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法国薰衣草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文章分类
归档
正文

[艺术疗伤] 法国影片《Les Uns et les autres 战火浮生录》(1980)-Claude Lelouche

(2011-03-25 03:40:09) 下一个






Extrait du film "Les uns et les autres" de Claude Lelouch.
le boléro de Ravel, chorégraphie de Maurice Béjart, dansé par Jorge Donn.


Scene from 1981 Claude Lelouch's Movie "Les uns et les autres". Song: Les uns et les autres. Composer: Pierre Barouh. Singer: Ginette Garcin
这段音乐舞蹈也很好看



电影简介(zt)

"Les Uns et les autres (Bolero)"《戰火浮生錄》是法國著名導演克勞德‧雷路許
(Claude Lelouch)1981年的作品,用「波麗露」的巴舞劇做開場,也用「波麗露」的舞劇做結尾,電影中的舞者就是由俄羅斯出身中外貌絕美、身材俊美的舞者喬治唐主跳,隨著「波麗露」一再循環的音樂旋律,觀眾的情緒就好像被催眠般,實在令人難以忘懷。
此片的原始法文片名直譯為《這些人.那些人》,是部寫盡了二次大戰至1980年代人生悲歡離合的戰爭文藝片。


從一場聯合國紅十字會主辦的人道救援音樂會拉開序曲,帶出二次世界大戰前後分別俄、德、法美四個歐美音樂家與舞蹈家猶太人家庭長達半世紀的變遷,傳奇色彩甚濃,對亂世兒女情懷和人間滄桑有相當多精彩動人的刻劃描述。
《戰火浮生錄》從四段軸線開始:一心醉心於音樂的德國鋼琴家,但卻成為德軍進入巴黎時軍樂隊隊長。原本擁有美好新婚生活,但是音樂家丈夫卻戰死在冰封大地的俄國芭蕾舞者。原本是爵士樂隊團員,但志願前往歐洲戰場勞軍的美國樂隊指揮。與丈夫與小孩被送入集中營,但只有自己生還的法籍猶太女性小提琴家。在戰爭結束後多年,戰火的烙印依然存在他們的心中。對他們而言唯一的救贖機會就在於結合這些藝術家們演出一場「波麗露」音樂會
法國大導演克勞德‧雷路許在《戰火浮生錄》當中,以史詩般的風格來描述這些曾經是交戰國關係的藝術家們,如何浴火重生。雖然在人物上都是虛構的,但這些人物的遭遇卻在現實生活中真正上演過:例如:德國鋼琴家因為曾在希特勒面前演奏過,當他在戰後前往美國演奏時受到音樂廳空無一人的抵制;俄國芭蕾舞蹈家在巴黎機場投奔自由等實際出現過的新聞都一一入鏡。
唯有「藝術」才能突破人類的成見與藩籬,這是《戰火浮生錄》全片的精神所在。特別是終場的「波烈路舞曲」音樂會,匯集了當時交戰雙方的所有藝術家,為人類的未來聯合演出,完全符合《戰火浮生錄》法文原片名:「這些人與那些人」的標題。當年電影在台灣上演時,每一場「波烈路舞曲」結束時,全場觀眾都起立鼓掌的熱情與感動,至今仍傳為佳話無法忘懷。

http://blog.sina.com.tw/kiddy1950/article.php?pbgid=20814&entryid=593354

[感想一下]

最初知道《Les Uns et les autres 》是为了想找法国音乐家,著名电影作曲家Michel Legrand 的音乐,他为很多经典电影谱写过曲子,而且几次获奥斯卡奖, 他的音乐有些很有爵士诗情。 在寻找他的音乐中,看到了《Les Uns et les autres 》, 当时没想过要看这部影片,最近偶然碰上了,借来看,刚开始觉得怎么和一般的电影不一样啊,故事很松散, 都是讲几位在不同国家的艺术家的生活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的生活。

这几位艺术家的相识都是很浪漫的,电眼一见钟情,闪电结婚,也可能是电影的需要,没时间讲述他们各自的爱情故事,电影依旧松散的往前走...比如那对法国艺术家夫妇,一个是琴师,一位是小提琴演奏家, 两人就在舞台上电眼意会微笑就走到一起,那对俄国舞蹈家,在舞蹈选拔比赛时,一位是评委,女孩参赛落选,却让他们走到一起, 

有几个情节非常印象深刻,那对法国犹太夫妇被送往纳粹集中营,怀中的小婴儿哭得要命,一听就是很渴很饿那种哭声,导演真是的,让孩子哭很久啊,小婴儿哭得头皮都发红了, 最后孩子的父亲作出一个大胆的决定,把孩子从孩子妈怀里抱来,裹上粗白布,放上一些首饰,写了便条,就把孩子包裹好用绳子从列车上悄悄地放到铁轨上,因为去集中营生死未仆,冒险为婴儿开辟一条生路,小婴儿最后被一骑单车路过的法国小年青带回家...而婴儿的母亲无声痛哭,痛不欲生...

