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人(严庆澎)所著《金陵春梦》是一部长达230万字的章回小说,全书共分八集三百二十回。写蒋介石在大陆的大半生,从崛起到覆灭,遁往台湾,另续残梦为止。八集分别为《郑三发子》、《十年内战》、《八年抗战》、《血肉长城》、《和谈前后》、《台湾风云》、《三大战役》和《大江东去》。起自第一回《逃荒年郑家拆骨肉;找奶妈蒋府迎新人》,终于第三百二十回(第八集第四十回)《炮声雷鸣,大上海胜利解放;五内如焚,蒋介石澎湖栖身》。既写蒋介石几十年中的行事,更写中国几十年间的变迁。那么蒋介石是不是郑三发子呢?这里有正反二方面的考证。
正方——前世因果证明蒋介石就是郑三发子
这个故事的传闻始于国民政府迁都重庆时,一个来自河南的长得酷似蒋委员长的农民,自称是他哥哥郑大发子,前来寻亲指认委员长就是他弟弟郑三发子。这件事情乱得不行,龙颜并未为此犯上而大怒,只是将郑大拘禁,好吃好喝招待,然后遣返原 4酥忻芫 罄赐ü 桓鱿愀圩骷姨迫俗 吹模迹冀鹆甏好危荆? 详细交代了何以出生于河南农家的郑三发子变成了浙江奉化人氏蒋中正,后来成为国民政府总统的人生历程。也详细交代了郑大发子重庆寻亲,郑三发子六亲不认,翻脸无情的经过。
这段野史,一直没有任何正规的渠道得以证实,但是民间说的有鼻子有眼,可谓无风不起浪。我前日在苦思台湾的起源,以及近代史的演变,其中的因果业力关系。特别我自从开启了苏联的前世根源和轮回秘密之后,就着手发掘中国近现代历史人物的前世和轮回。在了悟了日军侵华的前世因果之后,我逐渐开始明白蒋介石的轮回因果业力,和理解了他在抗日战争中的表现立场,以及他为什么最后退守台湾。
为什么我说轮回业力证明蒋委员长就是传说中的郑三发子?我有一阵子一直想不通,为什么郑芝龙开发的,郑家军坚守的基地台湾岛最后会到了蒋委员长手里,成了他的政权基地和国土?这前世的根源找来找去还是找到福建郑氏那里,因为这个台湾最早的起源,也是解释日本侵华战争的关键。这样一来,我就发现蒋委员长前世必然要和福建郑氏家族有关,和郑家军有关,没准儿就是郑芝龙的子孙郑成功,郑经或者郑克爽的转世。
但是他为什么是浙江奉化蒋家的人呢?我正在困惑,忽然之间想起来以前翻阅<<金陵春梦>>阅读过第一章关于蒋中正原来是郑三发子的说法,这一下灵感凑齐了,蒋中正必需是郑三发子,只有是郑三发子他这个和台湾的莫大因缘才能合理解释的通。所以国民政府撤退台湾,在那里立国独立,不受中国大陆中央统治,其前世因缘就是郑家军退守台湾,与清政府对抗的前世因果。所以1949年国民党逃到台湾,建立政权,这个政权其实就是明末清初的郑家军的转世轮回。
郑三发子会不会是郑芝龙的转世呢?不会,我前文说了郑芝龙是我福建男友的前世,他出生于1967年下半年,而蒋中正逝世于1975 年,在此之后,时间上不对。而且郑芝龙命理的业缘之地是福建泉州,厦门,北京,郑三发子蒋中正的命理的业缘之地却是浙江,南京,重庆和台湾。所以我觉得很大的可能,蒋中正的前世其实就是郑成功。郑成功曾经被南明小皇帝封为南伯,是南明朝庭的主力军,他一度率领郑家军打到长江边,准备渡江北上北伐满清朝庭,差点逼得满清政府决定和南明政府划江而治。南京一度是南明朝庭所在地,所以郑成功命理里南京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地方,这和蒋中正有了一致之处。
我们再来看一下蒋中正的政治发家过程,他早期主要的功绩就是领导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让我来理一下这里的前世今生的因果关系:如果蒋中正的前世就是郑成功(我自己觉得是这样),那么他的蒋家军(北伐的国民革命军)其实就是郑家军的转世,所以到了这一世蒋家军如果追查老底的话其实应该也叫郑家军不叫蒋家军,应该叫郑家王朝不叫蒋家王朝,因为蒋中正的真实身份是郑三发子,他的前世是郑芝龙的日本混血儿子福松(日本名)。
