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十问奥巴马

(2008-11-06 17:54:41) 下一个

    事实最终证明,这不过是一场没有悬念的投票。

    北京时间11月5日中午12时,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奥巴马,以338票对155票的悬殊差距,击败年迈的总统候选人麦凯恩,顺利当选美国第56届总统。他也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非洲裔总统。遥远的肯尼亚,在他正式当选的那一刻正举国欢庆。
    这位将在未来四年领导美国的黑人总统,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他为何能创造历史?已持续跟踪美国大选数月的本报驻华盛顿记者杨晴川,通过此文详细披露奥巴马当选的台前幕后,以及他未来可能的对华政策等悬念。

 【一问】奥巴马是谁

    如果他不曾参加竞选,巴拉克·奥巴马也许只是Google搜索中众多指向的一个。至少,有一个人和他同名,这就是他的父亲,一位肯尼亚黑人。
    老奥巴马的成长经历就是一个改变命运的故事。他从肯尼亚西部的小村庄来到美国读书,经过哈佛镀金后在肯尼迪政府担任经济学家。
    尽管奥巴马两岁后只见过父亲一次,但数年来他提及父亲时始终深感自豪。他获得哈佛大学法学博士,他曾经出版自传《源自父亲的梦想》,用他外祖母的话讲,奥巴马继承了他父亲的智慧,并一直沿着后者成功的道路风雨兼程。
    当选美国总统,奥巴马终于攀上了人生的颠峰。
    尽管因夫人在预选中败于奥巴马而至今心存芥蒂,但美国公认智商最高的总统之一克林顿也由衷承认:奥巴马极具政治天赋。能被克林顿看得上的人不多,奥巴马就是一个。
    他是那种为美国政治游戏规则度身打造的人:直觉敏锐,判断精准,每每在关键时刻抓住机会,成功把困难转化为优势。
    这种天赋,在奥巴马一生的关键转型中都有体现:从一名自小生长在印尼和夏威夷太平洋岛屿文化背景下的普通混血儿,成功融入美国芝加哥的黑人社会;从一名无神论者变成基督徒;从一个书生气十足的大学老师变成当代美国最出色的政客。8年前,他还是国会选举的失意者,徘徊街头;如今,他变为当今唯一超级大国的最高统帅,光芒四射。
    由于这种天赋,他把一个被生父遗弃的悲惨童年演绎成一段感动世人的成长故事, 把一个并不起眼的州议员职位变成进军华盛顿的起点,把纪律松散和桀骜不驯的年轻一代转变成一股空前强大的政治势力。
    当今天的人们把“变革”、“复兴”等希冀嘱托于他时,他只有47岁,在全美政治舞台上活动的时间不超过4年。开始竞选总统时,他走在华盛顿街上都会迷路;他许下了一箩筐的愿,但许多承诺事实上自相矛盾;他誓言要跨党合作,但却受制于党内占统治地位的右派势力;他想要彻底改革,但实践途中又注定将面临现实无奈的阻挡。
    他全部的管理经验来自他的竞选团队。明年1月20日,当他走进白宫椭圆办公室时,上述的所有矛盾和挑战将一一呈现。从他的个性特点来看,他同样有望把问题变成机遇。只不过,当总统面临的挑战,难度要超过他此前经历的任何考验。

【二问】为什么会是奥巴马

    尽管大选前民调就一路领先,但没人能为奥巴马的最终胜利打包票。在美国历届竞选史上,人们对曾经口头支持黑人候选人、但却投票给白人候选人的“布拉德利效应”和“维尔德效应”记忆犹新。更何况,奥巴马是首位获得总统候选人提名的黑人竞选者。
    所以,当结果尘埃落定时,美国媒体由衷地感叹:不是说奥巴马有多么伟大,而是美国太需要变化了。
    遗传自父亲的咖啡肤色,没有为奥巴马带来太多种族困扰,反而成为了他标立“变革”的一面旗帜。
    其次,美国人在伊战的泥潭里挣扎了很久。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今年8月的一份调查显示,约有60%的受访者认为伊拉克战争是一个错误。然而,年迈的麦凯恩始终固执地坚持不从伊拉克撤军,奥巴马却是唯一明确反对伊战的候选人。美国人不选他能选谁呢?
    他主张进行医疗改革,向富裕的人征税,同时通过各种方式吸引年轻选民的支持,这些都让饱受金融危机摧残的美国人对他充满了希望。
    此外,《时代》周刊认为,在与老牌政客、战争英雄麦凯恩的竞争中,奥巴马显示出情绪的稳定和决策过程的慎重。这是他作为政客最大的优点,也是致胜关键之一。
    这体现在选举过程中他的几个关键决策上。首当其冲的便是选择副手。经过了周密的分析比较,他最终选定经验丰富的拜登。而没有在预选结束时一口答应希拉里当副手的要求,并非有意拒绝,只是没有考虑清楚。这就是典型的“奥巴马式决策过程”。而麦凯恩抱着赌博的心态选了连他自己也不了解的佩林,是个天大的败笔。

