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车过尼亚加拉瀑布 (流水帐)

(2008-09-30 16:37:26) 下一个
 今年2月份“因公”去了次次加拿大,目的地是多伦多 (Toronto) 南郊。虽然是因公,车旅费不用自己掏,但是费城离美加边境的布法罗并不遥远,大约也就六个小时的车程,所以我们决定租辆minivan 开过去(因为租车费可以报销,所以自然租车了);再说如果乘飞机的话,去机场、候机等也得好几个小时,而开车还可以欣赏沿途各异的自然风光,特别是那心仪已久的尼亚加拉大瀑布 (NiagaraFalls),虽然是冬天,瀑布水量比盛夏时少很多,但是于我而言却是第一次看大瀑布,水流量每秒多少立方米都足以给我惊喜,所以并不介意。

因为是第一次去加拿大,所以出发前自然经过了较为仔细的行程安排,包括出关、入关的细节和注意事项,特别是护照、签证等证件。那时虽然是冬天,但是气温明显回暖,在费城只需穿一件较厚的上衣就足够了,不过为了以防万一,我们都还是约定带上了大衣或者羽绒服。

因为时间有限,为了匀出时间看瀑布,那天我们天刚刚蒙蒙亮就启程出发了。毕竟是冬天,出得城后,沿途高速的车流就逐渐稀少了。越往北,人烟越发稀少,高速公路旁边的山麓慢慢也能看到零星积雪,当到达纽约州北部时,就能见到大片甚至厚厚的积雪了,很明显地可以感受到因纬度而造成的气温梯度。随即绕过罗彻斯特 (Rochester)的南郊,到达一个称为 Batavia 的小镇,此处离海关布法罗 (Buffalo)已经只有几十公里的路程了,于是我们计划出高速路,在该镇找个诸如麦当劳或者 Burger King 之类的快餐店将温饱问题解决,然后将汽车油箱加满 (据说加拿大的汽油比美国的贵),做好了出关/入关的准备。

Batavia 实在是小,还不如我们常见的一个小县城那么大,比普通的乡镇大不了多少,90 号高速公路就只有一个出口通往该镇。尽管如此,Batavia 却是在Rochester 和 Buffalo 之间的一个主要小城,有一个小机场,也有一个 Community College(相当于我们的职业技术学院之类,一般只开设两年制的专科课程,一般由县政府或者比较大一些的小城市开设,但是受州政府控制),附近的农家那些学习不太好的或者家境贫寒的,往往就在这里的 Community College就读,学费很低廉。几条公路在小镇交汇,居住了大约几千人或者一万人。整个小镇被覆盖在一层冰雪之下,马路上几乎看不到行人,除了几条公路外,也几乎见不到车辆,眼见的只有一片洁白,让人四顾茫然、莫辨东西,顿生一种孤独感。

下得高速公路,沿着那条大马路南行,沿途所见的,很多都是餐馆和旅馆。小镇的经济,除了依赖附近的农产品外,就依赖这类和旅游、餐馆旅社来维持,大公司和联邦政府、州政府是很少来这里投资的。不久就到了小镇的中心,看见一家快餐店,开过去,下得车来,只觉冷风飕飕,不自觉地打了一个寒颤。即使在这样的“闹市区”,也难以见到几个行人,宁静安详之中也能体会出几分孤单孤独。像这样的小城,还有比它更小的小镇乃至农庄,似乎远离了尘世间的繁华和喧嚣,世代繁衍,冷冷的北风也不能将它吹没,它有的是那种顽强和忍耐。同车的另外两人都是老美,一男一女,见我盯着马路的斜对面发呆,就顺着我的目光看过去,然后笑道: “New China Chef (注:餐馆名字)?去吧,中餐我们也喜欢吃呢。”

