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法国薰衣草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文章分类
归档
正文

马勒 - 悲叹之歌 (Das Klagende Lied)

(2011-06-09 10:40:44) 下一个

今年马勒逝世100周年, Southank Royal Festival Hall 举行系列音乐会, 俄国指挥Vladimir Jurowski和London Philharmonic Orchestra 和歌唱家们演唱很多马勒的声乐作品,可惜未能安排去很多,都安排去马勒的交响乐了 马勒的音乐对我也是全新的,不过没关系, 人生剩下的时间来学习体会足够了



马勒的康塔塔《悲叹之歌(Das Klagende Lied)》作于1878-80年,由四位独唱者、合唱队和乐队演出。歌词为马勒根据Ludwig Bechstein 收集整理的德国民间传说和格林童话故事《唱歌的骨头》改写而成。他第一次尝试作曲,是为了参加一场歌剧比赛而写下悲叹之歌﹝后来马勒把这部作品改为合唱曲﹞。

1878年马勒从音乐学院毕业后,一方面继续在维也纳大学学习使他感兴趣的哲学和史学类课程,不停地寻找钢琴学生以保障最基本的生存需要,另一方面把自己的创作热情投入到《悲叹之歌》这部大型声乐作品的创作中。

马勒在写作这部作品之前,已经有了一段较长的音乐创作经历,他曾无不骄傲地告诉别人他4、5岁就开始搞音乐和作曲,甚至是在能够弹出音阶之前。在维也纳音乐学院读书期间,正如他所说的也曾两次在作曲比赛中获奖(1876年、1878年分别以一首钢琴四重奏和一首钢琴五重奏获奖)。然而马勒对《悲叹之歌》之前写的一些作品很不满意,一些作品的手稿常常在一种腻烦的心理状态中被丢弃,或还未写完就被搁置。马勒认为真正属于他作为一个作曲家来说话的作品,就是这部《悲叹之歌》。同样在给马克夏尔的信中,马勒在回顾自己的创作经历后肯定了这一看法:“我认为真正属于我马勒的第一部成熟作品,是为合唱、独唱和管弦乐队所写的《悲叹之歌》,正因如此我才把它编为作品第一号。”

马勒的这部为合唱、独唱和管弦乐队而作的交响康塔塔《悲叹之歌》,歌词是根据德国文学家路德维希·贝赫斯坦所收集的德国民间神话传说诗集《新德意志童话》中的一个中世纪的神话故事《悲叹之歌》以及格林兄弟创作的文学作品《唱歌的白骨》(Der singende Knochen)改编而成。1878年马勒仅用了很短的时间就写完了全部作品的歌词部分,但整部作品的音乐创作断断续续直到1880年才完成。这主要由于在此期间马勒时常被其他生活琐事乾扰,如到维也纳以外的地方教授钢琴等。整部作品由三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森林传说》。主要叙述一个骄傲而美丽的公主,宣布将嫁给在森林里找到她所钟爱的花儿之人。两个同胞兄弟同时去森林里寻找象征爱情的红花,结果弟弟慧眼识金,率先找到了红花,于是把它插在帽子上甜美地在一棵菩提树下打起盹来。哥哥见后顿声歹意,残暴地用匕首杀害了弟弟,并将尸骨掩埋在树下后带着红花去与公主成亲。第二部分《游吟诗人》。一位路过森林的游吟诗人,在菩提树下发现了被害弟弟的未掩埋的一块白骨,并将它制成了一支笛子,当他把笛子放在嘴边吹奏时,笛子里却传出被害的弟弟向游吟诗人叙述自己不幸被哥哥杀害的声音,游吟诗人决定拿着笛子去寻找杀害弟弟的凶手。第三部分《婚礼篇》。游吟诗人来到了公主居住的城堡,此时凶手正以国王的身份与公主举行婚礼,全城人为之欢腾。游吟诗人吹起了笛子,笛子里再次传出被害弟弟向人们诉说他不幸被哥哥杀害的苦难经历。听到这一可怕的事件后,公主晕倒在地上,众人在惊恐中散去,整个城堡的建筑在颤抖和塌陷。

