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華中宣教之父─楊格非(Griffith John)

(2005-12-24 22:55:03) 下一个

 

【1831-1912】

生於英國威爾斯(Wales)的楊格非,與戴德生、丁韙良等並稱為宣教士中的「三巨頭」。他八個月大時就失去母親,由敬虔愛主的姑媽撫養長大。完成學院的教育後,他以十六歲之齡開始應邀至威爾斯各地的教堂講道,因此最常聽人稱他為「那個講道的孩子」。

在學校時,楊格非就決定將來要走異文化的路,他最初的目標是非洲東南方的馬達加斯加島,後來因為島上的統治者驅逐宣教士、屠殺基督徒,福音之門被關閉,他所申請加入的「倫敦佈道會」(London Missinary Society)就差他到中國。1855年,24歲的楊格非離開英國,與新婚妻子航向中國。

他們原本和一批宣教士待在上海,等待時局的演變,尋求最適宜自己的發展前途。英法聯軍之役結束後,楊格非看上了位居華中地區樞紐地位的漢口,於1861舉家溯江而上,是最早定居於華中地區的宣教士,並在漢口住了半世紀之久,因此贏得「華中宣教之父」的尊稱。

他曾寫下:「我現在有一種前所未有的感覺:長江與漢水的各地,已經歸在基督的名下;至於那些散居在兩條壯麗江河岸邊數以百萬寶貴的靈魂,我願為之生,為之死。」可看出他對中國的負擔。為此他也在親情上付出了相當大的代價,兩次的喪偶之痛,加上因為時間和空間而疏遠的父子之情,都是他心中的痛。

他和同工們從設立教室、醫院、學校,到神學院、退修營地,使漢口地區成為「倫敦佈道會」在中國最具規模的工場。漢口的基礎穩固後,楊格非開始向鄰近的省份推進,1868年他由漢口搭船前往重慶,湖南成為他拓展聖工的首要目標;但是當時湖南是清末排外反教運動的大本營,宣教工作一直受到強大的阻撓,一直到1901年,他才認為「湖南之門已開」(Hunan is open),繼而頻頻前往湖南拓展事工。

楊格非是一位難得的全方位宣教士,除了擅長講道,在文字上也有不小的貢獻。宣教士們廣用他所寫的中文福音單張,他也投入聖經翻譯的工作,獨力完成了以「淺文理」這種較為中庸的文體所翻譯出來的整本新約和部份舊約聖經。

1905年在楊格非來華宣教五十週年的感恩禮拜中,這位宣教老兵說:「如果上帝再給我五十年,我仍將都給中國。」1912年,他回到英國不久後,隨即去世。宣教士「三巨頭」中的戴德生,在內地會承擔了極重的行政工作,於世界各地來往奔走,真正留居在中國的日子已大為減少,而丁韙良則全力投入中國政府的現代化教育大計中,較少直接參與宣教事工,因此楊格非可稱得上是三人中最典型的宣教士。

[ 打印 ]
阅读 ()评论 (3)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