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186)
2009 (154)
2010 (123)
2011 (111)
在北美很多妇女选择做家庭主妇与这里的文化及体制有很大的关系。
国外的人工很贵,找最便宜的住家保姆没有个2、3万年薪都下不来,这都是税后的钱,换算成税前的收入,需要母亲年收入五万以上才刚够付给保姆的。
托儿所的费用,需要换尿布的宝宝大概是每月千元左右,两个孩子就得两千,也是税后收入。如果有两个孩子的母亲出去做个年薪4、5万的工作,扣掉税和乱七八糟的费用,刚够付托保费的。同时美国的报税制度是家庭为单位的,收入越高税率越高,家庭里女的收入加在男的收入之上,可能就达到了高税率的界限,需要多交很多税,算下来不如妈妈自己在家里带孩子合适,经济上没差多少,孩子则要比上托儿所享福得多。
孩子稍大些可以上学了,依然不能不管。美国的学校下午两点半到三点半之间就放学了,双职工家的孩子留在学校的课后托儿班里玩(当然是收费的)。妈妈在家的孩子,可以吃上妈妈准备的点心,在家里做做功课,参加一些兴趣班。如果把这些都放到晚上和周末,一家人的生活节奏就会比较紧张。又工作又照顾家的妈妈真是很辛苦,也要很能干才行。
美国学校一年大约只上180天的课,也就是说一半时间是休假日。几乎每个月都有几天不上学的日子,暑假要放两个半月,而法律规定孩子12岁以下不能单独留在家里,所以双职工就得在这种时候找地方托儿,不工作的妈妈就可以随时随地照顾孩子了。
在家妈妈还有个好处是大家往往都到孩子学校去做义工,有的干脆就在自家孩子的班里帮忙,孩子在学校各方面的情形都了如指掌,随时可以发现问题纠正解决。
在中国,祖父母帮着儿女照看第三代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儿,在美国是一辈只管一辈的事儿,祖父母偶尔帮着照看一下孙辈尚可,没有全天照看的。祖父母不肯失去自己的生活,媳妇们也不愿意婆婆过多地参与到自己的生活中。
美国的妈妈们选择留在家里,和没有后顾之忧也有很大关系,因为美国人把家庭看做一个整体,法律会保障不外出工作的配偶的各种权益。
比如说退休金,不工作的配偶到了退休年龄照样可以领到,数额是工作配偶的一半。如果配偶的工资比较高,那么实际拿到的金额和自己出去工作挣得的退休金差不太多。
如果离婚的话,结婚几年(各州不同)以上,工作的配偶除了支付孩子的赡养费之外,还要支付前妻的赡养费直到她再嫁为止。这也就是为什么多美国女人不工作,和男友同居而不结婚,因为她靠前夫的赡养费生活。
辛普森杀妻案的起因,据说就是因为他前妻拿着他的巨额赡养费,和英俊的小伙子约会,让他心怀嫉妒。他们还在探视照顾孩子的问题上有分歧,辛普森积怨已久,那次终于爆发杀了前妻和她的男友。
美国的上班族大都会买人寿保险,一旦发生意外,另一半及孩子以后的生活肯定有保障。911发生以后,那些牺牲了的消防队员的家属都拿到了几百万美元的各种保险给付。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东西方在婴幼儿养育上的着重点有着不同。
中国人在孩子小的时候更着重在生活方面,而美国人,更看重儿童的心理和品德的培育。
所以,在大多数的老中家庭里,只要孩子有人看着,吃饱喝足穿暖不出事就好,而大多数的美国人则认为,婴幼儿时期是人生打基础最关键的黄金期,所以很多妈妈选择留在家中陪着孩子一起成长,等孩子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人生观、自信心、自我意识等等都打下了基础以后再出去工作。
妈妈这样做,受益最大的是孩子。
要是自己不工作且自己的自尊心不是很强,老公挣的钱不错,女人呆在家里也没有什么不好。还是看个人啦。喜欢在职场上打拼的,可能会比较有自我成就感。要是在家里,能把孩子教育的有方有出息,也会有家庭成就感。
否则按照你说的那条:好像北美女人结婚就进了保险箱一样。并不是那样。
同意.我的一个美国女友就告诉我她不能HANGLE工作的压力,所以就不工作了.生孩子刚好有了理由.
您說的都很對!
而我沒有把“中国人只把孩子喂饱穿暖的”說的更應明確。造成您理解上的誤會。
我的整篇觀點是圍繞樓主關于為何選擇當家庭婦女而言。
這里要說明的是,任何一個民族的教育都不是完美的,美國人的也然。
但就為何選擇當家庭婦女而言,美國人的選擇是基于對孩子的早期教育的角度。
但凡有點早期教育知識的人都知道:0-6歲是打人是基礎的黃金時段。一個人的自信和對自我的接納會影響TA的一生。
華人對這一點和老外則有一定程度上的落差。
華人請父母,保姆帶孩子忽略了孩子早期(0-3歲)心理的需要。所以才有“吃飽穿暖”一說,而我們對教育的重心則是放在孩子“懂事”以后。。。
您可以看到華人的父母,幾乎把“心思”都放在孩子的身上(這也是為什么您對“中国人只把孩子喂饱穿暖的”的說法產生反感的主因),為孩子“做牛做馬”但卻很少讓孩子*做自己*。
華人對孩子是:愛,寵,甚至溺愛,但缺乏尊重!
