。我现在一点都不想吃饼子,也不愿做粗粮,要不我同学怎么说咱们总是跟在人家有钱人的后面追,等咱买车了,人家开始走路了,咱现在天天吃细粮,人家开始吃粗粮了,真有意思。看了你的文章,还真深有感触,你说现在的孩子是比咱们那会儿幸福还是不如咱们?当然,生活比我们幸福多了,要说娱乐也是比我们强,可是国内孩子们的压力实在太大了,负担比我们重多了,比我们辛苦多了,真是可怜他们哪,好在你的孩子们不在国内,真替老五羡慕他们。我这两天有点忙,回头给你写信。
从生活水准上说,我的孩子比我不知好上多少倍,但我也挺可怜他们的,没有一点阅历,没吃过一点苦,生下来到现在就没动窝,长大都没什么可回忆的,多没劲呀。
回复| 删除
2008-12-02 19:11
紫罗兰
那时候的孩子们都帮着大人做家务,也较随和,随便串门,大家也没什么隐私!!
回复| 删除
2008-12-02 18:48
开心^_^果果
大阿姨的记性真当是毛牢牢好啊!
回复| 删除
2008-12-02 07:39
xwwyylyy@126
生动的生活再现
有好多熟悉的生活情节(听大人们说过的),不过那些电影里的台词俺还是很熟悉的,呵呵
回复| 删除
2008-12-02 06:56
天籁玄琴
一堆孩子的妈:
天籁玄琴:
妹妹好记性 !儿时那么多有趣的事,是那一代人全都经历过的,在妹妹的笔下更是描写得栩栩如生,我仿佛又回到了那个简单却快乐的岁月。游泳中的淘气、生活中的趣事、电影中的快乐……台词和歌曲……带给我们美好的回忆。看着不时笑出声来,乐死我了——笑死人不偿命啊!我在沈阳上学时吃过“钢丝面”和“二米饭”,我还能接受。
佩服!上海胃中的战斗胃,噢耶!
回复| 删除
2008-12-02 04:11
魔
网易博友31:
一堆孩子的妈:
魔:
今天还帮你联系晓惠电话呢,找到了我就第一时间通知你,还有楼下的匿名博友如果是姜例或者是扬叶,或者是孔宇或是然明,我拥抱你呀,呵呵真的想你们呢,怀久,看来是老了!你还记得杨家七郎吗?可惜,过事了快20年,不知道怎么的,竟然想起了他
不是然明。也不像孔宇。最有可能是姜例。我给你发消息了。
谁见过姜例的老公?记得以前朋友告诉我,说姜例自己说将来要牺牲一把,嫁给一个小个子男人,不知道她实现了自己的誓言没有?我也在帮忙找晓慧的电话。
我可能见过,个子是1米7左右
回复| 删除
2008-12-01 21:31
一堆孩子的妈
魔:
刘铁娥和刘铁玲的爸爸也去世好多年了,铁娥丈夫是海事大学毕业,好象她们现在也在美国.
看《卖花姑娘》的时候我刚在校办农场刨完地瓜,手里都是泥,没洗手就摸掉泪,结果长了针眼,呵呵好了以后就两只眼睛都变双眼皮了。
海事大学就是当年的海运学院吗?
你的双眼皮来的真容易,没花钱开刀哈。
回复| 删除
2008-12-01 21:29
一堆孩子的妈
魔:
"那条小路至今我都认为是一道极具特色的风景带:并不宽的柏油马路宁静而整洁,两边树荫中错落着日式小楼,一栋一个款式,一栋一种风格,一栋一户人家。隔着院墙,看得到里面葱郁的树木与花草,听得见鸟儿枝头唱歌。在里面住的,都是沈阳军区有一定级别的干部。那时我想,这样的房子我是一辈子也住不上的"
呵呵,我现在就嫁给了那房子,你信不信?
咋回事?说清楚点嘛,别吊我胃口。
回复| 删除
2008-12-01 21:27
一堆孩子的妈
魔:
今天还帮你联系晓惠电话呢,找到了我就第一时间通知你,还有楼下的匿名博友如果是姜例或者是扬叶,或者是孔宇或是然明,我拥抱你呀,呵呵真的想你们呢,怀久,看来是老了!你还记得杨家七郎吗?可惜,过事了快20年,不知道怎么的,竟然想起了他
不是然明。也不像孔宇。最有可能是姜例。我给你发消息了。
回复| 删除
2008-12-01 20:28
魔
""我胡汉三又回来了!”“为了胜利,向我开炮!”""
这话我现在还经常说 呵呵,
回复| 删除
2008-12-01 16:54
一堆孩子的妈
网易博友14:
哎!有一点你忘了讲了,那时候你和我拿着两张撕过的4分钱的车票,又粘到一起,来回坐电车玩,还有你教我怎样用邮票。哈哈!在此我就不讲太多了,请你想想我是谁。-----------旮旯黑。
姜例?徐丽?杨叶?快来自首!我党的政策历来是坦白从宽,抗拒从严。有种的就勇敢的站出来!别跟这儿玩儿藏猫猫!
