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真与假之间,存不存在界线?——读楼下“老庄”文有感

(2008-08-12 10:18:33) 下一个
真与假之间,存不存在界线?——读楼下“老庄”文有感

首先,作者老庄妙笔生花,把一件从性质上来说是百分之百的作弊行为美化解释得如此理直气壮,直看得我目瞪口呆,深感不服不行啊,也突然间矛塞顿开,明白了为啥国内会假货泛烂了——从“老庄”的文中,我发现假和真之间已经不存在界线了,“假做真时真亦假”,真真假假原来已经不只是文人的文字游戏了,真假之间的自由转换已经变成了很据操作性的天经地义了,看样子假东西在中国拥有强大的国民支持率啊,无论是理论上、实践上、道德上、心理上,全都支持得这么有力,不泛烂都不行。

回到开幕式上的替唱事件,那件事我是在今晨上班的时候听电台主持人讲的,当时的第一反应是不可能,因为在我看来完全没必要。老实说,我这个人就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算不得什么正义人士,说假话的事情也不是没有干过。只不过,象大多数正常人一样,我只在迫不得已的时候才说假话,而且说假话的时候心里会发虚,明白无论在哪种情况下说假话都是属于“不光荣”的行为这一道理。所以在我想来,中国有十多亿人,找一个嗓子好心理素质又过硬的孩子不难,干嘛在全世界面前展示我们“为了完美不惜做假”的“完美情结”?再说那么大的活动,不会没有AB角吧?就算A角出了状况,B角顶上啊……
没想到这事儿居然是真的。说实话,当时电台主持人讲得不激动,我这个听消息的也没义愤埋膺,只是觉得这种作法有点可笑:难道奥动会就必须办得毫无瑕痴?原来一个不太漂亮的小姑娘竟是如此的上不得台面?!……
更加没想到的是,刚刚在网上转了一圈,看到为“替唱者”辩解的人不少,西风压倒东风之势明显,这才后知后觉的发现原来“替唱”这种作假行为竟在我们文化中有如此多的支持者啊。结果,原本没把这事儿当回事儿的我,终于觉得如鲠在喉不吞不快,浪费了两个小时在这篇文章上,因为在我看来,真和假之间,终究还是有界线存在的。

再读“老庄”的文章,按照这位先生的说法,“替唱”应该叫“合作”。天哪,这种合作我也想要啊,比如说,高考的时候,可不可以也找个人合作合作?再比如说,我少女时衷情一风度翩翩的大帅哥,没胆子告白,是不是也可以找个大美女帮忙合作?……当然,老庄可能会说,人两小姑娘自己愿意啊,你要找得人帮忙未尝不可。还真不瞒你,这样的人我还真找得到,问题是高考合作教育局不同意啊,而且人帅哥如果相亲时见的是我家身高1米72总评分过95的小妹,转身一看咋换了个勉强过80的,他能同意吗?……这次的事情也是一样,开幕式前,主办者问过全世界数十亿观众,对于替唱,他们能够同意吗?在所有人都不知情的情况下,放个漂亮小姑娘上前场花瓶般的作秀,再用另外一个据说不太漂亮的小姑娘的声音替代,这算不算做假?
这件事,在我看来,说大不大,没必要上纲上线,就是主办人力求完美,最后作出了错误的选择,而奥运那么大的一件事,大家犯点错情有可原,就象以前的奥运也没能十全十美一样。不过在读了以“老庄”为代表的一干辩护者的文章后,突然觉得这件事情也许并不那么简单。
任何地方任何领域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不完美甚至罪恶,这些都很正常。不正常的是没有了对与错、是与非、真与假、白与黑的起码认知。如今非要把假的说成是理所当然,难道我们的文化,丧失了(或者正在丧失)对于这些最起码的底线的认知吗?联想到国内无处在的假货、学术界的抄袭不断,还有假唱的尉然成风……如此种种,以前还会叹息一声,现在看来我是不是连叹息都不用了?

=========
另:刚刚看到那个“场外”的小姑娘照片,很可爱啊,为什么不让她上场?只因为她正在换牙?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