还有就是那位德国钢琴家,因为演出完后与希特勒握手, 又担任过纳粹军乐队指挥, 刚到纽约演出非常自豪自负,可演出前他的妻子惊慌地发现并告知他,硕大的音乐厅空空就两人(可能就是他的经理人?),犹太人得知演出消息,包买全场,最后无人出席,他很悲情,很心慌意乱地依然按计划指挥完原定曲目, 这也正是他心灵反省的机会。

故事仍在继续....(中间我有点边看电影边干别的事,错过一些情节), 让人感觉真是:人生如戏,世界上每时每刻都有不同的故事发生。 

让我吃惊和喜欢的是影片的结尾:宽恕和大团圆, 为了红十字人道主义救援, 在巴黎埃菲尔铁塔下,著名的人权广场(Place de Tocadero)(好像是舞台布景的):举行的一场演出,影片中各对夫妇和他们的孩子都汇集在一起, 指挥竟是那位曾经和希特勒握过手,担任过纳粹军乐队指挥的, 在美国演出被犹太观众全场抵制的指挥, 这次他心情很好很放松, 很美的是拉威尔的Bolero音乐里这次还有人声伴唱, 音乐,指挥,舞蹈, 人声, 台下的观众,还有未能出席的躺在床上听收音机, 在看电视的,所有的画面很声音 更渲染了这种人道主义的艺术气氛。

音乐艺术,人道主义,让大家超越一切地放下过去,而不是《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这时我想到常在耳边回响的那句话《政治上没有永远的敌人,没有永远的朋友》, 真希望我们的世界还是:《没有永远的敌人,但可以有永远的朋友》更好些吧。  

音乐艺术, 这种无形强大的力量在我们充满悲欢离合的人类地球村里, 把不同信仰的人们吸引在一起,让大家可以坐在一起沟通交流。

说到这里,我也想说说最近看到听到的一些事:最近去了伦敦Mansion House 参观, Mansion House是伦敦金融城市长办公居住的豪宅, 伦敦大火后建的,有250多年历史, 里面有一套非常珍贵的油画珍藏;Harold Samuel Collection 是84幅17世纪荷兰不同油画大师的珍品,犹太富商Harold Samuel 是一位很迷恋艺术的商人,生前遗嘱要将家人在他死后把这84画全部捐赠给伦敦,非常罕见的大型艺术捐赠, 他也慷慨作了巨大的其他捐赠。  

另外昨日我在报纸上读到:英国富商之女Dame Vivien 是历史上少有的捐赠者,32年前从父亲那继承遗产,一共为社会捐赠了4亿英镑,她是一位对自己很小气,对社会很慷慨的人,最近她又捐赠8千万英镑给英国的艺术组织和博物馆, 其中包括莎士比亚戏剧演出剧团,Tate Morden艺术博物馆,这对经济危机后英国文化艺术机构受到的财政紧缩无疑是雪中送炭。 Dame Vivien 她是这样解释自己的举动,她说最近她听收音机有关英国二战时的首相Winston Churchill的节目,知道丘介尔本人说:艺术和油画是唯一让他走出忧郁痛苦的办法(Arts and Paiting  was the one thing that lifted him out of depression) , 她继续说如果你看到艺术对那些失业者,患痴呆,孤独自闭症的患者的疗效, 你就会相信艺术疗伤的力量, 艺术文化应该是在孩子们的学习中占中心地位。她也指出:在英国很多慈善组织,慷慨地普通人为之付出很多,倒是那些新贵,特别是新移民中的富商不是很慷慨。她目前正在思考是否让她家族的基金会成为日落基金会Sunset Foundation, 即在她活着的时候把所有的财产捐赠给社会。


人们常道犹太人对政府政策决策的影响, 却忽略了他们为艺术作出的巨大贡献和捐赠, 本片导演Claude Lelouch 本人也是出生在来自北非阿尔及利亚的一个犹太家庭, 他导演的电影多是艺术经典,让人回味无穷, 我也特别喜欢他对这部影片结尾的处理:超越战争,信仰等一切的艺术和人道主义完美大团圆。

还是那句老话:生命是短暂的, 艺术是永久的。 可能也是因为艺术可以载着全人类对未来梦想和期盼走向那遥远未知的未来吧......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