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1762)
2009 (1498)
2010 (796)
2011 (759)
2012 (633)
2013 (449)
2014 (575)
2015 (323)
2016 (276)
2017 (470)
2018 (127)
2023 (1)
巴赫( J.S.1685 ~ 1750)
听音乐的人 , 大都始于贝多芬或是莫扎特 , 而止于巴赫。人们的良知里 , 有一种美的基准是显而易见的 —— 没有一个心智健全的人能说莫扎特的音乐不美 , 也没有一个敏感的人可以不为贝多芬所打动。与震撼了一个世代的晚辈们相比 , 巴赫的音乐里没有贝多芬险峻的高山 , 也没有莫扎特的鸟语花香 , 独有一种生生不息、循环往复 , 乃至于历久弥新的味道 , 一种神秘的深刻。
没有贝多芬般的叱咤风云 , 貌似平淡的巴赫有的是一种深刻的纯朴和高贵的宁静。在这个标新立异、不知所终的世界上 , 巴赫的音乐显示了一种坚实、恒定的律动 , 一种不断向前 , 无坚不摧的力量。那种不取悦世俗 , 不事雕琢的审美 , 真像是纯酿的老酒 , 越久越淳。那种隽永源于他生命的 “ 普通 ” 。
巴赫是典型的德国佬。一个恩爱大家庭的家长 , 一个吃苦耐劳、不惜钻研繁杂事情的 “ 小人物 ”, 天生的慈父和热心的教育工作者 , 既是学者又是劳动人民。唯一的 “ 与众不同 ” 是生在了一个音乐世家 , 于是就干了一辈子音乐的活计。他的 “ 个性 ” 是他的宗教情感 , 他的 “ 伟大 ”, 乃是包容。从他创作的大量的世俗康塔塔 , 以及他演绎了几乎欧洲所有民族的大小舞曲这些现象来看 , 巴赫最初的创作 , 像是在整理其他民族的音乐资料和改编前人作品。没有日尔曼式的不断的学习 , 没有孜孜以求的改进精神 , 绝没有 “ 天才 ” 的巴赫 , 同样 , 如果没有巴赫的研究和整编 , 所创立的十二平均律 , 贝多芬就是无源之水。
演奏管风琴是祖上的遗传 , 管风琴的演奏激起了巴赫无穷无尽的创作欲望 , 也奠定了他复调、变奏与丰富和声的思维方式。他自身无穷丰富的想象力和高深的对位技巧难以置信地结合在一起 , 再加上德国人沉稳的性格 , 使上述的复杂因素合理自然地交错在一起 , 既有声有色 , 又有条不紊 ; 艰深 , 而不空洞。形成了今天我们听到的巴赫风格的洋洋大观。
作为遐迩闻名的管风琴演奏家 , 巴赫的管风琴曲是天下一品。时过境迁 , 也许是钢琴的发展满足了后来的音乐家 , 也许是交响音乐淹没了宗教音乐 , 音乐史上的管风琴一章竟然是巴赫一个人的天下。他的创作包括众多的前奏曲与赋格、幻想曲、托卡塔和赋格、众赞曲 , 还有三重奏鸣曲等等 , 数量之大 , 范围之广 , 在音乐史上蔚为奇观。单凭管风琴曲一项 , 巴赫就足以欣慰地站立在世界上。
巴赫从来没有停止过探索新 曲式 , 即使是在双目失明以后 , 内心仍然充满新奇的发想。今天 , 我们全面地研究巴赫 , 仍可以发现这样一个惊人的事实 —— 巴赫的每一部作品 , 都风格鲜明 , 个性强烈 , 从不乏味、雷同。如果说 6 部《勃兰登堡大协奏曲》( Brandenburg Concertos) 是后来所有协奏曲的初型 , 《音乐的奉献》 (The Msical Offering) 和《赋格的艺术》 (The Art of Fugue) 是古典音乐的总结。如果说 , 《平均律钢琴曲集》 (Well - Tempred Clavier) 是律学的里程碑 ; 那么 , 由双合唱队、双乐队以及两部管风琴同时演出的宏伟史诗《马太受难曲》 (St.Mattew Passion) 就达到了通贯古今的天国境界。
孤独的巴赫已经翻越了当时所有的音乐高山 , 却从来没有停止过他的脚步。他的创作像一部详尽、完美的音乐百科全书 , 为前人建立了一座纪念碑并为后人展望未来。