許多的父母把自己一生沒有實現的“理想”都寄托在孩子身上,這使的華裔的孩子“活的很沉重”。
我們在PUSH孩子學習時看到的是孩子的“未來”,忽略的是孩子的“現在”,孩子畢竟是孩子!請給予孩子做“孩子”的權利。
说得很对
我说的是中国人比美国人更重视幼儿早期教育,不代表中国人的教育方法就都对。我的目的仅仅是反驳所谓中国人只把孩子喂饱穿暖的说法,因为不管在历史上还是今天,这种说法都是错的。
我不认为华裔子弟的人际关系,eq什么的比其他种族差。每个民族有自己的文化和道德体系,到了完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也需要有个适应过程,特别是自己作为少数民族要适应一个完全不同的主流文化。 我过去有不少维吾尔朋友,他们在汉族主体的环境下也显得不伶俐,我觉得不是因为他们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差或者eq差,而是他们对汉人总有隔阂感,而且文化上也有差别。
所以呢,请你还是以客观中立的态度来看待这些事情,不要一切以白人西人那套来作为标杆。我父亲不是一个很善于交际的人,但是当我家遇到困难的时候,他的哥哥和几个朋友都是倾全力帮助,他们可以把自己的工作停下来,把不多的积蓄拿出来去帮助自己的朋友和兄弟,真正发自内心的去把对方的需要当作自己的需要。美国人,有几个有这样的朋友/兄弟呢? 我可以说大多数都没有。所以可以说美国人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差,不会为人处事,对不对??
回到教育问题上。中国人在小孩3,4岁就开始讲道理,比如孔融让梨这样的故事等,是让小孩真正明白事理,知道遵守规范,我认为这样是对小孩的真正尊重。而美国呢,我觉得更多的是简单要小孩遵守,很少讲道理,父母又不能打孩子,所以往往大量使用物质诱惑(中国人也用物质,但是不那么依赖)。
所以呢,我从来不是说中国人的教育都正确,给小孩背点古诗是对的,但是过分强调就不对了。 但是,这不代表美国人的那套方法是完全正确的。
agree with you. In fact, Chinese are paying too much attention to their children's education, not Americans.
谢谢您的指教,看一个民族的早期孩童的教育不是表现在语言的争论而是由事实而定,您说对吗?
基本上选择在家自己带孩子的美国家庭都是中产阶级或我们说的白领阶层。
中国以前经济条件不好时,孩童的教育是好的,近30年,中国的经济蓬勃发展,但孩童的教育,我们从“80后”就可以看出您说的;“懂事明理”的结果了。
而您说的;“通过各种方式开发儿童智商”也让我们看到现今中国的孩子所拥有的“过度聪明”(相对而言海外的孩子就有点“笨”了),人的素质不断的下沉。。。
华裔的孩子,书是比老美会读,但人际关系,EQ,情绪管理等等则是普遍的缺乏。
老美的幼童教育,表面上看似您说的“玩疯”,但您不觉得他们做父母的非常尊重孩子吗?
当一个人被他所崇拜的人(孩子与父母)赋予尊重和肯定时,这个人的自我价值感是高的,而拥有高自信和自我价值感的人,他处事的能力是强的,这也是我们华裔父母要向老美学习的地方。
您可能来美国时间不是很长,如果您在这里居住了20年后,我相信你的观点会有所不同,毕竟这不是政治和义气的事,我是平心而论教育的问题。
再次谢谢您的指教。
‘等孩子过了六岁也就是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自信心,自我意识都定型了以后再出去工作。’
这个定型,过了6岁还不行,还要等过了16,过了26才差不多把。这样说,美国的母亲起码到50多岁才能出来工作。可怜。
中国人非常注重幼儿的品质培养和早期教育。中国人从小就要教育孩子懂事明理,通过各种方式开发儿童智商。
美国人则是放任,除了机械的要求幼儿遵守社会规范外,很少去真正关心儿童的行为,让小孩疯玩而已。
你讲得是十分重要的一条,我把它补充到文章里了,谢谢!
东西方在幼儿养育上的着重点有些不同。
东方(中国)人,着重在生活--吃,暖,舒适等方面,
西方(美国)人,着重在心理--品德,独立,自信等方面。
所以,在大多数的老中家庭里,只要孩子有人看,有吃,有喝基本上就OK,故,自己带和请人带决定权在于金钱的差别。
而大多数的美国人则相信;孩子的0-6岁是人生打基础最关键的黄金期,而这个黄金期不是金钱可以衡量的。
所以,大都选择留在家中教育孩子,等孩子过了六岁也就是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自信心,自我意识和自我接纳都定型了再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