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妮的咖啡屋

这里的咖啡杯杯用心而来,货真无价。新浪同名博客:http://blog.sina.com.cn/caizhenni
个人资料
正文

救命的“吃不饱”

(2007-11-26 06:16:27) 下一个

有个朋友生意做得很大,在大陆、美国都设有数个工厂。

他有个怪癖,无论是什么形式的宴会或聚会,他一定要吃白米饭,吃完米饭的碗还要用水涮一遍,把涮碗的水喝了以后,才会心满意足地说一句:“吃饱了!”

原以为他信佛,不浪费粮食。后来有一次聚餐后,他为我们讲了他小时候的故事,方知此举大有渊源。

那时他们全家住在一个小城里,有兄弟姐妹六人,只有爸爸一个人工作。五九年、六零年大饥荒的时候,见不到肉、蛋、奶,什么鱼、豆腐、蔬菜之类的副食一概没有。只有每个月按人头分配的口粮可以买回来。因为没有油水和副食,那点定量的米根本不够吃,每个人都饿得两眼发绿。天上飞的、地上爬的、树叶、杂草都被吃得光光。

他家里有杆秤,买来一个月的米以后,妈妈就用秤把米平分成三十一份,每天拿出一份来做饭。这样保证每天都有饭吃,不至于到月底时揭不开锅。

每天的份额又分成不等的三分,早晚的量少,中午饭的量多一些。

妈妈先把米放到锅里,加上一大锅水,熬成半烂的粥,然后把上面的稀汤舀出来放到一旁,再把已涨得很大的米粒捞出来,放到蒸锅里蒸,这样蒸好的饭介于米饭和稀粥之间,但是体积比米饭增大很多,孩子们吃起来会感觉吃进去了许多饭,在心理上会抵消掉一些饥饿的感觉。

爸爸按每个孩子的年龄,计算出每人应得的份额,用秤一份一份秤出来分给大家。中饭因为爸爸要工作,所以他带饭是带这种蒸米饭,晚上他和妈妈就只喝那个早先舀出来的稀汤,而妈妈中午也是喝稀汤!

妈妈最后瘦到体重只有六十几斤。

拿到自己的那份饭以后,大孩子们都知道慢慢吃,尽量延长吃东西的幸福感。而三岁的小弟弟一见到饭几口就抓进嘴里直接吞到肚子里,然后看着哥哥姐姐们的饭流口水。妈妈这时总会把自己碗里的米汤给他喝几口。

蒸饭的布,要在大碗里用水涮干净。

把蒸饭的水和涮布的水混到一起,分到孩子们的碗里,是大家吃完饭后额外分享的佳酿。

最开始的时候孩子们吃不饱,会冲着父母喊:“我还饿呀!没吃饱啊!”

爸爸总是很严肃地对全家人说:“现在的情形,谁都不能吃饱,这样家里才不会有人饿死!要是谁吃饱了,那就意味着别人要饿死了。只有每个人都吃不饱,我们全家每个人才能都活下去。”

最终熬过了最困难的日子。

所有的孩子都活了下来。

他们家至今保留着那杆秤,因为它是全家人在最艰难时期同舟共济的见证。

[ 打印 ]
阅读 ()评论 (8)
评论
龙鸟 回复 悄悄话 非常敬佩这么有智慧的妈妈
蔡真妮 回复 悄悄话 没白米饭就意味着没吃饱,回家补上白饭。
butdie 回复 悄悄话 突然觉得故事有问题

如果是西餐宴会,哪里来的白米饭?
butdie 回复 悄悄话 三年困难时期

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8%89%E5%B9%B4%E5%9B%B0%E9%9A%BE%E6%97%B6%E6%9C%9F、

历史会审判那个发明“三年自然灾害”的人
wolao 回复 悄悄话 sad
蔡真妮 回复 悄悄话 就是就是,三年饥荒,上山下乡都没赶上的人都是幸运儿。
焦急等待的人 回复 悄悄话 但是我们的父辈都有过那个年代苦难的经历。4千万啊,比整个加拿大人口还多。愿这样的悲剧再也不要发生了。
金色的麦田 回复 悄悄话 那个年代真是太可怕了,,,每当读到那三年饥荒的文章,都庆幸自己没有生长在那个年代。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