美国的中餐馆太多了,大城市自不待言,像这样的小城市往往也有好几家。说是中餐馆,其实绝大部分中餐馆早就不是纯粹的中国风味,像那种正宗的湖南辣味和四川麻辣风味,这里很难找到了。生意难做呀!中餐馆为了生存,大抵都搀和了普通美国人喜欢的那种酸甜味道。我吃过的最辣的还是泰国风味的菜,那种辣,出乎意料的厉害,比我们那种朝天辣椒还厉害,让我记忆犹新至今,害怕至今:)

入得 New ChinaChef,陡觉光线黯淡下来,拐角处的柜台走来一个和气的、略胖的中年妇女,笑脸相迎。她见到我,略一愣,也许在他们这种小地方,很难见到一个异乡同胞了吧?这时正是午饭时分,也许受天气影响,生意显得很清淡。中年妇女显然是老板娘,为了节省开销,将带位、接听电话、结帐等活一肩挑,也许是因为职业缘故,脸上堆满了笑,但是你如果透过那份笑容,也许你能品味出几分沧桑和无奈,我都恨不得想定下两份食物,这样结帐时能多付给她一些。当然我知道这种想法很幼稚很蠢,于她的餐馆经营全然没有任何帮助,但是我确实愿意那样做,哪怕被别人笑话。记得我以前在家里帮父母去买菜,我时不时地因为可怜那些菜农而故意买些黄叶子或者发蔫的菜回来,以至我母亲都骂我太蠢,而且屡教不改。

我向两位同行告了个罪,就跑去前台和老板娘搭讪。没几句话就得知大家原来都是同乡,真是巧合。老板娘说,她们一家原来都在芝加哥地区开了家Buffet (自助餐),开始赚了些钱,后来 (大约是指911 事件)遇到经济萧条,餐馆也倍受打击,再加上那些墨西哥人和老黑,都是胖胖的,吃得很多,自助餐维持不下去了,于是将餐馆卖掉,来到纽约州北部的这个小城,经营了目前这家餐馆。以前这个小城就两家中国餐馆,一东一西,相安无事,倒也各自能赚些辛苦钱,可是前年又冒出了第三家中国餐馆。小镇就一万来人口呀!这下分去了生意不说,大家似乎都卷入了恶性竞争。尽管农产品涨价了,汽油和运输费用上涨了,他们的菜谱可不敢随意提价,否则就会被竞争对手挤垮。目前餐馆只能依靠低价吸引顾客,在死撑。他有两个儿子,大儿子酷爱棒球,目前就在小城的 Community College 读书,学费都是他自己挣的。小儿子尚在读中学。

吃完饭,三人结帐下来,包括税,共三十多块钱。我用信用卡结罢帐,给了老板娘一张 20块钱的现金,作为小费。岂料老板娘摇头道,今天能见到老乡说几句家乡话,已经是老天爷恩赐了,我本要免费请你们吃饭的,岂能收小费呢?我笑道,收下吧,小意思,其实我也挺高兴的,这小费吗,我回去后能找老板报销的,可惜今天我们还要过海关去加拿大,不能多呆了......说完我就将这张 $20的纸币丢在柜台上,转身就走。刚推开门,老板娘就跑出来逮住了我,边说边将小费塞在我的手心里,道,我真不能收你的小费,如果你一定要给,就是你看不起我......真希望你回来时还能上我们这里来吃饭......其实这怎么可能呢,大家今天只不过是萍水相逢而已......

