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法国薰衣草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文章分类
归档
正文

[真人真事改编的史诗巨片] 电影《阿拉伯的劳伦斯 Lawrence of Arabia》(1962)

(2009-04-04 07:56:49) 下一个

因为喜欢Maurice Jarre 的电影音乐而知道了这部影片,沙漠,神秘古老的中东本来就对我有一种说不清的吸引力,这部影片里始终都没有出现一个女人,很特别的电影,  劳伦斯超凡的智慧和传奇人生真是令人感叹不已, 要去找他写的自传《七根智慧之柱》来读一读。


阿拉伯的劳伦斯原名为托马斯-劳伦斯,生于英国,毕业于牛津大学,曾参加不列颠博物馆幼发拉底河卡赫美士考古队,任普通队员。他除了是一个军人和阿拉伯语专家以外,还是一个作家,主要作品有《七根智慧之柱》(1926,私下传阅)。《沙漠暴动》(1927)等。他死后,事迹被改编为包括电影在内的各种文艺作品广泛传播。
从1916年起,原英军北非情报员“阿拉伯的劳伦斯”就带着对古老帝国遗留的热情与自信率领阿拉伯人抗击土耳其军队。作为一个英国人,他在语言、服装和生活习惯上却能完全地融入阿拉伯人中,他的形象因此而蒙上了神秘的面纱。到了10月,这个奇怪同时又饱沧桑的人攻下了大马士革,还出席了巴黎和会。然后,他令人不可思议地在1922年舍弃了公职和传奇式的身份,用假名罗斯加入了英国皇家空军(RAF),成了一名普通的空军士兵。身份暴露后他又改名为肖加入皇家坦克军团,后又于1925年转回皇家空军。1935年退役。
1935年5月19日,以阿拉伯的劳伦斯闻名的T-E-劳伦斯上校因6天前在英国多塞特郡发生的一起摩托车事故中受重伤于今天上午去世。这位世界大战中率领阿拉伯人反对土耳其统治的具有传奇色彩的领袖是为了避免在一条宁静的山路撞着一男孩而急转弯时受伤致死的。被认为是天才的劳伦斯在他的《七根智慧之柱》一书中说他“把遗嘱写在满天星斗之间了。”






剧情简介 

  



阿拉伯的劳伦斯是一部根据历史上的真人真事拍摄的场面宏伟的史诗片。这个剧本是事实和艺术的巧妙结合,它忠于真实而又超出真实,它虚构出各种形象和情绪,这种情绪比劳伦斯本人所体验到的更为强烈和富于刺激性。这是一部真正伟大的惊险片。

  影片一开始便是劳伦斯的死亡:1935年他在英国某乡村小道上驾驶摩托车,随后画面跳到在圣保罗天主教堂举行的追悼弥撒,出席的有认识他的各界知名人士,其中有杰克逊.本特利,他同别人议论时出现了闪回……

阿拉伯的劳伦斯是一部根据历史上的真人真事而拍摄的场面宏伟的史诗巨片。罗伯特.博尔特独享了编写这部剧本的荣誉,可是他显然读过有关T.E.劳伦斯的各种书籍,其中包括劳伦斯的自传《智慧的七根柱子》。这个剧本是事实和艺术的巧妙结合,
它忠于真实而又超出真实,它虚构出各种形象和情绪,这种情绪比劳伦斯本人所体验的更为强烈和富于刺激性。

影评:

这是一部真正伟大的惊险片,这部影片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把两个往往是不可兼得的方面成功地结合起来——它既有宏伟的战斗场面,又对历史人物进行了富有情趣和才智的研究。博尔特的优秀剧本是这一切成就的蓝本,然而巧妙的建筑师却是大卫·里恩。最富于创作才华的摄影师弗雷迪·扬对此作出了不可估量的协助。他在阿拉伯的劳伦斯中的摄影真是令人难以置信。《时报》杂志曾经评论道: “一次又一次地,宽银幕的巨大的长方形画框就像一个极大的熔炉的门那样敞开着,观众全神贯注盯住纯净的金子般的沙子熔化的闪光,盯住空旷、灿烂的无垠苍茫,就好象盯住上帝的眼睛一样。”

由于此片的伟大成就,它获得了第三十五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彩色片摄影、最佳彩色片美工、最佳剪辑、最佳音响和最佳原创音乐等七项大奖。并被誉为是电影史上最伟大的传记影片之一。
影片对劳伦斯的早年生活一笔带过,也没有表现他到阿拉伯冒险之后所选择的默默无闻的生活。影片一开始便是他的死亡:1935年他在英国某乡村小道上驾驶摩托车,随后,画面跳到在圣保罗天主教堂举行的追悼弥撒,出席的有认识他的各界知名人士,其中有杰克逊·本特利,他同别人议论时出现了闪回。

