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布什的核心遗产

(2008-04-01 17:41:20) 下一个
 

布什的核心遗产:伊拉克石油


2008年03月31日  来源:《世界知识》杂志 


    尽管伊拉克战后重建使美国处境难堪,但布什还是为美国留下了“控制伊拉克石油”这一核心遗产。如果美国真正获得这一遗产,将会确保美国掌握未来几十年的利益流向。因此为落实对伊拉克石油的全面控制,美国借伊拉克新政府虚弱之际,加快了行动步伐。

    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苦等的石油果实,终于快要成熟了。

    近日,世界油价每桶已突破100美元,世人对石油开发也愈加关注。就在这个当口,沉寂多年的伊拉克石油项目竞标工作适时启动,并日渐成为角逐热点。据伊拉克石油部透露,超过70家国际石油公司向伊拉克政府有关部门递交了欲参与伊石油项目的投标书。伊拉克有关部门将对参与投标的国际石油公司进行全面研究、考察和评估,并在3月份公布被批准进入伊能源市场的石油公司名单。

    发动战争抢石油

    早在二战时期,美国就对中东石油格外关注。此后,美国的中东战略一直带有浓厚的石油味。而伊拉克石油资源丰富,储量排世界第三位(前两位分别是沙特和伊朗。另一说伊拉克排第二位)。2007年4月,英国《金融时报》援引国际知名咨询机构的报告说,伊拉克石油储量可能为目前预计的近两倍,该国的石油产量未来五年还会翻番。伊拉克石油开采成本低,每桶只有1~2美元,其带来的巨额利润可见一斑。

    古语说得好:“匹夫无罪,怀璧其罪。”伊拉克丰富的石油储量令美国垂涎不已。美国一直在寻找进驻海湾的借口。1990年萨达姆入侵科威特的拙劣做法,正好为美国加大在海湾军事存在提供了最好机会。而经历了此后对伊拉克长达十余年的国际制裁后,美国又借与萨达姆政权毫不相干的9.11事件,对伊拉克大动干戈。据披露,早在伊拉克战争之前,五角大楼就制定了在战争头几天夺取伊拉克油田和设施的详细计划。而美军进入伊拉克后,重点保护的是伊拉克石油和石油设施。美国的做法再次印证:入侵伊拉克并非是“解放伊拉克人民”,而是控制石油。一个无可否认的事实就是,随着萨达姆的下台,美国全面占领了这个“漂浮在油海上”的国家,并由此获得了占世界67%的海湾地区的石油资源控制权。2007年7月,澳大利亚国防部长公开称,美国侵略伊拉克的真正原因是石油。

    控制大国生存命脉

    美国抢占伊拉克石油,首先是想通过控制伊拉克石油,掌握制定油价主动权。据世界能源机构统计,世界石油需求将从目前每天8500万桶,增加到2030年的1.16亿桶。但目前,海湾国家不愿以增产石油来满足世界需求。今年1月,布什在访问沙特时,曾要求沙特增产石油,平抑油价。以往沙特都会欣然从命,但这次却态度勉强,仅计划未来几年每天增加150万桶。在此情况下,伊拉克石油的重要性日渐凸现。它将在满足未来20年每天300万桶石油需求方面起关键作用。有人还预计,未来伊石油生产可达每天1000万桶。因此美国如果控制了伊拉克石油,随时有能力大量增产,势必将打破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对油价的垄断,获得石油定价自主权。

    其次,石油是一种稀缺不可再生的资源。石油作为现代工业的“血液”,不仅是一种商品,更是国家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战略资源。失去能源保障的国家面临的后果将是灾难性的。据估计,在过去的100年中,全世界已经消耗掉了地球历经数百万年所集聚形成的碳氢化合物的一半,石油供应日趋接近“供油顶点”。这种情况已在美国出现,并正在英国和印尼出现,并可能在未来五年内在墨西哥和其他一些产油国出现。因此石油资源日益成为各国争夺的战略资源。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前主席、参议员理查德·鲁格去年在演讲中说,世界油田储量的3/4不在美国的掌控下。在这种情况下,“谁控制了包括中东、里海和中亚在内的欧亚大陆的石油,谁就能决定谁死、谁活,谁吃饱、谁饿死。”“美国选择了最野蛮、具败坏性和短视的方式来应付‘供油顶点’的问题:用武力来占有地球上剩余的但正在快速消失的石化燃料”。对美国来说,控制上述地区的石油资源,不仅可确保本国长久发展需要(尽管目前来自中东的石油在美国石油进口中所占比重不大),还可通过掌握世界能源龙头,控制其他能源需求大国(如中、日、欧)的生存命脉,最终在与这些国家的较量中不战而胜。