德国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生于爱森那赫市音乐世家。十八岁起历任多处 教堂和宫廷的乐长及管风琴师。生前仅以管风琴演奏家著名,去世近百年后, 其创作才得到应有的尊重。
他笃信宗教,把路德派新教的众多赞歌和教会乐器管风琴当作自己的 创作素材和音乐构思的核心,但又深受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影响,这使他的宗教作品明显地突破了 教会音乐的规范,具有丰富的世俗情感和大胆的革新精神。其创作以复调手法为主,构思严密, 感情内在,富于哲理性和逻辑性,并在德国民族音乐的基础上,集十六世纪以来尼德兰、意大利和法国 等国音乐之大成,是巴洛克音乐发展的顶峰。巴赫的作品对欧洲近代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 影响,为全人类音乐的进步和发展指明了宽广的远景,为世界古典音乐树立了丰碑,巴赫被称为 “ 西方音乐之父 ” 。 巴赫一生作品浩如烟海,主要作品有:二百多部宗教及世俗 “ 康塔塔 ” 、若干部宗教《受难曲》、 《 b 小调弥撒曲》、《平均律钢琴曲集》、《创意曲集》、《古钢琴组曲》、小提琴和大提琴 《无伴奏奏鸣曲》、《布兰登堡协奏曲》六首、《乐队组曲》四首和大量管风琴曲及晚年所著 《赋格的艺术》一书。
传世精品与巴赫家族
一、 巴赫在音乐律制方面的巨大贡献 —— 《平均律钢琴曲集》 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集》以创作实践证明了十二平均律的优越性和实用价值,它是一部 划时代的作品,是 “ 全部音乐史上最重要的里程碑之一 ” ; “ 钢琴音乐的《旧约全书》 ” (贝多芬的三十二首奏鸣曲则被称为 “ 钢琴音乐的《新约全书》 ” )。
《平均律钢琴曲集》 (Well-Tempered Klavier, 共有两部, BWV846~869 , BWV870~893) 是巴赫为了让他的孩子们练习钢琴而写的。每一部各有 24 首,一首前奏曲 (Prelude) 与 一首赋格 (Fugue) 为一组。其前奏曲基本上是主调音乐,赋格则是复调音乐 . 平均律每一组依次为 C 大调、升 C 大调、升 C 小调 ….. 运用大小全调所创作。巴赫的平均律不仅是最早、也是最好的钢琴练习曲,成为全世界琴童接受西方音乐的键盘学习教材,而且巴赫还赋予了平均律以独特的艺术品质,至今仍是钢琴大师们的必弹曲目。这不由使人想起唐诗宋词,文字简洁、意境深远,既是艺术欣赏的经典,也是儿童背诵、练笔、作文的范本。《平均律》二百多年来哺育了一代代钢琴家和作曲家成 长,它与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集》被称作钢琴家的《旧约全书》和《新约全书》。贝多芬、李斯特、肖邦、古尔德等顶尖钢琴家们都是在童年时代就熟谙此曲集,从而熟悉了演奏钢琴的基本技巧、各种调性的色彩和传达感情的方式。
平均律的第一首 C 大调前奏曲广受人们喜爱。 C 大调前奏曲部分是只有 36 小节长的短小乐曲,却写得精美绝仑。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巴赫那种特有的静穆、崇高的韵味。曲子听起来似乎很简单,技巧也不算难,习琴 2 年的孩子也能弹下来,但它却经得起反复倾听。音乐是由安详的和声开始:平静的十六分音符,和谐的旋律如一涓细流潺潺流出,仿佛缓缓的在倾诉著什么,那么的圣洁、庄重、宁静、明朗,宛若自心底发出的真挚的诚恳的祈祷,满怀美好的期盼 …… 在如此这般内蕴丰富音乐的感召下,以致一百多年后的十九世纪,触发了法国作曲家古诺的灵感,他以此曲作为伴奏,倾情地为它配上了一条同样动听的旋律,这就是人们熟悉的《圣母颂》。 ( by 无话不说 饱学秀才)