【三问】奥巴马会对中国友好吗

    许多关注美国大选的中国人,其实最关切的是未来美国对华政策的走向。事实上,任何一个美国总统制订对华政策,都是基于美国利益的权衡和考虑。正如美国中国问题专家、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研究员葛来仪在大选结束前说的那样:无论谁当总统,对华政策的大局也不会轻易改变,“发生冲突的可能性极小”。
    但不可否认,不同候选人看待中国的角度和侧重点并不相同。在包括对华态度的对外政策上,美国总统候选人常常上台前说一套,上台后却因现实需要而进行各种调整。事实上,现在还无法预知奥巴马当选总统后究竟会采取哪些具体的对华政策,但从他的言论和顾问班子组成来看,或可折射出他将来的对华政策走向。
    奥巴马去年在《外交》双月刊上发表了《重振美国领导地位》一文,其中在论述对华关系时,他主张在亚洲建立一个更为有效、广泛的构架,而且要超越现有的双边协定、高峰会议和多边机制,比如朝核问题六方会谈。
    他宣称,美国要鼓励中国成为一个“负责任的正在崛起的大国”,在美国的主导下帮助解决21世纪人类共同面临的挑战。他说,中美之间是既合作又竞争的关系。美国对华政策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在加强自身实力的同时扩大合作。与此同时,为了保持在美国中下阶层选民中的支持率,奥巴马在涉华贸易问题上一直有浓厚的保护主义和民粹主义倾向。
    有学者认为,如奥巴马当选,在制订对华政策过程中,某些党内反华派(如众议院议长佩洛西)和利益集团(如工会组织)必然会对他施加影响,迫使他在人权和贸易问题上对中国采取更强硬的政策。
    奥巴马强调通过外交和协商解决外交争端,这或许会有助于中美加强沟通。但也有人认为,民主党的这种协商态度是有限的。如果协商得不到奥巴马所希望的结果,甚至使他被美国政界视为“软弱”时,他将立即转为强硬。被奥巴马视为榜样的前民主党人总统肯尼迪就是如此。
    在奥巴马庞大的外交顾问团队中,核心加外围成员共近200人,其中不乏对华政策务实派,包括卡特时期的国家安全委员会顾问布热津斯基、克林顿时期的国家安全顾问雷克、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中国事务主管贝德和助理国务卿苏姗·赖斯等。
    不过,奥巴马的外交顾问中还有一些所谓人权专家和自由派人士。有分析家认为,这些人代表了奥巴马外交政策方面的所谓“理想主义成分”,其中有些人还显露出借维护“民主、人权”之名干涉别国内政的倾向。

【四问】谁在支持奥巴马

    奥巴马当选美国总统固然是个巨大成就,但更重要的是,他是数十年来首位获得半数以上选举人票的获胜候选人。可以想见,在明年年初的就职典礼上,他可以自豪地说,他不是哪一个党的总统,而是全民总统。
    美国政治的特点是种族政治和地域政治。因为尽管美国有阶层之分,但无人敢倡导“阶级斗争”。多数美国人都自认为是中产阶级。因此,美国政治势力除了左右之外,最大的分别就是种族。
    从种族的角度而言,白人和黑人是美国最大的两股政治势力。作为有黑人血统的总统,奥巴马的政治成功,是从黑人社区起步的。没有黑人在民主党预选和大选中的鼎力支持,他可能走不到今天。然而,奥巴马对白人同样具有吸引力。民调显示,比之上届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克里——一个再典型不过的白人政客,奥巴马在白人选民中更有人缘。
    在这个问题上,奥巴马又把弱点变成了强项。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与其他非洲裔候选人不同,奥巴马不打种族牌,这的确是个高招。突出肤色,的确能够争取黑人选民的认同感。但黑人在美国毕竟是少数,肤色政治的负面效果同样很大。本届大选中,奥巴马把自己定位为“碰巧是生为黑人的候选人”,其政治主张突出的是不同种族的团结与融合,并非争取黑人权利。这样一来,他左右逢源。
    美国政论家坎宁安认为,奥巴马能在黑白选民之间左右逢源,靠的是周旋于不同选民群体之间游刃有余的政治技巧。黑人和白人选民都喜欢奥巴马,并不是因为他像马丁·路德·金所希望的那样弥合了种族分歧。对黑人而言,他是“自家兄弟”,是黑人权利的维护者;对白人而言,他是少有的向白人伸出橄榄枝的黑人政客,能使部分白人减轻历史的负罪感。
    从根本上,美国政治仍然由白人主导。奥巴马的成长经历,除了肤色以外,与美国白人精英有更多相似之处。
    要在美国政坛上驰骋风云,白人是得罪不起的。这一点,精明的奥巴马十分清楚。为此,他千万百计地与在美国经济、政治和媒体界都能量巨大的犹太社团拉关系。后者在选举中大力支持有黑人血统的奥巴马,这在历史上十分罕见。
    此外,相比于满头银发的麦凯恩,奥巴马更受美国年轻人和媒体的宠爱。科罗拉多的大学生们甚至为他满脸涂满颜料,挨家挨户地叩门拉票。皮尤研究中心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在整场奥麦对决中,媒体给予麦凯恩和奥巴马的负面报道比是57%对29%,而给二者的正面报道比是14%对36%,悬殊之巨史无前例。
    奥巴马为什么这么有学生缘和媒体缘?大学生罗琳说:“他英俊帅气、勇敢果断、才华横溢,我们都爱他。”