吃罢午餐,心里觉得热乎乎的,感觉踏实多了,大家于是鼓把劲,抓紧上路。毕竟,如果在到达目的地之前,要是老天爷下起了大雪,那可不是闹着玩儿的。一路上不由自主地想起老板娘,眼角有些酸酸的,竟然有些患得患失的感觉;再想想,大家原本素不相识的,我这是不是自作多情?暗暗有些后悔没有问及老板娘的姓名和电话号码。不是吗?尽管大家萍水相逢,此生此世估计很难会再次相见,而且似乎也没有再见的必要,但是若说要刻意将这普通而平凡的老板娘从心痕里抹去,不留一丝痕迹,那我未免会有一种犯罪的感觉;但是若说刻意记下老板娘的姓名,却也未免太着痕迹了。痴人般的患得患呀,呵呵。

布法罗 (Buffalo) 俗称水牛城 (Buffalo 本身就是水牛的意思),位于美加边境,也是纽约州仅次于纽约市的第二大城市,纽约州立大学(SUNY) 的几个分校中以布法罗分校最为有名。北郊的卫星城尼亚加拉瀑布城 (Niagara Falls) 被 Niagara河一分为二,西半部分属于加拿大,东半部分属于美国,都称为尼亚加拉瀑布城,依照举世闻名的尼亚加拉瀑布 (Niagara Falls)而命名,小城内餐馆和宾馆星罗棋布,这也是其经济的主要来源。尼亚加拉河有时也称为“尼亚加拉海峡”,因为它很宽阔,只有 50多公里长,连接着北美五大淡水湖中的两个:伊利湖 (Lake Erie) 和安大略湖 (LakeOntario)。伊利湖的湖水流经尼亚加拉河,在尼亚加拉瀑布城附近由于巨大的地质落差而形成了著名的自然景观:尼亚加拉瀑布。





布法罗和尼亚加拉瀑布城附近有三座美加边境界桥,其中以布法罗的和平桥 (PeaceBridge)海关最大,这也是美加边境仅次于底特律的第二大海关,我们就是从和平桥进入加拿大的。因为天气原因,加上不是周末,所以入关很顺利。据说在夏季的周末,这三座海关桥上通常都塞满了车。出美国海关时根本没有看到海关人员检查什么。在桥上隔老远就看到边境处一幅巨大的广告画:Welcometo Canada,心里不由一丝激动,尽管美国和加拿大相似,但我这毕竟也算踏入了第三个国家的领土。同行的是两个老美,他们只需出示护照,无须签证(以前连护照也不要,只需驾照即可),而我也有入加的签证,所以三人坐在车上,将三本护照递给海关人员,不消一分中就打发走了,连车上装什么都没有检查。我有时很蠢的想,如果我在车里某个隐秘处藏支枪,或者一包毒品,难不成他们一定能检查出来吗?要知加拿大是禁枪的国家。





入得加拿大立马就感觉到它的地广人稀。安大略湖区是加拿大的精华部分,但是即使这样,除非你到了多伦多或者日渐衰落的蒙特利尔,你能感觉到的就是仿佛置身于一望无际的大草原,愈发觉得自己的渺小。高速公路上终于看到了久违的度量衡单位 (例如我们走的这条高速限速 100 公里/小时),那种久违了的熟悉,像重回手心的一捧清泉。不像保守的美国,至今沿用英制,而英制的祖师爷英国都早已不用英制而用国际 SI 系统了。






看到巨岩下那栋房子了吗?我至今不知那栋房子是干什么用的。





尼亚加拉瀑布之“美国瀑布:American Falls,属于美国境内,这个瀑布比较小 (冬天更加显得水量不足)。对面就是位于美国境内的尼亚加拉瀑布城。瀑布底下不当水直接冲击的地方,以及远处的河水上,都覆盖有一层很厚的积雪。据说有的积雪深达十米。


位于尼亚加拉城之间的边界海关桥:彩虹桥 (Rainbow Bridge)。左边属于加拿大,右边属于美国。



在高速公路上开了约 40 公里后终于看到了 “To Niagara Falls”的标志。顺着标志,汽车驶入一条称为 McLeod Road的宽阔大街,然后大家齐心合力盯着路口的指示牌,生怕遗漏掉路标而迷路。街上到处都是餐馆和宾馆,只不过现在是旅游淡季,宾馆生意清淡而已。街上积雪明显,有些不平整的小街上还要肮脏的积水。这样拐了几个弯,忽然觉得行人多了起来,心想这一定是到了尼亚加拉瀑布景点附近了。