1880年整部作品完成后,马勒曾多次对它进行过修改。1893年马勒删除了整部作品的第一部分,保留下来的其他两部分于1899年出版,1901年2月17日在马勒的亲自指挥下在维也纳举行了首场演出。不久,马勒又对这部作品的音乐部分进行了多次的修改或重新修订,又将已删去的第一部分增补上进行出版。1934年,马勒的侄子阿尔弗莱德·罗西指挥首演了马勒重新修订的版本,第二年又指挥了完整的原始版本的首演。1975年,指挥家兼作曲家布莱兹首次对原始版本进行了全部录音。这部作品虽然作了较大的修改,有些评论家甚至还认为已发表的版本已不属于马勒的早期作品,它已是一个成熟作品家的重新创作,但正如唐纳德·米切尔在对不同的版本对照研究后所说的那样“总的来说,最初的版本与首次出版的版本以及以后重新修订的版本,本质上来说在结构上是一致的,马勒仅是扩大了管弦乐队的间奏部分,及对作品一部分进行重新配器”。就是说作品所表现的最基本的东西马勒始终没有做过较大的改变。

《悲叹之歌》到底写的是什么?这始终是多年来缠绕音乐学家的一个主要问题。1902年马勒在给朋友卢克斯的一封信中为我们思考这一问题提供了帮助,他说:“我多么希望我的第一部作品《悲叹之歌》进入你的心,这部作品起源于我的内心深处。”马勒的这句话实际上提醒我们,引起他创作这部具有浓厚悲剧色彩和充满了精神和心理紧张度的《悲叹之歌》的直接原因,是以往他所经受的不幸童年中生死离别的痛苦遭遇,特别是对比他仅仅小一岁而在1874年不幸病死的弟弟恩斯特的怀念、哀痛和沉重的负罪感。为了明确表现这一深层内涵,马勒对贝赫斯坦和格林兄弟原着中的基本情节作了较大的改动,使之适用于这一深层心理的表现需要。在贝赫斯坦的原着中,两位主人公的关系是兄妹,情节的发展是哥哥为了争夺王位而将妹妹残酷杀戮。而马勒却把两个主人公之间的关系改换成兄弟,整部作品集中表现的就是杀弟这一悲剧主题,马勒对贝赫斯坦原着中人物间关系改变的根源,在于他自己心理上所需要的一种补偿,也就是肯定地说,这种被改变的关系,受制于马勒对他的家庭人员中情感上的取向。这种情感上的取向更为明显的表现,就是马勒乾脆将自己死去的弟弟的名字恩斯特作为《悲叹之歌》的主人公。

马勒在创作《悲叹之歌》之前和整个作品创作的过程中,发生了一系列使他精神上惶恐不安,心灵上备感紧张的事件。1879年马勒的朋友埃米尔来信告诉他,他钟爱的女友约瑟芬·鲍茜自尽了,这位始终缠绕着马勒的“长着一对蓝眼睛的姑娘”的死造成了怎样对他心灵上的震颤,这在马勒给埃米尔的回信中得以看出,他甚至失望地感到在这个世界上不可能有幸福的人存在。更令人费解的是马勒把这个消息理解为他的预测的一种证实,理解为他坚信肉欲的激情与肉体的痛苦命中注定联系在一起的一种证实。换句话说,像在《悲叹之歌》里所发生的那样,马勒同样从鲍茜的死中产生出强烈的负罪感,把自己对姑娘爱情生活的闯入,理解为促使她自杀的直接原因。因为他曾经对鲍茜有过“朋友般的忠告,要控制激情,否则她会遭受一场巨大的痛苦”。在给埃米尔的信中,马勒还告诉他另外一些引起他心灵不安的事件:“我也有同样惊人的消息告诉你,我的朋友汉斯·罗特疯了,并且我也害怕同样的命运落在克里斯本头上……在家里到处都是痛苦和悲伤,此时是我本人需要安抚这些悲伤、灾难的时候。”因此,作为对这些痛苦、悲伤的安抚,马勒把这些经历集中表现在这部作品的创作上。
马勒从这部作品中需要补偿什么,从他对文学原着的改编状况以及对创作环境的回顾中,我们已有所体察。他实际上是想通过《悲叹之歌》这部作品,在心灵上去重新经历和体验发生在青少年时期的不幸事件,从这些焕发着恐怖和痛楚的“苦难的花朵”中寻找心灵的抚慰和痛苦的极乐。

《悲叹之歌》的音乐主要是根据歌词的内容和结构来进行创作的,由于不是从纯音乐的角度构思音乐的发展和布局,所以很多音乐学家认为整部作品的音乐创作显得松散、不集中。实际上即使在这部段与段之间相对独立的作品中,马勒也在寻找并且运用了强调作品整体结构的方法和手段,而其中较为重要的是拱形结构的方法。整部作品的展开就是在这样一种拱形调性的框架之内:

