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1762)
2009 (1498)
2010 (796)
2011 (759)
2012 (633)
2013 (449)
2014 (575)
2015 (323)
2016 (276)
2017 (470)
2018 (127)
2023 (1)
最近有机会去听了朗朗在伦敦的两场音乐会,他与伦敦交响乐团合作的Bartok的第二钢琴协奏曲,另外一场是他的个人演奏会,独奏会上演奏了舒伯特的A大调D959钢琴奏鸣曲, Bartok的钢琴奏鸣曲,德彪西的前奏曲,肖邦的波兰舞曲, 第一次现场听朗朗弹琴,以前都是在youtube看他的演奏。 Barbicain音乐厅座无虚席,掌声响起, 朗朗大大方方的稳步出场,就像在video里看到的一样, 自然朗朗弹琴的技艺不必我来评论,这两场音乐,朗朗演奏的音乐把我带到一个亮丽多彩的世界, 他弹琴时, 有个习惯, 间隔时老用手绢擦汗。
朗朗与伦敦交响乐团演奏Bartok的第二钢琴协奏曲
朗朗在伦敦的个人演奏会上
我看到的是一个才华横溢,大方,谦虚的也有点调皮的朗朗,朗朗出名了, 他是目前世界古典音乐演出市场最抢手的演奏家之一,有的人不喜欢他那张杨的个性, 确实他几乎是古典音乐演奏家里表情,身体语言最丰富的,就连一些西方人也不喜欢,不过这次我去看演出, 并没觉得朗朗演出的摇晃像媒体和传说中渲染得那么厉害,我的忘年交是位老古典迷,她也问我:听说朗朗演奏时摇得少些了,我说可能吧,她说是不是Matha Argerich 跟她说了呢,我这位忘年交是钢琴家Matha Argerich迷, 是的, 朗朗演奏时的摇晃比其他人的多一些,但也不过份,我并不觉得影响了观众欣赏音乐。
总有人爱把他和李云迪相比,我们从小习惯了排名次,做多选题,喜欢黑白分明,对与否的思维,其实这两位年轻的钢琴家的风格,个性是不一样的,各有千秋; 朗朗外向,让不懂音乐的人也能喜欢听他弹, 甚至流浪汉都会想去听他的音乐会; 李云迪内向,有诗人气质,老古典迷,或喜欢肖邦音乐的爱好者更喜欢李云迪吧。朗朗等一些年轻艺术家让更多年轻人,普通人接近并喜欢古典音乐有什么不好呢?
其实,我们都应该爱护这些不可多得的音乐人才,在其他的国家,比如像德国,日本,如果他们国家出个音乐家,简直就像宝贝,如小提琴演奏家Anne- Sophie Mutter, David Garret, 德国人把他们爱护得不得了,是啊,音乐奇才是可遇不可求的。
我在音乐会上看到的朗朗很帅,很精神,展现了新一代中国年青人的风貌,挺好,难道大家喜欢看到一位有才华却唯唯诺诺, 半天吐不出一个字的朗朗更高兴些?! 艺术家就要有特点有个性, 否则就是个只会复制的工匠了。
在他第一场音乐会,Bartok的钢琴协奏曲弹完后,观众报以热烈的掌声,一位英国老太激动地走向前台, 送给朗朗她特地带来的一束玫瑰花,朗朗很大方,即刻抽出两支玫瑰, 把一支玫瑰给指挥,另一支给第一小提琴手。在他 的个人音乐会上,当演奏完毕,掌声也是经久不息,朗朗谢幕5次,观众希望朗朗能Encore,最后朗朗演奏了一首中国民乐,很耳熟,我就是叫不出名字,我也一直在找,好像是广东音乐改编的一首曲子,电台也经常播放朗朗演奏的《黄河》和其他民乐改编的钢琴曲,有什么办法,他们就是认朗朗; 也是朗朗,他把中国的音乐介绍给世界听众,这多好,他就是演奏一支曲子比文化部派一大帮人马到国外演出的影响要大得多,西方通过朗朗认识一个新的中国不是很好的一件事吗?我觉得大家不比对朗朗有太多过激的言论,他也就是一个演奏家,既不是政客也不是道德家。
对,朗朗音乐会上也看到不少同胞,不少家长领着孩子来受熏陶呢,而且很多人都是明目张胆地背着长镜头相机入场,工作人员没法制止,因为太多背相机的人了, 我呢,手提包里总是放有我那Sony cyber shoot,不用闪光也来了两张。 朗朗在第一场演出会结束后,他为大家签名合影,薰衣草也和朗朗合影了,并请他在CD和节目单上签了名, 对于我来说, 也就是给留个纪念而已, 签名排队的队伍里有不少西方人,还是华人居多,朗朗也很会说笑,很随和,有几位小女孩就站在朗朗的签名桌前一直在拍录像,朗朗还逗她们问道"拍够了吧?" ,很多人和他照相的人爱举起V字手, 他也会做个滑稽动作呼应,其实大家不要把他太当明星看,不要给他压力,台下的朗朗他在我眼里,就像个邻街大男孩。
总之支持朗朗!
朗朗2008年在伦敦Royal Albert Hall BBCProms上演奏中国民乐《平湖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