这是1916年,劳伦斯中尉是在开罗英军司令部服役的一名不修边幅、全无献身的战士,他对沙漠的热爱和对阿拉伯事务的丰富知识引起了阿拉伯司司长的注意,他准备派他作为密使到菲塞尔王子那里,想方设法缓和阿拉伯部落之间的倾轧。途中他遇见谢里夫·艾力,他成为劳伦斯在联合阿拉伯部落的事业中的一个强大的同盟者。菲塞尔同意把他的部队并入英军,但他和其余的人都认为除非出现奇迹,否则不会联合。劳伦斯促成了奇迹。他鼓动阿拉伯人艰苦跋涉越过尼福德沙漠,用一支小型游击队的力量到亚喀巴港抓捕土耳其驻军。胜利使他成为英雄,本特利对他广为宣扬。
劳伦斯终于被土耳其人俘虏,受到一名土耳其省长的残酷折磨。影片在此明显地暗示了兽奸和劳伦斯有同性恋倾向。同时也提到了他出于需要而枪杀了一个自己人后,发现自己喜欢杀人。当他带领队伍袭击土耳其沙漠中的一支军队,野蛮地参与杀绝所有土耳其人时,这种感觉变得强烈起来了。劳伦斯意识到自己这种心理状况是病态的,但在当地英国指挥官艾伦比上将的催促下,他同意率领他的忠诚的阿拉伯士兵到大马士革建立一个部落委员会,以统治那个城市。可是古老的部落之间的积怨太深,难于调解,劳伦斯知道他所报的使阿拉伯人长久地相互了解的希望已经破灭,他接受了艾伦比上将授予的上校军衔。艾伦比同意官方的观点,认为劳伦斯已经不起作用,劳伦斯便回英国去。他向艾伦比和菲塞尔交代情况,后者来此是为了签定一项英——阿临时协议,不出劳伦斯所料,它注定失败了。阿拉伯人把他当作英雄崇拜,他却怀着惭愧的悲痛心情离去。

导演大卫·里恩希望由一位不知名的演员扮演劳伦斯,于是为阿尔伯特·芬尼安排了一次试镜,当时芬尼的成名作《年少莫轻狂》还未及上映。试镜活动甚至使用了戏装和布景,拍摄为期4天,耗资高达10万英镑。除了里恩之外,参加试镜的还有摄影师、助理导演、剪辑师、制片人和阿拉伯历史专家。试镜非常精彩,芬尼虽然得到那个角色,但后来却拒绝了,因为他不想长期签约。
  制片方曾因剧组要转道西班牙而叫停拍摄,但影片直到3个月后才得以继续拍摄,因为编剧罗伯特·博特(Robert Bolt)因参加核裁军示威游兴而被捕,直到制片人萨姆·斯皮格尔说服他签署了保证书才被释放。
  约旦国王侯赛因曾向影片剧组出借阿拉伯军团协助拍摄,而且经常造访片场,并喜欢上了一位英国女秘书。1962年,这位女秘书成为侯赛因的第二任妻子,1999年,两人的长子成为约旦国王。
  本片是一部根据历史上的真人真事拍摄的场面宏伟的史诗片。这个剧本是事实和艺术的巧妙结合,它忠于真实而又超出真实,它虚构出各种形象和情绪,这种情绪比劳伦斯本人所体验到的更为强烈和富于刺激性。这是一部真正伟大的惊险片。影片的导演手法及摄影极为出色,既展现宏伟壮观的战斗场面,又剖析历史人物的内心世界,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出身卑微、高深莫测、胆略过人、又受虚荣和情欲支配的冒险狂。




有关劳伦斯的传说

劳伦斯

  2005年5月19日,是世界现代军事史上传奇人物“阿拉伯的劳伦斯”去世70周年纪念日。英国作家罗德尼·莱格提出了一个令人吃惊的观点:劳伦斯是被英国特工暗杀,而非通常所认为的那样死于一般车祸。莱格称,英国军情部门因担心丘吉尔让劳伦斯领导一个具有超级权力的新情报机构,所以谋杀了他。他称有证据表明劳伦斯出车祸前一直遭军情部门监视;目击者当时还看到一辆黑色汽车驶离现场。不管莱格的说法是否有根据,劳伦斯这位军事史上的神奇人物已留下了太多的谜团。

