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永远的神话--菲特烈大帝(FREDERICK THE GREAT)
菲特烈大帝也就是普鲁士王国的第三位国王菲特烈二世,国内也译为腓特烈二世。其可能是德意志历史上最杰出的领导人之一,对现代的德国人来说更是一个辉煌的神话。
少年时代
菲特烈-威廉一世(Friedrich Wilhelm I)在1812年得到了他的第三个儿子也就是日后的菲特烈二世。菲特烈-威廉的前两个儿子都因为疾病而早早夭折,所以这个儿子就是他唯一的继承人,对他而言无疑是上帝的恩赐。就本质而言,菲特烈-威廉是一个极为爆裂的军人,但是他却也能认识到教育对自己儿子的重要性,不过另一方面他却很严格限定了菲特烈二世的教育范围,只要求教授给他关于军事和政治方面的知识。按菲特烈自己日后的话来说简直是“斯巴达式教育”。
菲特烈-威廉给宫廷教师定下了这样规矩,“我不希望菲特烈脑子里充斥无用的玩意。只许教他现代的德意志历史,政治经济学,军事策略,数学,德语和法语。他不需要学习任何16世纪以前的历史,之后的也仅仅是德意志的日耳曼历史。不准教他拉丁语,绝对不需要!”
然而年幼的菲特烈却远远不满足他严厉父亲定给他的课程。刚刚8岁的菲特烈就向自己的老师提出要学拉丁语,教师起初很犹豫,但是在菲特烈的死缠烂打下,终于使妥协开始偷偷教他拉丁语,并同时也开始传授那些菲特烈-威廉禁止的知识,比如文学和音乐。之后,这个秘密被老菲特烈-威廉在无意中发现,一气之下一边对着教师大骂“你在教我儿子什么鸟语!”一边挥舞着拐杖追打教师。但是,菲特烈始终没有放弃学习这些知识,他自己偷偷购买文学和哲学书籍,并悄悄学起了音乐,尝试吹凑长笛。
菲特烈-威廉一世(Friedrich Wilhelm I) 1713-1740
而菲特烈的母亲,王后索菲亚-多罗西亚(Sophia Dorothea)也就是此时英国汉诺维王朝国王的女儿,则在一边和自己的丈夫唱反调,鼓励自己的儿子去学习自己爱好的知识,每当菲特烈-威廉对菲特烈发火要惩罚他的时候,菲特烈就会逃到母亲那里“避难”。之后,他更是通过母亲得到了大量“启蒙运动”的哲学书籍,阅读了大量伏尔泰的著作,不但自己陶醉于此还把自己的姐姐威廉敏娜来入此道,常常一起朗诵探讨法国文学。此时的菲特烈和他父亲矛盾日益加深,他讨厌一切他父亲喜欢的东西而喜欢一切他父亲所讨厌的东西,只有一样除外,那就是对军事策略的兴趣。当他只有10岁的时候,就开始对亚历山大大帝和凯撒等等名将事迹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
http://www.no119.com/non-cgi/usr/21/21_1194_2.gif
十一岁时的菲特烈
到了菲特烈18岁那一年,他的老父亲命令他迎娶布恩斯韦克的公主伊丽莎白(Elizabeth of Brunswick-Bevern)为妻,当然这是一门政治上的联姻行为,然而这招致当时满脑子法国启蒙主义和自由思想菲特烈的强烈反对。此时他实际上已有了意中人,就是他远在英格兰的表妹,过去他们曾见过几次面日后又是彼此传书,也算得是情投意合。最后,菲特烈则是上演一幕“王位诚可贵,爱情将更高”的逃往故事,他决定悄悄溜出柏林潜逃出普鲁士到英国和自己的表妹有情人终成眷属。菲特烈如此计划,也真的将其付诸实施。但是在即将越出边境的时候遭到了近卫军的逮捕,被押解回了柏林。这一回,老国王怒不可遏,连菲特烈母亲也帮不了他了。协助菲特烈出逃的好友几乎全部被菲特烈-威廉处决,而菲特烈本人则被投入大牢成了阶下囚,被关押了整整18个月。不过毕竟是亲生儿子,老国王最后也实在于心不忍继续,而菲特烈也向父亲道歉,双方妥协和解。菲特烈答应娶伊丽莎白为妻,而老国王也表示不再干涉他自己的爱好。1833年,菲特烈正式迎娶了伊丽莎白为妻。不过,菲特烈始终没有碰过这个王后,在他登基后几乎都是把她留在柏林,自己一个待在无忧宫(Sans Souci),并告诫其“没有事,少来打搅。”不过,菲特烈倒也没有另外去寻花惹草,之后没有和任何女人发生过关系。以至于他的姐姐威廉敏娜每次到无忧宫,都说“这里简直就是修道院,而你自己就是修道院院长。”而菲特烈则每次都是一笑了之。
1833年后的菲特烈在父亲的安排下开始接触国政,他往往作为父亲的钦差大臣在国内四处视察。1835年他又被派往瑞因斯堡(Rheinsberg)担任地方长官。其间写了一部政论书籍《反马吉维利亚主义》(Anti-Machiavel),书中首次提出了所谓关于“公仆”概念,并指出所谓国王不应该以玩弄权术为目标而是应该以“国家第一公仆”为准则。此书次年以法文在荷兰出版到了伏尔泰的好评。之后,菲特烈和伏尔泰之间也就开始密切的书信往来。另外在这段时间,菲特烈的长笛演奏水平也是突飞猛进获得了不少音乐家的指点,也常常在自己的官邸举办音乐会。