【五问】奥巴马会代表谁的利益

    作为美国总统,奥巴马当然必须代表美国利益。作为民主党人,他可能更注重调和社会上各种利益集团矛盾。但从根本上说,美国两党代表的都是美国精英阶层的利益。这一点,只要分析一下奥巴马的竞选资金来源就很清楚。
    本次大选中,奥巴马创造了个人筹款6.2亿美元的历史纪录。光是在9月份的30天,他就筹款1.5个亿,捐款者超过300万人。
    有一种看法认为,奥巴马之所以在竞选筹款中总是领先,要主要归功于他在网上开展的个人小额捐助。这也是他的竞选团队一直宣传的。然而,《纽约时报》揭穿了这个神话。原来,奥巴马尽管筹款渠道较之麦凯恩更为多元化,但他的主要资金来源一样来自于传统的精英集团。根据该报对其竞选团队向联邦选举委员会提交的报告分析,奥巴马的竞选经费只有四分之一来自捐款额200美元以下的小额资助者,这甚至低于同类捐资者在现任总统布什上一次大选中的捐资比例。
    与此同时,奥巴马和麦凯恩一样,都通过钻法律空子大量吸收大额捐助者的资金。两人的大金主都超过2000人。奥巴马的最大捐资者包括房地产商克拉克、大律师吉尔伯特和好莱坞大亨卡兹伯格。
    为了治理政治献金泛滥,2002年美国国会通过《两党竞选改革法》,规定个人向政党全国委员会捐款不得超过2.85万美元,向州一级政党委员会捐款不得超过1万美元。尽管如此,仍有空子可钻。
    为取得资金优势,奥巴马和麦凯恩都成立了许多“联合筹款委员会”,利益集团或个人向二人的“联合筹款委员会”捐款平均数分别是3.3万美元和7万美元。美国各大律师事务所是奥巴马的最大金源,另一大金主是证券和投资业。
    为了选举需要,奥巴马提出给高收入者加税的口号。不过,收人钱财是要替人消灾,奥巴马最终能在加税方面有多大的上升空间,利益集团也会拭目以待。