蒋中正领导国民革命军北伐就是郑成功领导南明郑家军北伐满清政府。郑成功是坚决忠于南明政府的武装力量,也是最后一支支持南明势力打南明旗帜的军队,他自己"国恨家仇",与满清是死敌。郑成功一度和他的战友计划北伐,但是后来没有实现,所以到了这一世,他主要的愿望,北伐满清势力,消灭满清朝廷,这个时机终于成熟了。他变身为蒋中正,担任北伐军总司令,顺利地歼灭了满清残余力量和复辟满清王朝的企图。也就是说,最终推翻满清的国民革命军和国民政府的领袖人物蒋中正,包括孙中山在内,其实都是南明政府和主要力量的轮回转世。当年南明遭到清政府地残酷绞杀,现在被南明力量转世来灭掉,正是因果的业力在起作用,符合果报逻辑。
郑成功一生反清复明,后来创立天地会,将这个精神的火种延续下去。满清统治汉人近三百年,这个民族仇恨一直没有熄灭,这个民族复兴的努力一直没有停止。天地会变成民间的帮会组织,隐蔽地和满清势力斗争,后来成为同盟会的最早前身。国民革命的先驱们包括孙中山,黄兴等都是同盟会的成员,他们贯彻的就是天地会的反清复明宗旨。当然因为时代前进了,他们再搞明朝朝廷没有号召力了,所以他们与时俱进,提升版本,搞资本主义民主革命,建立国民政府。其实换汤不换药,整来搞去还是那帮人,主旨还是汉人复兴,推翻异族的统治。
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光绪皇帝其实是满清的"叛徒",他变法依靠的那些君子们像康有为大概都是跟同盟会有关的,光绪之所以如此,也是为了摆脱受控制的地位,所以才投靠民间势力。戊戌变法象征着天地会试图攒掇傀儡皇帝实行倒清政变,它失败在袁世凯手上因为光绪看错了人,袁世凯是满清保守党,跟康有为梁启超不是一党的,跟他自己也不是一党。孙中山有了这个前车之鉴依然没有接受教训,只想避免战争而让位给袁世凯,这个决定是非常不策略和糊涂的。这样革命的果实轻而易举的就被人家篡夺了,估计孙中山是悔恨交加,活活给气死的。当然要不如此就不会制造机会给蒋介石北伐,蒋后来可能还当不上国民政府的大总统呢。
这样推理,蒋委员长在日本侵略伊始,便奉行不抵抗政策,之中又日本政府秘密联络,一系列伤害中国人民的行径和他那时的立场就看得很清楚了。从前世因果来看,假定说我现在证据确凿蒋中正前世就是郑成功,郑成功是民族英雄啊,怎么会转世做出卖中国人的汉奸行径的呢?郑成功当年是抵抗荷兰海盗入侵的英雄,但是他本人是中日混血,其母亲是日本人田川氏,日本是他的娘舅家,日本人是他的舅舅和舅妈。前文我说到,日本侵华主要的业力是因为当年中国的满清政府绞杀郑家军和郑氏一门,特别是血淋淋地残酷奸杀郑成功的母亲田川氏。这样的话,日本人就是蒋委员长前世的娘舅,他们这次侵略中国就是替田川氏复仇来的,
所以你看蒋委员长丢下满城的南京市民不管,任日军破城后屠城,尤其日本兽兵奸杀中国妇女,血腥残忍,令人发指,不管蒋中正主观意愿上是否同意这样,现实上他就是和日军里应外和,这点上绝对没有冤枉他,前世今世证据确凿,罪责赖也赖不掉。我且不想因此评价蒋中正的人格或者对错,这么说吧,每个人的作为都有自己的业力因果,他是在按照他自己灵魂轮回的逻辑来行动的,不存在对错问题。他该当英雄的时候就是英雄,他该当汉奸的时候就是汉奸,时势造就,因果所成。
近年来很多人认为中共谴责蒋委员长不抗日是冤枉他,是污蔑,从前世因果我们就看的很清楚,蒋委员长是没有任何抵抗日军残害中国人的业力的,在这里他其实是起到一个帮助他们的作用,因为他和日本人一样有个共同的业-为田川氏向中国人复仇。因为他的政府的立场,作为是不得人心的,因此中共借这个机会壮大起来,积极抗日,将蒋家王朝驱赶到台湾岛 - 那是郑成功和郑家军最后的负隅顽抗的堡垒。