我这里截取了一个卫星图片,从图片可以看出,在瀑布附近,“山羊岛 (Goat Island)”将尼亚加拉河一分为二,左半部分 (西面)因为河面宽阔,所以水量也比较大。由于地势的原因,西边的瀑布 (主要属于加拿大) 呈 U 字马蹄形形,所以被称为“马蹄形瀑布”,落差大约50-60米。当然,就高度而言,那是没法和非洲的安赫尔瀑布相比 (落差几乎一公里),但是其宽度 (约 800 米)和水量却是世界上很少有其它瀑布能相提并论的---当然,非洲的那个维多利亚瀑布除外,那是个异类,呵呵。在盛夏旺季,马蹄形瀑布每秒水流量在 5000 立方米以上 (长江年平均流量约为每秒 30000立方米)。相比之下,右边的美国瀑布就只有 300 多米宽,落差也只有约 20 米。

待我们找到停车的地方 (要出钱的,呵呵),时间已是下午三点多。北方的冬天比南方的更短(不是吗?要是到了北极圈以北,就能见到极夜/永页的,对不对),所以我们决定赶紧去看瀑布。同行的两个老美身体好,不怕冷,因此,尽管我的大衣就在尾箱盖里,我却是不甘示弱地紧跟过去,连大衣也懒得去拿。这大衣之类的我极少穿过,我就不信加拿大的冬天能将我怎么样。所以,我披上上衣,带上围巾(幸亏带了围巾,呵呵),就朝人多的地方奔去。停车场离瀑布近景点差不多有一里路呢。

尼亚加拉这个词语在印第安语中就是“雷神之水”的意思。要是在夏季,远在一公里之远的地方就能听到瀑布的轰鸣之声,花十几块钱可以坐船到达瀑布谷底下,披件雨衣,让水花溅得浑身透湿,在极度兴奋之中忘情地尖叫;或者登上了望塔(不过了望塔在美国境内,加拿大这边没有,因为最大的马蹄形瀑布主要在加拿大这边,在美国境内不太容易欣赏到全景),等,可惜我们来得不是时候。美国东海岸的山脉是地球上最古老的山脉之一,所以自然景观远不如西海岸。密西西比河以东只有 六个国家公园,但是出乎我的意料的是,如此雄伟壮丽的瀑布堪称人间奇景,竟然没有开辟为国家公园 (只有纽约州在瀑布旁的山羊岛上开辟了个州立公园:Niagara Reservation StatePark),岂不怪哉!


由于空气潮湿,时气温在零下好几度,加上北风袭袭,天空还飘飞着小雪花,所以没有呆多久我就感觉受不了了。遇上阵风吹来,我都只能转过身去,用背迎着北风- ---我的妈,感觉几年来都没有那么冷过!这样忍着刺骨的寒冷,好不容易沿着瀑布又走了十分钟,忽然见到马路边有一块巨石,见图中说明。这块巨石长61 米,宽 18.3 米,曾经位于马蹄形瀑布的瀑布口,后来由于出于安全考虑,巨石突出的部分用炸药炸开,这块巨石就是被炸下的突出部分。


自然,没有过多久我就灰溜溜地钻回汽车里了,在车里过了好一阵子才缓过神来。还好,老天爷保佑,没有感冒。

美元在加拿大通用 (至少在边境的地方通用)。由于美元贬值,那时一加元大约能兑换一美元(之前一加元大约能兑换0.7美元),这样也好,如果你购物、上餐馆或者住旅店,店主说多少加元你就给多少美元就是,少去很多计算。但是如果加元-美元按照 1:1 兑换的话,那么很明显的,加拿大的物价比美国贵不少。

(完)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wuyiwuyian 回复 悄悄话 去过三次,看紫紫的游记好亲切~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