    几个步骤加快控制

    尽管伊拉克战后重建使美国处境难堪,但布什还是为美国留下了“控制伊拉克石油”这一核心遗产。如果美国真正获得这一遗产,将会确保美国掌握未来几十年的利益流向。因此为落实对伊拉克石油的全面控制,美国借伊拉克新政府虚弱之际,加快了行动步伐。

    寻求制度保障。为确保美国在伊拉克的石油利益制度化、法律化,美国已为伊拉克量身打造了一部《伊拉克石油法》。据透露,这部石油法大部分内容,都是由一个受雇于布什政府的美国咨询机构秘密草拟,并经过了美国石油巨头、国际货币基金、美国前副国防部长沃尔福威茨领导的世界银行、美国国际开发署等的修改和润色。事实上,它一开始就是用英语而非阿拉伯语撰写的。因此,它本质上是一部“美国制造”的法律。该法案最显眼的内容,便是把伊拉克巨大的石油财富交给由国内外专家组成的“联邦油气委员会”来管理,而这个委员会又是美国石油巨头们的天下。根据这部法案,伊现有80个油田中的65个及未来勘探的油田,交由外国石油公司开发经营,伊将与这些外国公司签署为期长达20年至35年的“产品分成协议”(PSA):在第一阶段,外国公司可以获得收入的60%至70%,直到回收成本,第二阶段则是获得收入的20%。根据国际能源机构(IEA)的统计,全球只有12%的石油资源适合以PSA制度开采,即生产成本较高、开采前景不乐观的高风险油田,而伊拉克的情况显然不是这样。这里的油田多半已知,而且在陆地上,开采风险几乎为零。纵观其他中东石油生产大国,无一国套用PSA制度。显然,该法案如果得到伊拉克议会首肯,伊拉克石油资源将基本归美国为首的西方石油公司掌控,而巴格达政府在石油问题上的主动权将丧失殆尽。在美国强大压力下,伊拉克政府已在2007年7月批准石油法草案。如今,只剩下伊拉克议会这最后一关,尚未最后批准。

    加强军事存在。为维护美国在伊拉克的石油利益,美国打算在伊拉克保持近乎永久性的军事存在。美国国务卿赖斯和国防部长盖茨表示,美国与伊拉克政府将在年底前签署一项框架性协议,目的是“与伊拉克建立深厚的关系,反映双方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安全利益。”这实际是美国挣脱联合国框架束缚,打开控制伊拉克石油的大门,并迫使其他相关方(如俄、中)承认既成事实的战略。2008年对美国控制伊拉克至关重要。布什已打算待美总统初选结束后,邀请总统候选人为美国未来伊拉克战略出谋划策。各种证据表明,为控制该国油气,美国政府并不打算从伊拉克匆忙逃走或实行“退出战略”,而是继续留在那里。而当初布什加大对伊拉克军事投入,就是为了获得伊拉克高额石油回报。

    肢解伊拉克。准确地说,这还是一项拟议中的计划。几年来,美国高层一直有人提议,应该考虑将伊拉克分成三个种族宗教实体。2006年, 美国国会成立的一个独立委员会,建议伊拉克实施由三个自治区组成的联邦制度;2007年1月,美国前常驻联合国代表博尔顿发表声明,声称白宫已不再需要伊拉克的领土完整,准备计划将其肢解,一分为三;2007年6月,美国高层秘密流传一份“计划B”,核心是把伊拉克分为什叶派国和库尔德国两个国家,人口占少数的逊尼派要么归于什叶派国,要么归于库尔德国;2007年9月26日,美国参议院通过了一项不具约束力的决议案,建议将伊拉克分为库尔德族、什叶派与逊尼派三个实体分治。伊拉克媒体对此一针见血地指出,美参议院的决议案,是要让伊拉克继续作为美国的“附属国”。毫无疑问,伊拉克被肢解后,美国更容易控制。当前,美国在石油政策上对待伊拉克三大教派态度不同:对库尔德人极力安抚,亲美的库尔德人目前已获得了自主签署石油合同的权力,什叶派在签署石油项目时也有一定自主权,而逊尼派则要看伊拉克石油部和美国的眼色。可以预见,未来如果美国仍不能有效控制伊拉克石油,很可能会使出杀手锏,将伊拉克一分为三,从而轻易确保对该地区石油的控制权。
 