中共和苏共有共业一起联合起来抵抗打击日本侵略军,从苏联来说,斯大林前世是康熙皇帝,消灭郑家军是他干的,现在郑家的日本亲戚来杀人放火地报仇,解铃还须系铃人,斯大林当然要派他的红军出兵东北打败日本人(况且他前世是康熙的时候还被郑芝龙的转世雍正毒死灭族,这个仇分了好几回才算相互报完)。至于他顺带把外蒙古抢走了,也是业力所致,因为他更早的前世就是蒙古帝国的太祖铁木真,蒙古独立一直是他奋斗的目标。所以不论蒋介石政府与不与斯大林做交易,毛泽东是否在斯大林的压力下妥协,中国不得不让外蒙古独立是不可避免的,斯大林的苏联红军与日本交战也是不可避免的前世因果造成的。
日本人和中国人的仇恨算是告一回合了,后来中国政府放弃对日本经济索赔当时看来是犯傻,中国人吃亏了,从整体业力来说,中国政府避免进一步的造业,为中国未来不再因为新的业力而蒙受损失,这样做是明智的。我发现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国家,要想不在吃亏之后报复报仇是很难的,大约是人的本性吧。哈哈,我自己也很难做到这么大度,有时还在琢磨,怎么让那个以前对不起我的小子难看,怎么出这口恶气。从个人来说也就是人际关系以后会搞得不那么好,还是小业,要是关系到一个国家民族生死存亡这样的大业造成的结果就不得了。我们同时也要看到,有时即便是个人的业力,因为这个人特殊的作用位置,进而会扩大到整个国家民族的命运,比如奸杀一个田川氏造成的后果导致中国这么多妇女被奸杀,也是一个人的别业决定众生共业的例子。
这场战争的实质其实还是中国历史上的一直延续不断的夷夏之争,郑氏代表的是东夷的一支,由夷而商而秦而唐而明而民国,一般在历史上以汉族正宗而自居。但是汉族的概念应该来源于刘邦的汉朝,其实刘邦前世是黄帝部落的陈丰氏,跟夏族的姒姓祖先同属黄帝部落,而且相互通婚,两支之间有联盟。所以这个汉族的概念后来是被东夷后裔的商部落一支人马盗用了,原因就是汉族人并不奉刘邦为祖先,而是奉商部落赢姓祖先伯益的转世秦始皇赢政为祖先。故而刘邦在历史上转世,他的立场往往不是和赢政的转世是一致的,虽然他也是汉人,但是却和对方的立场往往是敌对的,他在秦末就起兵抗秦。而他今世就在沛县起兵抗日,参加共产党,又跟国民党军队打仗。归跟到底,他是一个通夏的"汉人"。
满清女真人的政权是关外的夏族后裔,满清原名叫后金,继承的就是匈奴,辽,金,西夏,蒙古这一脉。这个斗争的起源还是最早追溯到炎黄二帝的华夏之争,两大民族争夺领导权的斗争。从这个历史现象可以初步判断,毛泽东和他的中国共产党,前世的业力是和夏族有共业,有联盟。这个夏族后裔轮回到最后,特别是其代表人物成吉思汗征服俄罗斯和东欧之后,就以沙俄东欧和部分亚洲为广大基地,苏联就是夏族一支成功建立的政权,是蒙古帝国的翻版和轮回。
反方——纯属讹传的“郑三发子”或“拖油瓶”
纵观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凡是领袖群伦、创下经天纬地之业的人物,其身世、家族、籍贯等项无一不是明明白白地为世人所知晓。因为他们是“伟人”,既使罪恶昭彰,并不“伟大”,至少也是“大人物”,是青史留名的——无论是美名抑或恶名。举凡这样的人物,他们的出身,他们的父母乃至更上一代祖先的情况,都是后代史家考据研究的兴趣所在,那是想隐瞒也隐瞒不成的。但是,在中国现代史上鼎鼎大名、统治中国大陆达20余年,在中国现代政治舞台上举足轻重、“表演”了近半个世纪的蒋介石,其身世居然至今众说纷坛,这实在是一大奇观!