回复| 删除
2008-12-01 16:46
一堆孩子的妈
小小青青草:
你的文章带着我们这一代人再一次回到了过去,我们的童年时代,那个时候买菜是要抢的,1块钱能买好几样菜。过去家门口都有电线杆子上边都有喇叭,父母下班的时候喇叭里就会放东方红歌曲,我们就赶忙往家跑去生火,要开始做饭了。跳皮筋,玩嘎拉哈,踢毽子都是在放学后和做饭前抢时间要玩的... ...真是太有的回忆了,你要不写我都以为自己把过去忘了呢。期待你的续。
你记错了吧,上班时唱《东方红》,下班应该是《大海航行靠舵手》吧?也许你们那边有两个太阳轮流升?
回复| 删除
2008-12-01 13:22
梅苑飘雪
熟悉的生活给人以回味无穷的乐趣!
回复| 删除
2008-12-01 11:15
一堆孩子的妈
雪红:
“今天我们讲一下马尾巴的功能。”“她能挣六百工分儿那!”“我胡汉三又回来了!”“为了胜利,向我开炮!”“面包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还有一句:“好看的脸蛋能出大米吗?”(朝鲜电影).在吃的方面你比我幸福多了。
好看的脸蛋不能出大米,可现而今它能出钱啊。嘻嘻。
回复| 删除
2008-12-01 11:13
一堆孩子的妈
天籁玄琴:
妹妹好记性 !儿时那么多有趣的事,是那一代人全都经历过的,在妹妹的笔下更是描写得栩栩如生,我仿佛又回到了那个简单却快乐的岁月。游泳中的淘气、生活中的趣事、电影中的快乐……台词和歌曲……带给我们美好的回忆。看着不时笑出声来,乐死我了——笑死人不偿命啊!我在沈阳上学时吃过“钢丝面”和“二米饭”,我还能接受。
佩服!上海胃中的战斗胃,噢耶!
回复| 删除
2008-12-01 11:11
一堆孩子的妈
开心:
看你的博客总能给我带了快乐,我看你的博文时是边看边笑出声来,我的那帮同学们也很愿意看你的博客,你好聪明哇!十几岁的事情现在还记得那么清楚,王芳的那段唱,我想恐怕一万个看过《英雄儿女》的人中也不一定有一个会记得这首歌,更甭说记得歌词了。我最喜欢看的就是你的博客这种类型的,叙事的博客更有看头。
小时候的事情总是记得很清楚,去年的事情可就忘了,哈哈。
回复| 删除
2008-12-01 11:09
一堆孩子的妈
子规:
一个重情意的朋友。喜欢你的博客。
谢谢,欢迎常来。
回复| 删除
2008-12-01 11:08
一堆孩子的妈
安琪尔:
“炮声隆隆战旗飘,保家卫国志气高,中华儿女多英勇,打的那美国佬鬼哭狼嚎。美国鬼子吓破了胆,碰上了两个炊事员,他也乖乖地把枪缴。
要问这炊事员的名和姓,那就是咱们的老李和老赵。 说老李,唱老赵,老李老赵有功劳,饭香菜美手艺巧,战场上也逞英豪。
有一天,老赵老李送饭回山腰,半路上碰上了两个美国佬。只见他.他.他.他.他......鬼鬼祟祟、慌慌张张,夹着尾巴往回跑。
老李和老赵,发现敌情就卧倒,一个拿扁担,一个拿饭勺。猛然间,大喝一声:“缴枪不杀,快投降!” 鬼子一愣,说不好,不好。
这玩艺儿,两头尖,中间宽,长长扁扁,扁扁长长,不知它是个什么炮。扑通,扑通,忙跪倒。“OK,OK,”他把枪交。
这就是咱们的英雄炊事员,赤手空拳抓俘虏, 勇敢机智本领高!
大家那么一凑,哈哈,词就出来了。你还真行。
回复| 删除
2008-12-01 09:55
网易博友164
握手!
雖不是你們院的,但也是大院里長大的。喜歡看大院孩子的作品。
這是我所記得的,不知對不?
一个拿(著)扁担,一个拿饭勺。
?????????(只聽到大吼一聲)
“缴枪不杀,不许动!”(繳槍不殺,快投降!鬼子兵一愣
鬼子一愣,说不好,不好。这玩艺儿,两头尖,中间宽,
长长扁扁,扁扁长长,?????(油光發亮)不知它是个什么炮。
(只見他撲通,撲通,忙跪倒)????????
OK,OK,(他)把枪交。
(老趙喜,老李笑。原來是一對大草包) ????哈哈哈,忘了。
回复| 删除
2008-11-30 23:51
丫丫
牛啊``这片子我也看过很多遍了,不过这段话还能全记得?
你一提陈三两,“钢丝面”,洗海澡,有轨电车 。。。让我想起过去的事情,听着那么熟悉。
谢谢你,给我带来美好的回忆。 什么时候再回大连去看看。
http://web.wenxuecity.com/BBSView.php?SubID=cqrs&MsgID=16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