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法国薰衣草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文章分类
归档
正文

转帖: 缅怀国际设计大师Pak Jaya Ibrahim

(2016-09-04 17:16:27) 下一个

 Pak Jaya Ibrahim在雅加达家中不幸摔倒,走完了他67年的传奇人生。他是近二三十年来最有影响力的室内设计师之一,他将Indonisia的设计带入国际视野。安缦酒店,清迈Chedi,上海璞丽,都是他的代表作品。

Design sense you can only get after you make many mistakes and you learn what not to do and what way to progress.——Jaya Ibrahim(设计感觉只有在你犯过很多错误以后才会找到,那时你就会知道什么不该做,怎样做才会进步。) 

  建筑设计师Jaya Ibrahim生于印度尼西亚,旅居英国达二十年,1992年返乡。自幼深受印度尼西亚爪哇(Java)文化熏陶,加上西方教育的洗礼,养成Ibrahim将东方与西方元素融合的独道见解与功力,并且被视为印度尼西亚当代最为杰出的室内设计师。 

  Jaya Ibrahim的设计生涯开始于英国伦敦,为Anouska Hempel公司工作了10年。1992年,Ibrahim回到祖国印度尼西亚,同John Saunders合作开办了自己的公司Jaya & Associates,提供建筑设计、室内装修和相关产品的设计服务。公司完成的重大项目有巴厘的雷吉安酒店(The Legian)、雅加达的Amanjiwo酒店和Dharmawangsa酒店。他是《Architectural Digest》杂志2002年1月号评出的“设计百强”之一,曾被列入“印度尼西亚最具创造力的50人”。   

  Jaya Ibrahim的风格是偏爱使用自然材料,在他所设计的酒店中是见不到大理石或者是很具跳跃性的色彩。设计中,他喜欢运用平衡对称的手法,注重对意境感的追求。对于度假村,特别是避世酒店的设计是Jaya的最为精湛的。从酒店经营者的角度,他的所设计的酒店更适宜房间数量较少,注重人群较少的高品质私人酒店。对于气氛的营造,是Jaya一直强调的。 

  Ibrahim的设计曾刊载于Architectural Digest,Interior Design等著名的建筑刊物,以及Java Style,Tropical Asian House和Tropical Asian Style等书籍。







  JAYA,一个来自印尼,以创办人命名,并结合东南亚风情和西方文化的国际设计品牌;本地的Capella酒店陈设,就是由JAYA一手包办。曾被“Architectural Digest”评选为世界100位最佳设计师,JAYA国际设计公司的创办人Jaya Ibrahim,畅谈他对品牌的热忱。

  不同酒店要有不同风格

  经常出国,入住不同酒店的人们或许会这么想:酒店的室内风格都千遍一律,无惊喜可言,更别说归属感。由JAYA负责设计的酒店、餐馆甚至住所,却在平凡中,增添了一份独特的味道。Jaya(Jaya Ibrahim的简称)为圣淘沙Capella酒店设计概念时,主要希望入住酒店的住客可以透过房间的大窗口,充分感受圣淘沙岛上的宜人风景和热带风情,所以设计中充分利用大窗口,让窗外绿油油的景色成为最美的图画。

  该酒店只是JAYA负责的其中一个五星级项目。他负责的酒店遍布全球,包括彷如走入时光机,位于北京的颐和安缦。在那里,房间的设计汲取了中国古代美学及帝王时代的影响,全部的家具和配饰都采用传统材料手工制成。地面铺的仿制金砖、开放式的天花板,全散发出优雅、古朴又神秘的气息。这一切,都是Jaya崇尚中国文化和中国风格的表现。

  他说:“我要客人一踏进酒店,心里就涌起‘我真的在中国’的兴奋。”











  被问及他的灵感来源,他说周围的环境就是他灵感的泉源,而这也是他最初设计的方向和宗旨。他透露,每接一个案子, 他都会先到酒店实地观察,看看周围的环境和实地研究。他认为,与其从满足客户的需求出发,他和团队更注重从实地的文化背景和地理环境中得到启发。

  北京的颐和安缦、新加坡的Capella酒店正是以此为蓝本的成功力作,前者带出中国古典气质;后者带出现代殖民地风格。

  他深信不同酒店应该要有不同特色。“虽然都是在为酒店房设计概念,但这些酒店都在不同国家,各有不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各有不同的环境和特色,因此才会衍生出不同的设计概念和风格。”