如今刊行于世的有关蒋介石的传记文字浩如烟海,海峡两岸的史学家、政治家,包括许多曾经随侍蒋介石多年、对许多事件有过亲身经历的世纪老人,他们言及历中重大事件、言及蒋介石政治手腕的毒辣时都能“保持一致”,都可以据实以言。却惟独在谈到蒋介石本人的身世时莫衷一是,各说各的理。而且,每一种说法都貌似真实却又经不起推敲。笔者以为,造成这种混乱局面的催一原因就只有一条:蒋介石这个人“不够伟大”(此语系前“国民政府财政部”次长、“内政部次长”、 “立法院”秘书长吴尚鹰所言,语见吴尚鹰所著《谈蒋介石这个人》),对自己的身世隐晦而不敢实言。正因如此,直到今天,世人对这个“大人物”的身世家族仍有诸多说法。
其实,蒋介石之所以“隐晦不言”自己的身世,主要是因为他的生母王采玉是孀居后再嫁的。公允地说,蒋介石这个人是侍母极孝的,他深爱自己的母亲,不愿披露母亲曾经再嫁的真实经历。正是由于这一可以理解的原因,才出现了迄今流传于世的有关蒋介石身世的种种传闻。
传闻中,最广泛也是最能使人深信不疑的是“郑三发子”说。此说源于唐人(严庆澎)所著《金陵春梦》。这是一部旨在揭发蒋介石真面目的大书。唐人为写这部书,广征博引,用力至勤,其立言有根有据,活龙活现,一时被世人疑为正史。唐人的子女们也说:“充实、丰富和补充有关这方面的资料,以提高《金陵春梦》的文学价值和史学价植,是父亲这几年来的奋斗目标。父亲也为此耗尽了心血。他几十年如一日,从不间断地搜集各方面的资料。他的资料之多也是惊人的,两米高的文件柜,足足装了三大柜。”有如此丰富的史料为据,唐人遂以小说笔法对蒋介石的身世进行了具体而翔实的描述,且指说蒋介石并不姓蒋,而是姓郑,说蒋介石的祖籍并非浙江奉化,而是河南许州(今许昌)繁城镇后郑庄。
按照唐人的说法,蒋介石的生父姓郑,共有兄弟三人,蒋排行第三,故名“郑三发子”。他的母亲早年带着他嫁给浙江奉化人蒋肇聪,“郑三发子”遂改姓更名为蒋中正。据说这“中正”还隐含“宋郑”或“中州郑家”之意。这种说法曾经风靡一时,而且,事实上也确曾有过一位名叫郑绍发的老农、祖籍河南许州繁城镇后郑庄,此人曾在40年代辗转来到陪都重庄,自称是“郑三发子”——蒋委员长的大哥,前来兄弟相认。关于这一史实,沈醉先生在《我所知道的戴笠》中曾有叙述:
当时在重庆曾经闹得满城风雨,许多人都听到过的一件新闻:蒋介石的亲哥哥郑绍发从河南家乡到重庆找蒋介石,而蒋介石不认亲兄的丑事,便是由戴笠一手来替他处理的。蒋介石随母下嫁到蒋家当“施油瓶”之前,他母亲所生的大儿子仍然留在河南郑家。几十年后,他的大哥弄清了这一底细,想到重庆见见这位当了委员长的同胞弟弟,叙一下骨肉之情。蒋介石哪肯承认有一个异姓的乡下上老儿是自己的亲哥哥,不但不接见,并立刻叫戴笠来替他处理这一件大不违的“冒充领袖亲兄案”。当戴笠派特务把这位老头抓去亲自进行了一番询问之后。不用说,一看面孔身材,完全像是一母所生,而所答的一切都是确确实实有根有据。这样,当然不敢公开严办,而一向标榜奉母至孝的蒋介石,也不便无端地叫部下杀害骨肉。最后只好听从戴笠贡献的两全之策,将这位哥哥交戴笠软禁在军统局望龙门两湖会馆的看守所里,不久又移住在磁器口丝厂,不准外人和他接近,免得被外国记者知道了宣扬出去。我多次去看过这个老头,他一谈起这件事,便滔滔不绝地叫冤,希望蒋介石不承认就算了,快点让他回家去。以后戴笠便禁止军统特务去和这个人谈话,怕不留心传开出来,便把他送往息烽软禁了几年。抗战胜利后,还是把他送回去了。