第一部分: a小调 → 第二部分: [降b小调↗c小调↘降b小调] → 第三部分: a小调

整部作品的调性骨架就是以两头a小调,中间为c小调建立起来的。在第一部分“杀弟”段落和第二部分笛子向游吟诗人讲述恩斯特弟弟被害经过,马勒分别在c小调两侧插入了降b小调(中间有向#f小调的离调),显露出明显的拱形结构。

调性在《悲叹之歌》这部作品中具有重要的表现意义,马勒是通过调性的象征来达到整部作品的戏剧性发展原则。如在这部作品中a小调表现紧张和神秘的气氛,c小调象征着悲剧,降b小调象征着凶杀等。由于整部作品中心主要表现的是悲剧性的凶杀事件以及对人心灵的惶恐和震颤,这几个调性就具有了决定性的象征和表现意义。

拱形结构也成为马勒创作《悲叹之歌》各个部分的主要手段。如在第一部分《森林传说》中马勒在作品的开始和结尾就典型地运用了这一手法。此外,《悲叹之歌》的音乐还运用了马勒后来一直惯用的将主题衍生变形发展的手法。

康塔塔《悲叹之歌》在许多方面直接影响了马勒以后的音乐创作。马勒《第二交响曲》中的开头部分,几乎是《悲叹之歌》第二部分的摹本。《悲叹之歌》中一个较为重要的进行曲风格的附点型节奏,成为《第二交响曲》第一乐章中发展主题的基础节奏。象征着死亡的低声部四度进行,在声乐套曲《流浪徒工之歌》和《第一交响曲》描写死亡的段落中被运用。而运用主题贯穿发展的手法和运用段落之间的管弦乐间奏推进作品扩展的手法,成为马勒交响曲创作的一个主要手段。特别是后者在交响声乐套曲《大地之歌》的创作中具有了更为精湛和成熟的表现。在声乐艺术方面,《流浪徒工之歌》中那种叙述性的声乐演唱特点,以及马勒富有创造性地对男高音粗犷、豪放特色和女中音回荡、深沉、忧虑的声乐特质的艺术把握(马勒特别喜欢这两种声乐的音区和音色),在《悲叹之歌》中都已初显其艺术的光泽和魅力。马勒交响曲中追求的一个突出的风格特点--空间音响,在这部作品中也显露出来。这部作品的演奏除有一个主要的大型乐队外,马勒还安排了一个由铜管乐、打击乐、竖琴组成的“远程乐队”,并要求音乐家们演奏得极强,但却像从远处传来的极弱的声音。这支远距离乐队演奏的都是“粗俗”的音乐。

《悲叹之歌》也明显地反映了马勒的音乐创作与德国文化传统之间的密切联系,对德国中世纪神话传说的浓厚兴趣;反映出马勒在对幽灵式的德意志森林、大自然的神秘主义感悟和体验中,对心灵深处的痛苦的浪漫主义渴望和陶醉。

尽管马勒认为《悲叹之歌》是他第一部成熟的作品,音乐创作上有许多可贵的地方,然而从总体上来看,它强烈地受到德国作曲家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马勒用很高的音乐技巧,设法结合来自多方面的影响,如瓦格纳的《指环》、李斯特的交响诗、布鲁克纳的早期交响曲及在这里重新回荡着的韦伯和马斯涅的歌剧的影子。

歌词 (英汉对照):

Part One - 第一部分

《森林传说》

There was a proud gueen, 从前有一位自负的女王,
Lovely beyond measure, 迷人得超乎想象。
No knight was suitable in her mind, 在她眼里没有一位骑士能与她相配。
She hated all of them. 她厌恶他们全部。
O Woe, you fair woman! 哎,你这美丽的女人!
For whom will your sweet body bloom? 你那温柔的情絮将会对谁绽放呢?

In the forest there grew a red flower 林间盛开了一株红色的花朵,
As beautiful as the queen, 仿佛女王一样娇美动人。
The knight who found the flower 找到此花的骑士,
Could win her for his wife. 便可以娶她为妻。
O woe, you proud queen! 哎,你这高傲的女王!
When will your proud spirit break? 你那高傲的锐气何时才会消磨呢?

Two brothers entered the forest 一对兄弟进入了森林,
To search for the flower, 企图寻觅此花。
The one fair and of gentle spirit, 他们二人一位俊美且文雅,
The other could but curse. 而另一位却心中充满咒怨。
O knight, my wicked knight, 骑士啊,我顽恶的骑士。
Forsake your cursing! 抛弃你的诅咒吧!

