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缘由:此镜头主人在海边踏浪外拍时不幸连机带镜跌落海水中,详情参考原帖:http://web.wenxuecity.com/BBSView.php?SubID=photography&MsgID=310182
相机当场以身殉职,镜头随后被送往洛杉矶Nikon维修部,诊断结果为无法修复”,几个主要部件被海水损害(诊断见图1)(不便公开的部分已做马赛克处理)。此时恰逢我修复了自己一个掉进淡水的大变焦DC (此贴的照片就是它照的),于是此头被送到我手里做最后尝试,我当时认为应该可以把它修复成一个手动头来用。
1
![](http://farm3.static.flickr.com/2088/2205307483_ef3228e7e9_o.jpg)
2. 镜头情况介绍:此头为尼康的专业级DX头,全称为AF-S DX Zoom-Nikkor 17-55mm f/2.8G IF-ED光学结构见图2(几个镜片组已标上字母以便下面引用),这是个内对焦头,即对焦时前组不动,(经拆解发现参与对焦的只有C组镜片),而变焦时为了满足个焦段的成像性能,所有镜组(包括位于D和E组间的光圈组件)都会前后移动,而狗头只移动部分镜组,所以这个头的机械结构比狗头复杂很多。组装时时发现,前镜身和后镜身各由三层套筒组成,一转变焦环,六个筒来回移动,看得眼晕。拿到手时,变焦环完全不能转动,对焦环勉强可以动,光圈拨杆也卡死。
2
![](http://farm3.static.flickr.com/2006/2210526598_01d294d90d_o.jpg)
3. 镜头结构与功能ABC:为方便新入门的朋友看贴,简单说一下现代变焦镜头结构的常识。老鸟可略过这部分。
机械部分:变焦镜头为了实现变焦,往往要让不同镜组在使用者转动变焦环时做独立运动,所以要把它们固定在不同的套筒上,各套筒间用定位销和滑槽配合来协调相互滑动,负责对焦的镜组由对焦马达或手动驱动。光圈大小由机身拨动光圈拨杆来控制(目前只有尼康这样,其它品牌都由镜头电路来变光圈),老手动头有镜身光圈环手动控制。
电子部分主要是向机身提供本镜头的类型和光圈范围,以及由位置传感器提供的拍摄时的焦距和对焦距离,同时接受机身传来的AF信号驱动对焦马达,非尼康的镜头的电路还负责变光圈。
4. 拆解过程:整个拆卸过程中盐花四溅,不需要防尘,所以在我的饭桌上进行。
后组拆卸:
取下卡口处几颗螺丝后就可以很容易卸下卡口,光圈拨杆和后组保护环。这时后面还挂着电触点(图3):
3
![](http://farm3.static.flickr.com/2184/2205310071_b7f75e04eb_o.jpg)
继续拆下图3可见的几颗螺丝后,松开AF/MF开关,就可以取下镜头后面连着变焦环的外壳,露出电路板(图4)。发现电路板并没有接触海水,只有几个连接线和后组镜框被腐蚀。所以,如果对焦马达没问题,我认为有可以全功能修复的可能。
4
![](http://farm3.static.flickr.com/2155/2206099492_67843b2aa5_o.jpg)
断开所有的电连接件,卸下固定螺丝,就可以取下围绕镜筒的四块小电路板,放在锡箔上防止静电击穿(图5)。
5
![](http://farm3.static.flickr.com/2036/2205307603_fcb45bcb84_o.jpg)
取下电路板,可以看到后镜筒的定位销和滑槽(图6)。此图中后镜组(图2中F组)已被取下(由三颗螺丝固定)放在右边桌面。
6
![](http://farm3.static.flickr.com/2381/2206100286_e3c3a1782f_o.jpg)
对焦马达电刷的腐蚀情况:
7
![](http://farm3.static.flickr.com/2104/2205307773_ee64cf6e0b_o.jpg)
取下光圈组件上的E组,此镜组通过螺纹和光圈连接,要用尖嘴钳或专用工具旋下,这个过程很考验心理素质,因为上得很紧,如果失误就会损害镜片表面。动手前要用记号笔标记相对位置,以便安装时恢复原位置。拆下的E组在左上角(图8),现在光圈叶片已露出,注意到有几片叶片被盐沾住了。
8
![](http://farm3.static.flickr.com/2079/2205311789_0711470607_o.jpg)
拨动光圈拨杆,有至少三片叶片无法动作(图9):
9
![](http://farm3.static.flickr.com/2297/2205308497_d65003a023_o.jpg)
要修理光圈组件,必须从前面拆开。
前组拆卸:
镜头前面有一圈用双面胶固定的薄铝片环,取下它才能看到前组(图2中的
A组)固定螺丝。
