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货币政策:杞人请不要忧天

(2008-02-14 18:20:11) 下一个
 

货币政策:杞人请不要忧天
 
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经济事务评论员陈旭敏
2008年2月14日 星期四
 
 
也许美国次级债危机会拖累中国的外部需求急剧缩水。

也许“冰灾”的滞后反应还没有反作出来。

但是,这绝不是是中国“从紧”的货币政策改弦换张的理由,恰恰相反,来自外部需求的压力正是中国经济“软着陆”梦寝以求的良方。

中国应感谢美国的“次级债”危机!如果没有美国“次级债”的崩盘,中国将会在实体经济的外强中干和资产价格的血脉贲张中轰然倒下:中国股市将在6000点之上一去难返、中国房市仍将在“烈火中永生”、中国银行系统的流动性继续膨胀、中国的固定资产投资也将不甘落后。

很显然,无论是从目前中国资产价格的良性调整来看,或是从实体经济的经济数据来看,还是从中国经济的未来潜在压力而言,中国从紧的货币政策必须继续从紧,否则前功必然尽弃。

一个直接的压力是,在目前美元走弱的情况下,全球的大宗商品、油价、粮价等节节高攀,全球性的通胀一触即发,而且从中国经济内部看,虽然物价的全面上涨还未原形毕露,但是成本推动性的物价上涨已经在张牙舞爪。作为中央银行的“天敌”,中国央行不可能在这个时候火上浇油。

更危险的是,即使全球性的通胀已悄然逼近,但在目前已经失灵的国际货币体系下,核心国家的不负责任的货币政策,尤其是美联储近期的持期降息,将会把本已泛滥的全球流动性推至汪洋,很显然,只要欧美的金融机构在次级债危机中缓过劲来,也许一年或一年半之后,这些注入的流动性最后将把新兴市场尤其是象这国这样依靠外需国家的资产价格推至云端。

而且,虽然目前中国的资产价格已对从紧的货币政策产生了反应,但至少从目前看,无论是外部需求看,还是实体经济还未看好滑坡的迹象,至少,中国央行还看不到任何放松银根的理由。

中国应接受2002底以来的教训,虽然当时中国还在通货紧缩中挣扎、而且面临着SARS可能带来的经济衰退,但是中国低估了美联储持续降息的效果,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从此为2004年以来的的经济过热埋下了伏笔。

对于中国来说,2008年虽然仍是一个不确定的年份,但是从目前的迹象看,至少中国经济上行的风险还是大于下行的风险,虽然中国的货币政策从来都是见机行事的“相机抉择”,但是,但是在未看清“事”之前,最好不要“慌不择路”。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