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听不少西洋乐,这些日子 突然想听民乐, 特别那些伴随自己成长的民乐,这些旋律有很多回忆和温情,和父母手足的,小伙伴的, 甚至音乐会唤出当时的天空和街景
我们小时候 没法听到摇滚乐, 那懂什么 Beattles啊, 其实 也蛮好,这样民乐在我们心里扎下根, 就像家乡的佳肴美酒,土香土色, 在童年,这些味觉听觉记忆总是伴随着难以复制的愉悦和无忧 无论走多远, 无论到天涯, 忽然某天,儿时埋藏在心灵角落的音乐响起, 会 猛回过头去寻找。
《 北京喜讯传边寨》应该是从当时学校的喇叭和收音机听到的, 小时候听这些音乐, 哪懂背后的故事, 这曲《 北京喜讯传边寨》就是现在听也一点 也听不出里面的政治色彩, 小时候听是怎么现在依然 如故, 就是开心, 简单地开心贝, 曲子里舞蹈多欢快,配器对话多幽默诙谐啊,
我也想借这个机会,随音乐去了解我们古老的文化,和 更多的风土人情,也想 知道为什么这些曲子是民乐呢? 它们又是怎么乐民的? 随音乐回乡寻根吧, 也希望民乐给我们 的同胞带来更多快乐!
***************************
作品简介 (百度)
该作品原为郑路写的管乐合奏曲,后与马洪业合作,于1976年12月改为管弦乐曲。当时正值举国欢庆粉碎“四人帮”伟大胜利之际,乐曲生动而形象的表现了当这一特大喜讯传到祖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边寨时,山寨人民载歌载舞,热烈庆祝的情景。
全曲共由五个具有鲜明舞曲特征的主题组成(表现不同的舞蹈场面),结构较为自由。
作者简介:
郑路——北京人。1948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2年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单簧管演奏员、创作室副主任。他的代表作品有:器乐曲《民歌主题组曲》、《北京喜讯到边寨》(合作)、《漓江音画》等。
马洪业——北京人。1948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宣传队任演奏员,并从事音乐创作。1954年后在东北、上海、中央等广播乐团任单簧管演奏员。他创作的音乐作品除与郑路合作的管弦乐《北京喜讯到边寨》外,还有《愉快的劳动》、《春晓》、《圆舞曲》等。
分段欣赏:
引 子:用圆号模仿牛角号的声音,奏出号召性的音乐。
第一段:这段音乐展现出一幅炽热的群舞场面。其强烈的舞蹈节奏,引出了热情奔放、高亢矫健的旋律,这是第一主题。
第二段:姑娘们纵轻盈、欢乐的舞蹈情的跳着,脚勃上的铃铛哗哗作响,歌声、笑声此起彼伏。这是第二主题。
第三段:由小提琴、中提琴奏出昂扬而流畅的旋律,这是第三主题。
第四段:乐曲突然轻了下来,双簧管奏出轻飘而富有色彩的音调,象一位美丽的姑娘在独舞。这是第四主题。
第五段:小号奏出粗犷奔放的旋律,小伙子跳起健美、雄壮的舞蹈。这是第五主题。
第六段:姑娘们跟小伙子们对以轻快活泼的舞蹈,运用小提琴跳弓的演奏方法,奏出了第六主题。
第七段:牛角号陪衬着第六主题吹起,仿佛在为姑娘们的精彩表演喝彩叫好。
第八段:乐声辉煌灿烂,把万众欢腾的热烈情绪发展到了顶点。
音乐特点:
生动明快,富有舞蹈性;
热情洋溢,粗犷奔放;
富有浓郁的民族特点和地方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