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1)
2015 (202)
2018 (96)
2019 (96)
2020 (225)
2021 (151)
2023 (106)
这个问题正确答案是因人而异,因时而异,无法做出统一的答案。我谈谈自己的经验吧。
我刚刚进入股市的时候(不算基金阶段),先买了3只股票,Bay Network,3 COMS, SCHL。那时我刚到贝尔实验室上班,口袋空空,每一份余钱都放进股市了。当时网络刚刚兴起, 思科还没有上市。因此一口气买进2支网络股。买SCHL是因为儿子着迷它出版的goosebumpers 系列读物。谈不上什么投资组合。
有了这几只股票,每天业余时间全部投入投资研究。受到的教育是分散投资。照葫芦画瓢,终于在三年内收集了7个行业(那时候标普划分10个行业),每个行业2至3支股票。
不久之后,互联网兴起,如AOL涨得很快,20支股票很快失去平衡,到了2000年,ARBA, JDSU, QCOM等等的爆发,让起初的分散投资名存实亡。
2004年我在A股开户,采用相同原则,选了20支行业龙头股票,记得后来中集与中信爆发。
因为职业的合规限制,我之前并不能自由买卖股票的。这样的话, 分散格外要紧。最多的时候持有近70只股票,其中包括相当多的僵尸股。
2009年我离开了华尔街,交易不受限制,但之前养成的分散持股风格没有改变。
最近几年开始对过去的投资经历进行反思,发现个人投资,如果持仓太杂,容易乱,市场变化时反应迟缓,很难突出重点。过去收益较大的股票往往就那么几只,其它的持仓完全是滥竽充数,有时候还会拖后腿。
从A股持仓开始,我逐步从20支减到10支,现在7支。就算有几个账户,也基本复制。如此一来,对每一只入选的个股,都十分谨慎,但求不要踩雷。幸运的是,改变策略以来,回报不错,因为一旦重仓股有了超越表现,对整体账户有更大的提升。
目前我的美股也在过去的一段时间调整到(几个账户一共)10支股票。年轻的时候记性好,常常在一个信封后面写下我的持仓,密密麻麻的。如今满足于屈指可数的几只股票,字可以写的很大,看着舒服。
以下分享一下我的持仓,占比,及简要选股考量。我选股以基本面为主,基本采用TAM估值(以前介绍过几次)。以宏观大势,技术分析,心理分析确定增仓减仓进出时段点位。必须承认,我不善于交易,也很少交易(最近比较频繁)。
YTD的收益大致是
一个买入不动A股账户16.4%;
一个买入不动美股账户12.0%,
一个部分交易美股账户17.9%,
一个交易为主的美股实验账户43.2%。
值得注意的是,只是作为讨论,不作投资建议,同时我会随时变动,恕不能更新。
免责声明:沧海概不荐股,不作任何投资建议,不对任何投资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