  亦古亦今,亦中亦西

  正如颐和安缦总经理Mark Swinton所说:“Jaya擅长把古代的魅力带到现代的文明。”

  他这种亦古亦今,亦中亦西的风格,其实和他的成长背景有关。母亲是爪哇公主,父亲是公务员也是外交官,从小在印度尼西亚爪哇岛中南部城市日惹特区长大,家境富裕,自小随父母周游列国,也在外婆的影响下了解爪哇文化。之后,他到英国留学,修读社会学、经济学和会计学。

  后来,他发现自己并不适合当会计,身体里的艺术基因和冒险精神正引领他走向设计这条不归路。1990年,英国面临金融危机,迫使他回返印尼家乡,而这也恰逢印尼酒店业逐渐发展的黄金时代。

  随着印尼社会逐渐转型和开放,印尼巴厘岛成为亚洲热门景点。西方设计师也顺势以符合本土色彩的风格为当地酒店设计和装潢。这无疑让当地人看到设计赋予国家文化的影响力,也提高了当地设计师的需求。

  当时,新晋设计师都以大酒店集团的全球品牌风格和概念为设计篮本,而 Jaya却反其道而行,宁愿扮演能发挥影响力的角色也不盲目跟从。他的最初代表作,皆是印尼的酒店--位于巴厘岛的The Legian Bali、雅加达的The Dharmawangsa Hotel 和中爪哇的Aman Jiwo酒店。

  1995年,他为母亲特别设计了一个新家—Cipicong。他设计此家的唯一想法是:“不为某个朝代或风格而设计,而为找出美丽和宁静。”而此想法也成为他接下来笔下的酒店和住宅的设计理念。他说:“住在这里的人要感觉自己是自在地享受人生。”

  他的坚持,也是他给予品牌的不二法门。他认为最重要的是,在保留和坚持最原始的根源的同时也不要忘了进步。此原则不但表现在他们的设计原理中,也在其工作操守和公司文化上。也正因为此不变的原则,而造就了JAYA品牌所拥有的最高诚信和保证。

  北京颐和安缦:“曲径通幽”颐和园

  定位为“city resort”的安缦酒店集团在北京落户,大门设在颐和园东门,由两头石狮子守护着,一贯没有招牌,路过的人总好奇往里面瞧,却猜不出这是一家顶级度假村酒店。酒店选址与颐和园为邻,可谓独一无二,它甚至有一个神秘的通道能直达颐和园,住客能在游客大军攻占颐和园之前,进入园区。酒店私家园林的布局、明式家具的住家风格,并为住客创造一个安心入住的环境。 





  颐和安缦向传统中国取经,并深得中国传统的精髓,设计师Jaya Ibrahim根据中国传统建筑的样式修缮了酒店内的百年老房,并在酒店内种植了不少和颐和园相同的树木,让整体环境更能融为一体。酒店内的大部分家具都是明式风格,因采用上好的木料和木工,包括一些珍贵的楠木等,所以家具硬朗朴实,线条流畅,地上铺着呈石青色的传统金砖,这种名贵砖石经过反复烧制并打磨而成,表面色泽光滑,敲打金砖还能发出金属的声音,地下还装上地暖。 

  正如其他安缦酒店一样,颐和安缦把低调当成一种风格。因此,酒店新建的主楼依照原址保留的百年四合院风格建造,并设有多口门窗,空间的采光和通风都很好,窗门配上木质的卷帘,窗外的风景变得隐隐约约,如水墨画中的渲染,正如古代中国文人推崇的含蓄美。三进四合院最深处是一个荷花池,池中有戏台,晚上就有艺人演出京剧和民乐等,在秋天的夜晚,残荷夜色良辰美景,让住客全然忘记了身外那个21世纪处处都是簇新建筑的北京。 





 

  杭州安缦法云:浑然天成的江南古村落

  安缦法云开业至今引无数“anman junkie”( 安缦痴)已纷至沓来。这个静谧的原生态村落让身处其间的住客,体验到被放空与净化心灵的感受。 

  低调而奢华的安缦法云酒店由杭州灵隐寺附近的一个古村落改建造而成,建筑风格和内部设计都致力于采用古法,塑造出一个原生态的文化居所。设计师Jaya Ibrahim表示:“这个村子已经很美了,所以我要做的,只是尽量保持它原来的样子”。安缦法云与灵隐景区本身交织在一起,在这条贯通酒店的偏僻道路上,不修边幅的度假者可以望见迷路的游客、出访的僧人以及往来的居民。在这条石板路的两边,绿油油的大树与灌木掩映着土黄色和白色的墙壁,那些好似鳞片一样乌黑泛灰的瓦片,在绿色中间隐藏着自己的身影。 