 

    西方石油公司

    在竞标中再次抢先

    去年12月5日,伊拉克石油部长沙瑞斯塔尼参加欧佩克峰会,标志着伊拉克开始重返世界能源市场。目前,伊拉克政府准备与石油公司洽谈储量超过50亿桶的巨型油田的合作项目,引发众多石油公司激烈角逐。

    目前,欧盟、俄罗斯、印度等国石油公司闻风而动,纷纷前来参与分羹。但这其中,西方石油公司在竞标中再次抢先。与此同时,美国敦促伊拉克政府不要死等法案通过,而先与西方石油巨头进行合同洽谈。今年1月24日,伊石油部与世界主要石油巨头在约旦首都安曼举行会议,讨论为伊拉克石油生产提供技术服务问题,以帮助伊拉克购买必需设备,进行相关人员培训。据《泰晤士报》报道,埃克森-美孚、雪佛龙、康菲和壳牌已被伊拉克石油部选中,提供服务合同(称“技术支持协定”或TSAs)。这四家石油公司为换取石油合同,将为伊拉克大型油田培训工人,提供装备。据知情人称,壳牌早在2005年就在基尔库克油田参与技术研发,现在又想在油田开发方面获得大单。埃克森-美孚则瞄准南部的祖拜尔油田。康菲公司则正与伊拉克石油部商谈西古尔纳油田合同。雪佛龙和道达尔公司则竞标马杰努油田。伊石油部长坦称,这些外国公司将在此后竞标伊油田开发合同时获得优先。

    国内反对声音难改大局

    目前,伊拉克有几股反对西方控制伊拉克石油的力量,但总体来说力量有限。首先是伊拉克反美武装。这些组织明了美国通过销售伊拉克石油为战争和占领买单的意图,因此他们将破坏伊拉克的石油输油管道、加油站、装油站等作为最重要的战略目标之一。自美国入侵伊拉克以来,伊拉克发生了600多起破坏石油管道的事件,约有650名伊拉克石油工人被杀、被伤或遭绑架。安全问题成为妨碍伊拉克石油开发的最大障碍。但由于这些反美武装滥杀无辜,日益引起普通民众反感,影响力日趋下降。一些逊尼派民众开始反过来与美军配合,打击反美武装。由此使这些组织对石油业的破坏力有所下降。

    其次是伊拉克民众和石油业工会。70%的伊拉克人坚决反对伊拉克石油部的石油政策,将《伊拉克石油法》视为对国家主权的出卖。他们更怀念1972年的石油国有化政策。伊拉克石油工业工会也强烈反对政府的做法。他们认为,伊拉克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收入来增加石油生产,他们坚持应该建立国有企业,而不是让国际石油巨头进入伊拉克石油生产领域。但总体看,这些声音难改大局。(林海虹 田文林)

 


美国从伊战得到了什么


2008年03月21日  来源:国际在线-《世界新闻报》 
 
 

    5年,花费5000多亿美元,再搭上近4000名美军士兵的性命,这是2003年3月20日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至今,最能让人们记住的几个数
字。“劳民伤财、得不偿失”成了很多人对伊战所下的评语。但是,美国人在这场战争中真的一无所获吗?