  为身世感到苦恼

  1888年8月16日,托马斯·爱德华·劳伦斯出生在英国威尔士,是大地主托马斯与女管家劳伦斯的私生子。劳伦斯很小就知道了身世,生性敏感的他感觉自己是个另类,意识到梦想只能靠自己的不懈努力来实现。18岁时,他考入牛津大学学习历史。虽然身高只有1.65米,他却勇于向自己的潜能发出挑战。他经常两三天不吃东西,在寒冬进行越野训练,训练骑车直至累倒在路旁。通过这种自虐式锻炼,劳伦斯不仅练就了强健的体魄,而且培养了吃苦耐劳精神,为日后的军旅生涯打下基础。他曾随考古队到过叙利亚,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还在阿拉伯世界进行了旅行,学会了阿拉伯语,并迷上了阿拉伯文化

  投笔从戎成为“爆破先生”

  一战爆发后,劳伦斯报名参军,到英军设在开罗的军事情报部任职。他不喜欢坐办公室,并很快等到了机会。1916年沙特阿拉伯西部哈桑王族的酋长谢里夫发动革命,反抗奥斯曼帝国的统治。奥斯曼帝国当时是英国的敌国,劳伦斯建议英国抓住机会与那些希望取得独立的阿拉伯部落联盟共同对付奥斯曼帝国。他的建议得到了英国军方的支持,同年12月,劳伦斯被派往吉达,出任阿拉伯军队首领费萨尔的联络官。

  在劳伦斯的策划下,阿拉伯起义军多次深入敌军后方,炸毁铁路与桥梁,使土军的运输濒于瘫痪,阿拉伯人因此称他为“爆破先生”。攻占红海沿岸重要港口亚喀巴港一役,使劳伦斯成为英国军界的知名人物,也让英法等殖民主义大国第一次真正重视阿拉伯起义军的力量。劳伦斯在回忆录中写道:“在攻克亚喀巴之后,我不再是一个旁观者了,而是成为起义的领导者之一。”劳伦斯负伤32次,多次死里逃生,但从不居功自傲。他严格遵守阿拉伯人的风俗习惯,与他们同吃同住,并肩作战,胜利后总是把功劳归于各位酋长或部落领袖。战友评价他说:“他的话不多,但他注意研究周围的人。当争论结束,他提出行动计划时,往往能使每个人都满意。”在回忆录中劳伦斯写道:“我将散落在阿拉伯人中间的火花聚成一团熊熊大火。”

  当同盟国与协约国在欧洲战场陷入僵局时,劳伦斯率领的非正规部落军却在阿拉伯半岛书写了传奇而浪漫的胜利诗篇,让敌军闻风丧胆。1918年劳伦斯与费萨尔率军攻入大马士革,使他的军事成就达到顶点。  

  拒绝接受英王授勋

  一战结束后,劳伦斯作为英国代表出席了巴黎和会。他身穿阿拉伯长袍,竭力为阿拉伯国家争取利益。但英法等国只顾瓜分中东,根本无意履行给中东国家自由的承诺。劳伦斯愤而离席。由于他战功卓著,政府授予他“特殊贡献”勋章。但他不满英政府背信弃义而拂袖离去,颁奖的英王乔治五世无奈地说:“我捧着奖盒,他却拂袖而去。”

  1919年,一位名叫劳维尔的记者开始用幻灯片的形式介绍阿拉伯独立战争,并把劳伦斯称为“未加冕的阿拉伯之王”,“阿拉伯的劳伦斯”这个称呼从此流传开来。此后劳伦斯曾在政府部门担任中东顾问,但终因不满政府对阿拉伯国家的背叛而辞职,并从此拒绝担任一切公职。

  在追求速度中陨落

  在生命的最后几年里,劳伦斯的文学天赋得到了充分体现。1926年他出版了《智慧的七柱石》一书,记录了他在中东地区的作战经历,被称为“描写阿拉伯起义的史诗性作品”。他还将《奥德赛》重新翻译出版,受到文学界的赞誉。但这时的劳伦斯已心力交瘁,他体重锐减,战争在他身上留下的几十处伤疤经常隐隐作痛。对生活感到厌倦的劳伦斯迷上了骑摩托车,他曾说“速度是人性中第二种古老的兽欲”。但对速度的疯狂追求要了他的命。1935年5月13日,他出了车祸,在医院昏迷了6天后离开了这个世界。

  劳伦斯一生充满了矛盾。他曾渴望名誉,但当它到来时他却感到恐惧;他希望被人接受,同时又是一个坚定的个人主义者;他有数不清的朋友,内心深处却极其孤独;他的初衷是文学写作,命运却安排他戎马一生,驰骋大漠。也许正因如此,他的人生才变得精彩。
http://news.21cn.com/dushi/haj/2005/05/24/2137321.shtml

导演: David Lean
编剧: Michael Wilson / 罗伯特 鲍特 (Robert Bolt) / T.E. Lawrence
主演: Peter O'Toole / Omar Sharif / Alec Guinness

网上资料: 百度,豆瓣等)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