10
![](http://farm3.static.flickr.com/2014/2205310583_1a53e893a2_o.jpg)
取下螺丝,拿下变焦伸缩筒:
11
![](http://farm3.static.flickr.com/2406/2205310743_1b81eeefdb_o.jpg)
前组镜筒上的盐:
12
![](http://farm3.static.flickr.com/2402/2206096992_892c433f23_o.jpg)
小心取下前组。
13
![](http://farm3.static.flickr.com/2130/2205310941_588464fdbf_o.jpg)
B组被盐沾了个结实,要加两滴水轻敲边沿才能取下。
14
![](http://farm3.static.flickr.com/2134/2206097142_961c9024fd_o.jpg)
海水腐蚀
15
![](http://farm3.static.flickr.com/2361/2205308259_dce1464bd9_o.jpg)
露出C组,这一组管对焦,固定在一个浮动镜架上。
16
![](http://farm3.static.flickr.com/2311/2205311527_2c95b512b8_o.jpg)
取下相应的定位销,就可取下前镜身外筒。图中那个不锈钢的圈圈为对焦马达,看起来光鲜,其实已经无法转动,被盐沾死了。
17
![](http://farm3.static.flickr.com/2139/2205308705_5e94d9fda7_o.jpg)
取出十几个定位销后,经过艰难的努力,被盐沾死的镜筒终于被分开了,从前面拿出了D组和光圈组件,镜筒拆空了。
18
![](http://farm3.static.flickr.com/2059/2205308935_f3944eedd2_o.jpg)
D组和光圈组件特写,可以清楚看到被盐沾住的光圈叶片:
19
![](http://farm3.static.flickr.com/2270/2206101124_8de3192bd7_o.jpg)
这是镜头全部零碎的全家福。(拍照时我还不知道对焦马达如何拆下清理,所以留在镜筒上。蓝盒子里是拆下的螺丝分类保存):
20
![](http://farm3.static.flickr.com/2062/2205309147_5c999d3990_o.jpg)
5. 光圈拆解过程:
光圈无法动作,如果不修好,当手动头用也不行。
打开盖子,发现有三四片叶片锈蚀:
21
![](http://farm3.static.flickr.com/2140/2206098546_3b381c9a06_o.jpg)
光圈完全拆散后,上面五片叶片完好,下面四片被腐蚀,其中两片的销钉已经脱落,摆在右下焦。
22
![](http://farm3.static.flickr.com/2194/2205309657_4bfd141c69_o.jpg)
销钉脱落的两片叶片之一:
23
![](http://farm3.static.flickr.com/2311/2206098886_e6a3fa548b_o.jpg)
6. 清理和修复
光圈:销钉脱落的两片叶片已无法使用,我手上的旧头的光圈也和这个牛头的不一样,只好硬着头皮用502胶水把销钉沾在被腐蚀变大的叶片的孔上,其中一片沾得还算完美,但另一片腐蚀更厉害,需要多加胶水,装好光圈后,叶片可开合,但不如正常的滑顺。
其它所有部件都重新清理除盐,用了高纯双蒸水,被腐蚀的电连接重新接好,光学表面的清理用了镜头纸和自配的镜头液,清理组装在超净台进行。
7. 测试
组装好后,先用一个多日不用的胶片机测试,镜头被正确识别,显出F2.8。
24
![](http://farm3.static.flickr.com/2039/2206101414_2130540955_o.jpg)
装到D50上,AF正常,可以变焦,试拍两张,光圈可以开合。贴两张试镜片:
25
![](http://farm3.static.flickr.com/2355/2205307243_37295da5b4_o.jpg)
26
![](http://farm3.static.flickr.com/2026/2205312775_13fd3134a6_o.jpg)
8. 后记
这个头的外壳虽然是工程塑料的,但有关光学准直的部分全部是厚实的金属(像是镁铝合金),耐摔耐冲击就不奇怪了。这个头的电路板不是一般镜头的环状,而是四块分开,所以幸免于海水损坏。牛头名不虚传。
三月三,于文学城摄影沙龙。未经许可,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