  Ibrahim深入乡村小巷,走访了杭州周边村落、茶园和寺院,设计时力求大小细节都能高度一致。酒店的建筑仿造旧日杭城周边的民居而建,没有雪白的墙壁与精致的庭院,显现出杭州民俗文化中粗犷野趣的一面来——略显乌黑的木制墙壁、歪歪扭扭却依然牢固着的大梁,还有用石头搭成并用黄泥盖着瓦片的围墙。在细节上,酒店也为了舒适的缘故做了改造,比如窗户就用上了精致的格子窗棱,想必再过几年,应更有旧日民居的气势。据说其中许多细节之所以能还原到如此,实在是因为找到了几位懂得古法的匠人,特别是一些泥墙的修缮,是要用泥与稻草混合,并要间杂些糯米增加粘性。 

  酒店在内部装饰上力求简单,家具也是仿古的细巧家具,再垫上精致的棉麻包裹的软垫子。据说酒店内的西餐厅,也总是因为主人固执于中式的装饰而让许多住客误认为中餐厅,幸好高脚杯与刀叉依然闪亮。复古的元素还体现在酒店使用的竹节钥匙圈+门牌号+钥匙,来取代电子门卡。而房间内整体的灯光都比较暗,只在必须要用到照明的地方才会使用灯。灯的功用被退回到蜡烛的年代,仿若穿越至18世纪的自然古村落。 





 

  上海璞麗酒店:都会桃源的世外感

  地处静安公园附近的璞麗酒店严格秉承让客人独享专属、私密、宁静空间的理念,将度假胜地的感觉巧妙地融入现代都会空间,从而打造出国内首家定位为“都会桃源”的奢华酒店。 

  璞丽酒店的室内设计是由杰出的澳洲设计公司LAYAN DESIGN GROUP 联合世界闻名的印尼JAYA & ASSOCIATES室内设计公司及屡获奖项的澳洲灯光设计公司THE FLAMMING BEACON共同打造整个酒店的公共地区、客房及景观设计。设计借由材料的运用,巧妙地将中国文化融合其中, 使新、旧感受并列且同时呈现出东、西方文化交融的独特风格。 

  汇聚中国古老元素与现代工艺科技的璞丽酒店使用了通常被用在建筑外墙的上海灰砖作为内部装修建材之一,营造出建筑的特殊美感与功能,酒店大堂的特殊地砖是由北京紫禁城修复工程地面建材的同一厂家所提供,并耗费很长的时间专为酒店精心制作的。这是设计师善用如今少用的传统建材作为空间永恒典范的又一构思。 

 

 

大堂狭长通道的左侧,一墙之隔的地方,别出心裁地设置了一个书廊,书架高过头顶,想要看,还得找工作人员帮忙。为了营造阅读的温馨感,设计师还在书廊里放置了一个火炉,冬季即可点燃。火炉上放的一块墙面由一种特殊材料贴面而成,这种特殊材料名叫魟鱼皮面板,有些像蛇皮,摸上去很光滑。这种皮质材料在1920年代的上海很流行,有钱的年轻人把它用在镜架、钱包和手袋和其他饰物上。文学氛围蔓延到大堂的每一个角落,每张青石桌面上都摆放着一两本小巧易读的书,像手绘的小人书《刘姥姥进大观园》和《鸳鸯抗婚》。 

  藤艺在酒店里得到了最广泛的运用,三楼的“静安餐厅”餐桌桌面都包裹了藤面,所有的客房楼层走道墙面也都覆盖了藤面,这种古老的文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酒店的冰冷感。每间客间都有很强的通透感,浴缸往往设在临靠窗户的位置,泡澡时可以一览户外景色。酒店秉承让住客独享“雕琢奢华”的理念,客房内的布置完美演绎了现代风格与复古主义的和谐相融,精心点缀其间的件件艺术摆设,更时时丰富着感官体验。在每间客房内部随处可见的龙麟纹木雕屏风与铸铜洗脸台再度验证了设计师刻意交织古今与中西于一体的设计巧思。

http://citiais.com/jlfmrw/12669.jhtml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