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集》以创作实践证明了十二平均律的优越性和实用价值,它是一部划时代的作品,是 “ 全部音乐史上最重要的里程碑之一 ” ; “ 钢琴音乐的《旧约全书》 ” (贝多芬的三十二首奏鸣曲则被称为 “ 钢琴音乐的《新约全书》 ” )。
在此以前,键盘乐器大多按 “ 中庸律 ” 调音,能够演奏而不会走调的音阶,只有降 B , F , C , G , D , A 等大调和 g , d , a 等小调,因此作曲家在选调和转调上受到很大的限制;而采用了十二平均律后,可以自由选用大小二十四个调,并自由转调。所以说,没有巴赫对平均律的实践,近现代音乐的发展还要徘徊很长一段时期。
巴赫很早就把自己的键盘乐器调成十二平均律,并写了《平均律钢琴曲集》第一集,其中包含以大小二十四调为序的《二十四首前奏曲和赋格》( 1722 年);晚年在莱比锡又写了第二集,包含另二十四首前奏曲和赋格( 1744 年)。
这部作品分两集,每集 24 首乐曲,都以从 C 往上按半音关系到 B 为序。从 C 到 B 是 12 个音,每个音又都有大调与小调(即同主音大小调)两种、# C 大调、# c 小调、 D 大调、 d 小调 …… 至到 B 大调、 b 小调。每首的曲名都是调名十前奏曲与赋格,如《 C 大调前奏曲与赋格》、《 c 小调前奏曲与赋格》 …… 。
《前奏曲与赋格》这曲名,已经指明了每首乐曲是由前奏曲和赋格两部分组成的。
前奏曲,也有称为序曲的,都是 “ 开头曲 ” 的意思。最初,前奏曲是 “ 正式曲 ” 之前由演奏者即兴演奏的一段音乐,没有固定的格式,也多半不能成为完整独立的一曲,有很大的自由发挥的性质,后来才慢慢地成为独立的曲式。到了巴赫手里,前奏曲虽然仍保持一定的自由性质,如写法上有自由对位的、有自由赋格性的、有主调和弦性的、有托卡塔性的,等等。但同时,巴赫的前奏曲本身也都是完整的艺术品,不再是从属依附的段落。
赋格,是从外文音译过来的名词。原文本意是指 “ 追逐 ” 。用在音乐理论中是指以模仿手法为基础写作的复调音乐。模仿的方式有好多种,如严格模仿、同向模仿、反向模仿、扩张模仿、缩小模仿等等。复调的声部可以从两个、三个到六、七个甚至更多。曲体的规模也有大有小。所以,赋格曲虽然都以模仿为基本方式,应用当中却是灵活多样的。
巴赫的赋格曲,达到了巴洛克复调艺术的顶峰。技巧精美、丰富,艺术内容包罗万象。正如俄罗斯伟大的钢琴家鲁宾斯坦所说: “ 只要在《平均律钢琴曲集》中,你就可以找到宗教性的、英雄气概的、忧郁的、雄伟的、哀诉的、幽默的、田园风味的、戏剧性的 —— 各种性质的赋格曲 ” 不然。《平均律钢琴曲集》怎么会被称为 “ 旧约全书 ” 呢?
下面,对其中的两首做点提示,都是第一集的:
《 c 小调前奏曲与赋格》。前奏曲的速度一开始就很快,而且双手都是十六分音符。这样马不停蹄地奔驰了很长一段后,速度又变得更快,双手互相模仿,使原已滚滚不断的律动在双手的追逐当中,更增加了紧迫感。又过了一段,才在一个 F 音上有所停歇,透一口气。不过,一个不长的华彩性乐句很快又引回到开始的快速,唤起对开头的回忆,最后经渐慢,牢牢站稳在 C 大三和弦上。
赋格是三声部的,开头主题从开始到第三小节头一个音 E 是主题。主题刚刚陈述完,另一声部立刻模仿,称为答题,就是高音声部,这里只引了开头的五个音,你看,这五个音和主题开头的五个音的节奏型、曲调音的走向,是完全一致的。这个答题要把整个主题模仿一遍,之后,再在第三个声部模仿主题。在主题被模仿(即答题)的同时,原来陈述主题的声部仍在进行,这仍然在进行的曲调称为副题,在上个谱例中第三小节低声部下行音阶就是副题的开始部分,后面省略了。主题、答题、副题的结合,构成了赋格曲的基础。我们可以听到,主题精巧而又亲切,副题灵活而又诙谐,它们都与前奏曲形成了明显的对比。
《 D 大调前奏与赋格》。前奏曲也是快速的,右手也是密集的十六分音符。不同的是左手并不与之并行竞争,只是在每拍的拍点上点上一个音,这好象对右手的冲力起着一种克制作用,使之快速流动又不至偏离轨道。整曲听起来乐思敏捷,迂回曲折,恰如娓娓而谈,后来有些激动,在肯定的语气中结束。