    也许,对于某些人来说,伊拉克战争的意义正如布什在伊战5周年之际所说的那句话:这场战争是“值得”的。

    建立亲美政权推销“民主”

    在五角大楼纪念伊拉克战争5周年之际,美国总统布什发表了演讲。他说,美军在伊拉克取得的成功是不可否认的。这场战争的确让美国人在生命和财产方面付出了高昂代价,但是,“这些花费是必须的”。布什认为,考虑到美国在伊拉克的敌人,这是一种获得战略胜利必须的花费。

    如果布什所说的“在伊拉克的敌人”指的是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的话,也许连他的反对者也无法否认,这是布什政府在这场战争中取得的最明显的成果。

    分析人士指出,当初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一项重要的考虑就是,美国政府高层认定,伊斯兰世界存在着强烈的反美情绪,长期与美国作对的萨达姆政权正是恐怖主义链条中的一个重要节点,非以武力摧毁不可。正如英国《每日电讯报》3月16日的文章所说,对于美国来说,伊拉克战争最大的收获就是推翻了萨达姆政权,除掉了自己在中东地区最大的一颗眼中钉。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安全与战略研究所所长李伟对《世界新闻报》说,美国在伊战中至少得到了两个好处:一是在中东地区建立了一个亲美政权。尽管这个政权现在是不稳定的,但毕竟存在,加上原本就与美国关系密切的以色列和周边一些国家,美国在中东地区的战略地位无疑获得了进一步巩固。这对于其谋求并保持全球霸权,将是极为关键的一步;二是起到一种威慑作用。萨达姆倒台,给世界上美国不喜欢的国家,如朝鲜、伊朗一种暗示,甚至明示,即如果继续和美国作对,可能会导致与伊拉克同样的结果。

    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美国问题专家孙哲在接受《世界新闻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伊战是美国鹰派趁着新保守主义如日中天的时候发起的,它反映了美国人所谓的“替天行道”理念。这个“道”主要是指美国的价值观。美国人去伊拉克,传播美国的价值观也是重要的目的之一。推翻萨达姆政权是第一步,美国还计划树立起美式民主的政权,然后以此进行大中东改造。在这方面,美国还是有所得的。尽管在有些人看来,这更多的是美国人的自我安慰。

    政客军火商大发战争财

    虽然美国政府在伊拉克战争中花掉了大把钱财,但与此同时,钞票也以前所未见的速度流向了美国公司的腰包。

    根据英国《独立报》报道,美国副总统切尼曾经担任过要职的美国石油巨头哈利伯顿公司,堪称是在伊拉克的承包商中的大赢家。据悉,该公司一直为美国在伊拉克的军事和基础建设项目提供安全保卫,就伊拉克石油工业重建提供建议。从2004年开始的3年间,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合同为其带来超过160亿美元的收入,是所有外国承包商收入总和的9倍。

    战争刺激了美国国内的军工企业。一篇研究伊拉克战争与军品市场的文章显示,著名的雷声公司就从伊战中获益匪浅,因为该公司的联合直接攻击导弹在战争中被广泛使用。

    此外,许多大承包商为了获得伊拉克重建项目,还纷纷进行“慷慨”的政治捐献。一项记录表明,被指定向伊拉克经济重建提供咨询的毕博管理顾问公司向美国共和党捐献了数十万美元,其中包括向布什两次总统选举捐助11.7万美元。该公司将从其在伊拉克的项目获得2.4亿美元收入。

    还有,众所周知的是,美国人全力以赴守护住了伊拉克油田。费城一家媒体的时政类专栏作家罗·瑟斯格尔曾发表题为《只要石油还在,美国就会驻守伊拉克》的文章,直言不讳地表示,美国发动伊战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伊拉克以及整个中东地区的石油,“对于美国来说,这些石油在100年内将拥有战略意义,美国将会这样(驻军)100年”。

    美国得不偿失欲罢不能

    正在美国做访问学者的国际问题专家庞中英在接受《世界新闻报》记者邮件采访时说,对伊拉克战争的得失,虽然国际上多数舆论认为美国没得到很多利益,但如果从不同角度和立场上看,结论还是有所差别的。

    分析人士认为,同样不容忽视的是,虽然在接近自己获取石油利益的“终极收获”上,美国在伊拉克已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想真正把这些石油弄到自己手里,显然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距离。伊拉克抵抗组织活动频繁,炼油厂输油管道经常被炸,石油输出量有限……换句话说,只要美国一天没有取得所谓的胜利,就一天不能对这些石油怎么样。

    此外,伊拉克现在的国内局势虽然有所好转,但其动荡不安的状况仍然是美国无法完全掌控的。伊拉克战争已经变成了一个真正的泥潭,让美国骑虎难下,欲罢不能。(本报记者 黎 萌  本报特约记者 张尚宏 )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