沈醉先生以亲历亲见者的身份所作的叙述,当是确凿无疑的。但既使如此,也还不能证明唐人所说的是事实或史实。综观沈醉先生的描述,只能说明当时确曾有一个叫郑绍发的人称是蒋介石的大哥,而且此人长得与蒋介石极为相像。但郑绍发是否确系蒋介石的大哥,就再也无从考据了——天下人相貌相似的巧事很多,当初的“蒋委员长”名扬天下,则难免有人以相貌酷肖之利而行“冒称领袖兄长”之事,这也是极有可能的。
至于蒋介石系“拖油瓶”,从理论上讲倒有几分令人相信,也只有这样解释,才能使蒋介石本人对自己身世的这一部分一直讳莫如深的作法容易被理解。这也是蒋介石个人经历的一个悲剧,也许正是这种身世经历,导致了蒋介石其后政治生涯中的“异秉”。孟绝子在《蒋介石的爹》中说:蒋介石小时候逃荒讨饭的贫贱境况,像朱元璋,“拖油瓶”的境况,像秦始皇。贫贱而又兼“拖油瓶”在蒋介石内心中所织成的情结,则远比朱元璋或秦始皇严重,因此反弹出来的力量也比较大。蒋介石一生,紧抓绝对权力的心理比秦始皇朱元璋强烈,杀人的毅力比二人坚强,爱好 “神圣”、“伟大”、“民族救星”……等尊号的心情比二人热烈,把政权交给儿子的意志比二人坚定。
这种心理分析,倒可成为一家之言,然而也绝对不可采信。
关于《金陵春梦》所说蒋介石是“郑三发子”,史料根据不足,殊不可信。蒋介石的身世之所以给后人以扑朔迷离的感觉,主要是因为他对生母王太夫人曾经再嫁的事实讳莫如深,瞒得太紧。比如,在蒋介石的多次自叙中,都只承认他的生母是“年二十三来归吾先父肃庵公”,而按照当时浙东乡间的民俗,女孩子一般是十六岁左右就要出嫁,王太夫人直到二十三岁才嫁给蒋肃庵,则多半不是初嫁。另据张明镐先生所著《蒋介石在溪口》考订,蒋介石的生母王采玉是“先嫁给本地人某某为妻,夫亡,在娘家茹素念佛,度其寡居生活。那时王氏只有二十二岁。她的哥哥王贤炬王贤裕都劝她改嫁,庶能终身有靠。”在这种情形下,年轻的寡妇王采玉经其堂兄王贤栋(当时在蒋介石父亲的店铺里当帐房先生)介绍,才嫁给了新丧妻的蒋肃庵。又据杨树标先生说,王采玉初嫁是嫁给了溪口曹家田一户姓俞的,俞氏 36岁时去世;石友三《关于蒋氏宗族》中则又考订王采玉“早适曹家田竺某为妻……” 由上述考证可知,王采玉“先适”俞家也好,初嫁竺姓也罢,总之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王采玉家是师县人,无论初嫁是俞家还是竺家,反正嫁的是曹家田,而不是河南郑家。因此,“郑三发子”说是根本不能成立的讹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