When they had travelled for a while, 当他们前行不久,
It happened that they parted, 便相互作别,各择其途。
The search was now conducted in haste 搜寻在匆忙地进行着,
In the forest and on the heath. 在树林间,在草丛中。
My knights in a hurry, 我匆忙的骑士们啊。
Who will discover the flower? 谁才能够发现那株花呢?

The younger travelled through wood and heath, 年轻的弟弟在树间和丛中穿梭。
He had not far to go, 他尚未走远,
For soon by a willow he saw 便看到了一棵柳树,
The red flower growing. 那红花正开于其上。
He stuck it in his hat 他将它别于帽上,
And then lay down to rest. 然后便躺下休息了。

The other was drawn to the wild hillside, 年长的哥哥误入了荒芜的山坡,
In vain searched through the heather, 徒劳地搜索于石南花丛中。
And when the evening descended, 在夜幕降临时,
He came to the green willow. 他找到了那棵绿色的柳树。
O woe, whom he found sleeping there, 哎,他发现谁正熟睡于此!
The flower in his hat, in green ribbon! 那花朵正别于他帽上的绿色缎带中!

You fair nightingale 你这美丽的夜莺,
And robin in the hedge, 以及树篱上的知更鸟啊。
Your sound should 你们的歌声应当
Awaken the poor knight 唤醒这可怜的骑士。
You red flower in the hat, 你这帽上的红花啊,
You gleam indeed like blood! 竟然像血光一样闪烁!

His eye gleams with savage joy, 他的眼中流露出了凶残的喜悦。
Its look has told no lie; 这种眼神并没有说谎:
A sword of steel hangs at his side, 一把刚剑悬挂在他腰间。
Now he has drawn it! 它已被抽出剑鞘!
The elder laughs‘neath the willow tree, 年长的哥哥冷笑于柳树之下。
The younger smiles as in a dream. 年轻的弟弟却微笑于睡梦之中。

You flowers, what makes you so heavy with dew? 你们这些花朵儿啊,是什么使你们垂下露珠?
Methinks indeed you are weeping! 在我看来,你们难道不是在哭泣么!
You winds, why waft so sadly, 你们这些风啊,为何如此哀戚地飘荡!
What does your whispering mean? 你们低沉的耳语到底意味着什么?
‘In the forest on the greensward, “在树林中的草地上。
There grows an old willow.’ 生长着一棵苍老的柳树。”

- Part Two - 第二部分

《游吟歌手》

By the willow tree in the cool fir wood, 在那棵柳树旁,在冰冷的杉木林中。
Where the jackdaws and ravens flutter, 穴鸟和乌鸦振翼徘徊。
There lies a fair-haired knight一位金发骑士躺在那里,
Under leaves and blossoms buried. 被树叶和花瓣埋藏。
It is so mild and fragrant there, 那里是如此地温适而芬芳。
As though weeping filled the air. 空气中仿佛充斥着伤感的泪滴。
O sorrow, sorrow! 哎,悲哀,悲哀!

A minstrel wandered once that way, 一位游吟歌手迷失其途,
He saw a small bone gleaming 他看到一小块骨头发出若隐若现的淡淡光芒。
He picked it up as if were a pipe, 他将它拾起,并发现它好似一只笛管。
He meant to carve a flute from it. 他打算将它雕造成一支长笛。
O minstrel, dear minstrel, 噢,游吟歌手,亲爱的游吟歌手!
It will be a strange performance! 这将是怎样的一场非凡的演奏啊!
O sorrow, woe! O sorrow! 哎,悲哀啊!哎,悲哀!

The minstrel set flute to his lips, 游吟歌手将长笛置于唇前,
And loudly made it sound. 并大声地吹奏。
O wonder, what there now began, 噢!发生了什么样的奇迹啊!
What strange and doleful singing! 它竟发出了如此奇异而阴郁的歌声!
It sounded so sad and yet so beautiful, 它听起来是那么的悲伤,但又是那样的美妙!
Who heard it might die of sorrow! 听到它的人一定会痛不欲生!
O sorrow, sorrow! 哎,悲哀,悲哀!

‘Ah minstrel, dear minstrel, “啊,游吟歌手,亲爱的游吟歌手。
Now I must lament to you: 现在我必须对你哀悼:
For a beautiful flower 为了一株美丽的花儿
My brother struck me dead. 我的兄长将我刺死。
In the forest my young body bleaches.我年轻的躯体在森中化为白骨。
My brother woos a fair woman! 而我的兄长却迎娶了美丽的女人!
O sorrow, sorrow! Woe!’ 哎,悲哀,悲哀!哎!”