【六问】奥巴马的心腹都有谁

    奥巴马的政治生涯从芝加哥起家,目前他的亲信有不少是从那里带来的旧班底。其中首推他的军师、芝加哥政治操盘手阿克塞尔罗德。没有此人,奥巴马就不会有今天的成功。
    1984年,阿克塞尔罗德决心投身政治,随即成为芝加哥政客西蒙的竞选总管。令西蒙及其竞争对手目瞪口呆的是,没有任何竞选经验的阿克塞尔罗德,在号召选民、制造人气方面,竟会有那么多招数。结果,西蒙顺利当选参议员,而阿克塞尔罗德则经此一役,找到了自己的出路——成立了一家专门为政客助选的公关公司。20多年来,费城、克里夫兰、底特律和芝加哥的市长,都由他一手扶上宝座;而纽约前市长斯皮泽尔、马萨诸塞州州长戴维·帕特里克、北卡罗莱纳州前参议员约翰·爱德华兹的成功当选,更让阿克塞尔罗德名闻全美。
    阿克塞尔罗德与奥巴马的结识要追溯至15年前。在芝加哥参加一场竞选活动时,“政治新星”奥巴马力邀阿克塞尔罗德加入自己的竞选团队。后者一口答应,从此成为奥巴马仕途上的最大帮手。4年前,正是在阿克塞尔罗德的帮助下,曾经失意的奥巴马才成功当选参议员。
    自登上全国舞台后,奥巴马还力邀民主党的一些著名政治操盘手加盟。在华盛顿,他看中了前参议院民主党领袖达施勒的办公室主任、在国会工作了30多年的劳斯。劳斯当时已决定退休,但被奥巴马的诚意所感动,成为奥巴马的参议员办公室主任。在劳斯的帮助下,奥巴马才逐步摸清了华盛顿的政治门道。
    奥巴马还拥有一名华人得力干将,也是他在哈佛法学院的同学卢沛宁。2005年奥巴马当选参议员后,便立即邀请卢沛宁前往国会山担任他的顾问。卢沛宁毫不犹豫地“跳槽”到同窗好友的身边,担任奥巴马办公室立法主管,为奥巴马在国会立法事务中的工作提供助手和智囊服务。
    在搭建总统竞选班子时,奥巴马首先想到的也是卢沛宁。这期间有件事值得一提:奥巴马宣布竞选总统之后,他收到的第一笔政治捐款有30多万美元,来自于他曾经工作过的西德利·奥斯汀律师事务所。其中的5.1万美元,是卢沛宁的妻子凯瑟琳·汤普逊在华盛顿地区四处活动,亲自出马为奥巴马募集来的。有人认为,考虑到奥巴马自己的身世背景,他会邀请一些少数族裔美国人加入其政府班子,而卢沛宁这样一个为他鞍前马后效力的得力干将,将有可能成为“赵小兰第二”。

【七问】奥巴马会将美国引向何方

    奥巴马的竞选口号是“变革”,这也是他获胜的关键。他不仅要对内变革,对外还希望“改变世界”。
    最近在接受《时代》周刊采访时,奥巴马描绘了施政蓝图。第一要务是拯救美国经济。第二是通过一项能源法案。这两个议题相互关联。奥巴马认为,寻找新能源的努力,将成为未来振兴美国经济的新动力。
    但是,实现这两个目标都不容易。首先是奥巴马将从布什手中接过美国历史上最为庞大的财政赤字。他的一系列经济、税收、能源主张,都意味着要扩大开支。据智库估计,如果实行奥巴马的经济救援和财政激励政府,美国财政赤字将再增加大约3万亿美元。
    此外,经过此次大选,民主党虽然控制了白宫和国会两个权力中心,但奥巴马和民主党国会领袖的政策思路并不完全一样。比如,民主党元老泰迪·肯尼迪一直在激进推进全民医保计划,并将之称为“我一生的事业”。许多民主党议员也予以赞同。在税收政策上,奥巴马的政策与一些自由派民主党议员意见也并不一致。
    需要指出的是,奥巴马在民主党只是个小字辈,在参议院按资历排名倒数。他有无能力驾驭党内元老,对他而言是一个重大考验。
    在国际事务中,尽管奥巴马将寻求与布什截然不同的外交风格,但他的外交政策走向仍难以预料。因为国际形势变化太快,美国总统的对外政策重点只能随之改变。例如开始竞选时,伊拉克是美国对外政策主要议题,但如今已淡出美国公众视线。而他增兵阿富汗的计划,也可能受制于财政等因素。
    从历史上看,美国总统上任前后在对外政策方面的变化很大,经常会有意外之举。保守派总统尼克松上台后进行对华的破冰之旅;热衷扩军备战的里根后来却提议进行核裁军;布什从上台之前的低调外交政策转变成世界人民心中的新帝国主义。
    虽然世界对奥巴马充满好奇和希望,但光有形象上的优势并不意味着一定能够取得杰出的外交成就。
    当然,从选民呼声和执政基础来看,奥巴马会成为近年来最强势的民主党总统。但他的民调会不会走布什一样的老路?现在下结论还为时尚早。