赋格是四声部的。主题,速度稳重,从容不迫,它将先后在四个声部上出现。这首赋格在后面的展开当中具有主调的因素。当四个声部汇聚成和弦式进行时,在有力的符点节奏中,产生出威严、堂皇、庄严的气氛。
复调的欣赏,要注意不同旋律线的纵向结合。而赋格的欣赏,还要特别追逐各个声部间的模仿关系。复调音乐的各种趣味,都是在这对比与模仿当中产生出来的。
关于前奏曲与赋格
“ 前奏曲与赋格 ”, 有时也称为 ” 幻想曲与赋格 ”, 并非是古老的曲种 , 也非巴赫首创 , 菲舍尔的曲集 ”Ariadne musica” 可能是这种体裁的开山之作 . 此种体裁的起源 , 可能是自由的即兴部分与赋格部分所交替的多段体 ” 炫技曲 ” 炫技曲的前驱是梅路罗 (Claudio Merulo, 1533-1604 年 ), 梅路罗的乐器体裁是把对位部分置于乐曲中间的三段体 . 后来 , 弗洛贝格 (Johann Jokob Froberger, 1616-1667 年 ) 等人把即兴的第三部分极端的缩小 , 又把赋格的第二部扩大了 . 最后第三部被删略 , 第一 , 二部分独立分开而产生了 ” 前奏曲与赋格 ”.
前奏曲 : 如前所述 , 前奏曲原来是乐曲的即兴部分 , 并无确定的形式 . 因此在巴赫的 << 平均律钢琴曲 >> 中各个前奏曲个异其形 , 大概可分为三类 . 1 音型装饰型 ( 例如 C 大调 ). 2 旋律型 (Kantilene), 在和弦伴奏之上 , 流动着美妙如歌的旋律 ( 例如 c 小调 ). 3 创意曲型 . 因为乐曲主题以对位方式运作 , 类似创意曲 ( 例如升 f 小调 ). 此种分类法只是为了方便理解而已 , 有些前奏曲是难于归类的 .
赋格 : 如前奏曲一般 , 其形态是变化多端的 , 不能一概而论 , 以下的分类也只是方便理解 . 依照柯勒 (Hermann Keller) 的意见 , 全部二十四赋格可分为两类 . 1 浓缩型 , 有较多次的主题间插 , 较多次地使用了主题的倒影 , 逆行密接合应等对位技法 ( 例如升 c 小调 ). 2 弛缓型 . 与浓缩型相反 , 除呈示部 , 全部声部的发展是绝无仅有的 ( 例如 c 小调 ). 如前面例举的类例 : 升 c 小调和 c 小调的主题 . 升 c 小调的主题动态是极单纯的 , 其上下行的音程距离仅有四度 ; 而 c 小调的主题 , 其节奏与音程则富于变化 , 旋律动态也较广 ( 从高八度下行至主音 ).
对于赋格曲的分析理解 , 可从主题形态 , 声部数目 , 发展方式等三个方面比较对照而获得 . 以下对各作品的解说虽未能详尽 , 但基于上述观点指出了听者应注意的三个方面 . 分析赋格的形式构造相对来说既复杂又枯燥的 , 而且由于分析者立场与角度不同 , 分析结果也是多种多样的 . 分析赋格曲的结构多半是专业音乐工作者的事情 , 这里不再赘述
.
( 文摘是为了方便自己学习阅读的)
( http://www.classical.com.cn/html/83/t-6683.html)
http://ask.koubei.com/question/1307092804089.html
http://www.catv.net/NR/exeres/0003cc88ydcrylobbqqyzusr/SpeInfo.asp?NRMODE=Published&NRORIGINALURL=%2fClassicMusic%2fCATV%2fClassicMusic%2fBaroque%2fMusicMan1%2fspecial48%2fSpeInfo%2ehtm&NRNODEGUID=%7b71E2E936-95E0-4E4F-8433-70168CE5831A%7d&NRQUERYTERMINATOR=1&cookie%5Ftest=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