The minstrel wandered far and wide, 游吟歌手漫步四野。
Letting it everywhere sound. 让这歌声响遍每一个角落。
Ah woe, ah woe, dear people! 啊,悲哀!啊,悲哀!亲爱的人们,
What do you think of my singing? 你们对我的歌声作何感想?
I must up to the king's hall, 我必须到皇宫去,
Up to the king's gracious bride! 到国王圣洁的新娘那里去!
O sorrow, woe! O sorrow! 哎,悲哀啊!哎,悲哀!

- Part Three - 第三部分

《婚礼篇》

From the high rock the castle gleams, 城堡在高耸的岩石上闪烁,
The trumpets and drums resound, 号角声和锣鼓声回荡山谷。
There sits the brave band of knight, 那里坐满了勇敢的骑士们,
The ladies with golden chains. 以及珠光宝气的妇人们。
What means the rejoicing, joyful sound? 这欢欣,喜悦的声音意味着什么?
What shines and glitters in the king's hall? 是什么在大厅中闪耀照人?
O joy, hey-ho! Joy! 噢,喜悦。嗨!喜悦!

And know you not wherefore the joy? 你难道不知道只是为何而喜悦吗?
Hey, that I can tell you; 嗨,那我可以告诉你:
The queen is to be married today 女王将在今天
To young knight. 嫁给年轻的骑士。
See over there, the proud queen! 你看到了么,高傲的女王就在那里!
But today her proud spirit will be broken! 但就在今天,她高傲的锐气将被消磨!
O joy, hey-ho! Joy! 噢,喜悦。嗨!喜悦!

Why is the king so silent and pale? 为何国王是那样的沉默和苍白?
He does not hear the sounds of rejoicing, 他听不到欢声笑语。
Does not see the guests, proud and rich, 看不到佳朋满座,
The queen's gracious beauty. 和女王的圣洁的美貌。
What goes on in his mind? 他的心里到底在想些什么?
A minstrel enters at the door! 一个游吟歌手迈进了大门!
What can the minstrel's purpose be? 他的意图会是什么?
O sorrow, sorrow! Woe! 哎,悲哀,悲哀!哎!

‘Ah minstrel, dear minstrel, “啊,游吟歌手,亲爱的游吟歌手。
Now I must lament to you: 现在我必须对你哀悼:
For a beautiful flower为了一株美丽的花儿
My brother struck me dead. 我的兄长将我刺死。
In the forest my young body bleaches,我年轻的躯体在森林中化为白骨,
My brother woos a fair woman!’ 而我的兄长却迎娶了美丽的女人!”
O sorrow! Woe, o sorrow! 哎,悲哀!哎,悲哀!

The king leaps up from his throne 国王从他的宝座上一跃而起,
And looks at the wedding party; 瞪视着新婚的盛宴,
And takes the flute in outraged scorn 狂怒地夺过了长笛,
And puts it to his own there sounds! 并将亲自将它奏起!
Hear the story, fearing death! 聆听着那个故事,畏惧着毁灭的到来!

‘Ah brother, dear brother, “啊,兄长。亲爱的兄长。
It was you who struck me dead, 是你把我刺死。
Now you play on my dead bone, 现在你在我的死骨上演奏。
Wherefore I must ever lament. 我因此必须永恒地哀悼。
Why have you given away 你为何出卖
My young life to death?’ 我年轻的生命?”
O sorrow, woe! O sorrow! 哎,悲哀!哎,悲哀!

The queen lies upon the floor, 女王晕倒在地,
The drums and trumpets fall silent, 号角和锣鼓销声匿迹。
With terror the knights and ladie flee. 骑士们和妇人们惶恐逃窜。
The ancient walls fall down. 远古的墙壁轰然坍塌。
The lights go out in the king's hall! 大厅陷入一片黑暗!
What is there now of the wedding feast? 这场新婚盛宴至此还剩下什么了?
Ah sorrow! 啊,悲哀!

英:Eric Mason / 译:孙方序
(注:由于中文译文是根据英文译文进行的“第二次翻译”,不是直接翻译的原文(德文),故附上英汉对照而不是德汉对照;有意者可自行寻找此作品的原文歌词,因时间有限,故不再打了)
********************
感谢Lord of the Flies原创评论

http://news.sin80.cn/classic/o/mahler_Das_Klagende_Lied.html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