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这篇不谈大事不说政治,说点儿小技巧吧。
在这个世界上,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永远是热门话题。易经中有个姤卦,表象是不期而遇,实质就是必须有交流,然后才能风行天下。我年轻的时候总是对人际关系不热心。其实无它,凡是传统的工程师思维,在入职之初都是强调技术,对人与人 之间的关系,敬而远之。但是,大家有没有发现,外科医生过了60就没人敢约手术了;多数律师过了60 就万事休矣,但是工程师是越老越有价值?而且,越是资深的工程师,越是能洞悉交流对象的意图?无它,工程师这个职业,归根结底是为了经济效益,所以做的时间越长,越注重用户感受,也就越趋于人文。
我参加会议和商务活动的时候,基本上不太提问,偶尔提问的时候,也是就主题问一些具体细节,而不是问对方的长远构思。不是我不想知道,而是我基本已经知道。关键是,当提问者不太注重的时候,听问题着,要么是报告着,要么是听众,会顺着思路进行创新。抱歉这个问题上我比较自私,但是自私也没啥不好。我经常给我的同事们提醒如何提问,关键不是问什么,而是如何掩盖问这个问题的本意。我本人经常跟进别人的提问而创造研发的课题 并进一步形成专利技术。当然专利这个事情本身也是忽悠,不过经济利益当前,大家都愿意做。
说了这么多,我要告诉听众的是其实做事和做人是分不开的。做事即是做人。当一个人阅历足够的时候,基本上来着何意,三句话就明了。还没达到这个段数的,简单的做个信息诱导,也就能清楚了。这个话说得比较虚,但是我也不想让我通过头破血流才得来的经验和技巧随便分享,这么分享也没什么人听。无所谓,我现在做的,不过是让有心人留意,特别是技术流,用你那搞技术十分之一的精力来研究人际关系,你将受益匪浅。
这两天老是有人到我这里捡骂,看起来是在廊坊培训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