【八问】奥巴马怎样看世界

    奥巴马的世界观,可以称作“现实的理想主义”。作为民主党人,在对外政策上,他秉承民主党的理想主义传统,强调国际合作,通过外交手段解决问题,改善美国的国际形象。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奥巴马赢了,他在国外的支持者比美国民众更欢欣雀跃。
    如果美国大选在他今年夏天到访的任何一个欧洲国家举行,他早已稳操胜券。盖洛普上个月公布的民调显示,在法、德、英这三个国家,对美国有好感的人不足50%,但却有70%至80%的民众都支持奥巴马当选。
    而他所到之处,媒体报道规格和到访国接待的规格,都达到了“总统级”。这不仅与今年上半年麦凯恩访问欧洲时的冷清场面形成鲜明对照,也与布什访欧时不断遭到抗议形成强烈反差。这很容易使人联想起美国已故总统肯尼迪和里根在柏林发表历史性演讲的情形,美国《芝加哥论坛报》因此称这次演讲展示了“奥巴马在国际公众面前代表美国价值观的能力”。
    分析人士认为,“奥巴马热”的形成,除了其国际化的成长背景以及个人魅力、政治天赋外,最重要的是他至少从形式上全面颠覆了美国过去7年来的对外形象,让世人看到了与共和党有明显区别的另一种外交思路。
    对盟友,奥巴马表示要采取多边立场,听取他们的意见,关心他们的利益。对“敌国”,奥巴马主张多通过外交手段解决问题,包括与伊朗和古巴等国领导人直接会谈。这些主张与共和党政府“邪恶轴心”和“非敌即友”等充满火药味的论调相去甚远。
    在影响美国形象的最大负面因素——伊拉克战争问题上,奥巴马承诺上任后立即设立撤军时间表,与国际社会主流看法达成了一致,也得到了伊拉克总理马利基的肯定。
    美国《新闻周刊》国际版主编、著名政论家扎卡里亚认为,“奥巴马热”的关键成因在于,他让世人对美国产生了一种久违的期待。奥巴马的言论中,充盈着积极乐观:在约旦,他梦想“中东的新黎明”;在柏林,他呼吁欧洲“走出历史阴影,选择自己的明天”。

【九问】奥巴马将如何对待政敌

    可能是由于曾在多个不同环境下生活,奥巴马喜欢与不同类型、不和背景的人交流对话,包括对手。他相信,对话可以有助于解决问题。昨天的对手,可能就是明天的盟友。
    《纽约时报》记者康特长期跟踪报道奥巴马。他认为,奥巴马天生有一种与人对话及调解冲突的冲动,这也为他带来了许多成功。他关于全美国团结起来消除党派分歧的话,并不全是政治口号,而且是一种基于人生经历的个人理念。
    奥巴马最初出名是成为哈佛大学法学院院刊首位黑人主编。他在竞选这一职位时,勇敢地走到站在敌对的保守派学生面前,成功地说服他们选他当主编。    
    在今年预选结束后,奥巴马设法主动与希拉里和解,最终说服她和克林顿一起为他助阵。大选过后,他也在第一时间发出了与共和党及麦凯恩和解的口号。
    他呼吁:跨党组阁。这是他的前辈肯尼迪曾经的政策。当年,肯尼迪“全国撒网”,使得内阁成员具有广泛的社会背景,并能向他提供各种独立判断。如今,在应对金融危机的迫切任务下,奥巴马的“跨党组阁”让人们对他今后的开放性政策有了更多期待。
    奥巴马未来的内阁中会有哪些政敌的面孔?布什政府的国防部长盖茨和财政部长保尔森都可能留任。而作为温和派的共和党参议员,麦凯恩亦有可能与奥巴马携手。

【十问】奥巴马会成为“肯尼迪第二”吗

    奥巴马如愿以偿地当上了总统,下一步目标就是要做一个伟大的总统,他并不掩饰这样的雄心。他对媒体大声宣布:肯尼迪是他的偶像。而也有人已把他和肯尼迪、罗斯福、林肯这些美国公认的伟大总统相提并论。
    然而,他能成为“肯尼迪第二”吗?美国历史上,伟大的总统往往是时势造英雄,而并非主要靠个人主观努力。
    美国总统尽管权力巨大,但远非一个人说了算。财权在国会手中,消耗多少能源由消费者自己决定。更不用说,数不清的利益集团都想对总统施加影响。一个再强势的总统,在利益集团冲突的夹缝中,往往也得被迫改变施政路线。
    林肯曾写下这样的心里话:“老实说,我无法控制事件的发展。相反,我是在被事件所控制。”罗斯福也深有同感。他说,一个总统往往不是顺风前进。风不是吹反了,就是吹偏了。在这种情况下,最好的办法就是锁定一个方向,顶风慢行,避免翻船。
    事实上,美国当前的金融危机到底有多深,奥巴马心中无数。他的经济顾问古尔斯比说,美国经济危机的黑洞深不见底。与此同时,美国仍在陷入两场战争,大国实力此消彼长。
    处在这样一种经济和战略环境当中,奥巴马的施政日程已被大体确定,由不得他自己。

【作者】国际先驱导报记者 杨晴川 发自华盛顿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