当菲特烈28岁的时候,老菲特烈-威廉终于因为心脏病突发去世。临死的时候,菲特烈-威廉先是说“我赤裸裸来到这个世界上也该这样离去。”但随即又挣扎地坐起来说,“不,我至少要穿着我的军服去死。”随后菲特烈匆匆赶回了柏林继位国王,号菲特烈二世。菲特烈-威廉去世时留给了菲特烈二世一支8万人的精锐常备军,这和当时奥地利的军队数量相当,然而后者却比普鲁士大上十倍。上台后,菲特烈马上就显示出了他卓越的领导才能和充沛的精力。他面对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所谓的奥地利王位继承问题。
http://www.abcgallery.com/P/pesne/pesne6.JPG
继位时的菲特烈
原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尔斯六世(Charles VII)于1840年驾崩,但是他没有男性继承人,于是他的女儿特里莎继位为皇帝。这个时候菲特烈联合法国以女性没有继承权为借口发兵奥地利。然而菲特烈真正的打算是乘机吞并富饶的西里西亚省区(Silesia),这里是日耳曼最富饶的地区之一,同时也是重要的棉纺区,对于维持普鲁士高额的军费有着格外重要的意义。随即普鲁士军队马上越过边境开始侵攻奥地利,由菲特烈率领的3万大军突然攻入西里西亚,由此展开了第一次西里西亚战争。此时奥地利国内政局还是乱作一团,匈牙利的贵族会议也乘机向特里莎提出自治要求,年轻的女皇一时间内忧外困,军队仓促应战其结果也可想而知,被菲特烈的精锐部队轻松击败。到了1741年1月3日,普军攻占西里西亚首府布雷斯特。1741年1月底,整个西里西亚除格洛高、布里格和尼斯三个坚强的要塞外,其余均被普军占领。奥军被迫退守南面的摩拉维亚,而普军则沿摩拉维亚边境驻防和奥军对峙。
莫尔维茨会战图
战争期间,莫尔维茨会战成为规模最大的一次会战。1741年4月10日,菲特立二世率2万2千人,兵分5路进至西里西亚南部的莫尔维茨村,与奥军司令奈伯格将军率领的1.9万奥军遭遇。普军部队几乎全部是训练有素的老兵,而奥军其中多是刚刚紧急征召的新兵。但普军虽更早地侦查到了奥军,但由于对于地理不熟悉未能立即发动进攻。而奥军却未等普军队列全部展开,率先发起骑兵冲锋。奥军左翼骑兵4千名在大雪的掩护下,突然出现冲到了普军面前,并将普军队形冲散。而菲特烈则用猛烈的炮火将其击退,而后,奥军步兵实施进攻,也被强大的普军炮兵以密集火力击退。不过此时年轻的菲特烈初上战场,似乎也显得有些紧张和不满,虽然普军已经开始占有优势,但菲特烈还是被激烈残酷的战场吓得不轻,以至于他对申莫林垣将军说到“战火让我感到头晕目眩,我将指挥权交给你,我现在需要休息一下。”最后,普军步兵在帅指挥下发起反攻,迫使奥军溃退,最终取得胜利。这一战。普军伤亡4800人,奥军伤亡4500人。1741年6月与法国秘密结盟,别的日耳曼邦国巴伐利亚、萨克森以及西班牙等相继投入对奥地利的战争。到了1741年底,欧洲绝大多数国家被卷入战争。到了1842年初,特里莎终于获得了匈牙利贵族的支持,双方达成了妥协。同时她又和英国的乔治二世结为同盟,英国从1839年起就已经和西班牙处于战争状态了。此时的特里莎随即开始了反攻,年初奥军大胜巴伐利亚军并开始围攻布拉格。7月,特里莎和菲特烈签订《柏林条约》将西里西亚割让给了普鲁士,而菲特烈则推出了战争。而法军不久后又在地特尔根(Dettingen)被英军击败,也宣布休战。至此,第一次西里西亚战争结束。在所有的交战国中,菲特烈成为了最大的赢家,普鲁士获得了富饶的西里西亚。
但是和平并没有维持很长时间,到了1744年,奥地利在特里莎的经营下开始恢复了元气,又和萨克森结盟,大有中兴之势,这让菲特烈感到很不安,因为他觉得奥地利的重新复兴让他刚刚获得的西里西亚地位很不稳固。所以他再次决定发动战争,第二次西里西亚战争,1844年他的军队侵入了波西米亚之后很快就击败了奥地利军队,9月普军攻占布拉格。之后,奥军在10月发动了猛烈反击,菲特烈被迫退回了西里西亚放弃了布拉格。1745年初,奥军又在西部先后击败了巴伐利亚和法国军队。5月,奥军开始了重新夺回西里西亚的攻略。菲特烈将6万人隐蔽部署在西里西亚的霍亨弗里德贝格附近,伺机偷袭向该方向行军的奥、萨联军。6月4日早上4时,普军突然先后对奥萨联军发起奇袭,分别将其击溃。8时许,交战就已经结束。联军伤亡1.4万人,而普军伤亡人数的只是次数的三分之一。9月30日,奥萨联军在西里西亚西部的索尔以两倍于普军的庞大兵力向普军发动进攻,但还是遭到菲特烈的侧翼打击,被普军击败,损失约8000人。12月25日,普鲁士同奥地利以及萨克森签订《德累斯顿和约》。按照和约,奥地利将几乎整个西里西亚割让给普鲁士,但菲特烈将在日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选举中投玛利亚?特里莎的丈夫弗朗茨?斯特凡大公为皇帝。第二次西里西亚战争至此结束。在凯旋柏林的时候,普鲁士的市民们在欢迎菲特烈的时候首先喊出了“大帝万岁”的口号,此后菲特烈二世也就获得了“菲特烈大帝”的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